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於石 / 三游洞序
拼 译 译

《三游洞序》

於石 〔宋代〕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馬授虢州長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與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參會於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將別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聞石間泉聲,因舍棹進,策步入缺岸。初見石如疊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見泉,如瀉如灑,其奇者如懸練,如不絕線。遂相與維舟岩下,率僕夫芟蕪刈翳,梯危縋滑,休而復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絕無人跡,但水石相薄,磷磷鑿鑿,跳珠濺玉,驚動耳目。自未訖戌,愛不能去。俄而峽山昏黑,雲破月出,光氣含吐,互相明滅,昌熒玲瓏,象生其中。雖有敏口,不能名狀。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將去,憐奇惜別,且嘆且言。知退曰:「斯境勝絕,天地間其有幾乎?如之何府通津繇,歲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藉此喻彼,可為長太息者,豈獨是哉,豈獨是哉!」微之曰:「誠哉是。言訖,矧吾人難相逢,斯境不易得;今兩偶於是,得無述乎?請各賦古調詩二十韻,書於石壁。仍命余序而記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為三游洞。洞在峽州上二十里北峰下兩崖相廞間。欲將來好事者知,故備書其事。

复制

三游洞序 - 賞析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馬授虢(guó)州長史。又明年春,各祗(zhī)命之郡,與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參會於夷陵。翌(yì)日,微之反棹(zhào)送予至下牢戍。
  平定淮西之亂後的第二年冬天,我從江州司馬改任忠州刺史,元微之從通州司馬改任虢州長史。到了第二年春天,各自奉命到達任所,與弟弟白知退同行。三月十日,三個人相會於夷陵。第二日,微之調轉船頭送我至下牢關。
  三游洞:在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峽口,長江北岸。平淮西:唐憲宗元和九年(814),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叛亂,憲宗派兵加以平定,元和十二年(817)攻入蔡州(今河南汝南),活捉吳元濟。平淮西之明年:即元和十三年(818)。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詩交好友,時稱元白。長史:是州刺史屬下官吏之長。又明年春:即元和十四年(819)春天。祗命:遵命。之:往。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的字。三月十日:據上文可知,當為元和十四年(819)。參:通「三」。參會:指作者、元稹、白行簡三人相會。夷陵:今湖北宜昌。翌日:明天,第二天。反棹:掉轉船頭。下牢戍:即下牢關,在宜昌西邊。其時元稹出川,已過下牢關;白居易入川,還未過下牢關;因此元稹陪同白居易重返下牢關。

  又翌日,將別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hān),聞石間泉聲,因舍棹進,策步入缺岸。初見石如疊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chuáng)。次見泉,如瀉如灑,其奇者如懸練,如不絕線。遂相與維舟岩下,率僕夫芟(shān)蕪刈(yì)(yì),梯危縋(zhuì)滑,休而復上者凡四五焉。仰睇(dì)俯察,絕無人跡,但水石相薄,磷磷鑿鑿,跳珠濺玉,驚動耳目。自未訖(qì)(xū),愛不能去。俄而峽山昏黑,雲破月出,光氣含吐,互相明滅,昌熒玲瓏,象生其中。雖有敏口,不能名狀。
  到了第二天,想到將要分別依依不捨,彼此牽引着船在下牢關一段江中來回航行了很久。正喝得盡興時,聽到石間有泉水聲,於是下船上岸,步行到了崖岸缺口的地方。一開始就見到一塊石頭,如疊如削,奇怪的地方在於像張開的翅膀,又像下垂的旗幟。然後看到了泉水,如瀉如灑,奇特猶如懸掛的白絹,又像綿延不斷的絲線。於是我們一起把小船拴於岩石下,帶着僕夫割倒雜草,危險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繩子拉,連休息帶攀爬了四五次。上下察看,絕無人跡,只有水石相激,水清石明,跳珠濺玉,驚動耳目。我們從未時直到戌時,流連忘返。再過了一會兒峽山昏黑,雲破月出,月華忽明忽暗,互相交替。晶瑩奇幻,各種美妙的景象於此地展現。即便是口舌敏捷的人也無法用語言去形容。
  引舟上下:是說彼此牽引着船在下牢關一段江中來回航行。初見石:開始見到的是石頭。引臂:張開的臂膀。垂幢:下垂的旗幟。次見泉:接着看到了泉水。懸練:懸掛的白絹。不絕線:綿延不斷的線。相與:一起。維舟岩下:把船拴在岩石下面。芟蕪:割倒雜草。刈翳:清除障礙。危縋滑:危險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繩子拉。縋:用繩子拴住人、物傳送。休而復上:休息一會兒再向上攀登。仰睇俯察:上下察看。薄:碰擊。磷磷:通「潾潾」,水清澈的樣子。鑿鑿:石鮮明的樣子。跳珠濺玉:形容泉水濺石,像珍珠灑在玉石上那樣跳躍四濺。未:未時,當今午後一點到三點。戌:戌時,當今晚上七點到九點。訖:至。去:離開。俄而:一會兒。光氣含吐:月光忽而被掩蓋,忽而露出。互相明滅:明暗交替。晶熒:透明閃光。玲瓏:精巧細緻。象生其中:是說在雲氣月光中出現種種美妙形象。敏口:巧嘴,指口才敏捷。名狀:用語言形容出來。

