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強至 / 馬上見庭竹
拼

《馬上見庭竹》

強至 〔宋代〕

玉圓碧瘦與誰期,只待丹山彩鳳飢。

生傍短牆真失所,可憐直節眾人窺。

复制

馬上見庭竹 - 賞析

強至

作者:強至

強至(1022—1076),字幾聖,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除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宜文字,後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召判戶部勾院,遷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年五十五。其子強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韓忠獻遺事》一卷。《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清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強志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簡稱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簡稱同治本)。另輯得集外詩四首,附於卷末。

強至其它诗文

《送喬岑》

強至 〔宋代〕

世俗誰誇晝錦歸,鄉人應笑舊儒衣。一言許與經詞伯,三道聲名出禮闈。

好在青雲鬚遠步,莫愁黃鵠不高飛。還家便養軒騰志,當使閭閻見面稀。

复制

《依韻答貫中見貽》

強至 〔宋代〕

魚蝦泳大海,龍困污池埋。

鸞鳳氣塞吭,百鳥鳴其喈。

猶吾呂夫子,短褐包壯懷。

舉腳踏青雲,失勢寸步乖。

卻視後來輩,厭已猶積柴。

否屯豈我獨,升泰奚人皆。

一別春四歸,聚首邈不諧。

前日忽踵門,謁與行李偕。

相迎把交臂,似合已擘釵。

於時節清明,花淨無纖霾。

共引不算觴,傾瀉猶長淮。

歌詩互挑戰,舒慘出百骸,

愁吟慘春暉,樂詠舒寒荄。

男兒萬里心,無作伏櫪騧。

天王下科詔,羅俊基泰階。

盍行取好官,一為光同儕。

复制

《某伏睹判府司徒侍中置酒宴客即時雪作謹成七言律詩一首上獻》

強至 〔宋代〕

相君東閤冒寒開,朔雪貪隨樂事來。臘信未通先漏泄,台光欲近卻遲回。

勢輕漫擬凌歌袖,片小才能綴酒杯。寂寞相如孤客在,定應授簡屬鄒枚。

复制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冬節筵間喜雪》

強至 〔宋代〕

初長日景午陰前,瑞雪迎開上相筵。

點綴酒杯飛細細,侵凌歌扇落綿綿。

歲功豫作三登地,雲氣都成一色天。

驚破醉魂詩句險,不容吏部瓮根眠。

复制

《席上戲成》

強至 〔宋代〕

玉溪一別十年餘,北綰銅章西辟書。

寄語湖山好相待,蒼顏歸日駭禽魚。

复制

《王尚書生辰》

強至 〔宋代〕

肅時天氣凝良月,近晦星精降慶閭。

弱冠文章驚殿幄,青春富貴絕朝裾。

安危倚注心逾壯,中外翱翔發未疏。

禁職榮兼三學士,選朝尊冠六尚書。

別都宮闕留魚鑰,全魏關河入隼旟。

輔相合逢先帝久,君王今用舊臣初。

日邊紫詔來朝暮,天下蒼生待慘舒。

身與太平功業老,康強衛武百年餘。

复制

《送子立榮侍南歸》

強至 〔宋代〕

有客就征驂,風前別酒酣。

慈顏依膝下,歸意滿江南。

去路草初歇,到家梅正含。

短書無惜寄,別後抵清談。

复制

《立春》

強至 〔宋代〕

北風已作東風客,昨日何如今日暄。

造化有期尋萬木,陽和無跡走千門。

土牛陌上摧花杖,玉燕釵頭墜彩旛。

獨我題詩添意緒,又看殘臘委冰痕。

复制

《寄俞君度》

強至 〔宋代〕

夫子憊已甚,平生心向存。

黃金空舊產,白首寄他門。

獨酌醉應淺,愁吟聲更吞。

飄零那復久,知己有平原。

复制

《和通判國博和金華著作陪知府少卿游北山韻》

強至 〔宋代〕

盛府年來訟缿空,等閒深入亂雲中。

驚禽引避前驅旆,寶剎幽尋數畝宮。

飛蓋塞塗溪影雜,行歌聒地谷聲通。

東陽屈指風流尹,前有休文後有公。

复制

《得叔毅書》

強至 〔宋代〕

故人消息苦難真,終日吳天望楚雲。

黃鵠不知何處舉,新鶯應似此中聞。

舊來飲量還能幾,別後詩才轉不群。

勿遣長髯馳短札,數行千里贈殷勤。

复制

《貨殖列傳序》

強至 〔宋代〕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挽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 之味,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 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 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 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 繦至 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閒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 也。

  故曰: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執益彰,失執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 之民乎!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