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兩漢 / 鄒陽 / 獄中上樑王書
拼 译 译

《獄中上樑王書》

鄒陽 〔兩漢〕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

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願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

是使荊軻、衛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

願大王孰察之。

昔玉人獻寶,楚王誅之;李斯竭忠,胡亥極刑。

是以箕子陽狂,接輿避世,恐遭此患也。

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毋使臣為箕子、接輿所笑。

臣聞比干剖心,子胥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

願大王孰察,少加憐焉。

語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何則?知與不知也。

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荊軻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

夫王奢、樊於期非新於齊、秦而故於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於志,慕義無窮也。

是以蘇秦不信於天下,為燕尾生;白圭戰亡六城,為魏取中山。

何則?誠有以相知也。

蘇秦相燕,人惡之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於中山,人惡之於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璧。

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於浮辭哉!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

昔司馬喜臏腳於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脅折齒於魏,卒為應侯。

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畫,捐朋黨之私,挾孤獨之交,故不能自免於嫉妒之人也。

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負石入海,不容於世,義不苟取比周於朝以移主上之心。

故百里奚乞食於道路,繆公委之以政;甯戚飯牛車下,桓公任之以國。

此二人者,豈素宦於朝,借譽於左右,然後二主用之哉?感於心,合於行,堅如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於眾口哉?故偏聽生奸,獨任成亂。

昔魯聽季孫之說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計囚墨翟。

夫以孔、墨之辯,不能自免於讒諛,而二國以危。

何則?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也。

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國,齊用越人子臧而強威、宣。

此二國豈繫於俗,牽於世,系奇偏之浮辭哉?公聽並觀,垂明當世。

故意合則胡越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則骨肉為仇敵,朱、象、管、蔡是矣。

今人主誠能用齊、秦之明,後宋、魯之聽,則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為也。

是以聖王覺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說田常之賢,封比干之後,修孕婦之墓,故功業覆於天下。

何則?欲善亡厭也。

夫晉文親其讎,強伯諸侯;齊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

何則?慈仁殷勤,誠加於心,不可以虛辭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東弱韓、魏,立強天下,卒車裂之。

越用大夫種之謀,禽勁吳而伯中國,遂誅其身。

是以孫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辭三公為人灌園。

今人主誠能去驕傲之心,懷可報之意,披心腹,見情素,墮肝膽,施德厚,終與之窮達,無愛於士,則桀之犬可使呔堯,跖之客可使刺由,何況因萬乘之權,假聖王之資乎!然則荊軻湛七族,要離燔妻子,豈足為大王道哉!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道,眾莫不按劍相眄者。

何則?無因而至前也。

蟠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為萬乘器者,以左右先為之容也。

故無因而至前,雖出隨珠和璧,祗怨結而不見德;有人先游,則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

今夫天下布衣窮居之士,身在貧羸,雖蒙堯、舜之術,挾伊、管之辯,懷龍逢、比干之意,而素無根柢之容,雖竭精神,欲開忠於當世之君,則人主必襲按劍相眄之跡矣。

是使布衣之士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

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而不牽乎卑辭之語,不奪乎眾多之口。

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荊軻,而匕首竊發;周文王獵涇渭,載呂尚歸,以王天下。

秦信左右而亡,周用烏集而王。

何則?以其能越攣拘之語,馳域外之議,獨觀乎昭曠之道也。

今人主沈諂諛之辭,牽帷廧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此鮑焦所以憤於世也。

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私污義,底厲名號者不以利傷行。

故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

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籠於威重之權,脅於位勢之貴,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於左右,則士有伏死堀穴岩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