  既而,通夕不寐,迨(dài)旦將去,憐奇惜別,且嘆且言。知退曰:「斯境勝絕,天地間其有幾乎?如之何府通津繇(yáo),歲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藉此喻彼,可為長太息者,豈獨是哉,豈獨是哉!」微之曰:「誠哉是。言訖(qì),矧(shěn)吾人難相逢,斯境不易得;今兩偶於是,得無述乎?請各賦古調詩二十韻,書於石壁。仍命余序而記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為三游洞。洞在峽州上二十里北峰下兩崖相廞間。欲將來好事者知,故備書其事。
  就這樣,我們通宵未睡,直到天明,才準備離去,既憐惜於奇景又感傷於即將別離,邊驚嘆邊說着話。知退說道:「這個地方如此美麗,天地間能有幾處?為什麼此洞下面就和渡口相通。卻多年來寂寞無聞,被人拋棄,極少有人到這裡來呢? 」我說:「借這件事可以說明另外的事,可以為之嘆息的,難道只有這件事情嗎?」元微之說:「此話對極!況且我們難得相逢,如此地方也不易遇到。現在兩件事湊在一起,豈能不記述一番?就請各自賦古體詩二十韻,寫在石壁上。」並請我寫一篇序以加以記敘。又因為是我們三人首先到此遊玩,所以把題目取為「三游洞」。洞在峽州往北二十里北峰之下,兩崖相銜接的地方。我們希望將來有人知道這個地方,所以詳細地記載了這次遊玩。
  迨:等到。「繇」:通「由」。津繇,水航經由的渡口。「歲代」,年復一年,謂長久以來。「寂寥(liáo)」:寂寞、冷落。「委置」:拋在一邊。太息:同「嘆息」。矧:況且。兩偶於是:兩件事(指上文所說「吾人難相逢,斯境不易得」)都在這裡實現了。偶:相遇。於是:在這裡。得無述乎:是說怎麼能沒有文章加以記述呢?古調詩:即古體詩。二十韻:一韻兩句,共四十句。仍:同「乃」,於是。序:同「敘」,記敘。目:題目。峽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西北。廞:通「嵌」。兩崖相廞間:指兩個山崖相銜接的地方。備書:詳細地記載。

  第一段寫三人相會的情形,着墨不多,而其背景、時間、地點以及人物關係交代得一清二楚。從「微之反棹送予」這一細節中,則可體會到元、白二人的深摯情誼。用筆簡妙,為下文抒寫惜別之情預作鋪墊。

