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辛弃疾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拼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 〔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复制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赏析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辛弃疾

作者: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其它诗文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宋代〕

别茂嘉十二弟。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宋代〕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满江红(和传岩叟香月韵)》

辛弃疾 〔宋代〕

半山佳句,最好是、吹香隔屋。

又还怪、冰霜侧畔,蜂儿成簇。

更把香来薰了月,却教影去斜侵竹。

似神清、骨冷住西湖,何由俗。

根老大,穿坤轴。

枝夭袅,蟠龙斛。

快酒兵长俊,诗坛高筑。

一再人来风味恶,两三杯后花缘熟。

记五更、联句失弥明,龙衔烛。

复制

《沁园春(答余叔良)》

辛弃疾 〔宋代〕

我试评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

记李花初发,乘云共语,梅花开后,对月相思。

白发重来,画桥一望,秋水长天孤鹜飞。

同吟处,看佩摇明月,衣卷青霓。

相君高节崔嵬。

是此处耕岩与钓溪。

被西风吹尽,村箫社鼓,青山留得,松盖云旗。

吊古愁浓,怀人日暮,一片心从天外归。

新词好,似凄凉楚些,字字堪题。

复制

《念奴娇(晋臣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

辛弃疾 〔宋代〕

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

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

结屋溪头,境随人胜,不是江山别。

紫云如阵,妙歌争唱新阕。

尊酒一笑相逢,与公臭味,菊茂兰须悦。

天上四时调玉烛,万事宜询黄发。

看取东归,周家叔父,手把元龟说。

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

复制

《生查子(和夏中玉)》

辛弃疾 〔宋代〕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

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

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

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

复制

《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且有感於中秋近事,并见之末章)》

辛弃疾 〔宋代〕

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

淡妆浓抹西子,唤起一时观。

种柳人今天上,对酒歌翻水调,醉墨卷秋澜。

老子兴不浅,歌舞莫教闲。

看尊前,轻聚散,少悲欢。

城头无限今古,落日晓霜寒。

谁唱黄鸡白酒,犹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

莫说西州路,且尽一杯看。

复制

《玉楼春(隐湖戏作)》

辛弃疾 〔宋代〕

客来底事逢迎晚。

竹里鸣禽寻未见。

日高犹苦圣贤中,门外谁酣蛮触战。

多方为渴寻泉遍。

何日成阴松种满。

不辞长向水云来,只怕频烦鱼鸟倦。

复制

《念奴娇(双陆和坐客韵)》

辛弃疾 〔宋代〕

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

缩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

变化须臾,鸥飞石镜,鹊抵星桥□捣残秋练,玉砧犹想纤指。

堪笑千古争心,等闲一胜,拚了光阴费。

老子忘机浑谩与,鸿鹄飞来天际。

武媚宫中,韦娘局上,休把兴亡记。

布衣百万,看君一笑沈醉。

复制

《临江仙(壬戌岁生日书怀)》

辛弃疾 〔宋代〕

六十三年无限事,从头悔恨难追。

已知六十二年非。

只应今日是,后日又寻思。

少是多非惟有酒,何须过后方知。

从今休似去年时。

病中留客饮,醉里和人诗。

复制

《水调歌头(即席和金华杜仲高韵,并寿诸友,惟酹乃佳耳)》

辛弃疾 〔宋代〕

万事一杯酒,长叹复长歌。

杜陵有客,刚赋云外筑婆娑。

须信功名儿辈,谁识年来心事,古井不生波。

种种看余发,积雪就中多。

二三子,问丹桂,倩素娥。

平生萤雪,男儿无奈五车何。

看取长安得意,莫恨春风看尽,花柳自蹉跎。

今夕且欢笑,明月镜新磨。

复制

《定风波(再和前韵药名)》

辛弃疾 〔宋代〕

仄月高寒水石乡。

倚空青碧对禅床。

白发自怜心似铁。

风月。

使君子细与平章。

已判生涯筇竹杖。

来往。

却惭沙鸟笑人忙。

便好剩留黄绢句。

谁赋。

银钩小草晚天凉。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