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周敦頤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拼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周敦頤 〔宋代〕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一作:盛愛)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复制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賞析

據清鄧顯鶴《周子全書》《年譜》記載:「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縣至於都,邀餘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希顏游岩題石,並有詩刻石。五月,作《愛蓮說》,沈希顏書,五摶篆額。錢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贛州府志》記有愛蓮書院,云:「愛蓮書院在城北,其地原為督學試院,有周茂叔蓮池遺蹟。」又有愛蓮亭條目:「濂溪書院舊在東北玉虛觀左······」這些記載充分證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頤任虔州通判時,已建蓮池,並於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揮筆題寫《愛蓮說》。

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作者起筆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選用「可愛」二字,包羅群芳,表明托物寄興,並不刻意求工,極見其立言斟酌之妙。接着敘說「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解綬歸隱後,飲酒賦詩,安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逸趣。「獨愛菊」,顯示淵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繼寫「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寫了唐人,特別是統治階層「甚愛牡丹」的好尚,這幾句像是重複,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然後作者撇開一筆說,讓那班人愛其所愛吧,「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連串鋪敘,對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別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嶔崎磊落的風範,作了有力的渲染。這幾句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他為官正直,數洗冤獄,為民作主;晚年定居廬山,著書明道,潔身自愛,頤養天年,便是身體力行,澹泊明志的體現。這正是這篇小品能給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處。

接下來,作者對三種花象徵的不同性格進行了比較和品評:「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本來,花是不具備人格的,但在作者眼裡,蓮花近於菊,卻不像菊那樣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現實的隱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樣妍麗妖冶,以富貴媚人。蓮花出於污濁現實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顯妖冶,實為百花叢中的賢君子。另外,蓮花又是佛教中的聖物,如來、觀音均以蓮花為座。唐釋道世《三寶敬佛》云:「故十方諸佛,同出於淤泥之濁;三身正覺,俱坐於蓮台之上。」作者《題蓮》詩也云:「佛愛我亦愛,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頭。」與這篇小品參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後,作者評花進而對「愛」也作出評價:「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深深地慨嘆:當今之世真隱者少,有德者寡,而趨炎附勢鑽刺富貴之門的小人比比皆是;這莽莽紅塵,能有幾個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這社會痼疾呢?這裡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後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言下雖不免流露出一種孤掌難鳴的哀怨,但意味深長,無情地鞭撻了那些寡廉鮮恥之徒。這裡,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淨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過對蓮花的愛慕與禮讚,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對庸劣世態的憎惡。

周敦頤

作者:周敦頤

周敦頤(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諡號元公,道州營道樓田保(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後人整編進《周元公集》)。周敦頤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覆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範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周敦頤其它诗文

《題春晚》

周敦頤 〔宋代〕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余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周敦頤 〔宋代〕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一作:盛愛)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复制

《晉陶淵明獨愛菊》

周敦頤 〔宋代〕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一作:盛愛)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复制

《春晚》

周敦頤 〔宋代〕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餘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复制

《瀼溪書堂》

周敦頤 〔宋代〕

元子溪曰瀼,詩傳到於今。

此俗良易化,不欺顧相飲。

廬山我久愛,買田山之陰。

田間有流水,清泚出山心。

山心無塵土,白石磷磷沈。

潺湲來數里,到此始澄深。

有龍不可測,岸木寒森森。

書堂構其上,隱几看雲岑。

倚梧或欹枕,風月盈中襟。

或吟或冥默,或酒或鳴琴。

數十黃捲軸,聖賢談無音。

窗前即疇囿,囿外桑麻林。

芋蔬可卒歲,絹布足衣衾。

飽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

吾樂蓋易足,名濂朝暮箴。

复制

《題浩然閣》

周敦頤 〔宋代〕

劉侯戴武弁,政則心吾儒。

士茂先興學,子賢勤讀書。

猷為莫不善,才力蓋有餘。

西北方求帥,浩然寧久居。

复制

《和費君樂游山之什》

周敦頤 〔宋代〕

雲樹岩泉景盡奇,登臨深恨訪尋遲。

長樓未得於何記,猶有君能雅和詩。

复制

《題冠順之道院壁》

周敦頤 〔宋代〕

一日復一日,一杯復一杯。

青山無限好,俗客不曾來。

往事已如此,朱顏安在哉。

寄語地上客,厲亂竟誰催。

复制

《題冠》

周敦頤 〔宋代〕

一日復一日,一杯復一杯。青山無限好,俗客不曾來。

往事已如此,朱顏安在哉。寄語地上客,歷亂竟誰催。

复制

《題周敦頤濂溪書堂》

周敦頤 〔宋代〕

吾聞上下泉,終與江海會。高哉廬阜間,出處濂溪派。

清深遠城市,潔淨去塵埃。毫髮難遁形,鬼神縮妖怪。

對臨開軒窗,勝絕甚圖繪。固無風波虞,但覺耳目快。

琴樽日左右,一堂不為泰。經史日枕藉,一室不為隘。

有蓴足以羹,有魚足以鱠。飲啜其樂真,靜正於俗邁。

主人心淵然,澄徹一內外。本源孕清德,游詠吐嘉話。

何當結良朋,講習取諸兌。

复制

《同周敦頤國博游馬祖山》

周敦頤 〔宋代〕

曉出東江向近郊,舍車乘棹復登高。虎頭城裡人煙闊,馬祖岩前氣象豪。

下指正聲調玉軫,放懷雄辯起雲濤。聯鑣歸去尤清樂,數里松風聳骨毛。

复制

《寄永倅周敦頤虞部》

周敦頤 〔宋代〕

君去濂溪湖外行,倅藩仍喜便鄉程。九疑南向參空碧,二水秋臨徹底清。

詩筆不閒真吏隱,訟庭無事洽民情。霜鴻已到衡陽轉,遠緒憑誰數寄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