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雪後書北台壁二首
拼 译 译

《雪後書北台壁二首》

蘇軾 〔宋代〕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

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檐。

試掃北台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雲有幾家。

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雪後書北台壁二首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黃昏時分,雨下得紛紛綿綿,夜裡無風一片寂靜,天氣更加寒冷。
只覺得被褥沒有絲毫暖意,就像水潑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經堆上雪了。
半夜看到屋檐上的一片寒光,以為是曙色從簾幕透過來,誤以為天將五更,其實是屋檐上的冰溜子。
早晨起來掃除積雪登上北台,只見一片茫茫,只有馬耳山露出了雙峰尖。

雪後初晴,城頭烏鴉開始上下翻飛,路上融化的積雪車輛輾來壓去,變成了稀泥粘糊在車上。
下雪了凍得詩人兩肩收起來了,都起了雞皮疙瘩。雪地所反射的光太耀眼了,照得雙眼都花了。
大雪滅蝗蟲,覆蓋麥子,來年百姓麥子該會長得很茂盛。
本應歌頌瑞雪,但我已老病,詩力減退,只能空憶劉叉吟誦他的《冰柱》了。

注釋
北台:超然台,在山東諸城縣北城上。
堆鹽:謝安侄兒詠雪,有「撒鹽空中差可擬」句。
幌:簾幕。
馬耳:馬耳山,在諸城縣西南。
劉叉: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籍貫等均不詳。活動在元和年代。韓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賦《冰柱》《雪車》二詩,名出盧仝、孟郊二人之上。

作品白話譯文部分內容由朝陽山人根據相關資料編寫

雪後書北台壁二首 - 賞析

  第一首寫從黃昏到第二天天亮,徹夜雪飄的情景。黃昏時節,淫雨綿綿,入夜後不知不覺轉而為雪。作者只覺被褥無一絲暖意,有如水潑在上面,而不知道庭院裡已雪積成堆了。「堆鹽」,即堆雪。用鹽喻雪,出自《世說新語·言語》,後世詩人都喜歡效用,如白居易《對火玩雪詩》:「盈尺白鹽寒。」作者「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檐」一聯,亦世稱詠雪名句,但歷來有歧解。費袞《梁溪漫志》卷七「東坡雪詩」條以為,「此所謂『五更』者,甲夜至戊夜爾。自昏達旦皆若曉色。」據此解,則「五更」應總指分為五更的一整夜。庭院裡的雪光反射在帷幔上,明晃晃的,作者因寒冷未能安眠,加上「不知庭院已堆鹽」,所以一整夜都迷迷糊糊,誤以為天將破曉。直到天色放明,借着雪光,看見了垂掛在房檐下的冰溜子,這才省悟,原來是雨轉為雪,所以有這「半夜寒聲」。上句寫地面上積雪的反光,下句寫房檐下雪水凝成的冰溜,都緊扣「雪後」的標題,且又與末二句意思連貫。「掃北台」、「看馬耳」,是天明以後所為。馬耳,山名,在北台的南面,「上有二石並舉,望齊馬耳,故世取名焉。」(《水經·濰水注》)作者掃除積雪,登上北台,觀賞雪景,只見一片銀白世界,唯有馬耳山尖尖的雙峰高峭兀立,沒有為雪所封。原本應首先被雪覆蓋的高山頂卻「未隨埋沒」,可見這雙峰如馬耳一般陡直,連雪花也無法駐留其上了。

  第二首繼寫在北台觀雪景的所見所感。太陽已升起,雖然前一晚下了一場大雪,但第二天卻是冬季里難得的一個晴天。往上看,天空中一群烏鴉開始活躍起來,繞着城牆,上下翻飛;低頭瞧,小路上漸漸融化的積雪被來往的車輛輾來壓去,變成了稀泥,粘糊在車上;放眼望,在陽光照耀下,積雪的原野上屋似玉樓,地如銀海,凍得人皮膚起粟,耀得人目眩眼花。這四句皆是白描眼前實景。作者另有《次韻仲殊雪中游西湖》說:「玉樓已崢嶸。」《雪中過淮謁客》說:「萬頃穿銀海。」其「玉樓」、「銀海」皆系實寫。有人以為這裡是用道家語「玉樓為肩,銀海為目」,實則鑿之過深。頸聯則表現了作者對農家生計的關切之情。大雪滅蝗,麥子得雪覆蓋則來年會長得茂盛,眼前這場大雪預示着來年的豐收,在觀賞雪景時,詩人沒有忘記這一點。詩人十分希望把自己對來年豐收的希冀和祝願,把這場瑞雪所引發的種種感受一一用詩表達出來,但他既老且病,詩力大不如前,只得空自磋嘆,以吟誦唐代元和年間(806—820)詩人劉叉的《冰柱》詩來自慰了。此時詩人雖年僅三十九,但退出朝廷已三四年,心境不佳,且古人四十嘆老亦為常事,讀者不必坐得太實。

