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吳季子 / 傳言玉女·壽何逢原母夫人九十一
拼

《傳言玉女·壽何逢原母夫人九十一》

吳季子 〔宋代〕

阿母今朝,飛下瓊樓金闕。先教玉女,為傳言細說。蟠桃手種,尚記此春時節。三千春後,開花初結。宴罷瑤池,洗娥眉、已半雪。九旬偷度,笑韶光一映。仙翁日月,算與人間全別。從今一歲,年年三月。

复制
吳季子

作者:吳季子

吳季子(生卒年不詳),字節卿,號裕軒,邵武人。登寶祐四年(1256)進士。歷沿江制置使干官,國子監丞。有詞《醉蓬萊》(壽友人母)等。

吳季子其它诗文

《最高樓·壽南山弟七旬》

吳季子 〔宋代〕

南山老,還記少陵詩。七十古來稀。清池擁出紅蕖墜,西風吹上碧梧枝。趁今朝,斟壽酒,記生時。也不羨、鯤鵬飛擊水。也不羨、蛟龍行得雨。人世事,總危機。扶床正好看孫戲,舞衫不要笑兒痴。更塤篪,三老子,鬢如絲。

复制

《廣哀 其九》

吳季子 〔宋代〕

吾鄉吳季子,猿臂喜彎弓。空有捐家志,莫抒報國忠!

淚沾三詔濕,夢擬七閩通。莫笑龍眠弱,孫、吳算兩雄!

复制

《滿江紅 其三》

吳季子 〔宋代〕

小別廬山,惜真面、忘攜粉本。費半日、東塗西抹,徒供一哂。

有客同來吳季子,平生最識周公瑾。盡從旁、指示頰三毫,心難印。

嘶騎發,裝池進。蹤跡遠,鬚眉近。怕丹青見慣,因疑成信。

他日重飛天上寫,諸君但索圖中駿。卻翻猜、扇外放翁誰,驚相問。

复制

《吳江華嚴塔院贈了洪講師》

吳季子 〔宋代〕

具區以為瀦,吳江以為裨。

自專一方浸,盡納海所遺。

逝川無發嘆,麗澤可求師。

昔人會心地,今為魚鳥資。

飛者自無極,游者自無涯。

造物不諄諄,亦莫分何誰。

此時余與子,相遇相諧嬉。

曾觀煙雨外,未滿蒼茫思。

復來秋風後,重有騷屑悲。

不及日月入,爛焉墮輪規。

尚見波濤驚,累然擁丘坻。

況彼瑣細者,蒲菼爭紛披。

當年吳季子,德合無醇疵。

范蠡之所矜,視之眇毫釐。

末路張季鷹,適意亦見推。

人才非一端,事近若易移。

常恐後生輩,風流日凌遲。

縣憂公家迫,俗陋棟宇卑。

子將跨大閣,對此連天瀰。

英雄久銷歇,枯槁乃光輝。

寘餘一榻處,析理定興衰。

复制

《送吳興公游下邳兼簡李條侯》

吳季子 〔宋代〕

落花飛雨攪邗溝,襆被奚囊感薄游。寶劍千金吳季子,長城半壁漢條侯。

高榆耕壘連滄海,深柳書堂枕碧流。共話老夫應失笑,春深冒絮尚蒙頭。

复制

《將之鹿洞主講留別陳伯潛同年 其二》

吳季子 〔宋代〕

平生吳季子,捷徑畏泥塗。每笑羊頭爛,還憐虎氣粗。

論交誰似此,薄俗更何如。四海方多事,黃壚永慟余。

复制

《為劉屯部悼吳季子》

吳季子 〔宋代〕

郎君東國彥,家學似丁寬。雨急折蒼玉,霜清彫紫蘭。

修文何自早,遺札不能看。獨有秋風疊,山窗夜夜寒。

复制

《送戶部吳廷憲主事赴廣西提學僉事得文字》

吳季子 〔宋代〕

泛泛濯錦江,產材多好文。就中吳季子,壯歲迥不群。

久簉司徒班,薦書新上聞。朝廷重興學,簡命恩禮勤。

乘驄過梅嶺,持節開江氛。念子掌邦教,此職固所欣。

都門時雨晴,岐路東西分。嶠外豈無士,成之在陶薰。

時名愧葩藻,實學須典墳。典墳首群行,古聖非徒雲。

行行志方健,寧肯上負君。三歲諒有期,遲子來策勛。

复制

《游君山》

吳季子 〔宋代〕

雨浥芳堤不起塵,暨陽城外落花新。江沙斷處舟依港,野日晴時鳥近人。

繞墓未招吳季子,到山空吊楚春申。唫餘莫訝貪臨水,猶是文園渴病身。

复制

《吳季子餉我細腰壺蘆石上芝二首 其一》

吳季子 〔宋代〕

葫蘆老細腰,乃似細腰女。即令楚宮來,今亦不堪舞。

我聞方外醫,庸以盛藥丸。梧子及魚眼,可容百萬千。

老圃畜蔬種,亦夠一頃田。我既丑醫帳,亦復少蔬阡。

擬掛於扶老,支吾五嶽顛。心強足不健,終歲掩帳眠。

止取作蒸鵝,聊以謔客涎。

复制

《為吳端題靜學軒》

吳季子 〔宋代〕

境息塵空泰宇清,祇將經史寄高情。四時門館無私謁,半夜池台有月明。

座客爭誇吳季子,幕賓元是魯諸生。蘭階桂苑春長好,底用黃金遺滿籯。

复制

《吳子使札來聘》

吳季子 〔宋代〕

  吳無君,無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賢季子也。何賢乎季子?讓國也。其讓國奈何?謁也,餘祭也,夷昧也,與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謁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季子猶不受也。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致國乎季子。」皆曰諾。故諸為君者皆輕死為勇,飲食必祝,曰:「天苟有吳國,尚速有悔於予身。」故謁也死,餘祭也立。餘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長庶也,即之。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爾。闔廬曰:「先君之所以不與子國,而與弟者,凡為季子故也。將從先君之命與,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與子,我宜當立者也。僚惡得為君?」於是使專諸刺僚,而致國乎季子。季子不受,曰:「爾殺吾君,吾受爾國,是吾與爾為篡也。爾殺吾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身無已也。」去之延陵,終身不入吳國。故君子以其不受為義,以其不殺為仁,賢季子。則吳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為臣,則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吳季子之名也。春秋賢者不名,此何以名?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者,所賢也,曷為不足乎季子?許人臣者必使臣,許人子者必使子也。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