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兩漢 / 李陵 / 贈淮南將(一作少年行)
拼

《贈淮南將(一作少年行)》

李陵 〔兩漢〕

年少好風情,垂鞭眥睚行。帶金獅子小,裘錦麒麟獰。

揀匠裝銀鐙,堆錢買鈿箏。李陵雖效死,時論亦輕生。

复制

贈淮南將(一作少年行) - 賞析

李陵

作者:李陵

李陵(公元前134—前74年),字少卿,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長孫,李當戶的遺腹子。善騎射,愛士卒,頗得美名。天漢二年(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戰於浚稽山,最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其一生充滿國讎家恨的矛盾,他本人也因此引起爭議。他的傳奇經歷使得他成為後世文藝作品的對象及原型。 

李陵其它诗文

《答蘇武書》

李陵 〔兩漢〕

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

遠托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遺,遠辱還答,慰誨勤勤,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

終日無睹,但見異類。

韋韝毳幕,以御風雨;羶肉酪漿,以充饑渴。

舉目言笑,誰與為歡?胡地玄冰,邊土慘裂,但聞悲風蕭條之聲。

涼秋九月,塞外草衰。

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

晨坐聽之,不覺淚下。

嗟乎子卿,陵獨何心,能不悲哉!與子別後,益復無聊,上念老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並為鯨鯢;身負國恩,為世所悲。

子歸受榮,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負陵心區區之意。

每一念至,忽然忘生。

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顧國家於我已矣,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轍復苟活。

左右之人,見陵如此,以為不入耳之歡,來相勸勉。

異方之樂,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前書倉卒,未盡所懷,故復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絕域。

五將失道,陵獨遇戰,而裹萬里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

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陵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

匈奴既敗,舉國興師。

更練精兵,強逾十萬。

單于臨陣,親自合圍。

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馬之勢,又甚懸絕。

疲兵再戰,一以當千,然猶扶乘創痛,決命爭首。

死傷積野,余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舉刃指虜,胡馬奔走。

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

當此時也,天地為陵震怒,戰士為陵飲血。

單于謂陵不可復得,便欲引還,而賊臣教之,遂使復戰,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困於平城。

當此之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然猶七日不食,僅乃得免。

況當陵者,豈易為力哉?而執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

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沬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區之心,竊慕此耳。

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漢與功臣不薄。

」子為漢臣,安得不云爾乎?昔蕭樊囚縶,韓彭葅醢,晁錯受戮,周魏見辜。

其餘佐命立功之士,賈誼亞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讒,並受禍敗之辱,卒使懷才受謗,能不得展。

彼二子之遐舉,誰不為之痛心哉?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

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嘆者也。

何謂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

遭時不遇,至於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

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

蠻貊之人,尚猶嘉子之節,況為天下之主乎?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

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

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欲使遠聽之臣望風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