沈時蓉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75-376

雪後書北台壁二首 - 創作背影

  北台,在密州(今山東諸城縣)的北面。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作者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十一月到任,正是寒冬季節,這兩首詩即作於此時。

沈時蓉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75-376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甘露寺》

蘇軾 〔宋代〕

江山豈不好,獨游情易闌。

但有相攜人,何必素所歡。

我欲訪甘露,當途無閒官。

二子舊不識,欣然肯聯鞍。

古郡山為城,層梯轉朱欄。

樓台斷崖上,地窄天水寬。

一覽吞數州,山長江漫漫。

卻望大明寺,惟見煙中竿。

很石臥庭下,穹窿如伏羱。

緬懷臥龍公,挾策事琱鑽。

一談收猘子,再說走老瞞。

名高有餘想,事往無留觀。

蕭翁古鐵鑊,相對空團團。

陂陀受百斛,積雨生微瀾。

泗水逸周鼎,渭城辭漢盤。

山川失故態,怪此能獨完。

僧繇六化人,霓衣掛冰紈。

隱見十二疊,觀者疑夸謾。

破板陸生畫,青猊戲盤跚。

上有二天人,揮手如翔鸞。

筆墨雖欲盡,典刑垂不刊。

赫赫贊皇公,英姿凜以寒。

古柏親手種,挺然誰敢幹。

枝撐雲峰裂,根入石窟蟠。

薙草得斷碑,斬崖出金棺。

瘞藏豈不牢,見伏理可嘆。

四雄皆龍虎,遺蹟儼未刓。

方其盛壯時,爭奪肯少安。

廢興屬造物,遷逝誰控摶。

況彼妄庸子,而欲事所難。

古今共一軌,後世徒辛酸。

聊興廣武嘆,不待雍門彈。

复制

《伯父《送先人下第歸蜀》詩云︰人稀野店休安》

蘇軾 〔宋代〕

竹笥與練裙,隨時畢婚嫁。

無事若相思,征鞍還一跨。

复制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 其二 槐》

蘇軾 〔宋代〕

憶我初來時,草木向衰歇。

高槐雖驚秋,晚蟬猶抱葉。

淹留未雲幾,離離見疏莢。

棲鴉寒不去,哀叫飢啄雪。

破巢帶空枝,疏影掛殘月。

豈無兩翅羽,伴我此愁絕。

复制

《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 見題壁》

蘇軾 〔宋代〕

狂吟跌宕無風雅,醉墨淋浪不整齊。

應為詩人一回顧,山僧未忍掃黃泥。

复制

《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

蘇軾 〔宋代〕

賢哉令尹,三仕已之無喜慍。

我獨何人,猶把虛名玷縉紳。

不如歸去,二頃良田無覓處。

歸去來兮,待有良田是幾時。

《鳳凰山上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

蘇軾 〔宋代〕

鳳凰山上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复制

《少年游·潤州作代人寄遠》

蘇軾 〔宋代〕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复制

《端午帖子詞:皇太妃閣五首 其二》

蘇軾 〔宋代〕

雨細方梅夏,風高已麥秋。應憐百花盡,綠葉暗紅榴。

复制

《雅安人日次舊韻二首》

蘇軾 〔宋代〕

人日滯留江上村,定知芳草怨王孫。

題詩寄遠方揮翰,扶杖登高獨出門。

柳色忍看成感嘆,花前歸思自飛翻。

浮陽披凍雖才弄,已覺春工漏一元。

复制

《李白謫仙詩》

蘇軾 〔宋代〕

我居青空里,君隱紅埃中。聲形不相吊,心事難形容。

欲乘明月光,訪君開素懷。天杯飲清露,展翼登蓬萊。

佳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對面一笑語,共躡金鰲頭。絳宮樓闕百千仞,霞衣誰與雲煙浮。

复制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復用韻二首 其一》

蘇軾 〔宋代〕

百日歸期恰及春,餘年樂事最關身。出門便旋風吹面,走馬聯翩鵲啅人。

卻對酒杯疑是夢,試拈詩筆已如神。此災何必深追咎,竊祿從來豈有因。

复制

《夢中賦裙帶》

蘇軾 〔宋代〕

百疊漪漪風皺,六銖縱縱雲輕。

植立含風廣殿,微聞環佩搖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