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朝 / 元吉 / 海門斜照
拼

《海門斜照》

元吉 〔金朝〕

雲夢懸知八九吞,銀山萬疊漲天門。

長江日落魚龍舞,古寺煙深鳥雀喧。

复制

海門斜照 - 賞析

元吉

作者:元吉

吉,字文中,太原大俠也。報讎市上,吏求捕,更殺吏,走太行谷中。會以赦,歸乃絕。嘗與游者三年,通左氏、史記,家益貧,至元甲子從戍,開平道卒。 

元吉其它诗文

《夜坐》

元吉 〔金朝〕

森森夜氣落寒櫩,閒把離騷酒正酣。忽憶梅花不成語,夢中風雪在江南。

复制

《戲韓子師》

元吉 〔金朝〕

讀書堂前霜月明,讀書堂後霜風聲。

主人讀書已萬卷,足踏省戶還專城。

朅來掩關臥不出,左擁韋編右瑤瑟。

似聞天女亦愛靜,便喜蘭房長英物。

我舍應門才一兒,趙子尤作仙果遲。

白頭相看輒浩嘆,玉樹獨滿君家墀。

我歌聲長君且聽,不特交遊幸同姓。

極知玉盎有新醅,每恨金觴乃無柄。

從君泥飲不作難,景物過清天復寒。

犀錢湯餅未免俗,琵琶與箏當合彈。

复制

《送溫伯玉二首》

元吉 〔金朝〕

牛渚青山路,衰遲舊往來。

西風動黃葉,朔雪記寒梅。

戍鼓邊城近,樓船猛士催。

然犀不用照,拔劍憶澹臺。

复制

《山行》

元吉 〔金朝〕

意適都忘遠,行歌未覺勞。

崎嶇一徑入,上下數峰高。

嫩白憐新菊,輕紅訝小桃。

歸來情興動,風葉亂蕭騷。

复制

《水調歌頭(寄陸務觀)》

元吉 〔金朝〕

明月照多景,一話九經年。故人何在,依約蜀道倚青天。豪氣如今誰在。剩對岷峨山水。落紙起雲煙。應有陽台女,來壽隱中仙。

相如賦,王褒頌,子云玄。蘭台麟閣,早晚飛詔下甘泉。夢繞神州歸路。卻趁雞鳴起舞。餘事勒燕然。白首待君老,同泛五湖船。

复制

《熊子復惠十詩作長句謝之》

元吉 〔金朝〕

白首相期翰墨中,衰齡況是甲庚同。

久懷妙論傳犀塵,尚喜清詩附驛筒。

柳長五株知訟少,麥呈兩穗報年豐。

去天一握歸來近,密令疇庸可拜公。

复制

《信國太夫人慕容氏輓詞》

元吉 〔金朝〕

望族尚書舊,宜藹縉紳。

無人知善教,有子冠鴻鈞。

箕箒惟安禮,詩書不待鄰。

鴟堂萬鍾養,風木倍悲辛。

复制

《送王德和赴調改秩》

元吉 〔金朝〕

樽酒盤蔬語夜闌,三年猶得幾追歡。

海棠半折春方好,楊柳都青社正寒。

籌畫定應瞻武帳,文華端合待金鑾。

割雞底用磨天刃,遲日湖山滿意看。

复制

《送中甫兄之淮南》

元吉 〔金朝〕

憶昔湖陰道,邊聲日夜聞。

遠峰明積雪,疊鼓墮層雲。

未嘆河山異,常憂玉石焚。

三年真一夢,相見且論文。

复制

《南岩》

元吉 〔金朝〕

官曹簿領無時空,一春蹙蹙塵埃中。

溪南十里岩谷好,俗駕屢整無由窮。

前時相邀雨斷道,今時不雨天亦風。

乃知書生不解事,每以慳澀勤天公。

興來邂逅始一往,盯與縱轡隨飛鴻。

野棠闐子梅杏老,密葉尚帶殘花紅。

崢嶸屋宇吁可怪,無乃開闢煩豐隆。

卻尋危徑山巉絕,俯仰曠野迷西東。

涓涓寒流滴冰雪,一酌為我涼心胸。

山川何曾歲月計,可憐翠阜紛磨礱。

人生歡笑不易得,此會幾許誰能同。

春禽正喧日已暮,嘆我歸期還匆匆。

复制

《暉仲惠梅花數枝》

元吉 〔金朝〕

霜余不用怨年華,已有寒梅一兩花。

眼冷故知春意動,瓦瓶終日看橫斜。

复制

《親政篇》

元吉 〔金朝〕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