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近現代 / 毛澤東 / 七律·到韶山
拼 译 译

《七律·到韶山》

毛澤東 〔近現代〕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七律·到韶山 - 譯文及註釋

譯文離別後多少夢境在詛咒歲月的流逝,已經與故鄉闊別了三十二年。紅旗漫捲吹動農民的武裝,而敵人卻高高舉起霸主的鐵鞭。因為有這麼多敢為自己偉大理想而去犧牲的人,敢去改變舊的日月換新的天地。再喜看大片莊稼如浪濤滾滾,儘是農民英雄們在暮色中收工歸來。

注釋別夢:指離別之後,不能忘懷,家鄉與故人常出現在夢中。依稀:仿佛、隱約,不很分明。咒:詛咒、痛恨,這裡只是恨的意思。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陰。故園:故鄉,指韶山。紅旗:革命的旗幟,象徵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農奴:本指封建時代隸屬於農奴主、沒有人身自由的農業勞動者,此處借指舊中國受奴役的貧苦農民。戟:古代的一種刺殺武器。黑手:指封建地主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及其代表國民黨右派等黑暗勢力的魔掌,喻反動派。高懸:高高舉起。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裝,即蔣介石反動武裝。為有:因為有。多:增強激勵。敢教:能令、能使。日月換新天:謂半封建半殖民地韻舊中國變為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喜看:高興地看到。菽:豆類的總稱。千重浪:一層層波浪,喻指隨風起伏的大片莊稼。英雄:此指新中國的農民。下夕煙:從黃昏時的炊煙和暮靄中歸來。 ▲

王玉孝 等.《毛澤東詩詞》: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2-1

吳廷貫.《毛澤東詩詞助讀》:延邊大學出版社,1998-11

七律·到韶山 - 賞析

這首七律,記述了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時的真實感受。通過對韶山人民革命歷史的回顧,以及對人民公社社員通過熱情勞動而喜獲豐收的描繪,讚揚了革命人民艱苦卓絕的戰鬥精神,歌頌了中國人民戰天鬥地的風貌,鮮明地體現了毛澤東高遠的思想境界。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逝川,是化用孔子的話,是說過去的日月。《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是說自從離開韶山,在那可詛咒的舊社會,為革命東奔西忙,韶山的鄉親們卻遭受了無窮的災難,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籠罩在韶山的上空,韶山的大地上灑下了無數的革命先烈的鮮血,但是韶山的人民並沒有屈服,他們與反動派進行了堅決的毫不妥協的鬥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迎來了社會主義的新時期。回到韶山,看到的景象與以前大不相同了。韶山也像中國各地一樣,在黨的領導下,正在進行着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面對當前的大好形勢,不禁回想起過去,在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時期,韶山的人民真是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韶山人民高舉着革命的紅旗,武裝起來與反動派進行鬥爭,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韶山的人民從來沒有畏懼。一方面是韶山的人民高舉起紅旗為自己的解放而鬥爭;一方面是反動派高舉起霸主的鐵鞭,對革命的人民進行血腥的鎮壓。韶山人民與反動派的鬥爭是一種你死我活的鬥爭,是根本沒有調和的餘地的。

三十二年前的星星之火,終於發展成燎原之勢,原因在於革命人民擁有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這就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奮起反抗,堅持到底,因為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理想。「多壯志」指充滿凌雲之志,所以義無反顧,前仆後繼。32年間,一個小小的六百來戶的韶山沖,就有148位革命烈士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有毛澤東的六位親人:楊開慧、毛澤民、毛澤覃、毛澤建、毛楚雄、毛岸英,有毛澤東親自創建的韶山黨支部的五位同志:毛福軒、鍾志申、龐叔侃、李耿侯、毛新梅。烈士的鮮血結出了豐碩的革命成果,天地更新,日月重光,新中國誕生了,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前進。由此可以理解毛澤東韶山之行的所作所為,理解詩中的一個「咒」字。。

結末「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寫韶山沖稻浪滾滾,豐收在望,人人奮發,安居樂業,這是革命先烈「換新天」理想的實現,也是對長眠地下的先烈的最好告慰。發展生產,建設祖國,人人爭先,是先烈革命精神的發揚光大。這一聯的思想內容承上延伸,大有拓展。從意境上看,前面激烈鬥爭,腥風血雨,這裡炊煙裊裊,風景如畫,完全不同的景象,體現換了新天;從詩人的感情言,則由激憤而舒緩,由沉重轉喜悅。

這首詩雖然寫的是韶山,但實際上概括了中國,事實上中國各地的情況都和韶山一樣,中國的人民都經歷過血和火的考驗,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王玉孝 等.《毛澤東詩詞》: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2-1

吳廷貫.《毛澤東詩詞助讀》:延邊大學出版社,1998-11

七律·到韶山 - 創作背影

1959年6月25日傍晚,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之久的家鄉韶山,逗留到27日午後離開。毛澤東在這次返鄉,與故鄉父老歡聚暢談,使人民非常激動歡樂,這兩天成了韶山真正的節日。這首七律,是25日深夜寫成的。

