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賀 / 還自會稽歌
拼 译 译

《還自會稽歌》

李賀 〔唐代〕

庾肩吾於梁時,嘗作宮體謠引,以應和皇子。

及國勢淪敗,肩吾先潛難會稽,後始還家。

仆意其必有遺文,今無得焉,故作還自會稽歌以補其悲。

野粉椒壁黃,濕螢滿梁殿。

台城應教人,秋衾夢銅輦。

吳霜點歸鬢,身與塘蒲晚。

脈脈辭金魚,羈臣守迍賤。

還自會稽歌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庾肩吾在梁朝時,曾經作《別體謠引》,用來奉稽與皇子唱和。到了梁朝國勢衰敗,庾肩吾先是在會稽避難,後來才回家。我認為他一定會留下文章,現在卻沒有發現,因此作《還自會稽歌》來補寫他的悲情。塊塊霉斑把皇別的牆壁弄得暗黃,成群的螢蟲飛繞在梁國別殿周旁。他曾經是皇別隨侍奉稽作詩的寵臣,如今卻在秋寒被窩裡把太子車輦夢想。這位歸來者的鬢髮,點綴有吳地的寒霜,他的身軀將與秋塘蒲草一樣衰老枯黃。含情脈脈地辭別那京都皇別,流亡的臣子廝守在貧困低賤的家鄉。

注釋會(kuài)稽:在今浙江紹興。庾肩吾:字子慎,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世居江陵(今屬湖北)。善詩,辭采甚美。蕭綱當太子時,和東別通事舍人。綱即位,和度支尚書。侯景叛亂,庾肩吾逃往會稽,後又轉道回家,事見《梁書》、《南史》之《庾肩吾傳》。別體謠引:詩篇名,今不傳。別體,梁蕭綱喜作艷詩,以別中女子為題材,大家仿效之,漸成風氣,時稱「別體」。應和皇子:奉稽與皇子唱和詩歌。皇子,指蕭綱,他未被立太子之前,封為晉安王。國勢淪敗:這裡指侯景叛亂,梁朝都城陷落等事件。國勢,宋刊本、蒙古本、元本、《全唐詩》作「國世」。椒壁:古代皇后居住的別殿,常用椒和泥塗在壁上,溫和芳香。濕螢:螢生於潮濕的地方,故名。台城:即朝廷所在地禁城。梁朝台城在建康(今江蘇南京)。應教:臣子與諸位王子唱和詩作,稱為「應教」。銅輦:太子所乘坐的車。塘蒲:一作「蒲塘」。金魚:別門上魚形鎖鑰。此處代指皇別。羈臣:放逐到外地的官員。迍(zhūn)賤:政治上遇到困厄危難,處於賤辱的地位。迍,通「屯」。▲

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81-184

閔澤平.李賀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332-334

徐傳武.李賀詩集譯註.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8-10

還自會稽歌 - 賞析

詩前小序,交代詩人為庾肩吾補作《宮體謠引》的緣由,說明詩篇抒寫庾肩吾「潛難會稽」後的悲傷感受。

詩的開頭兩句描寫宮廷荒涼的情景,壁上的椒粉已經發黃,成為野粉,宮殿裡飛滿濕螢,已經荒廢,一派淒涼景象,正是「國勢淪敗」的藝術寫照。三四句夢憶東宮生活,我本是台城裡和皇子唱和詩歌的人,現在秋夜裡還常夢見太子的車輦。詩的後半首,敘述肩吾愁苦衰老的近況,表達出甘守屯賤的意願。「吳霜」,應會稽地望,「塘蒲」,點身已衰老,回想起離開宮門時,依戀不舍,懷念君德,甘願遭受危難貧賤,「心如砥柱」,絕不變心。全詩不言悲而悲意充溢字裡行間。

詩人探尋梁代庾肩吾的前事,應是嘆恨那些曾任東宮官而後遭貶斥的人。詩人生活的時代,曾震驚朝野而備受大家關注的事件,便是永貞革新,革新運動參與者之中,確有人曾任太子李誦的東宮官。詩人嘆恨他們事業受挫敗,命運困厄,不勝感傷,便運用「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的詩句,抒發悲嘆他們不幸遭際的情思。詩人不能無言,又不敢明言,便寓今托古,比物征事,從而形成長吉詩詭異獨特的風貌。

杜牧為李賀詩集作敘,以此詩與《金銅仙人辭漢歌》為例,讚嘆道:「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古今未嘗經道者。」這篇敘是詮解《還自會稽歌》的指導思想。李賀能從二百多年前的庚肩吾「潛難會稽」這件在別人看來極平凡的小事中,塑造了一個流落失意、但又不失剛勁之氣的「羈臣」形象,並藉以抒發了自己對世事多變的感傷和困頓潦倒中的悲憤之情,構思新穎,立意奇特。杜牧把李賀的這類詩作譽之為「古今未嘗經道者」,評價是很高的。杜牧在敘中還說:「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但結合庾肩吾的遭遇和李賀的身世,還是能看出些端倪的。

