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李曾伯 / 寧壽寺劭農登慈氏閣和李誠之柱間韻
拼

《寧壽寺劭農登慈氏閣和李誠之柱間韻》

李曾伯 〔宋代〕

持酒殷勤問爾農,憂時同此原年豐。

他箱欲致崇墉積,耒耜宜加曠土功。

水北有田均夜雨,嶺南無地不春風。

吾皇德化形扶杖,親見兒嬉七十翁。

复制

寧壽寺劭農登慈氏閣和李誠之柱間韻 - 賞析

李曾伯

作者: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長孺,號可齋。原籍覃懷(今河南沁陽附近),南渡後寓居嘉興(今浙江嘉興)。南宋中晚期名臣、詞人,太宰李邦彥之後。其詞喜用慷慨悲壯之調,抒發憂時感世之情,自稱「願學稼軒翁(辛棄疾)」《四庫提要》稱其「才氣縱橫,頗不入格,要亦戛戛異人,不屑拾慧牙後」。有《可齋雜稿》等傳世。 

李曾伯其它诗文

《沁園春(中秋約僚佐觀擊圓,登懷遠,用前韻)》

李曾伯 〔宋代〕

喚麴生來,與常娥約,從太守游。

把玉簫聲寄,蕭關短笛,霓裳曲換,清塞重裘。

桂影飄搖,桐陰立盡,多少征人霜滿頭。

油幢暇,不掀髯一笑,辜負中秋。

斗杓矗處中州。

還有解聞雞起舞不。

看鳴弦中鵠,穿楊電激,飛球戲馬,策_星流。

繡帽歸軍,玳簪環客,薄晚同登庾亮樓。

浮生事,是幾番玩月,何苦多愁。

复制

《水調歌頭·題臨江驛和徐意一韻》

李曾伯 〔宋代〕

君莫厭行役,易爾此非難。人情無已、久陰憂潦霽憂干。借得庭軒一榻,忘卻征塗炎暑,小駐氵龠龍團。世路任渠險,襟抱五湖寬。嘆平生,環轍跡,已蒼顏。梅花雪片萬里、奚又縶南冠。應是江山好處,猶待推排老眼,天未許休官。莫憶故園竹,日日報平安。

复制

《小亭閒止》

李曾伯 〔宋代〕

草草家林適,時時步屐過。

跨流通略彴,枕岸擬{牧去攵加羊}牱。

牆外千竿竹,亭陰數畝荷。

年豐遂閒止,老境足婆娑。

复制

《春日領僚屬游龍隱岩》

李曾伯 〔宋代〕

久臥蒼崖底,風雷為擘開。

蛻形猶掛石,鱗跡不沾埃。

一水將清貫,數峰推爽來。

渾疑負舟去,煙雨肯低佪。

复制

《青玉案(丁未壽八窗叔)》

李曾伯 〔宋代〕

去年曾借梅為壽。轉眼垂孤小春又。一笑巡檐清影瘦。雪邊聊且,收香藏白,少俟融和透。

新來東閣高吟就。金鼎家聲自依舊。喚取玉妃重舉酒。百花頭上,一枝芳信,終屬東君手。

复制

《壽應茶馬 其一》

李曾伯 〔宋代〕

自聯班序簡宸聰,廊廟江湖一節同。百世幾人今蜀日,千年一到昔虞風。

得莘渭上康時策,有伊洛間傳道功。早晚為霖洗炎熱,蒼生俱出炭爐中。

复制

《辛酉首夏余雲谷自四明來訪且錄示丙辰年所和》

李曾伯 〔宋代〕

禪榻相逢六載前,當時駑力尚堪鞭。

繼更煙瘴為形役,遍歷風濤不意全。

思舊仙遊嗟已遠,老軀痿廢抑誰憐。

而今莫問人間事,得正狐丘是甚年。

复制

《曉行潁上縣》

李曾伯 〔宋代〕

頭大一城壘,角分雙佛圖。

戍營多甲士,耕隴少丁夫。

月落雞聲杳,風高雁影孤。

征人皎無寐,趣馬問征途。

复制

《桂林鹿鳴宴樂語口號》

李曾伯 〔宋代〕

玉帳宏開會眾英,嶄嶄頭角露崢嶸。

人才數半凌煙贊,姓氏推先月旦評。

桂子風前鵬翮健,梅花雪外馬蹄輕。

兩魁衣缽須爭繼,聯轡歸來晝錦榮。

复制

《過鄂渚登南樓》

李曾伯 〔宋代〕

壯遊幾度上南樓,今度重來二十秋。

俯仰之間只猶昨,登臨何處是無愁。

好山常在世青眼,此水如斯人白頭。

老興未闌明月上,歸歟笠澤有扁舟。

复制

《陳次賈歸以二詩言別和韻送之》

李曾伯 〔宋代〕

手袖朱弦綠綺琴,身雖湖海調山林。

家園千進而歸切,朋友中年別恨深。

國事艱難殫我力,世情巧令聽渠任。

海門雁過應相憶,塞上征人正苦心。

复制

《代為其親壽》

李曾伯 〔宋代〕

兩星相比映文昌,戲彩蹁躚戟衛香。

鬢底公因民事白,眉邊人卜詔書黃。

五千文字為家計,百萬陰功即壽鄉。

要學元和同九老,未夸耆舊傳襄陽。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