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韓愈 / 諱辯
拼 译 译

《諱辯》

韓愈 〔唐代〕

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

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

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辭。

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與賀且得罪。

」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諱。

」釋之者曰:「謂若言『征』不稱『在』,言『在』不稱『征』是也。

」律曰:「不諱嫌名。

」釋之者曰:「謂若『禹』與『雨』、『丘』與『蓲』之類是也。

」今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為犯二名律乎?為犯嫌名律乎?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夫諱始於何時?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歟?周公作詩不諱,孔子不偏諱二名,《春秋》不譏不諱嫌名,康王釗之孫,實為昭王。

曾參之父名晳,曾子不諱昔。

周之時有騏期,漢之時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諱?將諱其嫌遂諱其姓乎?將不諱其嫌者乎?漢諱武帝名徹為通,不聞又諱車轍之轍為某字也;諱呂后名雉為野雞,不聞又諱治天下之治為某字也。

今上章及詔,不聞諱滸、勢、秉、機也。

惟宦官宮妾,乃不敢言諭及機,以為觸犯。

士君子言語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於經,質之於律,稽之以國家之典,賀舉進士為可邪?為不可邪?凡事父母,得如曾參,可以無譏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不務行曾參周公孔子之行,而諱親之名,則務勝於曾參周公孔子,亦見其惑也。

夫周公孔子曾參卒不可勝,勝周公孔子曾參,乃比於宦者宮妾,則是宦者宮妾之孝於其親,賢於周公孔子曾參者邪? 。

諱辯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我寫信給李賀,勸他參加進士科的考試。李賀如去參加進士科考試就會考中,所以和他爭名的人就攻擊這件事情,說:「李賀父親名晉肅,李賀不參加進士科的考試才是對的,勸他考進士的人是不對的。」聽到這種議論的人沒有仔細想,就異口同聲,跟着附和。皇甫湜對我說:「如果不把這件事說清楚,你和李賀將要蒙受壞名聲。」我說:「是這樣的」。

《禮記》上的規定說:「名字的兩個字不必都避諱。」解釋的人說:「孔子的母親名『征在』,這是說如果說『征』就不說『在』,說到『在』就不說『征』。」《禮記》上的規定又說:「不避諱聲音相近的字。」解釋的人說:「說的是像『禹』和『雨』、『丘』和『』之類的字就是這樣。」現在李賀的父親名晉肅,李賀去參加進士科的考試,是違犯了名字的兩個字不必都避諱的規定呢?還是違犯了聲音相近的字不避諱的規定呢?父親的名字叫晉肅,兒子就不能參加進士科的考試,假如父親名「仁」,兒子就不能做人嗎?

避諱這個規定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制定禮法制度來教化天下的人,不就是周公、孔子嗎?周公作詩不避諱,孔子對人名的兩個字也不都避諱,《春秋》也不譏諷不避諱人名聲音相近的字。周康王釗的孫子,實際上就是昭王。曾參的父親名晳,曾參不避諱「昔」字。周朝時有個人叫騏期,漢朝時有個人叫杜度,他們的兒子應怎樣避諱?是為了避諱和名字聲音相近的字,就連他們的姓也避諱了呢,還是不避諱和名字聲音相近的字呢?漢朝避諱武帝的名,把「徹」改為「通」,但沒有聽說為避諱把車轍的「轍」改作別的字。避諱呂后的名,把「雉」叫做「野雞」,可沒有聽說為避諱把治天下的「治」改作別的字。現在上奏章和下詔諭,沒有聽說避諱「滸」、「勢」、「秉」和「飢」字。只有宦官宮妾才不敢說「諭」字和「機」字,認為說了就是觸犯皇上。君子著書做事,應該遵守什麼禮法呢?現在考察經典,查對規定,考核前代避諱的規定,李賀參加進士科的考試,是可以呢?還是不可以呢?

凡是侍奉父母,能做到像曾參那樣,就能不被人指責了。做人能像周公、孔子那樣,也可以說是到頂點了。現在世上的一些人,不去努力學習曾參、周公、孔子的品行,而要在避諱父母名字的事情上,卻一定要超過曾參、周公、孔子,這也可以看出他們是糊塗的。周公、孔子、曾參,畢竟是不可能超過的。在避諱上超過了周公、孔子、曾參,就只能和宦官、宮妾一樣了。那麼這些宦官、宮妾對父母的孝順,能比周公、孔子、曾參還好嗎?