這首詩寫得含蓄深沉。庾肩吾是宮體詩的代表作家,但不能說這首摹想庾氏情事的作品就是繼承了宮體詩的傳統,也不能據此詩而說李賀對宮體詩作者的懷念和嚮往。李賀不過是借和晚年的庾肩吾「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處境,來抒發自己的憂憤罷了。▲

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81-184

徐傳武.李賀詩集譯註.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8-10

還自會稽歌 - 創作背影

關於此詩的創作背景學界存有爭議。錢仲聯認為此詩創作時間為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時李賀十六歲。而朱自清在《李賀年譜》中把這首詩大體定為元和八年(813年)秋(李賀時為二十四歲)李賀以病辭奉禮郎,回到故鄉昌谷時所作。

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81-184

閔澤平.李賀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332-334

徐傳武.李賀詩集譯註.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8-10

李賀

作者:李賀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李賀其它诗文

《龍夜吟》

李賀 〔唐代〕

鬈髮胡兒眼晴綠,高樓夜靜吹橫竹。

一聲似向天上來,月下美人望鄉哭。

直排七點星藏指,暗合清風調宮徵。

蜀道秋深雲滿林,湘江半夜龍驚起。

玉堂美人邊塞情,碧窗皓月愁中聽。

寒砧能搗百尺練,粉淚凝珠滴紅線。

胡兒莫作隴頭吟,隔窗暗結愁人心。

复制

《沙路曲》

李賀 〔唐代〕

柳臉半眠丞相樹,佩馬釘鈴踏沙路。

斷燼遺香裊翠煙,燭騎啼烏上天去。

帝家玉龍開九關,帝前動笏移南山。

獨垂重印押千官,金窠篆字紅屈盤。

沙路歸來聞好語,旱火不光天下雨。

复制

《花游曲》

李賀 〔唐代〕

春柳南陌態,冷花寒露姿。

今朝醉城外,拂鏡濃掃眉。

煙濕愁車重,紅油覆畫衣。

舞裙香不暖,酒色上來遲。

复制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四月》

李賀 〔唐代〕

曉涼暮涼樹如盡,千山濃綠生雲外。

依微香雨青氛氳,膩葉蟠花照曲門。

金塘閒水搖碧漪,老景沉重無驚飛,墮紅殘萼暗參差。

复制

《神弦別曲》

李賀 〔唐代〕

巫山小女隔雲別,春風松花山上發。

綠蓋獨穿香徑歸,白馬花竿前孑孑。

蜀江風澹水如羅,墮蘭誰泛相經過。

南山桂樹為君死,雲衫淺污紅脂花。

复制

《貴公子夜闌曲》

李賀 〔唐代〕

裊裊沉水煙,烏啼夜闌景。

曲沼芙蓉波,腰圍白玉冷。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

李賀 〔唐代〕

草暖雲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相和歌辭•日出行》

李賀 〔唐代〕

白日下崑崙,發光如舒絲。徒照葵藿心,不照遊子悲。

折折黃河曲,日從中央轉。暘谷耳曾聞,若木眼不見。

奈何鑠石,胡為銷人。羿彎弓屬矢那不中,

足令久不得奔,詎教晨光夕昏。

复制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賀 〔唐代〕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复制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李賀 〔唐代〕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鈎。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复制

《為君起唱長相思,簾外嚴霜皆倒飛。》

李賀 〔唐代〕

踏踏馬蹄誰見過,眼看北斗直天河。西風羅幕生翠波,

鉛華笑妾顰青蛾。為君起唱長相思,簾外嚴霜皆倒飛。

明星爛爛東方陲,紅霞梢出東南涯,陸郎去矣乘班騅。

复制

《感年》

李賀 〔唐代〕

一世三十年,我今二十九。昔人當此時,事業已不朽。

顏淵語心齋,瞠若夫子後。著錄盈三千,獨居四科首。

荀彧王佐才,智略子房偶。脫身作謀主,談笑解紛糾。

元賓與習之,二李相左右。復命索玄微,詞章配韓柳。

夙成更超倫,初不愧黃耇。項橐實可師,仲尼安敢友。

孔融登龍門,元禮接彌厚。叔度千頃波,能使荀淑忸。

陳蕃置一室,誓滌天下垢。賈誼入朝廷,號咷動明後。

陸機文賦成,見者咸斂手。禰衡孰比俊,帝室宜見受。

李賀錦囊中,佳句敵瓊玖。相望編簡上,灼灼列星斗。

而我獨何人,擬之一無有。追維故時事,浹背汗如瀏。

窮年坐井底,曾不辨齏臼。多岐既亡羊,畫虎欲類狗。

狂瀾儻不回,何以刷茲丑。吁嗟歲律逝,易於屈伸肘。

分陰所當惜,來者勿復苟。譬彼力田子,耘鋤肯鹵莽。

所期嘉苗成,不使亂於莠。血氣況方剛,龍鍾未為叟。

高名非我心,沒齒庶無咎。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