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宗元 /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拼 译 译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宗元 〔清代〕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复制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 賞析

海畔(pàn)尖山似劍鋩(máng),秋來處處割愁腸。
海邊的高聳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劍鋒芒,到秋天處處割斷人的愁腸。
海畔:畔,邊。柳州在南方,距海較近,故稱海畔。劍鋩:劍鋒,劍的頂部尖銳部分。秋:秋季。割:斷。愁腸:因思鄉而憂愁,有如肝腸寸斷。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假如能將此身化作萬萬千千身,定要散落到每個峰頂眺望故鄉!
若:假若。化得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又是龍安海禪師的弟子,作者自然聯想到佛經中「化身」的說法,以表明自己的思鄉情切。千億:極言其多。散上:飄向。一作「散作」。峰頭:山峰的頂端。望:遙望。故鄉:這裡指長安,而作者的家鄉在河東。

  此詩表現了作者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被貶謫的憤慨不平之意。前兩句以劍喻山峰,謂其割人愁腸,「割」字照應上句「劍鋩」的比喻,突出作者愁苦之深;後兩句由峭拔似劍鋩的群峰進一步產生出一個奇特的幻想,期望身化千億,散上諸峰以望故鄉。全詩因景生情,融情入景,想象奇特,比喻新穎,作者謫居的愁苦與望鄉的悲哀在短短二十八字里表達得深摯感人,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詩的第一句是寫登覽所見的景色,廣西獨特的風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蘇軾說:「仆自東武適文登,並行數日。道旁諸峰,真如劍鋩。誦子厚詩,知海山多奇峰也。」(《東坡題跋·書柳子厚詩》)可見「海畔尖山似劍芒」,首先是寫實,是貼切的形容。不僅僅是形容,同時又是引起下句奇特的聯想的巧妙的設喻。劍芒似的尖山,這一驚心動魄的形象,對荒遠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腸的感覺。

  自永貞革新失敗,「二王八司馬事件」接踵而來,革新運動的骨幹均被貶在邊遠之地。十年後,這批人有的已死貶所。除一人先行起用,餘下四人與柳宗元被例召回京,又被復出為邊遠地區刺史。殘酷的政治迫害,邊地環境的荒遠險惡,使他有「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別舍弟宗一》)的感喟。回不到京國,不由他不想念它和那裡的親友。他曾寫過「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的詩句,這與此詩的「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都是觸景生情,因景托喻,有異曲同工之妙。「割愁腸」一語,是根據「似劍芒」的比喻而來,由山形產生的聯想。

  三、四句則由「尖山」進一步生出一個離奇的想象。前面已談到,廣西的山水別具風格,多山峰;山峰又多拔地而起,不相聯屬。韓愈詩云「山如碧玉簪」即由山形設喻。登高遠望時,無數山峰就像無數巨大的石人,佇立凝望遠方。由於主觀感情的強烈作用,在詩人眼中,這每一個山峰都是他自己的化身(「散向」一作「散作」亦通)。又使他感到自己只有一雙眼睛眺望京國與故鄉,是不能表達內心渴望於萬一,而這成千的山峰,山山都可遠望故鄉,於是他突生奇想,希望得到一個分身法,將一身化作萬萬千千身,每個峰頭站上一個,庶幾可以表達出強烈的心愿。這個想象非常奇妙,它不但準確傳達了詩人的眷念故鄉親友的真摯感情,而且不落窠臼。它雖然離奇,卻又是從實感中產生,有真實生活基礎,不是憑空構想,所以讀來感人。

  此詩與《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一樣,都是寄懷之作,通過登臨所見,觸景傷情,抒發懷念友人和故鄉之情,只是在表現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是七律,詩中托景抒懷,曲折傳情,意在言外。這首詩是七絕,詩中熔情入景,用淺顯的語言來描寫內心中隱情,表現得鮮明突出。二詩異曲同工,各臻其妙。

  這首詩中詩人跳動飛濺的情感波瀾無法抑制,恰如「山洪陡發,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0
2、 王松齡 楊立揚 等.柳宗元詩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51-52
3、 胡光舟,周滿江. 中國歷代名詩分類大典(4).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87
4、 馬茂元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918-919
5、 周嘯天.唐詩鑑賞辭典.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2012:1249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 創作背影