獄中上樑王書 - 譯文及註釋

譯文臣子聽說忠心不會得不到報答,誠實不會遭到懷疑,臣子曾經以為是這樣,卻只不過是空話罷了。從前荊軻仰慕燕太子丹的義氣,以至感動上天出現了白虹橫貫太陽的景象,太子丹卻不放心他;衛先生為秦國策劃趁長平之勝滅趙的計劃,上天呈現太白星進入昴宿的吉相,秦昭王卻懷疑他。精誠使天地出現了變異,忠信卻得不到兩位主子的理解,難道不可悲嗎?現在臣子盡忠竭誠,說出全部見解希望你了解,大王左右的人卻不明白,結果使我遭到獄吏的審訊,被世人懷疑。這是讓荊軻、衛先生重生,而燕太子丹、秦昭王仍然不覺悟啊。希望大王深思明察。從前卞和獻寶,楚王砍掉他的腳;李斯盡忠,秦二世處他以極刑。因此箕子裝瘋,接輿隱居,是怕遭受這類禍害啊。希望大王看清卞和、李斯的本心,置楚王、秦二世的偏聽於腦後,不要使臣子被箕子、接輿笑話。臣子聽得比干被開膛破心,伍子胥死後被裹在馬皮囊里扔進錢塘江,臣子原先不相信,今天才清楚了。希望大王深思明察,稍加憐惜。俗話說:「有相處到老還是陌生的,也有停車交談一見如故的。」為什麼?關鍵在於理解和不理解啊。所以樊於期從秦國逃到燕國,用自己的頭交給荊軻來幫助太子丹的事業;王奢離開齊國投奔魏國,親上城樓自殺來退齊軍以保存魏。王奢、樊於期並非對齊、秦陌生而對燕、魏有久遠的關係,他們離開前兩個國家,為後兩個國君效死,是因為行為與志向相合,他們無限地仰慕義氣。因此蘇秦不被天下各國信任,卻為燕國守信而亡;白圭為中山國作戰連失六城,到了魏國卻能為魏攻取中山國。為什麼?確實是因為有了君臣間的相知啊。蘇秦做燕相時,有人向燕王說他壞話,燕王按着劍把發怒,用貴重的馬肉給蘇秦吃。白圭攻取中山國後很顯貴,有人向魏文侯說他壞話,魏文侯賜給白圭夜光璧。為什麼?兩個君主兩個臣子,互相敞開心扉、肝膽相照,豈能被不實之辭所改變呢!所以女子無論美不美,一進了宮都會遭到嫉妒;士無論賢不賢,一入朝廷都會遭到排擠。從前司馬喜在宋國受臏刑,後來到中山國做了相;范雎在魏國被打斷了肋骨敲折了牙齒,後來到秦國卻封為應侯。這兩個人,都自信一定會成功的計謀,丟棄拉幫結派的私情,依仗單槍匹馬的交往,所以不可避免會受到別人的嫉妒。因此申徒狄自沉雍水漂入黃河,徐衍背負石頭跳進大海,他們與世俗不相容,堅持操守而不肯苟且結夥在朝廷里改變君主的主意。所以百里奚在路上討飯,秦穆公把國政託付給他;甯戚在車下餵牛,齊桓公委任他治國。這兩個人,難道是向來在朝廷里做官,靠了左右親信說好話,然後兩位君主才重用他們的嗎?心相感應,行動相符合,牢如膠漆,兄弟都不能離間他們,難道眾人的嘴就能迷惑他們嗎?所以偏聽會產生奸邪,獨斷獨行會造成禍患混亂。從前魯國聽信了季孫的壞話趕走了孔子,宋國採用了子冉的詭計囚禁了墨翟。憑孔子、墨翟的口才,還免不了受到讒言諛語的中傷,而魯、宋兩國則陷於危險的境地。為什麼?眾人的嘴足以使金子熔化,積年累月的誹謗足以使金子熔化,積年累月的誹謗是以使骨骸銷蝕啊。秦國任用了戎人由余而稱霸於中原,齊國用了越人子臧而威王、宣王兩代強盛一時。這兩個國家難道受俗見的束縛,被世人所牽制,為奇邪偏頗的不實之辭所左右嗎?聽各種意見,看各個方面,為當時留下一個明智的榜樣。