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王安石 / 明妃曲二首·其一
拼 译 译

《明妃曲二首·其一》

王安石 〔宋代〕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着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明妃曲二首·其一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明妃當時起程出行離別漢宮時,淚濕春風面容鬢腳亦微微低垂。低頭回看身影間周圍無有此顏色,還讓君王的感情都難以控制。回過來卻怪罪丹青畫圖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實未曾見有。天仙意態由自生畫筆難以描摹成,當時冤枉殺死畫工毛延壽。從此一去心知更不能回歸,然而,她仍眷眷於漢,不改漢服。萬里寄語欲詢問家鄉事,只有年年日日裡眼望鴻雁往南飛。家人雖然在萬里之遙傳來消息,好好安心在氈城不要常將家相憶。您還不曾見近在咫尺長門裡幽幽阿嬌被鎖閉,人生如果要失意無分天南和地北。

注釋明妃:即王昭君,漢元帝宮女,容貌美麗,品行正直。晉人避司馬昭諱,改昭為明,後人沿用。春風;比喻面容之美。杜甫《詠懷古蹟五首》中詠昭君一首有「畫圖省識春風面」之句。這裡的春風即春風面的省稱。低徊:徘徊不前。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歸來:回過來。丹青手:指畫師毛延壽。意態:風神。着盡漢宮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漢服。塞南:指漢王朝。氈城:此指匈奴王宮。遊牧民族以氈為帳篷(現名蒙古包)。咫尺:極言其近。長門閉阿嬌:西漢武帝曾將陳皇后幽禁長門宮。長門:漢宮名。阿嬌:陳皇后小名字。▲

高克勤 等.王安石及其作品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9-22

明妃曲二首·其一 - 賞析

這首詩描繪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寫昭君的風度、情態之美,以及這種美的感染力,並從中宣洩她內心悲苦之情,同時還揭示出她對故國、親人的摯愛之情。

梅堯臣、歐陽修對《明妃曲》的和詩皆直斥「所計拙」,對宋王朝屈辱政起提出批評。王安石則極意刻畫明妃的愛國思鄉的純潔、深厚感情,並有意把這種感情與個人恩怨區別開來,尤為卓見。

明妃是悲劇人物。這個悲劇可以從「入所宮」時寫起,也可以從「出所宮」時寫起。而從「出所宮」時寫起,更能突出「昭君和番」這個主題。王安石從「明妃初出所宮時」寫起,選材是得當的。

絕代佳人,離鄉去國,描寫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們的同情。《後所書·南匈奴傳》的記載是:「昭君丰容靚飾,光明所官,因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江淹《恨賦》上也着重寫了她「仰天大息」這一細節。王安石以這些為根據,一面寫她的「淚濕春風」,「徘徊因影」,着重刻畫她的神態;一面從「君王」眼中,寫出「入眼平生未曾有」,並因此而「不自持」,烘托出明妃容貌動人。所以「意態由來畫不成」一句是對她更進一層的烘托。「意態」不僅是指容貌,還反映了她的心靈。明妃「徘徊因影無顏色」正是其眷戀故國無限柔情的表現。

至於「殺畫師」這氛事,出自《西京雜記》。《西京雜記》是小說,事之有無不可知,王安石也不是在考證歷史、評論史實,他只是藉此事來加重描繪明妃的「意態」而已。而且,這些描繪,又都是為明妃的「失意」這一悲劇結局作鋪墊,以加重氣氛。

上面寫「去時」,下面寫「去後」。對於去後,作者沒有寫「紫台朔漠」的某年某事;而是把數十年間之事,概括為「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着盡所宮衣」。這兩句間,省略了「然而猶且」,意思是說:「明妃心裡明知絕無回到所宮之望,然而,她仍眷眷於所,不改所服。」

近代學者陳寅恪曾經指出,中國古代所言胡所之分,實質不在血統而在文化。孔子修《春秋》就是「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的。而在歷史上尤其是文學上,用為文化的標誌常常是所謂「衣冠文物」。《左傳》上講「南冠」,《論語》中講「左衽」,後來一直用為文學典故。杜甫寫明妃也是着重寫「環佩空歸月夜魂」,這與王安石寫的「着盡所宮衣」,實際是同一手法。杜甫、王安石皆設想通過「不改所服」來表現明妃愛鄉愛國的真摯深厚感情,這種感情既不因在所「失意」而減弱,更不是出於對皇帝有什麼希冀(已經「心知更不歸」了),不是「爭寵取憐」。因此,感情更為純潔,形象更為高大。接着又補上「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把明妃一心向所、歷久不渝的心聲,寫到鏤心刻骨。梅堯臣也說「鴻雁為之悲,肝腸為之摧」。王安石寫得比梅堯臣更為生動形象。

