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王勃 / 魯仲連義不帝秦
拼 译 译

《魯仲連義不帝秦》

王勃 〔唐代〕

  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盪陰不進。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今齊閔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此時魯仲連適游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矣?」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百萬之眾折於外,今又內圍邯鄲而不去。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連曰:「始吾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平原君曰:「勝請為召而見之於先生。」

  平原君遂見辛垣衍曰:「東國有魯連先生,其人在此,勝請為紹介,而見之於先生。」辛垣衍曰:「吾聞魯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願見魯連先生也。」平原君曰:「勝已泄之矣。」辛垣衍許諾。

  魯連見辛垣衍而無言。辛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今吾視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君者,曷為久居此圍城中而不去也?」魯連曰:「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今眾人不知,則為一身。彼秦,棄禮義,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魯連曰:「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則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則吾請以從矣;若乃梁,則吾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耶?」魯連曰:「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辛垣衍曰:「秦稱帝之害將奈何?」魯仲連曰:「昔齊威王嘗為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歲余,周烈王崩,諸侯皆吊,齊後往。周怒,赴於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藩之臣田嬰齊後至,則斮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為天下笑。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

  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仆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邪?畏之也。」魯仲連曰:「然梁之比於秦,若仆邪?」辛垣衍曰:「然。」魯仲連曰:「然則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悅,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惡,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侯;文王聞之,喟然而嘆,故拘之於牖里之庫百日,而欲令之死。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執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維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辟舍,納筦鍵,攝衽抱幾,視膳於堂下;天子已食,而聽退朝也。』魯人投其鑰,不果納,不得入於魯。將之薛,假塗於鄒。當是時,鄒君死,閔王欲入吊。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將倍殯柩,設北面於南方,然後天子南面吊也。』鄒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故不敢入於鄒。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死則不得飯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禮於鄒、魯之臣,不果納。今秦萬乘之國,梁亦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睹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仆妾也。

  「且秦無已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於是辛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吾請去,不敢復言帝秦!」

  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里。適會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

  於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連壽。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

复制

魯仲連義不帝秦 - 賞析

  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盪陰不進。
  趙孝成王時,秦王派白起在長平前後擊潰趙國四十萬軍隊,於是,秦國的軍隊向東挺進,圍困了邯鄲。趙王很害怕,各國的救兵也沒有誰敢攻擊秦軍。
  邯鄲:趙國都城,今河北邯鄲市。晉鄙:魏國大將。盪陰:地名,今河南湯陰。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今齊閔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魏安釐王派出將軍晉鄙營救趙國,因為畏懼秦軍,駐紮在湯陰不敢前進。魏王派客籍將軍辛垣衍,從隱蔽的小路進入邯鄲,通過平原君的關係見趙王說:「秦軍所以急於圍攻趙國,是因為以前和齊湣王爭強稱帝,不久又取消了帝號;如今齊國更加削弱,當今只有秦國稱雄天下,這次圍城並不是貪圖邯鄲,他的意圖是要重新稱帝。趙國果真能派遣使臣尊奉秦昭王為帝,秦王一定很高興,就會撤兵離去。」平原君猶豫不能決斷。
  客將軍:原籍不在某國而任該國將軍。間入:潛入。因:通過。平原君:趙國公子趙勝,封平原君,時為趙相。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前288年,齊閔王(也寫作齊湣王,名地)稱東帝。於是 秦昭王(名稷)稱西帝今齊閔王益弱:秦圍邯鄲時,齊閔王死去已二十多年。 王力先生說,此句疑有誤意思是,今之齊比湣王時益弱秦昭王:秦國國君。曾多次打敗敵國,奠定了秦統一六國的基礎。 秦始皇的太爺爺。