所以心意相合就是胡人越人也可以視為兄弟,由余、子臧就是例子;心意不合就是親骨肉也可以成為仇敵,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例子。現在人主要是真能採取齊國、秦國的明智立場,置宋國、魯國的偏聽偏信於腦後,那麼五霸將難以相比,三王也是容易做到的啊。因此聖明的君王能夠省悟,拋棄子之那種「忠心」,不喜歡田常那種「賢能」,像周武王那樣封賞比乾的後人,為遭紂王殘害的孕婦修墓,所以功業才覆蓋天下。為什麼?行善的願望從不以為夠了。晉文公親近往日的仇人,終於稱霸於諸侯;齊桓公任用過去的敵對者,從而成就一匡天下的霸業。為什麼?慈善仁愛情意懇切,確確實實放在心上,是不能用虛假的言辭來替代的。至於秦國採用商鞅的變法,東邊削弱韓、魏,頓時強盛於天下,結果卻把商鞅五馬分屍了。越王採用大夫種的策略,征服了強勁的吳國而稱霸於中原,最後卻逼迫大夫種自殺了。因此孫叔敖三次從楚國離開相位也不後悔,於陵子仲推辭掉三公的聘任去為人澆灌菜園。當今的君主真要能夠去掉驕傲之心,懷着令人願意報效的誠意,坦露心胸,現出真情,披肝瀝膽,厚施恩德,始終與人同甘苦,待人無所吝惜,那麼夏桀的狗也可叫它衝着堯狂吠,盜跖的部下也可以叫他去行刺許由,何況憑着君主的權勢,借着聖王的地位呢!這樣,那麼荊軻滅七族,要離燒死妻子兒女,難道還值得對大王細說嗎?臣子聽說明月珠、夜光璧,在路上暗中投擲給人,人們沒有不按着劍柄斜看的。為什麼?是因為無緣無故來到面前啊。彎木頭、老樹樁,屈曲得怪模怪樣,倒能夠成為君主的用具,是靠了君主身邊的人先給它粉飾一番呀。所以無依無靠來到面前,即使獻出隨侯珠、和氏璧,也只能遭忌結怨而不會受到好報;有人先說好話,那枯木朽枝也會立下功勳而令人難忘。當今天下平民出身、家境貧窮的士人,即使胸中藏着堯、舜的方略,擁有伊尹、管仲的辯才,懷着關龍逢、比乾的忠誠,可是從來沒有老樹樁子那種粉飾,雖然盡心竭力,想要向當世的君主打開一片忠貞之心,那麼君主一定要蹈按着劍柄斜看的覆轍了。這就使平民出身的士人連枯木朽株的待遇也得不到了啊。因此聖明的君主統治世俗,要有主見像獨自在轉盤上製造陶器一樣,而不被討好奉承的話牽着鼻子走,不因眾說紛紜而改變主張。所以秦始皇聽信了中庶子蒙嘉的話,因而相信了荊軻,而暗藏的匕首終於出現了;周文王出獵於涇水渭水之間,得到呂尚同車而回,從而取得了天下。秦輕信左右而滅亡,周任用素不相識的人而成王。為什麼?因為文王能跨越捲舌聱牙的羌族語言,使不受任何局限的議論發表,自看到光明正大的道理。當今君主陷在阿諛奉承的包圍之中,受到妃妾近侍的牽制,使思想不受陳規拘束的人才與牛馬同槽,這就是鮑焦所以憤世嫉俗的原因。臣子聽說穿戴着華美服飾進入朝廷的人不用私心去玷污節操,修身立名的人不為私利去敗壞行止。所以里閭以勝母為名,曾子就不肯進入;都邑以朝歌為名,墨子就回車而行。現在要使天下有遠大氣度的人才受到威重的權勢的囚禁,受到尊位顯貴的脅迫,轉過臉去自壞操行,來侍奉進讒阿諛的小人,而求得親近君主的機會,那麼,士人只有隱伏老死在山洞草澤之中罷了,哪會有竭盡忠信投奔君主的人呢!

