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吳季子 / 吳子使札來聘
拼

《吳子使札來聘》

吳季子 〔宋代〕

  吳無君,無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賢季子也。何賢乎季子?讓國也。其讓國奈何?謁也,餘祭也,夷昧也,與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謁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季子猶不受也。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致國乎季子。」皆曰諾。故諸為君者皆輕死為勇,飲食必祝,曰:「天苟有吳國,尚速有悔於予身。」故謁也死,餘祭也立。餘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長庶也,即之。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爾。闔廬曰:「先君之所以不與子國,而與弟者,凡為季子故也。將從先君之命與,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與子,我宜當立者也。僚惡得為君?」於是使專諸刺僚,而致國乎季子。季子不受,曰:「爾殺吾君,吾受爾國,是吾與爾為篡也。爾殺吾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身無已也。」去之延陵,終身不入吳國。故君子以其不受為義,以其不殺為仁,賢季子。則吳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為臣,則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吳季子之名也。春秋賢者不名,此何以名?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者,所賢也,曷為不足乎季子?許人臣者必使臣,許人子者必使子也。

复制

吳子使札來聘 - 賞析

  吳無君,無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賢季子也。何賢乎季子?讓國也。其讓國奈何?謁也,餘祭也,夷昧也,與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謁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季子猶不受也。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致國乎季子。」皆曰諾。故諸為君者皆輕死為勇,飲食必祝,曰:「天苟有吳國,尚速有悔於予身。」故謁也死,餘祭也立。餘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長庶也,即之。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爾。闔廬曰:「先君之所以不與子國,而與弟者,凡為季子故也。將從先君之命與,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與子,我宜當立者也。僚惡得為君?」於是使專諸刺僚,而致國乎季子。季子不受,曰:「爾殺吾君,吾受爾國,是吾與爾為篡也。爾殺吾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身無已也。」去之延陵,終身不入吳國。故君子以其不受為義,以其不殺為仁,賢季子。則吳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為臣,則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吳季子之名也。春秋賢者不名,此何以名?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者,所賢也,曷為不足乎季子?許人臣者必使臣,許人子者必使子也。
  「吳子派札來(魯國)訪問。」吳國本無所謂國君,無所謂大夫,這則記載為什麼承認它有國君,有大夫呢?為了表明季子的賢啊。季子賢在哪裡呢?辭讓國君的位置啊。他辭讓君位是怎麼一回事呢?謁、餘祭、夷昧跟季子是一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幼而有才幹,兄長們都愛他,一起想立他做國君。謁說:「現在如果就這樣倉促地把君位給他,季子還是不接受的。我願不傳位給兒子而傳位給弟弟,由弟弟依次接替哥哥做國君,最後把君位傳給季子。」餘祭、夷昧都說行。所以幾個哥哥在位時都勇敢不怕死,每次就餐必定祈禱,說:「上天如果讓吳國存在下去,就保祐我們早點遭難吧。」所以謁死了,餘祭做國君。餘祭死了,夷昧做國君。夷昧死了,國君的位置應當屬於季子了。季子出使在外,僚是壽夢的庶長子,就即位了。季子出訪回國,一到就把僚當作國君。闔閭說:「先君所以不傳位給兒子,而傳位給弟弟,都是為了季子的緣故。要是遵照先君的遺囑呢,那麼國君應該季子來做;要是不照先君的遺囑呢,那麼我該是國君。僚怎麼能做國君呢?」於是派專諸刺殺僚,而把國家交給季子。季子不接受,說:「你殺了我的國君,我受了你給予的君位,這樣我變成跟你一起篡位了。你殺了我哥哥,我又殺你,這樣父子兄弟相殘殺,一輩子沒完沒了了。」就離開國都到了延陵,終身不入吳國宮廷。所以君子以他的不受君位為義,以他的反對互相殘殺為仁,稱許季子的賢德。那麼吳國為什麼有國君,有大夫呢?既承認季子是臣,就應該有君啊。札是什麼呢?吳季子的名啊。《春秋》對賢者不直稱其名,這則記載為什麼稱名呢?認可夷狄,不能只憑一事一物就認為夠條件了。季子是被認為賢的,為什麼季子還不夠條件呢?認可做人臣子的,一定要使他像個臣子;認可做人兒子的,一定要使他像個兒子。(言外之意是:季子是夷狄之邦的臣子,是夷狄之王的兒子,就要在用語遣詞上顯示出這一點來。這就是所謂「《春秋》筆法」。)
  「吳子使札來聘」:這句話是該文引用的《春秋》里的句子。聘:古代諸侯國之間派使者相問的一種禮節。使者代表國君,他的身分應是卿;「小聘」則派大夫。賢:用作以動詞。季子:公子札是吳王壽夢的小兒子,古以伯、仲、叔、季排行,因此以「季子」為字。《史記》稱他「季札」。讓國:辭讓國君之位。據《史記·吳世家》記載,壽夢生前就想立季札,季札力辭,才立長子諸樊(即謁)。壽夢死後,諸樊又讓位季札,季札棄其室而耕,乃止。謁:壽夢長子,一作「遏」,號諸樊。《春秋》經寫作「吳子遏」,《左傳》、《史記》稱「諸樊」。餘祭:壽夢次子,《左傳》記其名一作「戴吳」,馬王堆三號墓出土帛書《春秋事語》作「余蔡」。夷昧:壽夢三子。《左傳》作「夷末」,《史記》作「餘昧」。迮(zé,又讀zuò):倉促。尚:佑助。悔:咎,災禍,這裡指亡故。謁也死:謁在位十三年,前548年(魯襄公二十五年)在伐楚戰爭中,中冷箭死於巢(今安徽巢縣)。餘祭也死:餘祭在位四年(《史記》誤作十七年),前544年(魯襄公二十九年)在視察戰船時被看守戰船的越國俘虜行刺身亡。夷昧也死:夷昧在位十七年(《史記》誤作四年),前527年(魯昭公十五年)卒。使而亡:出使在外。《史記·吳世家》所記與此不同:「王餘眛卒,季札讓,逃去。」認為季札是為讓位而逃走的。僚:《公羊傳》這裡說他是「長庶」,即吳王壽夢妾所生的長子,季札的異母兄。《史記·吳世家》則說他是「王餘眛之子」。以《公羊傳》為是。闔廬(lǘ):公子光即吳王位後的號,《史記》說他是諸樊之子,《世本》說他是夷昧之子。專諸:伍子胥為公子光找到的勇士,前515年(吳王僚十三年)四月,公子光請王僚喝酒,使專諸藏匕首於炙魚之中,進食時取出匕首刺王僚胸而殺之。致國乎季子:把王位給季札。《史記·吳世家》謂闔廬刺殺王僚後即承吳王位,無讓國於季札之意。延陵:春秋吳邑,今江蘇常州。季札食邑於此,所以又號「延陵季子」。不名:不直稱名。古人生三月取名,年二十行冠禮,另取字。對人表示尊敬,就稱其字而不稱名。不一而足:不因為一事一物就認為夠條件了。與今義不同。

