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朝 / 元吉 / 送龐祐甫五首 其二
拼

《送龐祐甫五首 其二》

元吉 〔金朝〕

遊子思故鄉,天涯兩相逢。時平甘恤緯,定交各塗窮。

复制

送龐祐甫五首 其二 - 賞析

元吉

作者:元吉

吉,字文中,太原大俠也。報讎市上,吏求捕,更殺吏,走太行谷中。會以赦,歸乃絕。嘗與游者三年,通左氏、史記,家益貧,至元甲子從戍,開平道卒。 

元吉其它诗文

《留別傅安道》

元吉 〔金朝〕

華發相看四十年,飽諳世事欲忘言。

一春離別當寒食,再歲追隨作上元。

湖外溪山明小檻,雨余花柳暗西園。

極知老大交朋少,相與論文更一樽。

复制

《望靈山》

元吉 〔金朝〕

岳鎮古所錄,茲山諒其遺。

憶從西江來,恍惚欣見之。

初疑春雨晴,雲物出怪奇。

稍稍對岩壁,森森面嶺奇。

紛紜類列障,散漫如連帷。

磅礴千裡間,眾景皆奔馳。

頗訝地軸涌,未覺天柱虧。

不讓崑崙高,遂使泰華移。

諸峰七十二,磊砢略可推。

駢觀擁佛髻,遠睇凝蛾眉。

大或覆鐘鼎,細亦銛刀錐。

石櫃一何高,梯天此為墀。

崩騰鐵馬群,中有大將旗。

身居萬石貴,氣壓累卵危。

雄傑亦莫床,清深亦余姿。

蛟螭護絕磴,草木忘四時。

豈知水晶宮,閟藏神所司。

陰崖彼何靈,頸斷不敢悲。

复制

《送葉夢錫赴荊南》

元吉 〔金朝〕

南郡開邊古上流,君王側席用嘉謀。

壯懷何止入雲夢,雄略行看半九州。

風勁鼓聲連岸動,雪晴江影與天浮。

一樽莫作新亭語,勳業歸庸尚黑頭。

复制

《次韻趙任卿至北苑二首 其二》

元吉 〔金朝〕

好雨驚連夜,疏鍾喜報晨。池心春漲綠,花面曉妝勻。

野渡經年別,官茶几焙新。風光為傳語,何事曲江濱。

复制

《夜宿斜溪聞杜鵑》

元吉 〔金朝〕

解纜山銜日,移舟雨暗溪。

無情子規鳥,夢斷隔林啼。

复制

《戊辰三月清明後三日見葉丈於石林承命賦詩作》

元吉 〔金朝〕

東風易陰晴,一雨曉便止。

舍舟欣徐行,烏鵲聲為喜。

岧嶢石林谷,蒼翠間紅紫。

丈人厭調元,玩意丘壑里。

鄭公化鄉閭,鄴侯盛圖史。

千載發詞源,一點詣翰理。

霞裾月中仙,珠履天下士。

時從詩酒樂,不負湖山美。

方瞳照玄發,眉壽端自此。

緬懷西湖春,荊棘迷故里。

兩髦看公游,玉節旋屢弭。

風塵三十載,碌碌類餘子。

晚登載欣堂,謦欬聞正邕。

榆枋望天池,奮迅思決起。

當謀白雲居,敢援赤松比。

臨流整游觀,三沐聊洗耳。

复制

《曇花亭供茶戲作二首》

元吉 〔金朝〕

一聲鐘磬有無中,樓閣山林本自空。

不向雲端呈伎倆,猶來盞里現神通。

复制

《登玉京洞遇雨》

元吉 〔金朝〕

俗物只散意,市朝那復清。

未能蓬島去,且上玉京行。

古洞深無底,幽泉細有聲。

山靈知我意,賸乞片時晴。

复制

《水龍吟(夜宿化城,得張安國長短句,戲用其韻)》

元吉 〔金朝〕

五溪深鎖煙霞,定知不是人間世。軒然九老,排雲一笑,蒼顏相對。星斗垂空,月華隨步,酒醒無寐。□廣寒已近,嫦娥起舞,天風動、搖丹桂。

極目層霄如洗。正千岩、稜稜霜氣。飛泉半落,蒼崖百仞,珠翻玉碎。金衲松成,葛洪丹就,如今千載。嘆謫仙詩在,騎驢未遠,且留君醉。

复制

《和周元吉左司東省培竹》

元吉 〔金朝〕

雞省有貞植,鶩行銷晝煩。憎柳媚綠暗,伴梅耿黃昏。

何須雪貿貿,始愛渠軒軒。堅守孤竹國,肯折先軫元。

如何桃李時,筍短不出垣。周郎夜入直,挾策攜酒尊。

為渠問玄夫,乃遇震為坤。喜渠必蕃昌,吟到落金盆。

曉喚郭橐駝,提耳細細言。汲水龍井泓,輦土天竺原。

妙偷造化窟,仁及冰霜根。為賦淇奧詩,絕去筆墨痕。

何時淮陰市,能報漂母恩。周郎顧之笑,吾自哀龍孫。

复制

《寄謝元吉》

元吉 〔金朝〕

曾見西湖柱史歌,長歌三日遏雲和。雷霆白晝果在地,牛女清秋無渡河。

淮西草木色不改,衡陽花柳春何多。幾時攜取陳夫子,淡月疏煙醉碧蘿。

复制

《親政篇》

元吉 〔金朝〕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