注釋(1)常:通「嘗」,曾經。(2)荊軻:戰國末期衛國人,後入燕國,好讀書擊劍,嗜酒善歌。燕丹:燕太子丹,燕國最後一個君王燕王喜之子。曾在秦國作人質,逃回燕國後,厚交荊軻,使刺秦王,未成,荊軻身亡。(3)白虹貫日:古人常以天人感應的說法解釋罕見的天文、氣象現象。此指荊軻的精誠感動了上天。貫,穿過。(4)畏:引申為擔心。荊軻為等候一個友人而拖延了赴秦的行期,太子丹擔心他變卦。(5)衛先生:秦將白起手下的謀士。長平之事:公元前260年,白起大破趙軍於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欲乘勢滅趙,派衛先生回秦向昭王要增兵增糧。秦相范雎從中阻撓,害死衛先生。(6)太白:金星。古時認為是戰爭的徵兆。昴(mǎo):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據說它的星象和冀州(包括趙國在內)的人事有關。太白食昴,是說太白星侵入了昴星座,象徵趙國將遭到軍事失利。(7)從:聽憑。(8)玉人:指楚人卞和。《韓非子·和氏》記卞和得璞(蘊玉之石)於楚山,獻楚厲王,厲王令玉匠察看,回說不是玉,就以欺君的罪名斫去卞和左腳;厲王死,武王立。卞和又獻,武王也命玉匠察看,玉匠回說不是玉,又以欺君的罪名斫去卞和右腳。武王死,文王立,卞和抱玉哭於楚山下,三日三夜淚盡泣血,文王聽說,召卞和令玉匠鑿璞,果得寶玉,加工成璧,稱為和氏之璧。按據《史記·楚世家》,楚國自武王始稱王,武王以前並無厲王。當是《韓非子》誤記。(9)誅:這裡作懲罰解。(10)李斯:秦國宰相。(11)胡亥:秦二世名,秦始皇次子。縱情聲色,不理政事,信任奸臣趙高。趙高誣李斯父子謀反,陷李斯於冤獄,二世不察,腰斬李斯於咸陽市,夷三族。(12)箕子:商紂王的叔父。陽狂:即佯狂。(13)接輿:春秋時代楚國隱士,人稱楚狂。(14)比干:商紂王的叔父,因紂王荒淫,極力勸諫,被紂王剖心而死。(15)子胥:伍員,字子胥,春秋楚人。被楚平王迫害逃到吳國,吳王闔閭用伍子胥、孫武之計,大破楚軍,占領楚都,稱霸一時。闔閭死,夫差立,打敗越國後不滅越,又以重兵北伐齊國。子胥力陳吳之患在越,夫差不聽,反信伯嚭讒言,迫使子胥自殺。鴟夷:馬皮製的袋。伍子胥臨死說:「我死後把我眼睛挖出來掛在吳國東城門上,觀看越寇進滅吳國。」夫差大怒,用鴟夷盛子胥屍投入錢塘江中。(16)白頭如新:指有的人相處到老而不相知。傾蓋如故:路遇賢士,停車而談,初交卻一見如故。蓋,車上的帳頂,車停下時車蓋就傾斜。(17)樊於期:原為秦將,因得罪秦王,逃亡到燕國,受到太子丹禮遇。秦王以千金、萬戶邑懸賞捉拿樊於期。荊軻入秦行刺,建議獻樊於期的頭以取得秦王信任,樊於期知情後,慷慨自刎而死。(18)王奢:戰國時齊大臣,因得罪齊王,逃到魏國。後來齊伐魏,王奢跑到城牆上對齊將說:「講義氣的人不苟且偷生,我決不為了自己使魏國受牽累。」自刎而死。(19)蘇秦:戰國時洛陽人,遊說六國聯合抵制秦國,為縱約長,掛六國相印。後秦國利用六國間的矛盾,破壞合縱之約。蘇秦失信於諸國,只有燕國仍信用他。(20)尾生:《漢書·古今人表》說他名高,魯國人。尾生與女子約於橋下,女未至,潮漲,尾生抱橋柱被淹死。古人以他為守信的典範。蘇秦與燕王相約,假裝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齊國去,設法從內部削弱齊國以增強燕國,後來蘇秦為此在齊國死於車裂。這裡用尾生來比喻他以生命守信於燕。(21)白圭:戰國初中山國之將,連失六城,中山國君要治他死罪,他逃到魏國,魏文侯厚待他,於是他助魏攻滅了中山國。(22)中山:春秋時建,戰國初建都於顧(今河北定縣),前429年(魏文侯十七年)滅。(23)駃騠(jué tí):良馬名。(24)司馬喜:《戰國策·中山策》記載他三次任中山國相,但未提及他在宋國受臏刑的事。臏:古代肉刑之一,剔除膝蓋骨。(25)范雎:曾任秦國宰相。拉脅折齒:腋下的肋骨和牙齒都被打折。范雎隨魏中大夫須賈出使到齊國,齊襄公聽說范雎口才好,派人送禮金給他,須賈回國後報告魏相,中傷范雎泄密,使范雎遭到笞刑。(26)卒為應侯:范雎入秦為相,封應侯。(27)申徒狄:古代投水自盡的賢人。關於他的時代,《莊子·外物》、《漢書》注引服虔和《淮南子》高誘注、《太平御覽》引《墨子》佚文、《韓詩外傳》等說法不一。雍:同灉,古代黃河的支流,久已堙。故道大約在今山東菏澤附近。之:到。(28)徐衍:史書無傳,據服虔說是周之末世人。(29)比周:結黨營私。(30)百里奚:春秋時虞國人,虞國為晉國所滅,成了俘虜,落魄到身價只值五張黑羊皮。秦穆公聽說他的賢能,為他贖身,用為相。(31)繆公:即秦穆公(?——前621),善用謀臣,稱霸一時。(32)甯戚:春秋時衛國人,到齊國經商,夜裡邊餵牛邊敲着牛角唱「生不遭堯與舜禪」,桓公聽了,知是賢者,舉用為田官之長。(33)桓公(?——前643):齊桓公姜姓,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34)季孫:魯大夫季桓子,名斯。前496年(魯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代理國相,齊國選送能歌善舞的美女八十人送給魯定公,季桓子收下了女樂,致使魯君怠於政事,三日不聽政,孔子為此棄官離開魯國。(35)子冉:史書無傳。墨翟(約前468——前376):即墨子,墨家的創始人。墨子後來長期住在魯國,可能與「宋任子冉之計」而囚禁過他有關。(36)由余:祖先本是晉國人,早年逃亡到西戎。戎王派他到秦國去觀察,秦穆公發現他有才幹,用計把他拉攏過來。後來依靠他伐西戎,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從而稱霸一時。