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李攀龍 / 五言絕句 / 塞上曲送元美
拼 译 译

《塞上曲送元美》

李攀龍 〔明代〕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斷接長安。

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馬上看。

塞上曲送元美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元美手持插着白羽的軍事文書,冒着霜凍的寒氣出行塞外。東北邊境的異族侵擾邊關,那報警的狼煙在相連不斷的烽火台上一個個燃起,直抵京城。元美出行之時,正當拂曉,城頭上斜掛一彎西垂的冷月。天明以後,一場惡戰又會在前線爆發。戍守邊關的將士們人未卸衣,馬未卸鞍,他們正焦急地翹首等待着京城的決策到來。

注釋塞上曲:古樂府詩題,以唐代李白、王昌齡諸作最為著名。元美:即王世貞,與李攀龍齊名,同為「後七子」領袖。羽:指羽書或羽激,為古時徵調軍隊或用於軍事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胡烽(fēng):指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的邊警,烽:即烽煙,烽火,古時邊境有敵入浸即舉煙火報警。接:接近,直抵。長安: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為中國古都之一,西漢、 隋、 唐等朝代皆定都於此。後常通稱國都為長安,這裡實際指當時的首都北京。西山:北京西郊群山的總稱。征人:出征在外的將士。▲

畢桂發.毛澤東批閱古典詩詞曲賦全編 下冊:中國工人出版社,1997.07:940

朱安群.明詩三百首詳註: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10:324

塞上曲送元美 - 賞析

開篇「白羽」兩字就點明邊塞軍情緊急,古時軍事文書插上鳥羽,表示此書十萬火急,須像飛鳥一樣迅速傳遞,故稱羽書或羽檄。「霜」字既形容鳥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而且還暗含形勢險峻的意味。首句勾勒出一幅信使帶着那份如含嚴霜的羽書,冒着塞外的寒風策馬飛奔的畫面。

第二句「胡烽不斷接長安」,「胡烽不斷」形象地點明外族屢侵邊境。長安是唐代國都,「接長安」應前句「出塞寒」,表示邊境頻頻告急,戰報直入朝廷,軍情之峻急盡在不言之中。

詩的前兩句給全詩籠罩上緊張的戰爭氣氛。這兩句用戰爭所特有的鏡頭——羽書、胡烽,極寫邊事嚴重,句式急促,緊迫之感躍然紙上。

後兩句寫軍士出征應戰。「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馬上看」,這兩句承上而來,又移步換形,節奏由急促變舒緩,內容從戰事轉抒情。月可以說是寫邊塞的詩作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月照邊關,使塞外景色壯闊而悲涼,朦朧而淒清,頗具邊塞情調,詩人在第三句里,把邊塞的月夜寫得非常靜美;詩中的「一片月」。不僅能襯托情意,而且能喻示時間,渲染氣氛。天下共一月,何必有西山東山,家鄉異地之分。詩中的「西山月」含意很深,「西山」與「邊塞」、「胡烽」暗自相聯。又同下句「征人看月」情融意合,構成佳境。而征人看月,則又交織着懷念家鄉的愁情與立功邊塞的雄心。「多少征人」,意即許多離鄉遠征、抗敵衛國的將士,他們都是人,立身邊塞,目視明月清輝,心頭泛起思鄉之情。「馬上看」就含蓄着這種情感,戰士們騎馬奔赴塞外或巡邏邊境中,抬頭看望高懸空中的明月,既思念親切的家鄉,留戀美好的人生,又準備為保衛祖國的大好河山而誓死戰鬥。因此,後兩句既帶有唐代邊塞詩中常見的那種雄豪悲壯的格調,又有一種纏綿的情致,總觀全詩,詩人故意於此設下不和諧音符,藉助藝術辯證法的力量,以靜顯動,創造出一種物我相融,表里一致的境界。

這首詩是明人李攀龍寫的一首送別詩,元美即王世貞。王世貞此次出行,與防務有關,故詩人送詩為其壯行,詩中「征人」句即點送行之意。此詩雖貌似唐詩,但也透露出作者對現實的擔憂。全詩僅四句,前三句着力寫景,渲染氣氛,為後一句抒情奠基。前兩句選用白羽、寒塞,胡烽、長安四組意象, 強調軍情的緊急,為元美的出行渲染氣氛。下兩句以西山之月連接征人與京城,既表現征人不戀京城,竭力守邊,又希望元美能勉力邊務,不辱使命。詩蒼勁雄闊,意境深幽,頗有唐代邊塞詩風格。李攀龍詩刻意規模唐調,樂府詩尤多割剝古人字句,但此詩筆調凝練,意境雄闊,風格勁健,頗得唐代邊塞詩的神韻,做到了神與貌合。▲

