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張栻 / 送祖七倒西歸二首
拼

《送祖七倒西歸二首》

張栻 〔宋代〕

萬里逢猶子,中年憶故鄉。

只知情話好,豈覺去途長。

巫峽波濤壯,秦山檜柏蒼。

何能從汝往,佇立看歸艎。

名家重典刑。飄零念吾黨,

寂寞撫遺經。叔水知何病,

芝蘭要滿庭。汝歸應記取,

為我話丁寧。

复制
張栻

作者:張栻

張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從祀孔廟,後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朱熹、黃干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張栻其它诗文

《立春日禊亭偶成》

張栻 〔宋代〕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差差。

复制

《某辱歸父丈惠貺新謹次韻末章為別》

張栻 〔宋代〕

淮海相從幾歲年,南州雁不到西川。

重逢影落煙沙外,卻喜身如金石堅。

莫嘆武城資莞爾,且看平楚正蒼然。

剸繁自是君餘事,毫髮難逃止水淵。

复制

《謝胡掾惠詩》

張栻 〔宋代〕

一見知心事,旋觀慰月評。

慈祥漢循吏,儒雅魯諸生。

莫作周南嘆,終期冀北程。

新詩連夜讀,梅影伴孤清。

复制

《臘後一日尋梅東門外馬上遇雪》

張栻 〔宋代〕

羸驂出東郭,靜與幽意期。

尋梅冷入眼,野路信所之。

寒萼靳未吐,我自愛橫枝。

雪花忽排空,成此一段奇。

歲晚故人闊,天寒鴻雁稀。

南國少霜霰,北山多蕨薇。

坐看節物改,莫遣心事違。

角巾風獵獵,日暮獨吟歸。

复制

《八月既望要詳刑護漕游水東早飯碧虛遍觀霞程》

張栻 〔宋代〕

灕江即湘江,戢戢清見石。

其東列群峰,秋色碧復碧。

日出霧露收,草徑上逼側。

憑欄揩望眼,已足慰疇昔。

更窺岩穴勝,創見為驚咋。

如何數裡間,奇觀相接跡。

寬同廈屋深,劃若巨靈擘。

日月遞光景,風雲變朝夕。

石橋幾年成,乳竇時一滴。

神龍舊隱處,仰視多辟易。

蛻跡凜猶存,隱隱印霜脊。

下有澄湫深,餘波漱蒼壁。

往者已仙去,來者此其宅。

薄晚扣松關,風過聲索索。

聊麾車騎退,容我且散策。

卻望訾家洲,輕舫度前磧。

回首煙樹林,已復掛蟾魄。

宇曠淨餘滓,群物被光澤。

何所寄遐思,空岩皎虛白。

清輝可一規,水色相激射。

天邊與川上,亭亭如合璧。

居然廣寒游,不用假六翮。

班坐依微瀾,晤賞共佳客。

因之想千載,詎有今古隔。

簫鼓歸夜闌,觀者粲城陌。

往往羅杯盤,班班見殽核。

諒因年歲豐,人意少舒適。

視爾意少舒,於陽亦忻懌。

复制

《和簽鄭憲分贈米帖》

張栻 〔宋代〕

字中有筆米博士,片紙人間什襲藏好。

好帖袖歸終日看,從渠車馬鬧康莊。

复制

《題曾氏山園十一詠·君子亭》

張栻 〔宋代〕

嘉蓮秉嘉質,解後逢賞音。

翁豈玩物者,寄意一何深。

复制

《李仁甫用東坡寄王定國韻賦新羅參見貽亦復繼作》

張栻 〔宋代〕

三韓接蓬萊,祥雲護山頂。涵濡雨露春,吞納日月景。

美蔭背幽壑,靈根發奇穎。艱難航瀚海,包裹走湖嶺。

仙翁閱世故,未肯遽生癭。相期汗漫遊,歲晚共馳騁。

願持紫團珍,往扣黃庭境。想翁面敷腴,玉色帶金井。

芸芸納歸根,湛此方寸靜。清規照濁俗,不惑類楊秉。

懸知藥籠中,此物配丹鼎。從今談天舌,不用更澆茗。

复制

《安國置酒敬簡堂分韻得柳暗六春字 其三》

張栻 〔宋代〕

公憎孔壬面,怪石乃寓目。夜堂發深藏,林立驚滿屋。

我亦苦嗜此,一見下風伏。何當載而歸,妙策三十六。

复制

《送張深道二首 其一》

張栻 〔宋代〕

秋風木葉落,送客麗譙東。豈懷兒女戀,愛此趣味同。

至理無轍跡,妙在日用中。聞言有不信,渠自馬牛風。

吾子實所畏,立志高冥鴻。卓然游聖門,不受異說訌。

切磋豈不樂,愧非斲鼻工。於皇太極蘊,精微浩無窮。

願言終玩繹,默參元化功。

复制

《題曾氏山園十一詠 其四 霜傑》

張栻 〔宋代〕

種松苦難長,松長還耐久。莫作目前思,但種門前柳。

复制

《題曾氏山園十一詠 其一 尚絅堂》

張栻 〔宋代〕

昔人為己學,深旨妙隱微。三復尚絅章,服膺願無違。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