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朝 / 元吉 / 遂寧喻生畫鹿甚精介同官梁知丞謁余因令作八
拼

《遂寧喻生畫鹿甚精介同官梁知丞謁余因令作八》

元吉 〔金朝〕

生不逮治古,郊藪觀鳳麟。

頗愛麋鹿性,似是我輩人。

食苹詠周雅,祝綱衣湯仁幸不主八卦,

非關十二辰。無魂休我欺,

掇皮詳皆真。佳哉喻生筆,

能與元吉倫。雅要簿書堆,

坐有澗壑春。適意自起臥,

匿樹如徼巡。便思投手板,

長嘯岸白綸。藉爾為我駕,

仙會陪未陳。人生幾舜華,

洞天自靈椿。謹護此畫本,

勿遣侵俗塵。

复制

遂寧喻生畫鹿甚精介同官梁知丞謁余因令作八 - 賞析

元吉

作者:元吉

吉,字文中,太原大俠也。報讎市上,吏求捕,更殺吏,走太行谷中。會以赦,歸乃絕。嘗與游者三年,通左氏、史記,家益貧,至元甲子從戍,開平道卒。 

元吉其它诗文

《易元吉抱櫟狨》

元吉 〔金朝〕

老櫟抱擁腫,金狨立鬅鬙。

當年隴山道,似此見危層。

复制

《水調歌頭(寄陸務觀)》

元吉 〔金朝〕

明月照多景,一話九經年。故人何在,依約蜀道倚青天。豪氣如今誰在。剩對岷峨山水。落紙起雲煙。應有陽台女,來壽隱中仙。

相如賦,王褒頌,子云玄。蘭台麟閣,早晚飛詔下甘泉。夢繞神州歸路。卻趁雞鳴起舞。餘事勒燕然。白首待君老,同泛五湖船。

复制

《水龍吟(題三峰閣詠英華女子)》

元吉 〔金朝〕

雨余疊巘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洞天未鎖,人間春老,玉妃曾墜。錦瑟繁弦,鳳簫清響,九霄歌吹。問分香舊事,劉郎去後,知誰伴、風前醉。

回首暝煙千里。但紛紛、落紅如淚。多情易老,青鸞何許,詩成誰寄。斗轉參橫,半簾花影,一溪寒水。悵飛鳧路杳,行雲夢斷,有三峰翠。

复制

《挽傅安道郎中詞二首 其一》

元吉 〔金朝〕

節槩存先烈,文才藹俊聲。弟兄聯膴仕,父子擅英名。

密勿棲郎省,光華擁使旌。甘泉虛從橐,曾未席恩榮。

复制

《次韻吳明可與史致道會飲牛渚》

元吉 〔金朝〕

月出千山捲暮雲,遙知玉節會江濱。便應擊楫酬今日,不用然犀嘆昔人。

煙外笛聲誰送晚,水邊花影自迎春。風流三百年無此,況有清詩句法新。

复制

《霜天曉角·題採石蛾眉亭》

元吉 〔金朝〕

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

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

复制

《食田螺》

元吉 〔金朝〕

幾年客勾吳,盤饌索無有。

鯹鹹咀彭蜞,臭腐羹石首。

牛心與熊掌,夢寐不到口。

朅來靈山下,空腸尚雷吼。

苜蓿映朝餐,杞菊富餚簌。

相過有賢士,無以侑卮酒。

跰躚樽俎間,見此青裙婦。

百金買市城,競拾不論斗。

枵中本離化,黝質真坤耦。

稍稍被寒泉,累累付清滫。

舒觴頗甘豢,窒戶還畏剖。

芼姜摘其元,璀璨置瓦缶。

中年消渴病,快若塵赴帚。

含漿與文蛤,未易較先後。

吾生亦何為,甘此味豈厚。

醢之自周官,競我乃田叟。

尚殊鼠供蘇,復煩蟆餉柳。

北風飫竹實,南俗夸針取。

雖非綠紋酌,僅免青泥嘔。

據龜定應用,噉鰒良可丑。

誰能事顏色,此腹嗟敢負。

詩成調兒曹,吾意真亦偶。

复制

《故贈太師丞相文恭陳公輓詞二首》

元吉 〔金朝〕

拱揖消狂冠,從容奉兩宮。

臨危幾謝傳,忍事實婁公。

陶冶無偏黨,經綸盡朴忠。

再來金鼎地,高臥亦成功。

复制

《對梅》

元吉 〔金朝〕

吏事紛俗語,新詩因難成。

朝來見梅花,詩興還自生。

江頭十日雨,雲色開小晴。

高山帶微雪,北客眼為明。

應憐此花開,與雪猶爭衡。

天公翦六出,未敵枝上英。

蕭然北窗下,冰壺看斜橫。

坐想南山中,晚風千樹清。

平生一尊酒,肯為桃李傾。

幽香莫零落,送我扁舟行。

复制

《滿江紅(再至丹陽每懷務觀,有歌其所制者,因用其韻示王季夷、章冠之)》

元吉 〔金朝〕

江繞層城,重樓迥、依然山色。□□有、佳人猶記,舊家離別。把酒只如當日醉,揮毫剩欠尊前客。算平林、有恨寄傷心,煙如織。

湖平樹,花連陌。風景是,光陰易。嘆新聲渾在,斷雲難覓。暮雨不成巫峽夢,數峰還認湘波瑟。但與君、同看小槽紅,真珠滴。

复制

《夜行船(再至東陽,有歌予往歲重九詞者)》

元吉 〔金朝〕

極目高亭橫遠岫。拂新晴、黛蛾依舊。策馬重來,秋光如畫,霜滿翠梧高柳。

菊美橙香還對酒。歡情似、那時重九。樓上清風,溪頭明月,不道沈郎消瘦。

复制

《親政篇》

元吉 〔金朝〕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