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張栻 / 登法華台
拼

《登法華台》

張栻 〔宋代〕

山間景物轉流年,台上風光處處傳。

放目便應雲夢小,憑欄平挹祝融巔。

忽尋故國占天際,誰看孤舟系岸邊。

百感還將山下去,肯同槁木墮深禪。

复制
張栻

作者:張栻

張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從祀孔廟,後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朱熹、黃干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張栻其它诗文

《別離情所鍾十二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嚴陵》

張栻 〔宋代〕

別離情所鍾,會合意無斁。

如何僅逾歲,復賦弟行役。

复制

《某敬采民言成六韻為安撫閣老尚書壽伏幸過目》

張栻 〔宋代〕

里胥不踏桑麻路,桴鼓長閒花柳村。

都在邦君和氣里,賣刀買特長兒孫。

复制

《次韻劉樞密》

張栻 〔宋代〕

朔風漠漠低黃雲,曉看繽紛萬鶴群。

為應農祥眉一展,更將餘力付斯文。

复制

《游誠之來廣西相從幾一年今當赴官九江極與之》

張栻 〔宋代〕

遊子名家後,天資更敏強。

壯懷右自許,遠業定難量。

幕府文書簡,韋編趣味長。

悵然成闊別,音寄莫相忘。

复制

《大雲岩》

張栻 〔宋代〕

平地直突兀,頹然若負龜。

初疑斤斧鑿,安得此巧奇。

乃知化工巧,精意運神機。

岩深翠長滴,沖沖閱四時。

复制

《送甘甥可大從定叟弟之桂林》

張栻 〔宋代〕

季也有行役,我思獨悠悠。

親朋非不多,子能從之游。

掛席上湘水,青山挾行舟。

籃輿問嶺路,政爾荔子秋。

人言桂林好,頗復類中州。

近郊多勝概,雉堞冠層樓。

待渠幕府暇,時與同冥搜。

吾子有令姿,胸中富九流。

處世多齟齬,但當付滄洲。

超然擴遐思,詎可耳目謀。

原為百鍊剛,莫作繞指桑。

昔人不吾欺,子盍試反求。

預想他年歸,此地復綢繆。

刮目看二子,一笑紓百憂。

复制

《和擇之賦泉聲》

張栻 〔宋代〕

試問今宵澗底聲,何如三嘆有餘音。

堂中衲子還知否,月白風清底處尋。

复制

《次韻無為使君尊兄見寄之什》

張栻 〔宋代〕

江山接境相望近,風雨一春音問疎。

安得從公苕霅上,幅巾一葉臥看書。

复制

《過胡文定公碧泉書堂》

張栻 〔宋代〕

入門認溪碧,循流識深源。

念我昔此來,及今七寒暄。

人事幾更變,寒花故猶存。

堂堂武夷翁,道義世所尊。

永袖霖雨手,琴書賁丘園。

當時經行地,尚想語笑溫。

愛此亭下水,固若玻璃盆。

晴看浪花涌,靜見潛鱗翻。

朝昏遞日月,俯仰鑒乾坤。

因之發深感,倚檻更忘言。

复制

《送周畏知二首 其一》

張栻 〔宋代〕

秋冬仍苦雨,旬浹喜霜晴。木末樓台見,江頭橘柚明。

登臨方適意,離別已增情。後夜相思地,寒梅影正橫。

复制

《壽定叟弟 其四》

張栻 〔宋代〕

秋風想已治歸裝,吾亦扁舟具碧湘。世味祇應諳歷遍,何如兄弟對方床。

复制

《送莫又張栻之潤州》

張栻 〔宋代〕

新年初見黯離顏,楊柳才青未可攀。有客萍蓬還獨泛,何人風雪最相關。

寒沖鳧雁春前水,夢到金焦望里山。我亦扁舟向東去,檣烏背發幾時還。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