  第二段寫三人發現並遊覽三游洞的經過,是本文的重點所在。臨別之際,不忍分手,彼此牽引着船,久久地在江中來回航行,忽聞石間泉聲,便下船上岸,步入缺岸尋找。他們一邊循聲探索,一邊觀賞景物。石則觀其形狀之「怪」,像人工着意堆疊和劈削而成;而石鐘乳就像張開的臂膀和下垂的旗幟。泉則賞其勢態之「奇」,像飛瀉,像噴灑,像懸掛的白帶,像不斷的白線。動靜結合,給人如臨其境的感覺。他們又把船拴在岩石下,割雜革,除障礙,進洞遊覽。作者突出「險」、「驚」、「幻」三字。「梯危縋滑」,「休而復上者」達四五次之多,攀登艱難,寫出洞的險峭、滑溜;水石相擊,發出「磷磷鑿鑿」的巨響,濺出如珠似玉的水花,作者以「驚動耳目」四字,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洞中黃昏,景色奇絕:「俄而峽山昏黑,雲破月出,光氣含吐,互相明滅,晶熒玲瓏。象生其中。」寥寥幾筆,便把洞中光彩變幻的景物如畫般地展現,使人目奪神移。這「險」、「驚」、「幻」的景色,描繪得神奇美妙,作者猶有「雖有敏口,不能名狀」的遺憾。

  末段因景傷情,抒寫「憐奇惜別」的感慨,加深了文章的思想內涵。愛景之奇,惜友之別,二者融為一體。三人的對話,「且嘆且言」,尤其是作者的慨嘆,藉此喻彼,含英才被貶之意,意味更為深長。末了,以介紹作序原因、洞名來歷及三游洞的具體位置作結,收筆從容自然。

  這篇文章採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的手法,相互映襯、融合、生發,渾然成篇。語言凝鍊精粹,晶瑩潤暢,且善用比喻,善於描摹,生動地寫出景物的本質特徵,寫作技巧是很高超的。

1、 秦良傑編著,中國文化區域旅遊文學作品選,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06,第200頁
2、 臧維熙主編,中國遊記鑑賞辭典,青島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197頁
3、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白居易詩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8,第196頁
4、 陳振鵬,章培恆主編,古文鑑賞辭典 上 第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7,第987頁

三游洞序 - 創作背影

  公元819年年(元和十四)三月十二日,白居易跟好友元稹、弟弟白行簡三人同游西陵峽口北岸岩洞,各賦詩二十韻,書於石壁,洞因名為三游洞。這篇序文就是為此次遊覽時所作。   

於石

作者:於石

於石,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宋元間婺州蘭溪人,字介翁,號紫岩,更號兩溪。貌古氣剛,喜詼諧,自負甚高。宋亡,隱居不出,一意於詩。豪宕激發,氣骨蒼勁,望而知其為山林曠士。有《紫岩集》。元詩選石字介翁,婺之蘭溪人。貌古氣剛,喜詼諧。早慕杜古高之為人,後從王宗庵業詞賦,自負甚高。年三十而宋亡,隱居不出。一意於詩,出入諸家,豪宕激發,氣骨蒼勁,望而知其為山林曠士也。因所居鄉自號紫岩,晚徙城中,更號兩溪。有詩三卷,門人同里吳師道正傳選次,金履祥吉父為之序。全宋詩於石(一二四七~?)(生平據本集卷一《鄰叟招飲》「三十將遠遊,海波忽揚塵」推定),字介翁,號紫岩,晚號兩溪,蘭溪(今屬浙江)人。宋亡,隱居不仕,一意於詩,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後散失,由門人吳師道就藏本及所藏續抄者選為《紫岩詩選》三卷。事見《吳禮部集》卷一七《於介翁詩選後題》,明萬曆《金華府志》卷一六、《宋季忠義錄》卷一三有傳。 於石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鈔本(簡稱朱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清光緒於國華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簡稱傅校本,藏北京圖書館)。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於石其它诗文

