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茅元儀 / 江村村外有野水一灣就看秋色
拼 译 译

《江村村外有野水一灣就看秋色》

茅元儀 〔明代〕

江村是處好清秋,倍愛寒塘特地幽。

但有白楊晴亦雨,瞥驚霜荻浪生洲。

飽看楓色還思影,送盡秋鴻更憶鷗。

漫說江南千萬里,只須扶杖便江頭。

复制
茅元儀

作者:茅元儀

湖州府歸安人,字止生,號石民。茅坤孫。好談兵,天啟初,為孫承宗幕僚。崇禎初,上《武備志》,為翰林待詔。後任副總兵,守覺華島,旋以兵變論戍漳浦。邊事急,再請募死士勤王,權臣不許,悲憤縱酒卒。有《暇老齋筆記》、《野航史話》、《石民集》等,所輯《武備志》網羅歷代軍事著作,附有大量插圖,尤具資料價值。

茅元儀其它诗文

《春夜同屠泠玄於該博堂前坐月》

茅元儀 〔明代〕

杯停花睡正三更,寂寂閒除澹慮生。

月洗纖雲天似潤,風搖狂絮柳如酲。

乍尋詩味抽春筍,難冷交情炙凍笙。

留得一詩存勝日,侵晨又去伴啼鶯。

复制

《陸賈不欲數過諸子(和湯臨川諸題,錄二首)》

茅元儀 〔明代〕

新語漢高驚,片言粵佗喜。

乍可動帝王,常恐厭兒子。

复制

《魏王分香》

茅元儀 〔明代〕

英雄心膽殊,不惜兒女態。

最笑啖名人,含情死後悔。

复制

《送錢受之侍郎枚卜罷歸一篇(崇禎元年)》

茅元儀 〔明代〕

晶晶日月,雨雪忽零。

豈無師保,束此寧人。

維桑失系,朽索弗寧。

大木將拔,先剪厥陰。

矯矯藎臣,夷之斮之。

顯顯令人,謫之諑之。

言竄江沚,隱斯骲也。

自幽私宮,避斯駁也。

鼎沉而起,星墜而升。

如日再中,如月再盈。

言巾我車,言濯我纓。

辟此皇路,以遲匯征。

匯征伊何,首論鹽梅。

惟和惟一,無待爾枚。

田畯盤舞,紅女解頦。

翳云何自,晦此中台。

浣布於火,乃愈鮮也。

蒨金於壚,乃愈堅也。

人亦有言,靡不有天。

高高在上,焉用便便。

言駕言邁,歸我初服。

匪曰初服,匪帝疇復。

於以御之,我躬粥粥。

婦不可媚,豈待詹卜。

拂水涓而,耕罷可浴。

虞山咫而,詠罷可牧。

斟之酌之,奚暇枕曲。

願言懷人,窮此遐目。

煌煌帝業,莫或纘而。

昭昭先微,莫或亶而。

及爾政成,恐或瑽而。

假此暇日,往者衎而。

神龍將蟄,並及於蝘。

滄流欲竭,禍先於鱒。

嗟我何人,亦檻亦圈。

願因商風,從子荒遁。

高后在天,哀此下民。

篤生神孫,哲惠且英。

襄焉穆穆,終矣明明。

惟日之環,匪河之清。

复制

《潞河與受之侍郎別次見贈韻》

茅元儀 〔明代〕

崩岸驚濤不可聞,新湍陡處手初分。

共聽夜雨還傷我,獨趁秋風卻羨君。

東閣只嬴抄秘本,北山重補未耕雲。

明朝淚落蘆溝上,也解隨流逐衛濆。

复制

《九日同啟泰石卿諸君登永寧寺台》

茅元儀 〔明代〕

此歲登高在此台,樹籠秋色入深杯。

黃花祗為形霜艷,紅葉多因酬雁來。

寒水淺流如漱石,雲山初暝似生苔。

一番隹會增惆悵,是到重陽憶幾回。

复制

《江村村外有野水一灣就看秋色》

茅元儀 〔明代〕

江村是處好清秋,倍愛寒塘特地幽。

但有白楊晴亦雨,瞥驚霜荻浪生洲。

飽看楓色還思影,送盡秋鴻更憶鷗。

漫說江南千萬里,只須扶杖便江頭。

复制

《赴獄旅中示客》

茅元儀 〔明代〕

暫脫南冠坐水湄,殘觥瀝盡與君知。

時危只恐英雄老,世亂非憂富貴遲。

已見生來同李廣,只須死後傍要離。

十年征戰兼羈繫,見慣休猜不慣悲。

复制

《江村荷恩放回呈伯順奉常啟泰征君》

茅元儀 〔明代〕

追鋒車上雪皚皚,猶似當時特召來。

分死只如遼左去,重蘇猶得故人哀。

餘生羞過荊軻里,退士何心樂毅台。

但負聖明兼負友,鴻飛天外尚徘徊。

复制

《孫征君傳》

茅元儀 〔明代〕

  孫奇逢,字啟泰,號鍾元,北直容城入也。少倜儻,好奇節,而內行篤修;負經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強以仕。先是,高攀龍、顧憲成講學東林,海內士大夫立名義者多附焉。及天啟初,逆奄魏忠賢得政,叨穢者爭出其門,而目東林諸君子為黨。由是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順昌、繆昌期次第死廠獄,禍及親黨。而奇逢獨與定興鹿正、張果中傾身為之,諸公卒賴以歸骨,世所傳「范陽三烈士」也。

  方是時,孫承宗以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經略薊、遼,奇逢之友歸安茅元儀及鹿正之子善繼皆在幕府。奇逢密上書承宗,承宗以軍事疏請入見。忠賢大懼,繞御床而泣,以嚴旨遏承宗於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義。台垣及巡撫交薦屢征,不起,承宗欲疏請以職方起贊軍事,使元儀先之,奇逢亦不應也。其後畿內盜賊數駭,容城危困,乃攜家入易州五公山,門生親故從而相保者數百家,奇逢為教條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輟。

  入國朝,以國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辭。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蘇門百泉。水部郎馬光裕奉以夏峰田廬,逆率子弟躬耕,四方來學,願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與鹿善繼講學,以象山、陽明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說。其治身務自刻砥,執親之喪,率兄弟廬墓側凡六年。人無賢愚,苟問學,必開以性之所近,使自力於庸行。其與人無町畦,雖武夫悍卒工商隸圉野夫牧豎,必以誠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無忌嫉者。方楊、左在難,眾皆為奇逢危,而忠賢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質行,無不陰為之地者。鼎革後,諸公必欲強起奇逢,平涼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樂處隱就閒,何故必令與吾儕一轍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河南北學者,歲時奉祀百泉書院,而容城與劉因、楊繼盛同祀,保定與孫文正承宗、鹿忠節善繼並祀學宮,天下無知與不知,皆稱曰夏峰先生。

  贊曰:先兄百川聞之夏峰之學者,征君嘗語人曰:「吾始自分與楊、左諸賢同命,及涉亂離,可以犯死者數矣,而終無恙,是以學貴知命而不惑也。」征君論學之書甚具,其質行,學者譜焉,茲故不論,而獨著其犖犖大者。方高陽孫少師以軍事相屬,先生力辭不就,眾皆惜之,而少師再用再黜,訖無成功,《易》所謂「介於石,不終日」者,其殆庶幾耶。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