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辛棄疾 /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
拼 译 译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

辛棄疾 〔宋代〕

連雲松竹,萬事從今足。

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

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山園裡一望無際的松林竹樹,和天上的白雲相連接。隱居在這裡,與世無爭,也該知足了。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頭的那瓮白酒剛剛釀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場。西風起了,山園裡的梨、棗等果實都成熟了。一群嘴饞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長長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樹上的梨和棗。別叫家人去驚動了小孩子們,讓我在這兒靜靜地觀察他們天真無邪的舉動,也是一種樂趣呢。

注釋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檢校:核查。山園:稼軒帶湖居第,乃建於信州附郭靈山門之外者,洪邁《稼軒記》有「東岡西阜,北墅南麓」等語,稼軒因亦自稱山園。連:連接。足:滿足、知足。社: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史記·陳丞相世家》:「里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可知逢到「社」日,就要分肉,所以有「分社肉」之說。白酒:此指田園家釀;床:指「糟床」,為榨酒工具;初熟:謂白酒剛剛釀成。西風:指秋風。偷:行動瞞着別人。代指孩子斂聲屏氣、躡手躡腳、東張西望扑打棗、梨的情態。莫:不要。旁人:家人。閒:悠閒;看:觀察,觀看。▲

辛棄疾.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00-201

《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8-1521頁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 - 賞析

這首鄉情詞,描寫的農村是一片昇平氣象,沒有矛盾,沒有痛苦,有酒有肉,豐衣足食,太理想化了。儘管在當時的情況下,江南廣大農村局部的安寧是有的,但也很難設想,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生活得很幸福、愉快。當然,這不是說辛棄疾有意粉飾太平,而是因為他接觸下層人民的機會很少,所以大大限制了他的眼界,對生活的認識不免受到局限。

上闋寫閒居帶湖的滿足及安居樂業的農村生活景象,烘托靜謐和諧的氛圍。「連雲松竹,萬事從今足。」雲霧繚繞,籠罩着生長茂盛、鬱鬱蔥蔥的松、竹,環境優美、生活舒適和諧,所以說「從今萬事足」。上句寫景,說山園的松竹高大,和天上的白雲相連,飽含着讚賞之情,使人想到的是林木蔥籠,環境清幽,準確地把握住了隱居的特色。如果舍此而去描繪樓台亭閣的宏麗,那就不足以顯示是隱居了,而會變為庸俗的富家翁的自誇。下句抒情,表現與世無爭的知足思想。這一思想,無疑是來自老子的。《老子》一書中,即從正面教誨人說「知足者富」,「知足不辱」,又從反面告誡人說「禍莫大於不知足」。作者這一思想,雖然是消極的,但是比那些勾心鬥角、貪得無厭之徒的骯髒意識卻高尚得多。這兩句領起全篇,確定了全篇的基調。一「足」字,表達了詞人對居住環境、生活的滿足。

「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是對「萬事足」的補充說明,字裡行間透露出生活的甜美溫馨。從一個側面來寫生活上的「足」。上句說同鄰里的關係融洽,共同分享歡樂。「拄杖」,表明年老。估計詞人這時,已是年過半百。「分社肉」,是當時仍存的古風,每當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鄰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然後分享祭社神的肉。據下文,這裡所說的應是秋社分肉。下句說山園富有。李白《南陵敘別》有句云:「白酒初熟山中歸,黃雞啄麥秋正肥。」如此說富有,意近夸而不俗。因為飲酒是高人雅士的嗜好,所以新分到了社肉,又恰逢白酒剛剛釀成,豈不正好愜意地一醉方休嗎?讀了這兩句,不禁使人想起王駕的《社日》:「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下闋攝取一個情趣盎然的生活鏡頭直接入詞,更使此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這既有很強的情節性,又具強烈的行動性、連續性。可以設想,如果畫家把這場面稍事勾勒、着色,就是一幅生氣勃勃的農村風俗畫;如果作家用散文把這場面和人物的活動記下來,又可成功為一篇可讀性很強的優美的小品。只是平常的幾句話卻具繪畫的立體美,又具散文的情節美,稼軒運用語言文字功力嫻熟,由此也可見一斑。下闋「書所見」,表現閒適的心情。「西風犁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藉「西風」點明時間是在秋天。「犁棗山園」,展現出莊園內的犁樹和棗樹上果實纍纍的景象,透露出詞人對豐收的喜悅之情。「兒童偷把長竿」,是詞人所見的一個場面,甚似特寫鏡頭:一群兒童,正手握長長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棗。「偷」字極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這群饞嘴的兒童,一邊扑打着犁、棗,一邊東張西望地提防隨時準備拔腿逃跑。一個「偷」字,寫出了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虛膽怯、唯恐被人發現的神情。