注釋李賀(790—816),字長吉,唐河南昌穀人。中唐時期重要詩人。他是唐宗室的遠親,鄭王(李亮)之後,家世早已沒落。其父李晉肅官職低微,早死。他少能文,為韓愈、皇甫湜等所激賞。但他終生鬱郁不得志,只做過奉禮郎和協律郎等小官。相傳他經常背着錦囊騎驢外出,途中得佳句,即書投囊中,及暮歸,整理成篇。其詩想象豐富,煉詞琢句,險峭幽詭,但因過於矜奇,有時流於晦澀;尤長於樂府,能合之弦管。卒年僅27歲。有詩二百三十三首。進士:唐制,士人應禮部考試,考中的叫進士。毀:毀謗,攻擊。察:仔細看。和而倡之:此唱彼和,結成一氣。皇甫湜:字持正。唐憲宗元和年間進士,曾從韓愈學古文。明白:說清楚,辯明是非。且:將要。得罪:蒙受壞名聲。律:這裡指《禮記》。二名不偏諱:兩個字的名字可以不避諱其中的一個字;即下文所說的「二名律」。釋之者:指《禮記》的注釋者漢朝人鄭玄。言「徵」不稱「在」,言「在」不稱「徵」:指鄭玄對「二名不偏諱」的注釋,即「謂二名不一一諱也,孔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言徵,言徵不言在」孔子不諱單稱。不諱嫌名:謂臣子避諱君父的名諱時,不避諱聲音相近的字。鄭玄在注釋《禮記》「禮不諱嫌名」時說:「嫌名,謂聲音相近,若禹與雨,邱與丘也。」即下文所說的「嫌名律」。「為……乎?為……乎?」: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是……嗎?還是……嗎?」的反詰句。夫:用在句首,表示闡發議論的語氣。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西周初政治家,相傳周朝的典章制度都是他制定的。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周公作詩不諱:其父文王名昌,其兄武王名發,周公作詩不諱「昌」字、「發」字,《詩經》周頌就首「燕及皇天,克昌厥後」,「駿發爾私,終三十里」等句。《春秋》不譏不諱嫌名:《春秋》不譏諷不避諱聲音相近的字;如衛桓公名完,「完」與「桓」同音,屬於嫌名,《春秋》不譏。康王釗之孫,實為昭王:周康王,姓姬,名釗;其子周昭王,名瑕;「昭」和「釗」同音,周人不諱;原文「孫」應作「子」。曾參之父名晳,曾子不諱「昔」:曾參,即曾子,春秋時魯人,孔子的學生,對父親極為孝順;其父名點,字晳,也是孔子的學生;《論語》記述曾子的話:「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昔」和「晳」同音,曾子不諱;原文「名」應作「字」。騏期:春秋時楚國人。杜度:漢朝人。這兩個人的姓和名同音,如避諱同音字,連他們的姓也不能說了。「將……乎?將不……者乎?」:表示選擇關係的疑問句,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還是……呢?還是不……的呢?」漢武帝:姓劉,名徹,當時為避武帝諱,把「徹侯」改為「通侯」等。呂后:名雉,漢高祖劉邦的皇后,曾臨朝稱制,當時為避呂后諱,稱「雉」為「野雞」。滸、勢、秉、機:唐太祖名虎,太宗名世民,世祖名昞,玄宗名隆基,「滸」、「勢」、「秉」、「機」四個字分別同「虎」、「世」、「昞」、「基」四個字同音。乃:竟。諭:唐代宗名豫,「諭」、「豫」二字同音。士君子:古時候指有志操和學問的人。法守:效法和遵守。考:考察。質:詢問,對照。稽:考核,考查。典:文獻典籍。譏:指責,非難。止:到頂。務:致力。不務行曾參……之行:前一個「行」系動詞,實行,學習;後一個「行」系名詞,品行,品德。卒:終於,到底。▲