  此時魯仲連適游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矣?」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百萬之眾折於外,今又內圍邯鄲而不去。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連曰:「始吾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平原君曰:「勝請為召而見之於先生。」
  這時,魯仲連客游趙國,正趕上秦軍圍攻邯鄲,聽說魏國想要讓趙國尊奉秦昭王稱帝,就去進見平原君說:「這件事怎麼辦?」平原君說:「我哪裡還敢談論這樣的大事!前不久,在國外損失了四十萬大軍,而今,秦軍打到國內圍困邯鄲,又不能使之退兵。魏王派客籍將軍辛垣衍讓趙國尊奉秦昭王稱帝,眼下,那個人還在這兒。我哪裡還敢談論這樣的大事?」魯仲連說:「以前我認為您是天下賢明的公子,今天我才知道您並不是天下賢明的公子。魏國的客人辛垣衍在哪兒?我替您去責問他並且讓他回去。」平原君說:「我願為您介紹,讓他跟先生相見。」
  勝:平原君趙勝自稱名。百萬之眾折於外:前260年,秦將白起在長平大破趙兵,坑趙降兵40餘萬人。折,挫敗。內:指深入國境。

  平原君遂見辛垣衍曰:「東國有魯連先生,其人在此,勝請為紹介,而見之於先生。」辛垣衍曰:「吾聞魯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願見魯連先生也。」平原君曰:「勝已泄之矣。」辛垣衍許諾。
  於是平原君見辛垣衍說:「齊國有位魯仲連先生,如今他就在這兒,我願替您介紹,跟將軍認識認識。」辛垣衍說:「我聽說魯仲連先生,是齊國志行高尚的人。我是魏王的臣子,奉命出使身負職責,我不願見魯仲連先生。」平原君說:「我已經把您在這兒的消息透露了。」辛垣衍只好應允了。

  魯連見辛垣衍而無言。辛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今吾視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君者,曷為久居此圍城中而不去也?」魯連曰:「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今眾人不知,則為一身。彼秦,棄禮義,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魯連曰:「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則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則吾請以從矣;若乃梁,則吾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耶?」魯連曰:「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辛垣衍曰:「秦稱帝之害將奈何?」魯仲連曰:「昔齊威王嘗為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歲余,周烈王崩,諸侯皆吊,齊後往。周怒,赴於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藩之臣田嬰齊後至,則斮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為天下笑。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
  魯仲連見到辛垣衍卻一言不發。辛垣衍說:「我看留在這座圍城中的,都是有求於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於平原君的人,為什麼還長久地留在這圍城之中而不離去呢?」魯仲連說:「世人認為鮑焦沒有博大的胸懷而死去,這種看法都錯了。一般人不了解他恥居濁世的心意,認為他是為個人打算。那秦國,是個拋棄禮儀而只崇尚戰功的國家,用權詐之術對待士卒,像對待奴隸一樣役使百姓。如果讓它無所忌憚地恣意稱帝,進而統治天下,那麼,我只有跳進東海去死,我不忍心作它的順民,我所以來見將軍,是打算幫助趙國啊。」辛垣衍說:「先生怎麼幫助趙國呢?」魯仲連說:「我要請魏國和燕國幫助它,齊、楚兩國本來就幫助趙國了。」辛垣衍說:「燕國嘛,我相信會聽從您的;至於魏國,我就是魏國人,先生怎麼能讓魏國幫助趙國呢?」魯仲連說:「魏國是因為沒看清秦國稱帝的禍患,才沒幫助趙國。假如魏國看清秦國稱帝的禍患後,就一定會幫助趙國。」辛垣衍說:「秦國稱帝後會有什麼禍患呢?」魯仲連說:「從前,齊威王曾經奉行仁義,率領天下諸侯而朝拜周天子。當時,周天子貧困又弱小,諸侯們沒有誰去朝拜,唯有齊國去朝拜。過了一年多,周烈王逝世,齊王奔喪去遲了,新繼位的周顯王很生氣,派人到齊國報喪說: 『天子逝世,如同天崩地裂般的大事,新繼位的天子也得離開宮殿居喪守孝,睡在草蓆上,東方屬國之臣田嬰齊居然敢遲到,當斬。』齊威王聽了,勃然大怒,罵道:『呸!您母親原先還是個婢女呢! 』最終被天下傳為笑柄。齊威王所以在周天子活着的時候去朝見,死了就破口大罵,實在是忍受不了新天子的苛求啊。那些作天子的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也沒什麼值得奇怪的。」
  鮑焦:春秋時隱士,因對現實不滿,抱樹而死。無從容:心胸不開闊。上:同「尚」,崇尚。首功:斬首之功。過:甚至。正:通「政」,統治。梁:梁國,即魏國。若乃:至於。惡:怎麼。齊威王:齊國國君,姓田,名嬰齊。曷:什麼。

