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強至 / 送竇彥法學士被詔赴闕
拼

《送竇彥法學士被詔赴闕》

強至 〔宋代〕

綠髮傳家五丹桂,青雲錯路兩朱轓。

鳳批天語來嚴詔,馬躍春風候禁門。

造膝從容應有問,披心慷慨不無言。

君王一見知堪用,未歷財闈定改恩。

复制

送竇彥法學士被詔赴闕 - 賞析

強至

作者:強至

強至(1022—1076),字幾聖,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除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宜文字,後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召判戶部勾院,遷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年五十五。其子強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韓忠獻遺事》一卷。《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清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強志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簡稱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簡稱同治本)。另輯得集外詩四首,附於卷末。

強至其它诗文

《某近與和叔游景愛之不足因吟短篇以贈》

強至 〔宋代〕

夫子南州傑,相逢出肺肝。

平生潛聖閫,壯歲尚儒冠。

鴟鷃霄垠擊,蛟龍井底蟠。

恥將孤憤劍,容易向人彈。

复制

《觀蓮》

強至 〔宋代〕

水仙也曝晚霞衣,萬片鮮紅照綠池,

花近酒杯逾酷烈,蓋隨舞袖忽欹垂。

且延勝賞觀靈匹,好折清香贈侍姬。

苦被濁泥埋沒久,題詩今喜相公知。

复制

《齋宮獨酌待曉入城》

強至 〔宋代〕

青燈頻照面,黃卷懶低頭。

危坐自醒醉,孤斟誰獻酬。

檐前落星宿,城裡息更籌。

上馬即塵事,欲歸欣少留。

复制

《丈人生辰》

強至 〔宋代〕

才過中元九日期,人間最重早秋時。

當年間傑凝天粹,此際生賢作吏師。

候屬金行資義節,氣鍾庚宿究兵奇。

願公大用齡盈百,歲歲長吟祝壽詩。

复制

《依韻奉和經略司徒侍中上巳會興慶池》

強至 〔宋代〕

千載蘭亭後,風流宛目前。

竹昏煙冉冉,花泣露漣漣。

筆落詩推將,杯行酒有仙。

水邊佳麗少,春草謾芊綿。

复制

《馬上見庭竹》

強至 〔宋代〕

玉圓碧瘦與誰期,只待丹山彩鳳飢。

生傍短牆真失所,可憐直節眾人窺。

复制

《勾院偶書》

強至 〔宋代〕

一坐閒窗百慮清,門前寵利自營營。

官書既少人喧息,唯有嚴風戛竹聲。

复制

《五路嶺》

強至 〔宋代〕

一徑高盤十里餘,人心馬足厭崎嶇。

只憑頑石專為險,不識青雲自有衢。

地氣難通樹多瘦,陽暉應近草先枯。

我行方欲奮遐蹠,顧爾安能礙坦途。

复制

《上知郡都官》

強至 〔宋代〕

列郡二千石,所理我與共。

臨淮守最賢,萬口交一頌。

彼邦困飛蝗,我境欲集鳳。

彼民粒不充,我黍地無空。

嚴乎如秋霜,巨猾弗得縱。

斷乎如蓍龜,吏法不敢弄。

鈴齋晝觀書,朱轓春勸種。

明堂購眾材,我公實梁棟。

行吐胸中奇,勛名光有宋。

賤生何為者,碌碌備僚從。

天幸所與薄,半歲侍羈鞚。

燕雀勢力小,鵝雁食口眾。

貧賤兩雖甘,瀝懇輒披控。

朝廷重為邑,外台薦方用。

豈惟進雨蹠,抑可利微俸。

私心覬公舉,如昔望郡貢。

媒衒士所丑,未罪已自訟。

公如飛一章,舉族免飢凍。

复制

《即席依韻奉和司徒侍中上巳會許公亭二首》

強至 〔宋代〕

三春樂事揖蘭亭,駐旆名園敞繡扃。

酒盞綠深須露白,花梢紅少已多青。

賓裾特盛人間會,公袞能忘物外形。

化筆暫歸詩句里,清風一誦醉還醒。

复制

《旱秋喜雨》

強至 〔宋代〕

風吹旱葉作秋聲,涼氣微從雨腳生。

赤地黃埃歸一洗,寸心遠目覺雙清。

乾坤應救街前暍,黎庶如逃釜內烹。

我喜南窗無俗物,葛衣飄灑體還輕。

复制

《貨殖列傳序》

強至 〔宋代〕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挽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 之味,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 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 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 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 繦至 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閒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 也。

  故曰: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執益彰,失執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 之民乎!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