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曾鞏 / 贈黎安二生序
拼 译 译

《贈黎安二生序》

曾鞏 〔宋代〕

趙郡蘇軾,余之同年友也。

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余,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既而黎生攜其文數十萬言,安生攜其文亦數千言,辱以顧余。

讀其文,誠閎壯雋偉,善反覆馳騁,窮盡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

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蘇君固可謂善知人者也。

頃之,黎生補江陵府司法參軍。

將行,請予言以為贈。

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於心矣,乃將以言相求於外邪?」黎生曰:「生與安生之學於斯文,里之人皆笑以為迂闊。

今求子之言,蓋將解惑於里人。

」余聞之,自顧而笑。

夫世之迂闊,孰有甚於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此余所以困於今而不自知也。

世之迂闊,孰有甚於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為笑於里之人。

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歸,且重得罪,庸詎止於笑乎?然則若余之於生,將何言哉?謂余之迂為善,則其患若此;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

生其無急於解里人之惑,則於是焉,必能擇而取之。

遂書以贈二生,並示蘇君,以為何如也? 。

贈黎安二生序 - 賞析

1、正話反說

作者前文極力鋪陳藻飾「安二生文才,正是為了說明後面的「不迂」,「不迂」而以「迂」

名之。顯示了世俗的謬誤。正話反說,文曲意直,顯示內在的鋒芒。

2、意境含蓄

諸多憤世之氣,盡在深蘊之中

這文的篇幅不長,結構也比較簡單,先介紹「、安二生的由來,再說明寫作這文的用意,然後有針對性地指出如何認識迂闊。迂闊,從古到今都有人在用這一形容個性的詞。如果拋開它那略帶貶義的內容,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所謂迂闊,是指一個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迎合世俗偏見,而又有一種執著的信念,矢志不渝。如果他的觀點、信念是正確的話,那麼這種迂闊的表現正是難能可貴的。曾鞏正是基於這一帶路,才對迂闊進行了精闢的分析。

從文中反映的背景來看,「、安二生由於「學於斯文」,即酷愛韓愈、柳宗元以至歐陽修、蘇軾所倡導的古文而遭到「里人」的譏笑;而曾鞏也因身體力行地追求「道」,給自己帶來一些「患」。可見當時的社會風氣是如何淺薄了。這種不直接抨擊時弊而從側面加以反映的手法,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另外,這文中的委婉的表現手法也值得注意。作者明明表達了自己的是非觀,卻在提法上留有餘地,即勸誡「、安二生「擇而取之」,如何定奪,還是由他們自己去決定吧。還在結尾處提出,希望二生轉告蘇軾,問一問他「以為如何」。這不僅表明作者的謙虛態度,而且是尊重對方的一種表現。▲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贈黎安二生序 - 創作背影

這是一篇應黎生之求而寫的贈序,寫於治平四年(1067)。黎安二生是蘇軾寫信推薦給曾鞏的朋友。他們從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來京師就正於曾鞏,也是「以文會友」之意。不久,黎生補任江陵府司法參軍。行前,應二生之請,曾鞏寫了這篇著名的文章。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曾鞏

作者: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後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曾鞏其它诗文

《山茶花》

曾鞏 〔宋代〕

山茶花開春未歸,春歸正值花盛時。

蒼然老樹昔誰種?照耀萬朵紅相圍。

蜂藏鳥伏不得見,東風用力先噓吹。

追思前者葉蓋地,萬木慘慘攢空枝。

寒梅數綻少顏色,霰雪滿眼常相迷。

豈如此花開此日,絳艷獨出淩朝曦。

為憐勁意似松柏,欲搴更惜長依依。

山榴淺薄豈足比,五月霧雨空芳霏。

复制

《二月八日北城閒步》

曾鞏 〔宋代〕

土膏初動麥苗青,飽食城頭信意行。便起高亭臨北渚,欲乘長日勸春耕。

复制

《韓魏公輓歌詞二首 其二》

曾鞏 〔宋代〕

錙銖赤舄無驕志,咳唾黃金有古風。覆冒荒遐知大度,委蛇艱急見孤忠。

謀謨邴魏丹青力,擁立昭宣柱石功。御筆新詩在新隴,哀榮誰得似初終?

复制

《李氏素風堂》

曾鞏 〔宋代〕

丞相事唐室,獨馳三絕名。

家世在圖史,詩書傳後生。

郎位逮流澤,出令箴輩驚。

歲暮營燕坐,高居遺世情。

翠竹帶書幌,青山臨酒觥。

已使襟韻適,況聞吟誦聲。

自可化鄉里,豈唯門戶榮。

果有過庭子,潁然材思精。

抱璞已三獻,驚人當一鳴。

風義故常在,茲堂非偶成。

复制

《酬強幾聖》

曾鞏 〔宋代〕

俯仰林泉繞舍清,經年閒臣濟南城。

山田雨足心無事,水榭華開眼更明。

新霽煙雲飛觀出,晚涼歌吹畫橋橫。

寄聲裴令樽前客,只欠高談一座傾。

复制

《餘杭久旱趙悅道入境之夕四郊雨足二首》

曾鞏 〔宋代〕

連章天上乞身閒,笑入吳船擁節還。

一夜風雷驅旱魃,始知霖雨出人間。

复制

《桃花源》

曾鞏 〔宋代〕

來時秋不見桃花,空樹寒泉瀉石涯。

爭得時人見鸞鳳,不教身去憶煙霞。

复制

《游東山示客》

曾鞏 〔宋代〕

虞寄庵餘蘚徑通,滿山台殿出青紅。難逢堆案文書少,偶見憑欄笑語同。

梅粉巧含溪上雪,柳黃微破日邊風。從今準擬頻行樂,日伴樽前白髮翁。

复制

《亂山》

曾鞏 〔宋代〕

亂山深處轉山多,此地棲身奈遠何。

莫問吾親在何處,舉頭東岸是新羅。

复制

《仁宗皇帝輓詞三首》

曾鞏 〔宋代〕

滄海難回日,青雲如送春。

服喪三月遍,遏樂四夷均。

感格英靈在,褒揚大號新。

依然社稷計,王業付真人。

复制

《奉和滁州九詠九首·游琅琊山》

曾鞏 〔宋代〕

飛光洗積雪,南山露崔嵬。

長淮水未綠,深塢花已開。

遠聞山中泉,隱若冰谷摧。

初誰愛蒼翠,排空結樓台。

{左車右獻}{左車右獻}架梁棟,輝輝刻瓊瑰。

先生鸞鳳姿,未免燕雀猜。

飛鳴失其所,徘徊此山隈。

萬事於人身,九州一浮埃。

所要挾道德,不愧丘與回。

先生逐二子,誰能計垠崖。

所懷雖未寫,所適在歡咍。

為語幕下士,殷勤羞瓮醅。

复制

《和陳郎中》

曾鞏 〔宋代〕

材薄安時甘寂寞,身閒乘興喜登臨。

每尋香草牽狂思,曾向幽蘭費苦吟。

明月幾人非按劍,高山從古少知音。

數篇清絕賡歌意,默見馮唐異俗心。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