最後,又用「家人萬里傳」來說,以無可奈何之語強為寬解,愈解而愈悲,把悲劇氣氛寫得更加濃厚。更妙的是:筆鋒一帶,又點出了悲劇根源,擴大了悲劇範圍。明妃這一悲劇的起點可敘從「入所宮」時寫起。所宮,或者說「長門」,就是《紅樓夢》中賈元春所說的「見不得人的地方」,從陳阿嬌到賈元春,千千萬萬「如花女」,深鎖長閉於其中。以千萬人(有時三千,有時三萬)之青春,供一人之淫慾。宮女之淒涼寂寞,可想而知,而況宮女的失寵與志士的懷才不遇,又有某種情況的類似,所以從司馬相如《長門賦》到劉禹錫的《阿嬌怨》,還有《西宮怨》之類,大都旨寫這一題材,表現出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廣大宮女的同情,或者抒發出「士不遇」的憤慨。

唐人「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早在王安石之前就描寫過了,只是說得「怨而不怒」;王安石卻多少有點怒了。李壁說:王安石「求出前人所未道」,是符合實際的;至於「不知其言之失」,則是受了王回、范沖等人的影響。王回引孔子說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卻忘了孔子也說過「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論語》);特別是誤解了「人生失意無南北」一句。王回本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人,他以政治偏見來論詩,難以做到公允。▲

吳孟復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230-234

明妃曲二首·其一 - 創作背影

本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一首。這組詩作於公元1059年(嘉祐四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之後。當時,梅堯臣、歐陽修、司馬光、劉敞皆寫有和詩。

北宋時,遼國、西夏「交侵,歲幣百萬」(趙翼《廿二史札記》)。自景祐年間(1034—1038)以來,「西(夏)事尤棘」。當時的施宜生、張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遼、夏,為遼、夏出謀獻策,造成宋的邊患。詩人們借漢言宋,想到明妃。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創作的。

吳孟復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230-234

高克勤 等.王安石及其作品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9-22

王安石

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其它诗文

《送王郎中知江陰》

王安石 〔宋代〕

持歸霄漢青綾被,去看吳都白馬潮。

疊鼓渡江寒浪伏,鳴鐃入境野雲飄。

魚穿楊柳夸鯨膾,人采芙蓉學細腰。

家有三槐為太守,弟兄誰似李文饒。

复制

《示王鐸主簿》

王安石 〔宋代〕

君正忙時我正閒,如何同得到鍾山。

夷門二十年前事,回首黃塵一夢間。

复制

《西江月·紅梅》

王安石 〔宋代〕

梅好惟嫌淡佇,天教薄與胭脂。真妃初出華清池。酒入瓊姬半醉。東閣詩情易動,高樓玉管休吹。北人渾作可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复制

《寓言九首008》

王安石 〔宋代〕

游鯨厭海濁,出戲清江湄。

風濤助翻騰,網罟不敢窺。

失身洲渚間,螻蟻乘其機。

物大苦易窮,一窮無所歸。

复制

《與天騭宿清涼廣惠僧舍》

王安石 〔宋代〕

故人不惜馬虺隤,許我年年一度來。

野館蕭條無準擬,與君封殖浪山梅。

复制

《望越亭》

王安石 〔宋代〕

亂山千頃翠相圍,袞袞滄江去復歸。

安得病身生羽翼,長隨沙鳥自由飛。

复制

《人間》

王安石 〔宋代〕

人間投老事紛紛,才薄何能強致君。

一馬黃塵南陌路,眼中唯見北山雲。

复制

《車螯二首 其二》

王安石 〔宋代〕

車螯肉之弱,恃殼保厥身。自非身有求,不敢微啟唇。

尚恐擉者得,泥沙常埋堙。往往湯火間,身盡殼空存。

維海錯萬物,口牙且咀吞。爾無如彼何,可畏寧獨人。

無為久自苦,含匿不暴陳。豁然從所如,遊蕩四海漘。

清波濯其污,白日曬其昏。死生或有在,豈遽得烹燔。

复制

《寄曾子固二首》

王安石 〔宋代〕

嚴嚴中天閣,藹藹層雲樹。

為子望江南,蔽虧無行路。

平生湖海士,心跡非無素。

老矣不自知,低徊如有慕。

傷懷西風起,心與河漢注。

哀鴻相隨飛,去我終不顧。

复制

《與望之至八功德水》

王安石 〔宋代〕

念方與子違,戃怳夜不眠。

起視明星高,整駕出東阡。

聊為山水游,以寫我心悁。

知子不餔糟,相與酌雲泉。

复制

《又次葉致遠韻二首》

王安石 〔宋代〕

庵成有興亦尋春,風暖荒萊步始勻。

若遇好花須一笑,豈妨迦葉杜多身。

复制

《辱井》

王安石 〔宋代〕

結綺臨春草一丘,尚殘宮井戒千秋。

奢淫自是前王恥,不到龍沈亦可羞。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