  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是作者在柳州所作。柳宗元從永州司馬改任柳州刺史後,為了排遣愁思,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他與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見四野群峰皆如劍鋒,更觸動愁懷。於是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寄給京城長安親友。   

宗元

作者:宗元

宗元,字掃葉,江都人。清涼山僧。

宗元其它诗文

《初秋夜坐贈吳武陵》

宗元 〔清代〕

稍稍雨侵竹,翻翻鵲驚叢。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風。

積霧杳難極,滄波浩無窮。

相思豈雲遠,即席莫與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顥,泛灩凌長空。

自得本無作,天成諒非功。

希聲閟大朴,聾俗何由聰。

复制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宗元 〔清代〕

臨蒸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

林邑東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湯。

蒹葭淅瀝含秋霧,橘柚玲瓏透夕陽。

非是白蘋洲畔客,還將遠意問瀟湘。

复制

《唐鐃歌鼓吹曲·高昌》

宗元 〔清代〕

麴氏雄西北,別絕臣外區。

既恃遠且險,縱傲不我虞。

烈烈王者師,熊螭以為徒。

龍旂翻海浪,馹騎馳坤隅。

賁育搏嬰兒,一掃不復餘。

平沙際天極,但見黃雲驅。

臣靖執長纓,智勇伏囚拘。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趨。

咸稱天子神,往古不得俱。

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與軀。

复制

《種朮》

宗元 〔清代〕

守閒事服餌,采朮東山阿。東山幽且阻,疲苶煩經過。

戒徒斸靈根,封植閟天和。違爾澗底石,徹我庭中莎。

土膏滋玄液,松露墜繁柯。南東自成畝,繚繞紛相羅。

晨步佳色媚,夜眠幽氣多。離憂苟可怡,孰能知其他。

爨竹茹芳葉,寧慮瘵與瘥。留連樹蕙辭,婉娩採薇歌。

悟拙甘自足,激清愧同波。單豹且理內,高門復如何。

复制

《酬徐二中丞普寧郡內池館即事見寄》

宗元 〔清代〕

鵷鴻念舊行,虛館對芳塘。落日明朱檻,繁花照羽觴。

泉歸滄海近,樹入楚山長。榮賤俱為累,相期在故鄉。

复制

《視民詩》

宗元 〔清代〕

帝視民情,匪幽匪明。慘或在腹,已如色聲。亦無動威,

亦無止力。弗動弗止,惟民之極。帝懷民視,乃降明德,

乃生明翼。明翼者何?乃房乃杜。惟房與杜,實為民路。

乃定天子,乃開萬國。萬國既分,乃釋蠹民,乃學與仕,

乃播與食,乃器與用,乃貨與通。有作有遷,無遷無作。

士實蕩蕩,農實董董,工實蒙蒙,賈實融融。左右惟一,

出入惟同。攝儀以引,以遵以肆。其風既流,品物載休。

品物載休,惟天子守,乃二公之久。惟天子明,

乃二公之成。惟百辟正,乃二公之令。惟百辟穀,

乃二公之祿。二公行矣,弗敢憂縱。是獲憂共,

二公居矣。弗敢泰止,是獲泰已。既柔一德,四夷是則。

四夷是則,永懷不忒。

复制

《寄盧仝(憲宗元和六年河南令時作)》

宗元 〔清代〕

玉川先生洛城裡,破屋數間而已矣。一奴長須不裹頭,

一婢赤腳老無齒。辛勤奉養十餘人,上有慈親下妻子。

先生結髮憎俗徒,閉門不出動一紀。至今鄰僧乞米送,

仆忝縣尹能不恥。俸錢供給公私餘,時致薄少助祭祀。

勸參留守謁大尹,言語才及輒掩耳。水北山人得名聲,

去年去作幕下士。水南山人又繼往,鞍馬僕從塞閭里。

少室山人索價高,兩以諫官征不起。彼皆刺口論世事,

有力未免遭驅使。先生事業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繩己。

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窮終始。往年弄筆嘲同異,

怪辭驚眾謗不已。近來自說尋坦途。猶上虛空跨綠駬。

去年生兒名添丁,意令與國充耘耔。國家丁口連四海,

豈無農夫親耒耜。先生抱才終大用,宰相未許終不仕。

假如不在陳力列,立言垂範亦足恃。苗裔當蒙十世宥,

豈謂貽厥無基阯.故知忠孝生天性,潔身亂倫定足擬。

昨晚長須來下狀,隔牆惡少惡難似。每騎屋山下窺闞,

渾舍驚怕走折趾。憑依婚媾欺官吏,不信令行能禁止。

先生受屈未曾語,忽此來告良有以。嗟我身為赤縣令,

操權不用欲何俟。立召賊曹呼伍伯,盡取鼠輩屍諸市。

先生又遣長須來,如此處置非所喜。況又時當長養節,

都邑未可猛政理。先生固是余所畏,度量不敢窺涯涘。

放縱是誰之過歟,效尤戮仆愧前史。買羊沽酒謝不敏,

偶逢明月曜桃李。先生有意許降臨,更遣長須致雙鯉。

复制

《永州八記》

宗元 〔清代〕

始得西山宴遊記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時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鑽鉧潭記

  鑽鉧潭,在西山西。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其顛委勢峻,盪擊益暴,齧其涯,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流沫成輪,然後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有樹環焉,有泉懸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門來告曰:「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願以潭上田貿財以緩禍。」

  予樂而如其言。則崇其台,延其檻,行其泉於高者而墜之潭,有聲潀然。尤與中秋觀月為宜,於以見天之高,氣之迥。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鑽鉧潭西小丘記