關永禮.《古文觀止·續古文觀止鑑賞辭典》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0

傅德岷.《古文觀止鑑賞》:崇文書局,2010

諱辯 - 賞析

封建時代對於君主和尊長的名字諡號等,不能直接寫出或說出,必須用其他字來代替,如漢高祖名邦,改「邦」為「國」;唐太宗名世民,改「世」為「代」,改「民」為「人」,尚書六部中的「民部」,則改為「戶部」,等等。刻印古書時,也要把當世應諱的字改掉或缺筆。這叫做避諱。避諱的要求很嚴格,違犯者會招致非議,甚或得罪。唐代著名詩人李賀,才氣橫溢,少年成名,但因為他的父親名晉肅,在他準備參加進士科考試時就遭到了非議(晉、進同音),終於不能如當時其他讀書人那樣取得功名。韓愈曾鼓勵李賀應進士試,也被人指責。面對這種陳腐的時尚,韓愈十分憤慨,《諱辯》就是為這件事而寫的。韓愈不敢反對避諱,他只能巧妙地引用經典和法律依據,找出矛盾,從而反對將避諱搞得過濫。文章層層設問,一波三折,語言辛辣,說理痛快。全文沒有一句從正面說出作者的主張,讀者卻可從中得出同作者相一致的結論。▲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韓愈

作者:韓愈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並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後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韓愈其它诗文

《辭唱歌》

韓愈 〔唐代〕

抑逼教唱歌,不解看艷詞。

坐中把酒人,豈有歡樂姿。

幸有伶者婦,腰身如柳枝。

但令送君酒,如醉如憨痴。

聲自肉中出,使人能逶隨。

復遣慳吝者,贈金不皺眉。

豈有長直夫,喉中聲雌雌。

君心豈無恥,君豈是女兒。

君教發直言,大聲無休時。

君教哭古恨,不肯復吞悲。

乍可阻君意,艷歌難可為。

复制

《宿神龜招李二十八馮十七》

韓愈 〔唐代〕

荒山野水照斜暉,啄雪寒鴉趁始飛。

夜宿驛亭愁不睡,幸來相就蓋征衣。

复制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北樓》

韓愈 〔唐代〕

郡樓乘曉上,盡日不能回。

晚色將秋至,長風送月來。

复制

《峽石西泉(一作寒泉)》

韓愈 〔唐代〕

居然鱗介不能容,石眼環環水一鍾。

聞說旱時求得雨,只疑科斗是蛟龍。

复制

《郴口又贈二首》

韓愈 〔唐代〕

山作劍攢江寫鏡,扁舟斗轉疾於飛。

回頭笑向張公子,終日思歸此日歸。

雪颭霜翻看不分,雷驚電激語難聞。

沿涯宛轉到深處,何限青天無片雲。

复制

《游城南十六首。贈張十八助教》

韓愈 〔唐代〕

喜君眸子重清朗,攜手城南歷舊遊。

忽見孟生題竹處,相看淚落不能收。

复制

《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韓愈 〔唐代〕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

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

《琴曲歌辭•猗蘭操》

韓愈 〔唐代〕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复制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 〔唐代〕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复制

《袁氏先廟碑附詩》

韓愈 〔唐代〕

袁自陳分,初尚蹇連。越秦造漢,博士發論。司徒任德,忍不錮人。

收功厥後,五公重尊。晉氏於南,來處華下。鴻臚、孝侯,用適操舍。

南州勤治,取最不懈。當陽耽經,唯義之畏。石州烈烈,學專春秋。

懿哉咸寧,不名一休。趨難避成,與時泛浮。是生孝子,天子之宰。

出把將符,群州承楷。數以立廟,祿以備器。由曾及考,同堂異置。

柏版松楹,其筵肆肆。維袁之廟,孝孫之為。順勢即宜,以諏以龜。

以平其巇,屋牆持持。孝孫來享,來拜廟庭。陟堂進室,親登籩鉶。

肩臑胉骼,其樽玄清。降登受胙,於慶爾成。維曾維祖,維考之施。

於汝孝嗣,以報以祗。凡我有今,非本曷思。刻詩牲系,維以告之。

复制

《和李子晦》

韓愈 〔唐代〕

大鵬高飛絕南國,萬里扶搖六月息。歸來老屋玩圖書,細看箕疇終用十。

飄飄美人貯八斗,凜凜長身逾九尺。技學屠龍未能試,桑田成海嗟何及。

游泳詞林醉六經,熟路何資鞭辟力。子陵不報故人書,商翁終為太子客。

嗟余抱病深山深,慚與比鄰少相識。破硯禿筆那復存,惟有當年無孔笛。

四海交遊晚得君,不意於余情最密。花落花開能幾日,終不如孟郊韓愈為雲龍,上下東西不相失。

复制

《登秦嶺》

韓愈 〔唐代〕

巉岩石上候肩舁,因想前賢似坦途。

韓愈謫官憂瘴癘,樂天左宦白髭鬚。

商於郡僻何人到,秦嶺峰高我仆痡。

且詠詩章自開解,仕從霄漢落泥塗。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