  前544年(魯襄公二十九年),吳國派公子札訪問魯國,《左傳》對經過情形有詳細記載。當時的吳王餘祭是公子札的二哥。吳國在公子札的父親壽夢就位時(前585年)就已稱王。但中原諸國還是視吳國為蠻夷之邦,《春秋》記事稱之為「吳子」,「子」的爵位在公、侯、伯之下,所以實際上是貶稱。而《公羊傳》出於「諸夏」的民族偏見和地域偏見,甚至否認吳國「有君、有大夫」,對《春秋》記事用語理解為抬高了吳國的地位。

吳季子

作者:吳季子

吳季子(生卒年不詳),字節卿,號裕軒,邵武人。登寶祐四年(1256)進士。歷沿江制置使干官,國子監丞。有詞《醉蓬萊》(壽友人母)等。

吳季子其它诗文

《八聲甘州·送呂總管》

吳季子 〔宋代〕

恨公來較晚,早歸朝、驄馬去難留。是朱輪華轂,聯珪疊組,家世公俟。今在玉堂深處,借重護偏州。好把青氈拂,奕世勛猷。明日東津歸路,正梅花霜暖,春上枝頭。看連旗列鼓,送客下江樓。對雲山、千年不老,向樓前、閱盡幾行舟。留名在,嚴陵灘下,日夜東流。

复制

《大江東去(自壽)》

吳季子 〔宋代〕

半生習氣,被風霜、銷盡頭顱如許。七十年來都鑄錯,回首邯鄲何處。杜曲桑麻,柴桑松菊,歸計成遲暮。一樽自壽,不妨沈醉狂舞。

休問滄海桑田,看朱顏白髮,轉次全故。烏兔相催天也老,千古英雄壞土。汾水悲歌,雍江苦調,墮淚真兒女。興亡一夢,大江依舊東注。

复制

《最高樓(壽南山弟七旬)》

吳季子 〔宋代〕

南山老,還記少陵詩。七十古來稀。清池擁出紅蕖墜,西風吹上碧梧枝。趁今朝,斟壽酒,記生時。也不羨、鯤鵬飛擊水。也不羨、蛟龍行得雨。人世事,總危機。扶床正好看孫戲,舞衫不要笑兒痴。更塤篪,三老子,鬢如絲。

