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朝 / 元吉 / 子云兄命賦祿隱
拼

《子云兄命賦祿隱》

元吉 〔金朝〕

閒為漫郎飲,戲效愚溪吟。

聖賢雖雲邈,彝訓夙所欽。

斗水幸見收,西江等蹄涔。

吁嗟咸陽市,敝帚希千金。

慶攜忘言子,一和無弦琴。

复制

子云兄命賦祿隱 - 賞析

元吉

作者:元吉

吉,字文中,太原大俠也。報讎市上,吏求捕,更殺吏,走太行谷中。會以赦,歸乃絕。嘗與游者三年,通左氏、史記,家益貧,至元甲子從戍,開平道卒。 

元吉其它诗文

《和潘澤之沈元吉泛舟湖上》

元吉 〔金朝〕

散騎真前輩,休文即當家。

泛舟成麗句,散綺見餘霞。

驚去沙鷗沒,招來酒旆斜。

春歸何處覓,籬角見金沙。

复制

《清明日雨中同中甫子云二兄集湖上》

元吉 〔金朝〕

莫辭沖雨濕春衣,要看湖山滴翠微。

絮重欲飛堤柳暗,花寒無賴海棠稀。

官忙未覺追游少,醖美猶堪盡醉歸。

屈指薰風來幾日,綠荷簪水已依依。

复制

《故致政敷文少卿魯公輓詞》

元吉 〔金朝〕

左學摛文藹儁聲,青雲接武二難兄。

主知自紀宜三院,使節更持僅九卿。

庭下芝蘭方競秀,舍南桃李已成陰。

掛冠不待甘泉橐,愁絕高門淚滿纓。

复制

《菩薩蠻(春歸)》

元吉 〔金朝〕

牆根新筍看成竹。青梅老盡櫻桃熟。幽牆幾多花。落紅成暮霞。

閉門風又雨。只道春歸去。媚臉笑持杯。卻驚春思回。

复制

《慈雲嶺》

元吉 〔金朝〕

極目慈雲路,看山立少時。

湖光經雨闊,柳色泥煙垂。

琢石觀蹲獸,鐫崖讀斷碑。

西關知底險,撫掌笑兒嬉。

复制

《曇花亭供茶戲作二首》

元吉 〔金朝〕

一聲鐘磬有無中,樓閣山林本自空。

不向雲端呈伎倆,猶來盞里現神通。

复制

《送潘元夙教授欽州》

元吉 〔金朝〕

文筆超然自不群,胸中韜略未全陳。

詎應遠致嶺南士,會見來清塞北塵。

桂海接天聊縱目,火雲堆露正關身。

元戎在昔同科彥,一鶚飛書上紫宸。

复制

《交韻趙文鼎雨中》

元吉 〔金朝〕

老病幽棲不厭閒,未須消息夢長安。

一春意淡連牆竹,終日清香小檻蘭。

紅蕊便驚風裡盡,青林猶愜雨中看。

故人詩卷從頭讀,似酌芳樽為解顏。

复制

《過龐佑甫》

元吉 〔金朝〕

半畝方園水到門,地偏人靜恰如村。

聲名不用卿王衍,文字真能仆屈原。

舉世知君如我少,平生學道欲誰論。

何時共結柴桑社,籬下烽來菊正繁。

复制

《寄別子云》

元吉 〔金朝〕

江干風雪敝貂裘,兄弟相看已白頭。

兩月追隨無十日,一春離別甚三秋。

清時官職難頻竊,異縣田園合早求。

並戲母前端有日,省郎雖美不如州。

复制

《龜峰行》

元吉 〔金朝〕

吾聞靈龜不願死有用於清廟,但願曳尾安泥塗。

所以漆園吏,坐嘆清江使者逢豫且。

龜峰之龜定何物,不在泥塗之下,

乃在萬仞之上高突兀。是耶非耶遠莫沒,

安然不動藏其穴。伊昔帝堯有聖德,

此龜無乃負圖出。圖成授帝埋其骨,

猶使琢石志之存彷佛。又疑神禹碑,

刊在衡山巔。碑高上與日月並。

此猶其趺棄不取,神鬼守護逾千年。

我欲詰其端,此事恍惚無跡,

往往皆在太古前。斗中神人被發立,

蜿蜒佐之從汝蟄。九陰司存當在此,

今汝巢南失其職。又聞巢縣事,

頗似伊尹生空桑。母嫗避水欲徙去,

待汝兩眼生赤光。遂令萬室之邑化作魚與鱉,

汝乃遁走至此藏。上天震威汝壽使汝扶服死且僵。

丑形質磔在石筍上,不可以鑽,

不可以灼,不可以搘床。

奈何猶復不自斂,荒崖斷壑反以名字彰。

因思支祁鎖頸泗水中,帝以巨鎮岌峨壓其宮。

名之以山不以峰,豈有形狀與此同。

吁嗟此山氣象槃礴亦雄偉,奇峰羅列三十地瑾如威鳳昂其喙,

或如俊貓立且戲。石鐘孤撐危欲墜,

蜃樓直起見天外。大眺私麽不足記,

神旗鐵壁非一類。何用獨取汝之名字,

豈汝黠且庸。鼓妖衒怪百埯內,

使汝生存跌宕安可制。我初信汝靈,

今復如汝凶。江湖波濤洶湧不一濡汝足,

雲霧呼噏陰晴變態猶無窮。不知造物安用此,

徒以動盪耳目夸兒童。何時巨靈引手擲汝八荒外,

舉頭直見天穹窿。

复制

《親政篇》

元吉 〔金朝〕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