(37)越人子臧:史書無傳。《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作「越人蒙」。威、宣:指齊威王、齊宣王。齊威王(?——前320),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國力漸強;齊宣王(?——前301),齊威王之子。(38)朱:丹朱,堯的兒子,相傳他頑凶不肖,因而堯禪位給舜。象:舜的同父異母弟,傲慢,常想殺舜而不可得。管、蔡:管叔,蔡叔,皆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後,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管叔、蔡叔與紂王之子武庚一起叛亂,周公東征,誅武庚、管叔,放逐蔡叔。(39)五伯:即春秋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40)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41)子之:戰國時燕王噲之相。燕王噲學堯讓國,讓子之代行王事,三年而國大亂。齊國乘機伐燕,燕王噲死,子之被剁成肉醬。(42)田常:即陳恆,齊簡公時為左相,殺簡公寵臣監止和子我,又殺簡公,立簡公弟平公,政權皆歸田常。(43)修孕婦之墓:紂王殘暴,曾剖孕婦子腹,觀看胎兒。武王克殷後,為被殘殺的孕婦修墓。(44)親其讎:指晉文公重耳為公子時,其父晉獻公聽信驪姬之言,派宦者履鞮(《左傳》作寺人披、勃鞮)殺重耳,重耳跳牆逃脫,履鞮斬下他的衣袖。重耳即位後,呂省、郤芮策劃謀殺他,履鞮告密,晉文公不念舊惡,接見了他,挫敗了呂、郤的陰謀。(45)齊桓用其仇:指桓公未立時,其異母兄公子糾由管仲為傅,管仲準備射死桓公(公子小白),結果射中帶鈎而未死。桓公立後,聽從鮑叔牙薦賢,重用管仲為大夫。(46)商鞅(約前390——前338):戰國時衛國人,入秦輔佐孝公變法,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47)車裂:古代酷刑,俗稱五馬分屍。秦孝公死後,商鞅被貴族誣害,車裂而死。(48)大夫種:春秋時越國大夫文種。勾踐為吳王夫差戰敗,文種、范蠡等向夫差求和成功,免於滅國。後越攻滅吳國,稱霸中原。(49)誅其身:勾踐平吳後,疑忌文種功高望重,賜劍令其自盡。(50)孫叔敖:春秋楚莊王時人。三去相:《莊子·田子方》說孫叔敖「三為(楚)令尹而不榮華,三去之而無憂色」。去:離職。(51)於陵子仲:即陳仲子,戰國齊人,因見兄長食祿萬鍾以為不義,避兄離母,隱居在於陵(今山東鄒平縣境)。楚王派使者持黃金百鎰聘他為官,他和妻子一起逃走為人灌園。事散見《孟子·滕文公下》、《列女傳》、《戰國策·齊策四》、《荀子·非十二子》等。三公: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也泛指國王的輔佐。(52)素:通「愫」,真誠。(53)墮(huī):通「隳」,毀壞,引申為剖開。(54)跖:春秋末魯國人,相傳他領導奴隸暴動,「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莊子·盜跖》),被誣稱為盜跖。由:許由。相傳堯要讓天下給他,他不受,洗耳於潁水之濱,遁耕於箕山之上。(55)萬乘:周制天子可擁有兵車萬乘,後以喻稱帝王。(56)湛(chén):通「沉」。湛七族:滅七族。荊軻刺秦王不遂,五年後秦亡燕。滅荊軻七族事史書不傳。(57)要離:春秋時吳國刺客。他用苦肉計,要公子光斬斷自己的右手,燒死自己妻子兒女,然後逃到吳王僚的兒子慶忌那裡,伺機行刺,為公子光效死。(58)眄(miǎn):斜視。(59)輪囷:屈曲的樣子。(60)隨珠:即明月之珠。春秋時隨國之侯救活了一條受傷的大蛇,後來大蛇銜來一顆明珠報答他的恩惠。後世稱為隨珠。(61)伊:伊尹,商湯用為賢相,是滅夏建商的功臣。管:管仲。助齊桓公富國強兵,成為霸主。(62)龍逢:關龍逢,夏末賢臣,因忠諫夏桀,被囚殺。(63)陶鈞:制陶器所用的轉輪。比喻造就、創建。(64)中庶子:官名,掌管諸侯卿大夫庶子之教育管理。蒙嘉:秦王的寵臣。荊軻至秦,先以千金之禮厚賂蒙嘉,由蒙嘉說秦王同意接見荊軻。(65)周文王獵涇渭:周文王出獵涇水渭水之前占卜,得卦說是「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後在渭水北邊遇到了呂尚。(66)呂尚:姜姓,字子牙,號太公望。(67)用:因為。烏集:烏指赤烏,相傳周之興有赤烏之瑞。見《史記·封禪書》、《墨子·非攻下》。相傳姜姓是炎帝之後,而炎帝以火德王,「烏集」在此象徵西伯(周文王)得姜尚。(68)攣拘之語:捲舌聱牙的話,喻姜尚說的羌族口音的話。(69)帷:床帳,喻指妃妾。廧:同「牆」,指宮牆,喻指近臣。(70)皁:同「槽」。(71)鮑焦:春秋時齊國人,厭惡時世污濁,他自己采蔬而食。子貢譏諷他:你不受君王傣祿,為什麼住在君王的土地上,吃它長出來的蔬菜呢?鮑焦就丟掉蔬菜而餓死。(72)底厲:同「砥厲」。(73)曾子:名參,孔子弟子,以純孝著名。《淮南子·說山》:「曾子立孝,不過勝母之閭。」(74)朝歌:殷代後期都城,在今河南淇縣。(75)墨子回車:墨子主張「非樂」,不願進入以「朝歌」為名的城邑。見《淮南子·說山訓》。(76)諂諛之人:指羊勝、公孫詭一流人。(77)堀:同窟。藪:草澤。(78)闕下:宮闕之下,喻指君王。▲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獄中上樑王書 - 賞析

