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李群玉 /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拼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李群玉 〔唐代〕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复制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 赏析

鉴赏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苍松联想为飞龙,或赋贞松以比君子,这类诗篇数量不少。而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是其中富于独创性而颇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诗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这一句,有如我国国画中的写意画,着重在表现两株小松的神韵。诗人用“幽色”的虚摹以引起人们的想象,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如果说这一句是意笔,或者说虚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前人似乎没有这样用过;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也是李群玉的创笔,和李贺的“远望齐州九点烟”的“点”字、有同一机杼之妙。张揖《广雅》:“松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诗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松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应前面的“数粒”,切定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松而是“小松”。首二句,诗人扣紧题目中的“二小松”着笔,写来情味丰盈,以下就要将“二小松”置于“书院”的典型环境中来点染了。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如储光羲《石子松》诗的“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如顾况《千松岭》诗的“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从此静窗闻细韵”,李群玉诗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诗句中得到过启发,但又别开生面。庭院里的两株小松,自然不会松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仍然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结句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诗脉络一贯,句连意圆,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李群玉

作者: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李群玉其它诗文

《将游荆州投魏中丞》

李群玉 〔唐代〕

贫埋病压老巑岏,拂拭菱花不喜看。

又恐无人肯青眼,事须凭仗小还丹。

复制

《劝人庐山读书》

李群玉 〔唐代〕

怜君少隽利如锋,气爽神清刻骨聪。

片玉若磨唯转莹,莫辞云水入庐峰。

复制

《沅江渔者》

李群玉 〔唐代〕

倚棹汀洲沙日晚,江鲜野菜桃花饭。

长歌一曲烟霭深,归去沧江绿波远。

复制

《寄友人鹿胎冠子》

李群玉 〔唐代〕

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宜与谢公松下戴,净簪云发翠微间。

复制

《移松竹》

李群玉 〔唐代〕

龙髯凤尾乱飕飕,带雾停风一亩秋。

待取满庭苍翠合,酒尊书案闭门休。

复制

《赠魏三十七》

李群玉 〔唐代〕

名圭字玉净无瑕,美誉芳声有数车。

莫放燄光高二丈,来年烧杀杏园花。

复制

《醴陵道中》

李群玉 〔唐代〕

别酒离亭十里强,半醒半醉引愁长。

无端寂寂春山路,雪打溪梅狼藉香。

复制

《汉阳太白楼》

李群玉 〔唐代〕

江上层楼翠霭间,满帘春水满窗山。

青枫绿草将愁去,远入吴云暝不还。

复制

《怀初公》

李群玉 〔唐代〕

不见休上人,空伤碧云思。

何处开宝书,秋风海光寺。

复制

《寄韦秀才》

李群玉 〔唐代〕

荆台兰渚客,寥落共含情。

空馆相思夜,孤灯照雨声。

复制

《恼自澄》

李群玉 〔唐代〕

常闻天女会,玉指散天花。

莫遣春风里,红芳点袈裟。

复制

《人日梅花病中作》

李群玉 〔唐代〕

去年今日湘南寺,独把寒梅愁断肠。

今年此日江边宅,卧见琼枝低压墙。

半落半开临野岸,团情团思醉韶光。

玉鳞寂寂飞斜月,素艳亭亭对夕阳。

已被儿童苦攀折,更遭风雨损馨香。

洛阳桃李渐撩乱,回首行宫春景长。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