《贈姚星士》

於石 〔宋代〕

姚生年來如我貧,瀾翻口舌談星辰。淒風落日低黃塵,客路相逢眼為青。

草鞋生翼杖生鱗,一笑索我詩贈行。我詩何足為重輕,曆象妙處須推尋。

相國之生孕昴精,客星動搖歸富春。天不祚漢星墜營,泰階或坼中台星。

大抵人事關天文,試算天下英雄今幾人。

复制

《答吳子真》

於石 〔宋代〕

子居金華山之東,我居金華山之西。東西相望二百里,半面未識心相知。

扳條采榮遠莫致,夢中往往或見之。子持一卷易,我攜一篇詩。

此詩此易世不識,與子共作千年期。前乎千載事已矣,後乎千載誰是非。

握手論心語未了,松風萬壑寒生衣。山深夢斷不可覓,落花耿耿寒梅枝。

起視金華萬山頂,惟有白雲來去飛。

复制

《鵲鴉行》

於石 〔宋代〕

世以鵲為吉,人多喜其鳴。世以鴉為凶,鳴多人輒嗔。

吉凶一以定,嗔喜此焉分。相彼新羅鷂,於何分愛憎。

群鴉競喧集,有耳若不聞。一鵲不相容,搏擊以為能。

不知鵲可喜,甘與鴉為群。妒善復黨惡,鷙悍徒不仁。

石顯怙權寵,望之不容身。林甫擅柄用,何有乎九齡。

寧為望之辱,不作石顯榮。寧為九齡死,不作林甫生。

邪正苟倒置,是非竟難陳。人事無不然,何獨此微禽。

复制

《擬古》

於石 〔宋代〕

東籬有佳菊,埋沒野草傍。草蔓日以滋,菊苗日以荒。

生意幾欲息,菊短草何長。深秋嚴霜下,百草不復芳。

采采東籬花,澹然發幽香。萬物各有時,盛衰固其常。

榮華不足恃,窮困果何傷。

复制

《讀明妃引》

於石 〔宋代〕

周求莘女終亡紂,越獻西施竟滅吳。馬上琵琶徒自恨,不思強漢弱匈奴。

复制

《讀史其七》

於石 〔宋代〕

志士匡君貴善謀,古來直筆有春秋。孔明扶漢何吞蜀,仁傑興唐乃死周。

成敗由人天不管,功名遺恨水空流。柬之未相姜維將,二子寧無身後憂。

复制

《赤松宮》

於石 〔宋代〕

幾人學道得成仙,兄弟俱仙世所難。白石不隨秋草爛,赤松長鎖暮雲寒。

月涵古井一泓碧,雲護空山半粒丹。我欲乘風蛻凡骨,願隨雞犬事劉安。

复制

《端午次韻和徐改之其二》

於石 〔宋代〕

濤頭灑淚眼難乾,魚腹沉冤骨未寒。楚些一章招莫返,曹碑八字好難看。

水流不盡湘江恨,俗奠空陳蘋藻盤。我亦逢時增感慨,凜然忠孝孰能幹。

复制

《伊昔其二》

於石 〔宋代〕

伊昔西湖上,孤山幾樹梅。斷籬深院落,流水舊亭台。

明月無今古,春風自去來。逋仙不復作,消瘦為誰開。

复制

《寄題杭州通判胡學士官居詩四首 其四 月岩齋》

於石 〔宋代〕

月為太陰精,石亦月之類。月常寄孕於石中,事理如此何足異。

天地始分判,日月各一物。既名物乃入形器,安有形器不消沒。

況此日與月,曉夜東西走。珠流璧轉無暫停,豈與天地同長久。

其為勞苦世共知,惟是月有生死時。既然須常換新者,人但不見神所為。

日須天上生,月必地中產。君不見虢州朱陽縣之山谷間,才成未就知何限。

石有不才者,往往其卵毈。靈媼棄置不復惜,任人取去為珍玩。

佳者留之待天取,藏滿庫樓千萬許。彥瞻博物天下稱更無,定不以予之說為寱語。

予恐世人不知嵩丘岩洞中,中有八萬二千修月戶。

其人所食盡玉屑,昔有王生見之滿襆提斤斧。應是當年靈鷲山,直自天竺飛落西湖前。

其上有石妊月月已滿,此人朅來就彼剜剔歸上天。

所以此石拆

复制

《贈鄭於石於石諱國望越之高士也至日冒雪訪予詩以贈之》

於石 〔宋代〕

草屋雪天自擁衾,忽逢至日動孤吟。即今門徑人蹤絕,何處梅花月影深。

剡水尚思回夜棹,燕山猶記滿朝簪。君來正是閉關夕,共我圍爐坐竹林。

复制

《諸公於石氏東齋宴鄭工部分韻得悲秋浮》

於石 〔宋代〕

楚客登臨處,離懷重隱憂。

二毛初入髩,一葉早驚秋。

旅雁他鄉思,悲笳絕塞愁。

憑何遣羈緒,菊蕊滿杯浮。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