鄒陽被囚獄中,身罹殺身之禍,但並不迎合媚上,哀求乞憐,而在上書中繼續諫諍,字裡行間,還很有些「不遜」(司馬遷語),充分顯示了他的「抗直」、「不苟合」的性格,也是他「有智略」的表現。文章歷舉史實,借古喻今,雄辯地揭示了「人主沈讒諛則危,任忠信則興」的道理。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鄒陽

作者:鄒陽

鄒陽(約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29年),臨淄(今山東淄博)人,是西漢文學家。漢文帝時,是吳王劉濞門客,以文辯著名於世。吳王陰謀叛亂,鄒陽上書諫止,吳王不聽,因此與枚乘、嚴忌等離吳去梁,為景帝少弟梁孝王門客。鄒陽「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後被人誣陷入獄,險被處死。他在獄中上書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跡。梁孝王見書大悅,立命釋放,並尊為上客。鄒陽有文七篇,現存兩篇,即《上書吳王》、《於獄中上書自明》。 

鄒陽其它诗文

《獄中上樑王書》

鄒陽 〔兩漢〕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

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願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

是使荊軻、衛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

願大王孰察之。

昔玉人獻寶,楚王誅之;李斯竭忠,胡亥極刑。

是以箕子陽狂,接輿避世,恐遭此患也。

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毋使臣為箕子、接輿所笑。

臣聞比干剖心,子胥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

願大王孰察,少加憐焉。

語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何則?知與不知也。

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荊軻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

夫王奢、樊於期非新於齊、秦而故於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於志,慕義無窮也。

是以蘇秦不信於天下,為燕尾生;白圭戰亡六城,為魏取中山。

何則?誠有以相知也。

蘇秦相燕,人惡之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於中山,人惡之於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璧。

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於浮辭哉!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

昔司馬喜臏腳於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脅折齒於魏,卒為應侯。

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畫,捐朋黨之私,挾孤獨之交,故不能自免於嫉妒之人也。

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負石入海,不容於世,義不苟取比周於朝以移主上之心。

故百里奚乞食於道路,繆公委之以政;甯戚飯牛車下,桓公任之以國。

此二人者,豈素宦於朝,借譽於左右,然後二主用之哉?感於心,合於行,堅如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於眾口哉?故偏聽生奸,獨任成亂。

