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朝 / 元吉 / 浪淘沙(芍藥)
拼

《浪淘沙(芍藥)》

元吉 〔金朝〕

鶗F774怨花殘。誰道春闌。多情紅藥待君看。濃淡曉妝新意態,獨占西園。

風葉萬枝繁。猶記平山。五雲樓映玉成盤。二十四橋明月下,誰憑朱闌。

复制

浪淘沙(芍藥) - 賞析

元吉

作者:元吉

吉,字文中,太原大俠也。報讎市上,吏求捕,更殺吏,走太行谷中。會以赦,歸乃絕。嘗與游者三年,通左氏、史記,家益貧,至元甲子從戍,開平道卒。 

元吉其它诗文

《宋傳道輓詞二首 其二》

元吉 〔金朝〕

留落東州彥,相期幸卜鄰。筒詩餘唱永,樽酒記情親。

舊國歸無日,諸鄉見有人。佳城千載恨,雪涕楚江濱。

复制

《雲洞》

元吉 〔金朝〕

揮策度絕壑,撐空見樓台。

丹崖幾千仞,中有佛寺開。

老僧如遠公,譍門走蒿萊。

下馬問所適,褰衣指崔嵬。

飛闌倚石磴,曠盪無纖埃。

坐久意頗愜,爽氣生樽罍。

仙棺是何人,蛻骨藏莓苔。

舉酒一酌之,媽然償我懷。

丹砂固未就,白鶴何時來。

不如生前樂,長嘯且銜杯。

复制

《遂寧喻生畫鹿甚精介同官梁知丞謁余因令作八》

元吉 〔金朝〕

生不逮治古,郊藪觀鳳麟。

頗愛麋鹿性,似是我輩人。

食苹詠周雅,祝綱衣湯仁幸不主八卦,

非關十二辰。無魂休我欺,

掇皮詳皆真。佳哉喻生筆,

能與元吉倫。雅要簿書堆,

坐有澗壑春。適意自起臥,

匿樹如徼巡。便思投手板,

長嘯岸白綸。藉爾為我駕,

仙會陪未陳。人生幾舜華,

洞天自靈椿。謹護此畫本,

勿遣侵俗塵。

复制

《挽周仲深郎中詞》

元吉 〔金朝〕

才力軒軒動漢庭,清時指日致功名。

一同在昔歌遺愛,兩郡於今有治聲。

使節暫分秦望重,郎星初近太微明。

死生契闊空泉壤,賻典殊恩世亦榮。

复制

《送許侍郎知宣州》

元吉 〔金朝〕

我公名滿東西川,一持使節幾十年。

橋經萬里坂九折,兒童學語知公賢。

上皇詔上嗟見晚,歸來荷橐趨甘泉。

平生所學欲盡試,新語僅奏囊中篇。

兩淮破碎賴整理,百工蠱敝資鑱鐫。

念公雖老猷自壯,何謂宜云請益堅。

玉音三諭不可挽,一麾且復臨江壖。

宣城景物今更妍,木瓜如瓠栗如拳。

敬亭山下躡游屐,疊嶂樓中呼酒船。

謝公已往詩句在,公有妙語真齊肩。

卻招李白吊杜牧,收攬風月酬雲煙。

中原未復敵未滅,政成請公須著鞭。

吾君有意詢黃髮,廟堂之謀當萬全。

复制

《送陳天與知徽州》

元吉 〔金朝〕

台閣英名二十年,卜居那得便林泉。

履聲舊振星辰上,諫墨猶存雨露邊。

欲考治功三府近,且施惠政一州先。

黃山看盡須黃閣,六月天池更著鞭。

复制

《少稷勸飲每作色明遠忽拂袖去戲呈》

元吉 〔金朝〕

無多酌我蓋司隸,不能滿觴田將軍。

坐中倖免沐猴舞,且復周旋非貴人。

人言勁飲無惡意,君胡作惡使客起。

少陵亦遭田父肘,況我忘形友君子。

從今勿勸亦勿辭,我欲眠時君自歸。

先生一斗一石醉,莫問喧爭與嘲戲。

复制

《故致政參政大資張公輓詞三首》

元吉 〔金朝〕

憶荷公車薦,多慚識面求。

驚心異生死,倒指十春秋。

國士懷青眼,門生慨白頭。

束芻催老淚,東與大江流。

复制

《次韻趙公直題米元暉畫軸》

元吉 〔金朝〕

臘前未見梅如雪,春到還驚雪似梅。

可是天公有情思,便令花樹一時開。

复制

《念奴嬌(次陸務觀見貽念奴嬌韻)》

元吉 〔金朝〕

湖山泥影,弄晴絲、目送天涯鴻鵠。春水移船花似霧,醉里題詩刻燭。離別經年,相逢猶健,底恨光陰速。壯懷渾在,浩然起舞相屬。

長記入洛聲名,風流觴詠,有蘭亭修竹。絕唱人間知不知,零落金貂誰續。北固煙鍾,西州雪岸,且共杯中綠。紫台青瑣,看君歸上群玉。

复制

《與雪如露坐看月遂過前澗觀瀑布》

元吉 〔金朝〕

空山坐遙夜,滿目生幽情。鄰家已閉戶,人靜山沈沈。

驚寒吠狂犬,澗谷聲相應。卻疑遠客來,自啟柴門迎。

門啟月光入,照見南枝春。悠然寫生意,不見氛埃生。

夜山寒亦睡,兀兀喚不醒。飛流濺襟袖,匹練當橋橫。

支筇聊散步,履蹈音微騰。踏林碎寒玉,落葉乾有聲。

人境並怛化,顧視都幽情。轉厭塵市中,擾擾無時寧。

复制

《親政篇》

元吉 〔金朝〕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