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昔人有言:「雖忠不烈,視死如歸。

」陵誠能安,而主豈復能眷眷乎?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邪?願足下勿復望陵。

嗟乎子卿,夫復何言?相去萬里,人絕路殊。

生為別世之人,死為異域之鬼。

長與足下生死辭矣。

幸謝故人,勉事聖君。

足下胤子無恙,勿以為念。

努力自愛,時因北風,復惠德音。

李陵頓首。

《送曹侍郎備兵大同 其一》

李陵 〔兩漢〕

司農論議朝端重,副相聲名輦下聞。豈意尚煩西顧策,翻教暫領朔方軍。

河邊遠道人千里,天外鄉書雁幾群。到日關城春色早,李陵台畔柳紛紛。

复制

《謝宣賜御草書急就章並朱邸舊集歌》

李陵 〔兩漢〕

臣聞伏羲畫卦朴且淳,蒼頡迼字初有文。

大篆小篆八分體,楷隸章草何紛紜。

因茲八法各有要,遂使六藝區以分。

其中最難惟草聖,玄妙功夫自天性。

又聞關雎本王化,四始洋洋風化下。

比興賦頌六義分,乃有變風兼變雅。

仲尼刪後屈平作,郢客李陵斗名價。

古來詩道難得人,其唱彌高和彌寡。

如今草聖與雅言,盡在吾皇萬機暇。

元年十月近乾明,崇文院靜寒霜晴。

直廬日午讎書罷,閒曳朱衣遶砌行。

中使傳宣來上界,忙把魚須下階拜。

寶函鈿軸光陸離,御札文書御製詩。

折腰汗流魄駭聊一窺。

急就章,何縱橫,

藍田種玉苗初成。雪花灑破煙嵐壁,

黑雲漏出天漢星。乍似鮫人泣下珠無數,

錯落晶熒滿盤貯。又似大鯨吞盡滄海波,

查牙露出珊瑚樹。朱邸集,

何清奇,仙風撼動瓊林枝。

漢皇休道白雲句,穆滿虛吟黃竹詩。

乍似三春直上伯陽台,熙熙物華當眼開。

又似十洲夜伴王母宴,鷥歌鳳吟次第來。

小臣再拜受一軸,搗紙抄詩抄未足。

焚香朝向天日看,執簡夜對星辰讀。

臣見高宗飛帛亦有名,笛跡往往頒公卿。

所得不過三五字,當時臣子猶為榮。

又見玄宗詩什頗留意,吟詠時時成御製。

屬和止於一兩篇,至今史冊猶為貴。

若徵往事比明時,萬分之一徒爾為。

未如我四十三紙聖人作,一百二章天子詩。

永為家寶藏書篋,豈讓西方貝多葉。

且教世世傳子孫,長與皇家作臣妾。

复制

《次韻晁單州詩六首 其三》

李陵 〔兩漢〕

性僻材疏酷嗜詩,頭童齒缺雪垂頤。五十已過無聞爾,三百雖多奚以為。

每向後生知所畏,獨於名士喜同時。李陵蘇武俱塵土,豪傑由來自得師。

复制

《宣府 其二》

李陵 〔兩漢〕

幽燕重鎮奠雄圖,隍塹重重擁大都。洋水東流趨涿鹿,寶峰南峙扼飛狐。

弧旌在韣星常卷,帟幕來巢鳥自呼。無限碧雲西海闊,李陵台畔月輪孤。

复制

《雲中曲送人十首 其八》

李陵 〔兩漢〕

黃毛愛子出打圍,昏宿李陵古台下。忽傳風火入邊城,城中將軍夜秣馬。

复制

《開平》

李陵 〔兩漢〕

灤河河北開平府,雲是前朝故上都。

萬瓦當年供避暑,孤城此日事防胡。

龍岡夜照烏桓月,鳳輦時巡敕勒處。

何區登臨最愁寂,李陵台上望平蕪。

复制

《明安驛道中 其四》

李陵 〔兩漢〕

風吹灤水涌如淮,十萬雕弓飲馬來。長嘯一聲鞭影動,金鞍飛過李陵台。

复制

《狂題十八首》

李陵 〔兩漢〕

莫恨艱危日日多,時情其奈幸門何。

貔貅睡穩蛟龍渴,猶把燒殘朽鐵磨。

別鶴淒涼指法存,戴逵能恥近王門。

世間第一風流事,借得王公玉枕痕。

交疏自古戒言深,肝膽徒傾致鑠金。

不是史遷書與說,誰知孤負李陵心。

南華落筆似荒唐,若肯經綸亦不狂。

偶作客星侵帝座,卻應虛薄是嚴光。

不勞世路更相猜,忍到須休惜得材。

幾度懶乘風水便,拗船折舵恐難回。

由來相愛只詩僧,怪石長松自得朋。

卻怕他生還識字,依前日下作孤燈。

老禪乘仗莫過身,遠岫孤雲見亦頻。

應是佛邊猶怕鬧,信緣須作且閒人。

止竟閒人不愛閒,只偷無事閉柴關。

轟霆攪破蛟龍窟,也被狂風卷出山。

地下修文著作郎,生前飢處倒空牆。

何如神爽騎星去,猶自研幾助玉皇。

雨洗芭蕉葉上詩,獨來憑檻晚晴時。

故園雖恨風荷膩,新句閒題亦滿池。

初時拄杖向鄰村,漸到清明亦杜門。

三十年來辭病表,今朝臥病感皇恩。

來時雖恨失青氈,自見芭蕉幾十篇。

應是阿劉還宿債,剩拚才思折供錢。

芭蕉叢畔碧嬋娟,免更悠悠擾蜀川。

應到去時題不盡,不勞分寄校書箋。

自傷衰病漸難平,永夜禪床雨滴聲。

聞道虎瘡仍帶鏃,吼來和痛亦橫行。

昨日流鶯今日蟬,起來又是夕陽天。

六龍飛轡長相窘,更忍乘危自著鞭。

有是有非還有慮,無心無跡亦無猜。

不平便激風波險,莫向安時稔禍胎。

十年三署讓官頻,認得無才又索身。

莫道太行同一路,大都安穩屬閒人。

曾聞劫火到蓬壺,縮盡鰲頭海亦枯。

今日家山同此恨,人歸未得鶴歸無。

复制

《歌》

李陵 〔兩漢〕

徑萬里兮度沙漠。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

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复制

《讀書題後》

李陵 〔兩漢〕

慘禍降臣累可哀,胡天淒望李陵台。千秋事業刑餘作,一代文章史局開。

蠹簡唐虞遙溯上,鴻裁楚漢並傳來。鈎玄索隱三家注,盡附原書衒博該。

复制

《李陵錄別詩二十一首 其十八》

李陵 〔兩漢〕

雙鳧俱北飛,一鳧獨南翔。子當留斯館,我當歸故鄉。

一別如秦胡,會見何詎央。愴悢切中懷,不覺淚沾裳。

願子長努力,言笑莫相忘。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