首页 / 唐代 / 章碣 / 焚书坑
拼 译 译

《焚书坑》

章碣 〔唐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书坑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竹帛燃烧的烟雾刚刚散尽,秦始皇的帝业也化为空虚,函谷关和黄河天险,也锁守不住始皇的故国旧居。
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山东群雄已揭竿而起,灭亡秦国的刘邦和项羽,原来并不读书!

注释
焚书坑:秦始皇焚烧诗书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
竹帛:代指书籍。烟销:指把书籍烧光。帝业:皇帝的事业。这里指秦始皇统治天下,巩固统治地位的事业。虚:空虚。
关河:代指险固的地理形势。关:函谷关。河:黄河。空锁:白白地扼守着。祖龙居:秦始皇的故居,指咸阳。祖龙:代指秦始皇。
山东:崤函之东。一说指太行山之东,即为秦始皇所灭的六国旧有之地。
刘项:刘邦和项羽,秦末两支主要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不读书:刘邦年青时是市井无赖,项羽年青时习武,两人都没读多少书。

参考资料:

1、 张志兴 .绝句精选 .上海市 :学林出版社 ,2005年 :167页 .
2、 潘百齐 赵龙祥 .唐诗精华365首 .南京市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年 :1099页 .

焚书坑 -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史实作为切入点,明叙暗议,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揭示了焚书与亡国之间的矛盾。次句紧承首句,又从另一角度揭示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有利天险也不能守住基业。第三句在点题的同时,进一步对焚书一事做出了评判。最后一句以议论结尾,借刘邦、项羽二人不读书之史实抒发感慨。这首诗以史家笔法,独辟蹊径,把“焚书”与“亡国”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到一起,层层推进,自然圆转,言辞夸张,言他人所未言,巧妙的讽刺了秦始皇焚书的荒唐行为。

诗的首句点出焚书坑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当年秦始皇下令搜集所有民间的儒家典籍和百家之书,并进行销毁,诗人用“竹帛烟销”简练概括这一史实,而用“竹帛”这一文字的载体,来代指儒家典籍和百家之书,则是故意夸大秦始皇的罪过与荒谬。紧接着,诗人用“帝业虚”三字来将秦始皇“焚书坑儒”所酿就的后果概括出来,就仿佛秦始皇焚烧书籍的飞烟袅袅升起的时候,他千辛万苦创下的秦国基业也被销毁了,本可以流芳百世的千秋伟业霎时成为虚空。

“帝业虚”引出了次句对“虚”的具体描写,这里的函谷关、黄河仍在,秦始皇以为它们是可以保卫秦朝天下万世长存的天险,但是这些天险并没能守住始秦朝的宫殿,没能守住他奠定的基业,“帝业虚”得到了具体化的阐释。同时,首句和次句构成了递进的关系,前者说秦始皇焚书是为了禁锢民众的思想,使他们不能产生反抗朝廷的思想,后者则是说秦始皇把函谷关和黄河这些天险看做帝业永固的地理屏障;前者为抑的方式,后者为扬的方式。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只是秦始皇美好的愿望,他的愿望最终还是“虚”“空”了。

诗人将始皇帝的两项重大举措都予以否定,说明作者认为帝业永固绝不是压抑民众的思想和凭借险要的地理优势能够做到的,进而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才能使帝业永固。其中“祖龙”一词用得很有深意,因为祖龙是始皇的意思,点明了秦始皇的野心,即希望秦朝的天下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然而事与愿违,秦朝只经过二代就灭亡了,以至于秦朝宫殿没有得到任何扩建,一直只是“祖龙居”。这里用“祖龙居”来代指秦朝帝业,形象地说明了秦朝的短命。

第三句将拓展开的思路转回到全诗的主题——焚书坑上,并紧跟对秦始皇焚书一事的调笑,进一步强调秦始皇采用焚书的策略试图稳固帝业的举措,实荒唐可笑。“坑灰未冷”紧承首句的“竹帛烟销”而来;焚书之烟已经飞尽,而焚书之灰还未冷却,山东农民起义就爆发了,“烟销”到“未冷”极言发生战乱之快,说明焚书对稳固帝业根本就没有一点作用。