  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仆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邪?畏之也。」魯仲連曰:「然梁之比於秦,若仆邪?」辛垣衍曰:「然。」魯仲連曰:「然則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悅,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惡,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侯;文王聞之,喟然而嘆,故拘之於牖里之庫百日,而欲令之死。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辛垣衍說:「先生難道沒見過奴僕嗎?十個奴僕侍奉一個主人,難道是力氣趕不上、才智比不上他嗎?是害怕他啊。」魯仲連說:「唉!魏王和秦王相比魏王像僕人嗎?」辛垣衍說:「是。」 魯仲連說:「那麼,我就讓秦王烹煮魏王剁成肉醬?」辛垣衍很不高興不服氣地說:「哼哼,先生的話,也太過分了!先生又怎麼能讓秦王烹煮了魏王剁成肉醬呢?」魯仲連說:「當然能夠,我說給您聽。從前,九侯、鄂侯、文王是殷紂的三個諸侯。九侯有個女兒長得嬌美,把她獻給殷紂,殷紂認為她長得醜陋,把九侯剁成肉醬。鄂侯剛直諍諫,激烈辯白,又把鄂侯殺死做成肉乾。文王聽到這件事,只是長長地嘆息,殷紂又把他囚禁在牖里監牢內一百天,想要他死。為什麼和人家同樣稱王,最終落到被剁成肉醬、做成肉乾的地步呢?
  赴:同「訃」,報喪。天崩地坼:比喻天子死。坼:裂。下席:新君離開原來的宮室,寢於草蓆上守喪,以示哀悼。東藩:指齊國。斮(音zhuo2):斬。叱嗟:怒斥聲。而:你的。寧:難道。烹:煮殺。醢(音hai3):剁成肉醬。子:女兒。好:貌美。脯:把人殺死做成肉乾。牖(you3)里:地名,今河南湯陰北。庫:監獄。 也作"羑里"。

  「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執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維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辟舍,納筦鍵,攝衽抱幾,視膳於堂下;天子已食,而聽退朝也。』魯人投其鑰,不果納,不得入於魯。將之薛,假塗於鄒。當是時,鄒君死,閔王欲入吊。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將倍殯柩,設北面於南方,然後天子南面吊也。』鄒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故不敢入於鄒。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死則不得飯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禮於鄒、魯之臣,不果納。今秦萬乘之國,梁亦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睹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仆妾也。
  齊湣王前往魯國,夷維子替他趕着車子作隨員。他對魯國官員們說:『你們準備怎樣接待我們國君?』魯國官員們說:『我們打算用於副太牢的禮儀接待您的國君。』夷維子說:『你們這是按照哪來的禮儀接待我們國君,我那國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國巡察,諸侯例應遷出正宮,移居別處,交出鑰匙,撩起衣襟,安排幾桌,站在堂下伺候天子用膳,天子吃完後,才可以退回朝堂聽政理事。』魯國官員聽了,就關閉上鎖,不讓齊湣王入境。齊湣王不能進入魯國,打算借道鄒國前往薛地。正當這時,鄒國國君逝世,齊湣王想入境弔喪,夷維子對鄒國的嗣君說:『天子弔喪,喪主一定要把靈樞轉換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靈位,然後天子面向南弔喪。』鄒國大臣們說:『一定要這樣,我們寧願用劍自殺。』所以齊湣王不敢進入鄒國。鄒、魯兩國的臣子,國君生前不能夠好好地侍奉,國君死後又不能周備地助成喪儀,然而想要在鄒、魯行天子之禮,鄒、魯的臣子們終於拒絕齊湣王入境。如今,秦國是擁有萬輛戰車的國家,魏國也是擁有萬輛戰車的國家。都是萬乘大國,又各有稱王的名分,只看它打了一次勝仗,就要順從地擁護它稱帝,這就使得三晉的大臣比不上鄒、魯的奴僕、卑妾了。
  策:馬鞭。巡狩:天子出巡。避舍:宮室讓給天子。管鍵:鑰匙。衽:衣襟。幾:座旁的小桌子。塗:同「途」。鄒:戰國時小國,今山東鄒縣。主人必將倍殯柩:古代喪禮,主人在東,靈柩在西,正面對着靈柩。天子來吊,主人就要背着靈柩。倍,同「背」。飯含:人死後,把飯放死人口中稱「飯」,把珠玉放死人口中稱「含」。三晉:晉國原是春秋強國,後被韓、趙、魏三家瓜分,後因稱韓、趙、魏為三晉。