「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反映詞人對偷梨、棗的兒童們的保護、欣賞的態度。這兩句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杜甫《又呈吳郎》的「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都是對扑打者採取保護的、關心的態度,不讓他人干擾。然而兩者卻又有不同:杜甫是推已及人,出於對這「無食無兒一婦人」的同情。作者是在「萬事人今足」的心態下,覺得這群頑皮的兒童有趣,要留着「老夫靜處閒看」;杜甫表現出的是一顆善良的「仁」心,語言深沉,作者表現出的是一片萬事足後的「閒」情,筆調輕快。一「閒」字,是指在「萬事從今足」的心態下,作者覺得「偷梨棗」的兒童頑皮、有趣,展現出作者的悠閒;輕快筆調之中,透露出對當前生活的喜悅之情。一個「看」字,既有觀看之意,又有看護之意,表現了詩人對「偷」梨和棗的兒童欣賞、愛護之情。

陸游鄉居時曾說「身閒詩簡淡」。作者的這首詞,也是因「身閒」而「簡淡」的。它通篇無奇字,無麗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語一樣,而將主人公形象的神情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實在耐人尋味,這也正是它「簡淡」的妙處。▲

《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8-1521頁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 - 創作背影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歲的辛棄疾,被免掉了職務,作者不得不過退隱的生活。作者不僅沒有因被迫閒居而苦惱,反倒有擺脫官場紛擾的愉悅。因此,在閒居期間,他創作了大量讚美帶湖風光、歌唱村居生活的詞篇,《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便是其中之一。

《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8-1521頁

辛棄疾

作者: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辛棄疾其它诗文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辛棄疾 〔宋代〕

北隴田高踏水頻。

西溪禾早已嘗新。

隔牆沽酒煮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雲。

賣瓜聲過竹邊村。

《千秋歲·為金陵史致道》

辛棄疾 〔宋代〕

塞垣秋草,又報平安好。

尊俎上,英雄表。

金湯生氣象,珠玉霏譚笑。

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難老。

莫惜金尊倒。

鳳詔看看到。

留不住,江東小。

從容帷幄去,整頓乾坤了。

千百歲,從今儘是中書考。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辛棄疾 〔宋代〕

著意尋春懶便回。

何如信步兩三杯。

山才好處行還倦,詩未成時雨早催。

攜竹杖,更芒鞋。

朱朱粉粉野蒿開。

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

《玉樓春·乙丑京口奉祠西歸,將至仙人磯》

辛棄疾 〔宋代〕

江頭一帶斜陽樹。總是六朝人住處。悠悠興廢不關心,惟有沙洲雙白鷺。仙人磯下多風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須抖擻盡塵埃,卻趁新涼秋水去。

复制

《鷓鴣天·賦牡丹,主人以謗花索賦解嘲》

辛棄疾 〔宋代〕

翠蓋牙籤幾百株。楊家姊妹夜遊初。五花結隊香如霧,一朵傾城醉未蘇。閒小立,困相扶。夜來風雨有情無。愁紅慘綠今宵看,卻似吳宮教陣圖。

复制

《最高樓·客有敗棋者,代賦梅》

辛棄疾 〔宋代〕

花知否,花一似何郎。又似沈東陽。瘦稜稜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許多香。笑東君,還又向,北枝忙。著一陣、霎時間底雪。更一個、缺些兒底月。山下路,水邊牆。風流怕有人知處,影兒守定竹旁廂。且饒他,桃李趁,少年場。

复制

《臨江仙·祗恐牡丹留不住》

辛棄疾 〔宋代〕

祗恐牡丹留不住,與春約束分明。未開微雨半開晴。要花開定準,又更與花盟。魏紫朝來將進酒,玉盤盂樣先呈。鞓紅似向舞腰橫。風流人不見,錦繡夜間行。

复制

《蝶戀花(繼楊濟翁韻餞范南伯知縣歸京口)》

辛棄疾 〔宋代〕

淚眼送君傾似雨。不折垂楊,只倩愁隨去。有底風光留不住。煙波萬頃春江艫。

老馬臨流痴不渡。應惜障泥,忘了尋春路。身在稼軒安穩處。書來不用多行數。

复制

《憶王孫(集句)》

辛棄疾 〔宋代〕

登山臨水送將歸。悲莫悲兮生別離。不用登臨怨落暉。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飛。

复制

《玉樓春(再和)》

辛棄疾 〔宋代〕

人間反覆成雲雨。鳧雁江湖來又去。十千一斗飲中仙,一百八盤天上路。

舊時楓葉吳江句。今日錦囊無著處。看封關外水雲侯,剩按山中詩酒部。

复制

《漢宮春(即事)》

辛棄疾 〔宋代〕

行李溪頭,有釣車茶具,曲幾團蒲。兒童認得,前度過者籃輿。時時照影,甚此身、遍滿江湖。悵野老,行歌不住,定堪與語難呼。

一自東籬搖落,問淵明歲晚,心賞何如。梅花正自不惡,曾有詩無。知翁止酒,待重教、蓮社人沽。空悵望,風流已矣,江山特地愁予。

复制

《唐河傳 效花間體》

辛棄疾 〔宋代〕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夢攜西子。

覺來村巷夕陽斜。

幾家,短牆紅杏花。

晚雲做造些兒雨,折花去,岸上誰家女。

太狂顛。

那邊,柳綿,被風吹上天。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