复制

《水龍吟(和邵清溪詠梅見壽)》

吳季子 〔宋代〕

分知白首天寒,千林搖落尋真隱。天工付與,冰肌雪骨,暗香寒凝。自許貞心,肯教色界,軟紅塵近。悵綠衣舞斷,參橫夢覺,依稀舊家猶認。

不為角聲吹落,向花前、為伊悲恨。玉堂茅舍,風流隨處,年年孤另。不是人間,肝腸鐵石,相逢休問。算知心、只許東風,漏泄一分春信。

复制

《吳江華嚴塔院贈了洪講師》

吳季子 〔宋代〕

具區以為瀦,吳江以為裨。

自專一方浸,盡納海所遺。

逝川無發嘆,麗澤可求師。

昔人會心地,今為魚鳥資。

飛者自無極,游者自無涯。

造物不諄諄,亦莫分何誰。

此時余與子,相遇相諧嬉。

曾觀煙雨外,未滿蒼茫思。

復來秋風後,重有騷屑悲。

不及日月入,爛焉墮輪規。

尚見波濤驚,累然擁丘坻。

況彼瑣細者,蒲菼爭紛披。

當年吳季子,德合無醇疵。

范蠡之所矜,視之眇毫釐。

末路張季鷹,適意亦見推。

人才非一端,事近若易移。

常恐後生輩,風流日凌遲。

縣憂公家迫,俗陋棟宇卑。

子將跨大閣,對此連天瀰。

英雄久銷歇,枯槁乃光輝。

寘餘一榻處,析理定興衰。

复制

《登懸瓠城感吳季子》

吳季子 〔宋代〕

將軍戈甲從天下,丞相旌旗匝地來。

堪笑怒螳猶強臂,不知蟄戶欲驚雷。

咄嗟武相深冤洗,指顧山東治境開。

吏部聲名千古在,斷碑何處臥蒼苔。

复制

《舟行魯齊境不得望岳作歌》

吳季子 〔宋代〕

婚嫁勞我生,年來已粗畢。而何五嶽游,虛願未儻一。

今年西笑之神京,願上太山絕頂凌崢嶸。第一峰頭駐雙足,放眼萬里窺蓬瀛。

扁舟迢迢越淮甸,順流忽過鍾吾縣。泗水亭荒憶漢業,嶧山碑廢懷秦篆。

杜陵南池紀文藻,太白酒樓緬觴宴。魚陶蒙艾指點中,岱宗隔斷青難見。

同舟吳季子,恂士。示我太山圖。蒼蒼十八盤,上有神人居。

樓觀縹緲間,雲氣乍有無。七十二君封神處,金泥玉簡空追摹。

星辰高壓從下看,帝座直逼憑空呼。其下亭亭云云列培塿,恍如長老招手兒孫趨畫圖。

令我興飛越轉惜,天門無路筇難扶。黃河雖經流浩涆,青帝未識雲模糊。

山靈笑我胸次隘,那能氣吞齊魯直溯鴻蒙初。宵來夢羽人,授我秘府冊。

攜贈仙人九節杖,宇內名山許探歷。他年終作岱嶽游,日觀高高夜棲息。

三更看涌扶桑輪,群飛海水搖金碧。

复制

《中丞曹丈手錄新詩見示卒業感而有謝》

吳季子 〔宋代〕

山城春晚足音微,漠漠停雲四望非。忽訝漢珠神女贈,總緣荊玉國工稀。

聲排灰琯吹相協,字挾雲霞看欲飛。卻笑古來吳季子,楚風論未便成歸。

复制

《鄭生承武自閩來訪》

吳季子 〔宋代〕

蓬蒿三徑少將迎,客有相過萬里程。觀樂游同吳季子,談經業繼鄭康成。

悲歡往事青燈話,要眇新辭白雪聲。他日上林傳賦草,應知首問長卿名。

复制

《游君山》

吳季子 〔宋代〕

雨浥芳堤不起塵,暨陽城外落花新。江沙斷處舟依港,野日晴時鳥近人。

繞墓未招吳季子,到山空吊楚春申。唫餘莫訝貪臨水,猶是文園渴病身。

复制

《吳季子餉我細腰壺蘆石上芝二首 其一》

吳季子 〔宋代〕

葫蘆老細腰,乃似細腰女。即令楚宮來,今亦不堪舞。

我聞方外醫,庸以盛藥丸。梧子及魚眼,可容百萬千。

老圃畜蔬種,亦夠一頃田。我既丑醫帳,亦復少蔬阡。

擬掛於扶老,支吾五嶽顛。心強足不健,終歲掩帳眠。

止取作蒸鵝,聊以謔客涎。

复制

《吳季子掛劍處》

吳季子 〔宋代〕

公子歸吳去,故人知此心。死生同白日,然諾豈黃金。

一劍竟何往,高台自古今。君看碑上字,苔蘚不能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