昔魯聽季孫之說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計囚墨翟。

夫以孔、墨之辯,不能自免於讒諛,而二國以危。

何則?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也。

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國,齊用越人子臧而強威、宣。

此二國豈繫於俗,牽於世,系奇偏之浮辭哉?公聽並觀,垂明當世。

故意合則胡越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則骨肉為仇敵,朱、象、管、蔡是矣。

今人主誠能用齊、秦之明,後宋、魯之聽,則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為也。

是以聖王覺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說田常之賢,封比干之後,修孕婦之墓,故功業覆於天下。

何則?欲善亡厭也。

夫晉文親其讎,強伯諸侯;齊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

何則?慈仁殷勤,誠加於心,不可以虛辭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東弱韓、魏,立強天下,卒車裂之。

越用大夫種之謀,禽勁吳而伯中國,遂誅其身。

是以孫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辭三公為人灌園。

今人主誠能去驕傲之心,懷可報之意,披心腹,見情素,墮肝膽,施德厚,終與之窮達,無愛於士,則桀之犬可使呔堯,跖之客可使刺由,何況因萬乘之權,假聖王之資乎!然則荊軻湛七族,要離燔妻子,豈足為大王道哉!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道,眾莫不按劍相眄者。

何則?無因而至前也。

蟠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為萬乘器者,以左右先為之容也。

故無因而至前,雖出隨珠和璧,祗怨結而不見德;有人先游,則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

今夫天下布衣窮居之士,身在貧羸,雖蒙堯、舜之術,挾伊、管之辯,懷龍逢、比干之意,而素無根柢之容,雖竭精神,欲開忠於當世之君,則人主必襲按劍相眄之跡矣。

是使布衣之士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

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而不牽乎卑辭之語,不奪乎眾多之口。

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荊軻,而匕首竊發;周文王獵涇渭,載呂尚歸,以王天下。

秦信左右而亡,周用烏集而王。

何則?以其能越攣拘之語,馳域外之議,獨觀乎昭曠之道也。

今人主沈諂諛之辭,牽帷廧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此鮑焦所以憤於世也。

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私污義,底厲名號者不以利傷行。

故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

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籠於威重之權,脅於位勢之貴,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於左右,則士有伏死堀穴岩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