李曉琳、唐名剛.毛澤東詩詞鑑賞.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215~217頁

毛澤東其它诗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李白 〔唐代〕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复制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李清照 〔宋代〕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复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 〔唐代〕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复制

《酬張籍王建》

賈島 〔唐代〕

疏林荒宅古坡前,久住還因太守憐。

漸老更思深處隱,多閒數得上方眠。

鼠拋貧屋收田日,雁度寒江擬雪天。

身是龍鍾應是分,水曹芸閣枉來篇。

复制

《送陸暢侍御歸揚州》

姚合 〔唐代〕

故園偏接近,霅水洞庭邊。

歸去知何日,相逢各長年。

山川南北路,風雪別離天。

楚色窮冬燒,淮聲獨夜船。

從軍丞相府,談笑酒杯前。

复制

《溫泉行》

韋應物 〔唐代〕

出身天寶今年幾,頑鈍如錘命如紙。

作官不了卻來歸,還是杜陵一男子。

北風慘慘投溫泉,忽憶先皇游幸年。

身騎廄馬引天仗,直入華清列御前。

玉林瑤雪滿寒山,上升玄閣游絳煙。

平明羽衛朝萬國,車馬合沓溢四鄽。

蒙恩每浴華池水,扈獵不蹂渭北田。

朝廷無事共歡燕,美人絲管從九天。

一朝鑄鼎降龍馭,小臣髯絕不得去。

今來蕭瑟萬井空,唯見蒼山起煙霧。

可憐蹭蹬失風波,仰天大叫無奈何。

弊裘羸馬凍欲死,賴遇主人杯酒多。

复制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

盧綸 〔唐代〕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复制

《秋夜齋居懷唐泰》

王稱 〔宋代〕

高梧月未出,暝色疏煙里。雍雍鳴雁來,聲在秋塘水。

孤燈捲簾坐,寒影對窗幾。青空吹微霜,瑟瑟動輕葦。

援琴不成音,感別在千里。誰值晨風翰,淮波盼游鯉。

复制

《荊軻歌》

屈大均 〔清代〕

琴女歌羅縠,秦王負鹿盧。可憐神勇者,生劫失良圖。

复制

《高荷》

元稹 〔唐代〕

種藕百餘根,高荷才四葉。

颭閃碧雲扇,團圓青玉疊。

亭亭自抬舉,鼎鼎難藏擫.不學著水荃,一生長怗怗.。

复制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柳宗元 〔唐代〕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書雲,欲相師。

仆道不篤,業甚淺近,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

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乃幸見取。

仆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

為眾人師且不敢,況敢為吾子師乎?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

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

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

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

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余以為過言。

前六七年,仆來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

數州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後始信前所聞者。

今韓愈既自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炫怪於群目,以召鬧取怒乎?仆自謫過以來,益少志慮。

居南中九年,增腳氣病,漸不喜鬧。

豈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騷吾心?則固僵仆煩憒,愈不可過矣。

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獨欠為人師耳。

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是聖人所尤用心者也。

數百年來,人不復行。

近有孫昌胤者,獨發憤行之。

既成禮,明日造朝,至外庭,薦笏,言於卿士曰:「某子冠畢。

」應之者咸憮然。

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笏卻立,曰:「何預我耶?」廷中皆大笑。

天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何哉獨為所不為也。

今之命師者大類此。

吾子行厚而辭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雖仆敢為師,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聞道著書之日不後,誠欲往來言所聞,則仆固願悉陳中所得者。

吾子苟自擇之,取某事,去某事,則可矣;若定是非以敎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陳者,其為不敢也決矣。

吾子前所欲見吾文,既悉以陳之,非以耀明於子,聊欲以觀子氣色,誠好惡如何也。

今書來言者皆大過。

吾子誠非佞譽誣諛之徒,直見愛甚故然耳!始吾幼且少,為文章,以辭為工。

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為炳炳烺烺,務釆色,夸聲音而以為能也。

凡吾所陳,皆自謂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遠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於道不遠矣。

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剽而不留也;未嘗敢以怠心易之,懼其弛而不嚴也;未嘗敢以昏氣出之,懼其昧沒而雜也;未嘗敢以矜氣作之,懼其偃蹇而驕也。

抑之欲其奧,揚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節;激而發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恆,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本之《易》以求其動: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參之《穀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公》以著其潔: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為之文也。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無取乎?吾子幸觀焉,擇焉,有餘以告焉。

苟亟來以廣是道,子不有得焉,則我得矣,又何以師云爾哉?取其實而去其名,無招越、蜀吠,而為外廷所笑,則幸矣。

宗元復白。

《悲秋》

王令 〔宋代〕

歲事荒涼冕易悲,西風日夜弄寒威。

秋來寡婦尤勤織,誰是行人未有衣。

常恐衰顏隨節換,空看落葉倚風飛。

從來最是悲秋者,況是悲秋客未歸。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