然后诗人紧跟一句反语,他说因为刘邦是市井无赖,项羽则是不好诗书的武士,他们这样的起义者根本就不读书,所以焚书的策略没有任何用处。这是句有趣的戏谑,没有说焚书无用,而是认为焚书没有发生作用的原因是起义者不读书,这看来很可笑,然而诗人正是要读者在这一笑中理解他对焚书策略的批判。末句以揶揄嘲讽的手法,紧扣焚书坑的主题,再一次确认秦始皇焚书的荒谬,也再一次否认焚书这样压抑民众思想的方式能阻止亡国命运的到来,再一次唤起读者对亡国原因的思考。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这是一种“怨而不怒”的艺术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15-1316页
2、 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年 :460-461页 .

焚书坑 - 创作背影

秦始皇消灭齐、楚、燕、赵、韩、魏六国以后,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采取丞相李斯的建议,于公元前213年(始皇三十四年)烧毁图书(医药、卜筮、农作书籍除外),前212年(始皇三十五年)活埋儒生,力图使他的帝业延续下去。作者可能到过烧毁图书的地方,耳闻目睹,有感而作。

 
章碣

作者:章碣

章碣(836—905年),唐代诗人,字丽山,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 

章碣其它诗文

《焚书坑》

章碣 〔唐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上元夜建元寺观灯呈智通上人》

章碣 〔唐代〕

建元看别上元灯,处处回廊斗火层。

珠玉乱抛高殿佛,绮罗深拜远山僧。

临风走笔思呈惠,到晓行禅合伴能。

无限喧阗留不得,月华西下露华凝。

复制

《癸卯岁毗陵登高会中贻同志》

章碣 〔唐代〕

流落常嗟胜会稀,故人相遇菊花时。

凤笙龙笛数巡酒,红树碧山无限诗。

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

长杨羽猎须留本,开济重为阙下期。

复制

《送谢进士还闽》

章碣 〔唐代〕

百越风烟接巨鳌,还乡心壮不知劳。

雷霆入地建溪险,星斗逼人梨岭高。

却拥木绵吟丽句,便攀龙眼醉香醪。

名场声利喧喧在,莫向林泉改鬓毛。

复制

《浙西送杜晦侍御入关》

章碣 〔唐代〕

紫诏徵贤发帝聪,绣衣行处扑香风。

鹗归秦树幽禽散,星出吴天列舍空。

捧日思驰仙掌外,朝宗势动海门中。

鞭鞘所拂三千里,多少诸侯合避骢。

复制

《城南偶题》

章碣 〔唐代〕

谁家朱阁道边开,竹拂栏干满壁苔。

野水不知何处去,游人却是等闲来。

南山气耸分红树,北阙风高隔紫苔。

可惜登临好光景,五门须听鼓声回。

复制

《雨》

章碣 〔唐代〕

低着烟花漠漠轻,正堪吟坐掩柴扃。

乱沾细网垂穷巷,斜送阴云入古厅。

锁却暮愁终不散,添成春醉转难醒。

霁来还有风流事,重染南山一遍青。

复制

《东都望幸》

章碣 〔唐代〕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变体诗·蔡宽夫诗话:碣诗平侧各一韵,自号变体》

章碣 〔唐代〕

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两岸,

波涛欺得逆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

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

复制

《寄江东道友》

章碣 〔唐代〕

野亭歌罢指西秦,避俗争名兴各新。碧带黄麻呈缥缈,

短竿长线弄因循。夜潮分卷三江月,晓骑齐驱九陌尘。

可惜人间好声势,片帆羸马不相亲。

复制

《曲江》

章碣 〔唐代〕

日照香尘逐马蹄,风吹浪溅几回堤。无穷罗绮填花径,

大半笙歌占麦畦。落絮却笼他树白,娇莺更学别禽啼。

只缘频燕蓬洲客,引得游人去似迷。

复制

《桃源》

章碣 〔唐代〕

绝壁相欹是洞门,昔人从此入仙源。数株花下逢珠翠,

半曲歌中老子孙。别后自疑园吏梦,归来谁信钓翁言。

山前空有无情水,犹绕当时碧树村。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