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陳恭尹 / 吳又札七十七舉子詩以賀之
拼

《吳又札七十七舉子詩以賀之》

陳恭尹 〔清代〕

周武九十三,諸子皆象勺。尚父八十餘,有女登椒閣。

家國屬當興,瑞氣因回薄。老蚌毓明珠,枯叢秀花萼。

君德厚且長,琴書久無托。同人咸注望,熊夢果不錯。

於茲近八旬,得震才一索。揆之昔聖賢,興符自今作。

足為壽考徵,豈獨生兒樂。不見群飛雛,出自千年鶴。

复制

吳又札七十七舉子詩以賀之 - 賞析

陳恭尹

作者:陳恭尹

陳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號半峰,晚號獨漉子,又號羅浮布衣,漢族,廣東順德縣(今佛山順德區)龍山鄉人。著名抗清志士陳邦彥之子。清初詩人,與屈大均、梁佩蘭同稱嶺南三大家。又工書法,時稱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有《獨漉堂全集》,詩文各15卷,詞1卷。 

陳恭尹其它诗文

《送張畏岩進士歸吳門兼懷孫赤崖二首 其一》

陳恭尹 〔清代〕

雲霄羽翮正翩翩,南北成名總妙年。古蹟欲尋勾漏令,客程來自素馨田。

頻登郡閣山當檻,並醉湖橋月上船。閩國揚帆從此遠,女牛星野早秋天。

复制

《送礎塵至黃脊沙舟中復題三首 其二》

陳恭尹 〔清代〕

葉葉枝枝吹自東,乘潮西去更乘風。還如老馬能千里,大笑舟中兩老翁。

复制

《清明後一日舟泊端江驟雨忽至望王礎兄寓閣不得相就承詩見貽次韻奉答》

陳恭尹 〔清代〕

瀟瀟淅淅滿河干,小閣扁舟各坐看。舊雨恰來雲自合,新煙初試食猶寒。

悠揚逝水心俱遠,只尺行泥路亦難。自有晴空生旭日,高天不用羨飛翰。

复制

《外姑湛節母馮太君八十大壽時旌表初至二首 其二》

陳恭尹 〔清代〕

先公高義人間少,節孝天生梱內才。再世漂搖為砥柱,百蠻聾俗有驚雷。

西台使者飛霜筆,南國詞流祝壽杯。五十年前皋廡下,白頭無復孟光來。

复制

《江邊行獻大司馬制府吳公》

陳恭尹 〔清代〕

江邊老人為予說,一陽節候宜霜雪。菊花未盡梅花開,今年冬比前年熱。

前年米賤酒滿篘,今年晚稻才半收。自從督府臨端水,五嶺年年報有秋。

東窮海裔無荒土,西盡瑤蠻得風雨。江路防奸有汛兵,人家千里無桴鼓。

頗記旌麾未到時,珠江南岸即天涯。出門一步不可測,不逢太師逢赤眉。

黃昏烽火侍郊內,大帥門前多戰壘。雇役更番日百錢,入官米價浮三倍。

錢多米飽恣咆哮,見賊真成漆與膠。百金莫保中人產,八口真如鹿在庖。

督府恩深威亦重,號令如山無枉縱。賞戰常頒內府弓,養賢每費尚書俸。

女牛星紀靖海氛,鈴閣雍容但論文。驚鴻妙墨千行下,橫槊清歌午夜聞。

直將文德銷餘染,花縣官田皆設險。蕉林荔圃有詩書,潢池島嶼收弧檿。

更捐漁課蜑民蘇,掛網鳴榔遍渚蒲。海不揚波來白雉,國多仁政致騶虞。

鑄錢豈為資微利,欲使遊民有生事。磨銅

复制

《以端溪水岩小硯寄戴觀察怡濤系之以長歌》

陳恭尹 〔清代〕

昔人只重端溪紫,今之水岩勝於始。始猶所采皮肉間,山骨琢盡茲其髓。

一陽生後天益寒,牂牁江落風林乾。崖枯峽淺洞門出,中有積水蛟龍蟠。

良工斤斧重泉下,石室無光朝亦夜。千枝列炬照人行,萬指懸壺向江瀉。

金錢之費日不訾,冬春之際能幾時。瑕瑜況復不相掩,非具大力安能為。

崇禎之中熊開府,邇者名藩亦時取。後先疏鑿分東西,文采精華並千古。

往時蕉白稱極佳,今人指點尋青花。以茲相石亦未盡,必有生氣如雲霞。

拊不留手柔無骨,墨質愈堅磨愈發。宋坑宣德雖尚存,粗則傷毫細則滑。

伯樂一顧冀馬空,世間所患無追風。寄公一片雖小品,由來亦自蛟龍宮。

茆齋久伴書生窮,咿唔吟嘯不可終。去茲卑陋依尊崇,使君聲韻如鍾鏞。

揮毫落紙生蜺虹,況今持憲出乘驄。秋霜春露一言中,非汝孰與成厥功。

嗚呼,挽回造化良不易,補天亦屬人能事,五色之石將無是。

复制

《祭幽歌》

陳恭尹 〔清代〕

天低野黑鐘磬冷,高台火炬紅無影。招魂竹竿垂至地,萬眾無聲大師睡。

林根水際光窅冥,欲動不動如有形。陰風吹沙利如箭,蚱蜢橫飛撲人面。

鬼王丈六鬚髮丹,金鈴召鬼爭盤餐。黃香插筵月皛皛,瓦簋不盈紙衣小。

倏如聞笑忽而啼,笑何丈夫啼女兒。殘形敗血生荒草,有棺無棺安可保。

骨肉當前喚不聞,半夜依人思一飽。綠楊絲繞白楊樹,魂來作風歸作雨。

西頭落日東頭來,後人仍為今人哀。

复制

《越台新柳詩十首和王礎塵 其三》

陳恭尹 〔清代〕

蔥蔥鬱郁未成陰,得雨朝來翠漸深。鳳翼龍鱗傳有賦,為誰飛檄擬陳琳。

复制

《題鈕高明玉樵行樂圖二首 其二》

陳恭尹 〔清代〕

家於笠澤接香溪,何地堪樵亦偶題。一令山城最深處,西樵七十二峰西。

复制

《走筆送梁台佐赴粵西幕府二首 其二》

陳恭尹 〔清代〕

草堂過別語懸河,俠士肝腸世未多。前路有人能問我,一竿頭白對藤蓑。

复制

《送袁密山歸平樂三首 其一》

陳恭尹 〔清代〕

東來言送故人軺,一歲維舟得此朝。同是掛帆分兩地,西行人邇北人遙。

复制

《答朱彥則二首 其二》

陳恭尹 〔清代〕

民俗凋疲只願閒,每飛符檄靖諸蠻。著書名在千秋後,借箸功存五嶺間。

綺里芝榮誰共采,蓋公堂迥杳難攀。何時邂逅嵩台月,卮酒相從一解顏。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