朱惠國.中國古典文學精品選注匯評文庫 元明清詩、詞、文: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07:127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元明清詩三百首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01:166

塞上曲送元美 - 創作背影

《塞上曲送元美》是一首送別詩,明代中期,邊事屢起,北方的韃靼多次入侵,直接威脅國都北京,詩人和王世貞同為明「後七子」領袖,友誼篤深,詩人作此詩送別王世貞奔赴前線,並勉勵其勤勞邊務,以分國憂。

朱安群.明詩三百首詳註: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10:324

葛景春 蔡樹春.新編千家詩 詠月古詩百首:海燕出版社,1990.11:207

李攀龍

作者:李攀龍

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後,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後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餘年,其影響及於清初。 

李攀龍其它诗文

《送郭使君解郡暫還豫章詩有序》

李攀龍 〔明代〕

春風解郡豫章還,已報徵車起漢關。

盡怪雙龍高紫氣,何妨五馬照朱顏。

門人榻自南州下,座客樽應北海閒。

似是朝廷知借寇,先開書篋慰中山。

复制

《送新喻李明府伯承》

李攀龍 〔明代〕

爾昔紅顏客薊門,獻書不報哀王孫。

一朝致身青雲里,座上還開北海樽。

余亦題詩郭隗台,燕山秋色對銜杯。

論交共惜黃金盡,此處空悲駿馬來。

可憐郢曲今亡久,下里之歌吾何有。

文章稍近五千言,雅頌以還十九首。

才子新傳白雪篇,江城忽借使君賢。

那堪西署為郎者,多病離居臥日邊。

复制

《代建安從軍公燕詩並引 其五 代陳孔璋》

李攀龍 〔明代〕

浮雲肅四野,流飆殷悲音。

邊地一何苦,慷慨難為心。

飲馬長城下,水寒窟且深。

白骨撐路出,殺氣駕重陰。

將建大舉功,干戈日相尋。

騁哉書檄馳,縱橫正如林。

身在記室中,慊慊匪自今。

男兒念鐘鼎,誰能常滯淫。

《代建安從軍公燕詩並引 其四 代王仲宣》

李攀龍 〔明代〕

方舟何翩翩,素波亦蕭蕭。

蒹葭澹餘映,長檣激流飆。

撫劍登高防,人馬且逍遙。

空城何所有,殺氣蔽旌旄。

日夕見煙火,四野飛蓬蒿。

邊聲起大江,誰知我心勞。

從軍殊復樂,菲薄愧鉛刀。

《大風歌》

李攀龍 〔明代〕

大風沸兮雲薄天,驅萬乘兮紛來旋。

紛來旋兮沛之宮,士桓桓兮福攸同。

复制

《廣陽山道中》

李攀龍 〔明代〕

出峽還何地,杉松郁不開。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

地勝紆王事,年飢損吏才。

難將憂旱意,涕泣向蒿萊。

复制

《青溪小姑曲》

李攀龍 〔明代〕

青溪湯湯,白石為梁。

小姑不嫁,誰謂無郎。

复制

《訪劉山人不值·其一》

李攀龍 〔明代〕

主人三徑草堂斜,稚子開門勸吃茶。

自有白雲看好客,不妨紅葉滿貧家。

复制

《登黃榆馬陵諸山是太行絕頂處·其二》

李攀龍 〔明代〕

不盡寒雲外,青峰落照多。

秋陰生大鹵,木葉下滹沱。

巨壑藏風雨,飛梁掛薜蘿。

重關三輔地,躍馬意如何。

复制

《青驄白馬》

李攀龍 〔明代〕

青驄躑躅八尺強,黃金絡頭絲作韁。

可憐白馬如人長,着地徘徊自生光。

青驄白馬冶遊郎,勞君下都看三陽。

可憐白馬逐青驄,石橋柏梁五湖東。

青驄白馬六萌車,可憐今夜宿誰家。

借問窈窕西曲娘,白馬青驄去無常。

借問窈窕西曲女,石城莫愁憑寄語。

齊唱可憐淚沾裳,可憐三聲忘故鄉。

复制

《秋日東村偶題·其一》

李攀龍 〔明代〕

西風蕭瑟病相如,高枕從他世上疏。

莫道浮雲多變態,還將秋色到茅廬。

复制

《塞上曲四首送元美·其一》

李攀龍 〔明代〕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關大海流。

馬上白雲隨漢使,不知何處不堪愁。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