《題危太朴所藏李昭道畫春江圖次蘇東坡韻》

鄒陽 〔兩漢〕

春江淼漫百疊山,晴煙籠山山吐煙。望君拄笏聊聘望,但見一氣長蒼然。

千章綠樹倚茅屋,復有澗谷奔寒泉。商舸迎陽泊沙岸,布帆吹籟彌平川。

李侯生前得此景,骨格夐出探微前。胸中八九小雲夢,筆底萬頃滄浪天。

鉛丹金碧世希有,晶瑩不讓蓬瀛妍。江樓掩映臨江碧,時見輕鷗落渚田。

此圖此景有神護,小住人間七百年。摩挲絹素開黯淡,飛舞妙思藏便娟。

臥遊齋頭一展看,恍若身對湘巫眠。鼎湖髯掛李侯去,飄然久作芙蓉城內仙。

鄒陽後身薄自曉,舍我誰結三生緣。嗚呼江煙幻滅在俄頃,短詞聊次東坡篇。

复制

《乙巳歲喜雪御筵即席和御製詩》

鄒陽 〔兩漢〕

九衢歌舞醉為鄉,共慶飛霙報歲穰。花趁小春飄宴席,天回和氣入彫觴。

三銀闕涌雲潢外,萬玉妃朝月殿旁。聖旦親逢賡帝藻,不同梁苑召鄒陽。

复制

《美稚》

鄒陽 〔兩漢〕

縹綠兩兒皆好酒,鄒陽潘岳賦中看。卻憐今日諸童子,只侑先春小鳳團。

白面總如冠玉美,清標恍出壑冰寒。交梨火棗從何得,披腹呈來不用盤。

复制

《述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時坐劾壽寧侯逮詔獄 其八》

鄒陽 〔兩漢〕

夕雲郁崢嶸,頹陽入西丘。返景漏林端,明我屋上樓。

靜久得玄理,源澄復何求。永懷鄒陽子,聊以抒我憂。

复制

《寄別陳志鴻罷官歸高涼 其一》

鄒陽 〔兩漢〕

解印行歌出將營,千軍流淚共含情。鄒陽書上誰稱屈,王粲才高賦謾成。

天連故國銅魚遠,霜落寒江白雁鳴。自愧神交驚此別,不堪離恨更沾纓。

复制

《讀廣琴操》

鄒陽 〔兩漢〕

朝陽有異士,曾造重華庭。一鼓南風曲,萬物為和平。

東姬及漢晉,秦楚無餘聲。彼或怨以怒,又或淫而傾。

素弦不為理,千載懷幽貞。美哉昌黎伯,掇拾風雅英。

頎然作十操,擬托周孔名。辭情或微隱,古意誰能徵。

抱琴適東海,乃遇鄒陽生。廣操一紬繹,援琴為我聽。

三嘆有遺音,始足擴其情。天地既寥廓,日月行清明。

夜忽夢聖哲,吾衰感精靈。起謝抱琴士,伐木何丁丁。

長揖出門去,幽思秋冥冥。

复制

《任月山九馬圖歌》

鄒陽 〔兩漢〕

古人頌馬自魯駉,杜詩尤勝伯樂經。近代畫馬稱曹韓,後來獨數李龍眠。

世無神手有神馬,眼底誰能分造化。鄒陽示我軸有咫,驚絕縱橫電光起。

定觀始識任都水,馬後金聲出吳李。房星九點光殷殷,天文地類相斕斑。

龍媒無種世亦產,何必置牝宛代間。於今不乏十二閒,如此久墮文書寰。

前年禦戎急芻騎,何不引此踏賀蘭。嗚呼九駿安得歸龍班,一匹可以當三千。

吾言亦能道塞淵,爾尚伏櫪吾何言。

复制

《句》

鄒陽 〔兩漢〕

阮籍摩挲青眼舊,鄒陽感慨白頭新。

复制

《鄒邦輔求詩為塾師吳晉卿壽》

鄒陽 〔兩漢〕

鄒陽書里見吳融,曾記江樓一笑同。華發西風吟別後,碧山寒雨夢遊中。

六千甲子春方始,再世門生道愈隆。擬折梅花寄君壽,杖藜行遍鶴橋東。

复制

《雪賦》

鄒陽 〔兩漢〕

  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雲繁。梁王不悅,游於兔園。乃置旨酒,命賓友。召鄒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風於衛詩,詠南山於周雅。授簡於司馬大夫,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

  相如於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聞雪宮建於東國,雪山峙於西域。岐昌發詠於來思,姬滿申歌於《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陰德。雪之時義遠矣哉!請言其始。

  若乃玄律窮,嚴氣升。焦溪涸,湯谷凝。火井滅,溫泉冰。沸潭無涌,炎風不興。北戶墐扉,裸壤垂繒。於是河海生雲,朔漠飛沙。連氛累靄,揜日韜霞。霰淅瀝而先集,雪紛糅而遂多。

  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藹藹浮浮,瀌瀌弈弈。聯翩飛灑,徘徊委積。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初便娟於墀廡,末縈盈於帷席。既因方而為圭,亦遇圓而成璧。眄隰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岩俱白。於是台如重璧,逵似連璐。庭列瑤階,林挺瓊樹,皓鶴奪鮮,白鷳失素,紈袖慚冶,玉顏掩姱。

  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燭龍,銜耀照崑山。爾其流滴垂冰,緣溜承隅,粲兮若馮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繽紛繁騖之貌,皓皔曒潔之儀。回散縈積之勢,飛聚凝曜之奇,固展轉而無窮,嗟難得而備知。

  若乃申娛玩之無已,夜幽靜而多懷。風觸楹而轉響,月承幌而通暉。酌湘吳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對庭鵾之雙舞,瞻雲雁之孤飛。踐霜雪之交積,憐枝葉之相違。馳遙思於千里,願接手而同歸。

  鄒陽聞之,懣然心服。有懷妍唱,敬接末曲。於是乃作而賦積雪之歌,歌曰:

  攜佳人兮披重幄,援綺衾兮坐芳褥。

  燎熏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

  又續寫而為白雪之歌,歌曰:

  曲既揚兮酒既陳,朱顏酡兮思自親。

  願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紳。

  怨年歲之易暮,傷後會之無因。

  君寧見階上之白雪,豈鮮耀於陽春。

  歌卒。王乃尋繹吟玩,撫覽扼腕。顧謂枚叔,起而為亂,亂曰:

  白羽雖白,質以輕兮,白玉雖白,空守貞兮。未若茲雪,因時興滅。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不固其節。節豈我名,潔豈我貞。憑雲升降,從風飄零。值物賦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隨染成。縱心皓然,何慮何營?

复制

《初到京謁執政》

鄒陽 〔兩漢〕

鄒陽謾說曳長裾,東閣由來禮自殊。負郭田園倘無恙,不如歸去老江湖。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