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王之道 / 題李夢發知足齋
拼

《題李夢發知足齋》

王之道 〔宋代〕

荀卿重無禍,老氏貴不辱。

不辱非暫榮,無禍乃長福。

咄哉名利場,甚矣身世梏。

得侯方丐公,懷金未忘玉。

經營蛾赴火,奔走雖嗜肉。

方當從後搏,寧復念前覆。

李斯悲黃犬,楊雄誚丹轂。

二者倘胥失,萬此亦何足。

是理甚易知,允蹈君所獨。

使人之意銷,豈止我心服。

不貪子罕寶,屬厭女寬腹。

庶幾聞高風,將遂變流俗。

复制

題李夢發知足齋 - 賞析

王之道

作者: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於宋哲宗元祐八年,卒於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朴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雲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後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於世。 

王之道其它诗文

《點絳唇·和張文伯除夜雪》

王之道 〔宋代〕

透幕穿簾,迴風舞態能輕妙。不須相惱。江上春來了。一闋清歌,唱徹瓊樓曉。春工巧。柳顰梅笑。點綴芳菲早。

复制

《麗澤堂》

王之道 〔宋代〕

焚香讀易欲何求,只恐西鄰未識丘。

千里交遊思命駕,一龕燈火喜逢秋。

胸中雲夢應無算,天上風雷得遍搜。

莫問明時老岩壑,伊周元不羨巢由。

复制

《和秦壽之中秋玩月三首 其一》

王之道 〔宋代〕

一樽芳酒起沉煙,絕勝紅裙擁後前。山色水光相上下,月華秋氣共清圓。

佳時令我思韓愈,好夢逢君想惠連。老大不知追逐樂,卻因妍唱惜流年。

复制

《朝中措(和張文伯芍藥)》

王之道 〔宋代〕

老窮無賴事成叢。短髮自蓬鬆。坐想帝城當日,萬花繡出天宮。

幾時臨賦,深浮綠蟻,緩唱黃鐘。莫獲追陪勝賞,虛煩惱亂衰翁。

复制

《春日書事呈歷陽縣蘇仁仲八首 其五》

王之道 〔宋代〕

公餘槐柳轉斜日,吏散鳥雀來空庭。康成書帶可人意,坐見茸茸相對青。

复制

《夏日歸自寶林二首 其一》

王之道 〔宋代〕

十里招提路,崎嶇祝聖歸。青黃原上麥,紅白草間薇。

正看雲容合,俄驚雨腳飛。餘花被沾濕,芳氣襲人衣。

复制

《送顧渚茶與孔純老》

王之道 〔宋代〕

曉來飛雪似欺春,盡把群芳點綴勻。

莫訝兩旗分顧渚,要令佳句斗清新。

复制

《秋晚採菊和徐伯遠》

王之道 〔宋代〕

少皞司肅殺,於渠獨留情。

一枝黃金花,照眼增雙明。

香清露溥溥,秀色雲英英。

會當飲潭水,使我病骨輕。

复制

《和張文伯洞庭柑》

王之道 〔宋代〕

金{上苞下灬}照俎出雙柑,想見和枝映筍籃。

欲倩玉纖分玉液,要濡燥吻發清談。

复制

《和秦壽之銅陵江上二首》

王之道 〔宋代〕

煙銷遠水分帆影,木落疏林出斧痕。

嘯詠不知紅日下,九華何處望中昏。

复制

《酬秦壽之見贈三首》

王之道 〔宋代〕

人言韓孟才相高,欲將詩骨追詩濤。

可憐寒谷瘦不毛。青高倚松亦浪語,

遂令後世稱同曹。

复制

《原道》

王之道 〔宋代〕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雲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沒,火於秦,黃老於漢,佛於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歸於墨;不入於老,則歸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為孔子者,習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曰「吾師亦嘗師之」云爾。不惟舉之於口,而又筆之於其書。噫!後之人雖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其孰從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古之為民者四,今之為民者六。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農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聖人者立,然後教之以相生相養之道。為之君,為之師。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後為之衣,飢然後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後為之宮室。為之工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通其有無,為之醫藥以濟其夭死,為之葬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為之禮以次其先後,為之樂以宣其湮鬱,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刑以鋤其強梗。相欺也,為之符、璽、斗斛、權衡以信之。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今其言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爭。」嗚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為臣;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養之道,以求其所謂清淨寂滅者。嗚呼!其亦幸而出於三代之後,不見黜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於三代之前,不見正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與王,其號雖殊,其所以為聖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飢食,其事雖殊,其所以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為太古之無事」?」是亦責冬之裘者曰:「曷不為葛之之易也?」責飢之食者曰:「曷不為飲之之易也?」傳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經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詩》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今也舉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

  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效焉而天神假,廟焉而人鬼饗。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由周公而上,上而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