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張九齡 / 奉和吏部崔尚書雨後大明朝堂望南山
拼

《奉和吏部崔尚書雨後大明朝堂望南山》

張九齡 〔唐代〕

迢遞終南頂,朝朝閶闔前。

朅來青綺外,高在翠微先。

雙鳳褰為闕,群龍儼若仙。

還知到玄圃,更是謁甘泉。

夜雨塵初滅,秋空月正懸。

詭容紛入望,霽色宛成妍。

東極華陰踐,西彌嶓冢連。

奔峰出嶺外,瀑水落雲邊。

漢帝宮將苑,商君陌與阡。

林華鋪近甸,煙靄繞晴川。

既庶仁斯及,分憂政已宣。

山公啟事罷,吉甫頌聲傳。

濟濟金門步,洋洋玉樹篇。

徒歌雖有屬,清越豈同年。

复制
張九齡

作者: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其它诗文

《登荊州城望江二首》

張九齡 〔唐代〕

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終始。

經閱幾世人,復嘆誰家子。

東望何悠悠,西來晝夜流。

歲月既如此,為心那不愁。

复制

《候使登石頭驛樓作》

張九齡 〔唐代〕

山檻憑南望,川途眇北流。

遠林天翠合,前浦日華浮。

萬井緣津渚,千艘咽渡頭。

漁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疇。

自守陳蕃榻,嘗登王粲樓。

徒然騁目處,豈是獲心游。

向跡雖愚谷,求名異盜丘。

息陰芳木所,空復越鄉憂。

复制

《送使廣州》

張九齡 〔唐代〕

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嶠行。

經過正中道,相送倍為情。

心逐書郵去,形隨世網嬰。

因聲謝遠別,緣義不緣名。

复制

《送竇校書見餞得雲中辨江樹》

張九齡 〔唐代〕

江水天連色,無涯淨野氛。

微明岸傍樹,凌亂渚前雲。

舉棹形徐轉,登艫意漸分。

渺茫從此去,空復惜離群。

复制

《答陳拾遺贈竹簪》

張九齡 〔唐代〕

與君嘗此志,因物復知心。

遺我龍鍾節,非無玳瑁簪。

幽素宜相重,雕華豈所任。

為君安首飾,懷此代兼金。

复制

《上陽水窗旬宴得移字韻》

張九齡 〔唐代〕

河漢非應到,汀洲忽在斯。

仍逢帝樂下,如逐海槎窺。

春賞時將換,皇恩歲不移。

今朝游宴所,莫比天泉池。

复制

《題畫山水障》

張九齡 〔唐代〕

心累猶不盡,果為物外牽。

偶因耳目好,復假丹青妍。

嘗抱野間意,而迫區中緣。

塵事固已矣,秉意終不遷。

良工適我願,妙墨揮岩泉。

變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

置陳北堂上,仿像南山前。

靜無戶庭出,行已茲地偏。

萱草憂可樹,合歡忿益蠲。

所因本微物,況乃憑幽筌。

言象會自泯,意色聊自宣。

對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綿。

复制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

張九齡 〔唐代〕

緬然萬里露,赫曦三伏時。

飛走逃深林,流爍恐生疵。

行李豈無苦,而我方自怡。

肅事誠在公,拜慶遂及私。

展力慚淺效,銜恩感深慈。

且欲湯火蹈,況無鬼神欺。

朝發高山阿,夕濟長江湄。

秋瘴寧我毒,夏水胡不夷。

信知道存者,但問心所之。

呂梁有出入,乃覺非虛詞。

复制

《與生公尋幽居處》

張九齡 〔唐代〕

同方久厭俗,相與事遐討。

及此雲山去,窅然岩徑好。

疑入武陵源,如逢漢陰老。

清諧欣有得,幽閒欻盈抱。

我本玉階侍,偶訪金仙道。

茲焉求卜築,所過皆神造。

歲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

不種緣嶺竹,豈植臨潭草。

即途可淹留,隨日成黼藻。

期為靜者說,曾是終焉保。

今為簡書畏,只令歸思浩。

复制

《感遇·幽人歸獨臥》

張九齡 〔唐代〕

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飛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題不欺室張魏公為王龜齡書也何子應賦詩》

張九齡 〔唐代〕

君不見開元名相張九齡,歲寒松柏森蒼鱗。

胡塵澒洞言始末驗,世間回首思忠臣。

堂堂魏公忠貫日,志欲平戎獎王室。

歸來無地展經綸,餘事文章揮健筆。

玉節朱轓兩君子,不以交情變生死。

共將新句紀遺編,留與山林續詩史。

复制

《游洞門題陳氏丹台詩》

張九齡 〔唐代〕

雞頭西畔洞門開,陳氏丹升劫仞台。魅鬼昔年誠誓否?至今猶說鬼肩栽。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