  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衝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於山。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問其價,曰:「止四百。」余憐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剷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雲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遊,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鄠、杜,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記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鑽鉧潭。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陽岩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麗奇處也。

  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為「渴」。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窮,忽而無際。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柟石楠,樟柚,草則蘭芷。又有奇卉,類合歡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沖濤旋瀨,退貯溪谷,搖飃葳蕤,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余無以窮其狀。

  永之人未嘗游焉,余得之不敢專焉,出而傳於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記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渠之廣或咫尺,或倍尺,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鮮環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墮小潭。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倏魚。又北曲行紆餘,睨若無窮,然卒入於渴。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予從州牧得之。攬去翳朽,決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釃而盈。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後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於是始窮也。

石澗記

  石渠之事既窮,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橋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為底,達於兩涯。若床若堂,若陳筳席,若限閫奧。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絡之流,觸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龍鱗之石,均蔭其上。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後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耶?得之日,與石渠同。

  由渴而來者,先石渠,後石澗;由百家瀨上而來者,先石澗,後石渠。澗之可窮者,皆出石城村東南,其間可樂者數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險,道狹不可窮也。

小石城山記

  自西山道口徑北踰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奇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复制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宗元 〔清代〕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

复制

《游朝陽岩遂登西亭二十韻》

宗元 〔清代〕

謫棄殊隱淪,登陟非遠郊。

所懷緩伊鬱,詎欲肩夷巢。

高岩瞰清江,幽窟潛神蛟。

開曠延陽景,回薄攢林梢。

西亭構其巔,反宇臨呀庨。

背瞻星辰興,下見雲雨交。

惜非吾鄉土,得以蔭菁茆。

羈貫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灃川,數畝均肥磽。

台館集荒丘,池塘疏沈坳。

會有圭組戀,遂貽山林嘲。

薄軀信無庸,鎖屑劇斗筲。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

庭除植蓬艾,隟牖懸蠨蛸。

所賴山水客,扁舟柱長梢。

挹流敵清觴,掇野代嘉肴。

適道有高言,取樂非弦匏。

逍遙屏幽昧,澹薄辭喧呶。

晨雞不余欺,風雨聞嘐嘐。

再期永日閒,提挈移中庖。

复制

《冉溪》

宗元 〔清代〕

少時陳力希公侯,許國不復為身謀。

風波一跌逝萬里,壯心瓦解空縲囚。

縲囚終老無餘事,願卜湘西冉溪地。

卻學壽張樊敬侯,種漆南園待成器。

复制

《登柳州峨山》

宗元 〔清代〕

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

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