  趙孝成王六年(前260年),秦於長平大敗趙軍,秦將白起坑殺趙卒四十餘萬,諸侯震驚。前258年,為了達到稱帝的目的,擴張疆土,秦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魏安釐王得到這個消息後急忙派大將晉鄙火速馳援趙國。秦昭襄王得知魏出兵救趙,寫信恐嚇魏王,揚言誰救趙先攻擊誰。魏王收信後救趙決心發生動搖,命令晉鄙留兵於鄴(河北滋縣南;另一說是湯陰)。既擺出救趙的姿態,又不敢貿然採取行動。他還派魏將辛垣衍秘密潛入邯鄲,想通過趙相平原君趙勝說服趙孝成王一起尊秦為帝,以屈辱換和平,以解邯鄲燃眉之急。平原君在內憂外患災禍頻仍的情況下,心急如焚,束手無策,形勢岌岌可危。魯仲連主動去見新垣衍,用具體的事例作比,生動形象而又透闢地闡明了抽象的道理,指陳帝秦的弊害,終於讓「使事有職」不願會見魯仲連的新垣衍拜服,不敢復言帝秦。而「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里。」

  魯仲連,又名魯仲連子,魯連子,魯仲子和魯連,是戰國末年齊國稷下學派後期代表人物,著名的平民思想家、辯論家和卓越的社會活動家。魯仲連的生卒年月不見史籍,據錢穆先生推算是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5年。魯仲連的籍貫亦不可考,司馬遷在其《史記》中僅記為「齊人」。據後人考證,魯仲連是今天聊城市荏平縣王老鄉望魯店人。他「好奇偉倜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胸羅奇想,志節不凡,他為人排除患難、解決紛亂而一無所取。游於趙國,適秦師圍趙,魯仲連義不帝秦,面折辯者。邯鄲解圍,平原君欲封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以千金為魯仲連壽,魯仲連笑而謝之。他飄然遠舉、不受羈絏、放浪形骸的性格,為後世所傳誦。

王勃

作者: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王勃其它诗文

《山中》

王勃 〔唐代〕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別人四首 其一》

王勃 〔唐代〕

久客逢餘閏,他鄉別故人。

自然堪下淚,誰忍望征塵。

复制

《他鄉敘興》

王勃 〔唐代〕

綴葉歸煙晚,乘花落照春。

邊城琴酒處,俱是越鄉人。

复制

《觀佛跡寺》

王勃 〔唐代〕

蓮座神容儼,松崖聖趾餘。

年長金跡淺,地久石文疏。

頹華臨曲磴,傾影赴前除。

共嗟陵谷遠,俄視化城虛。

复制

《上巳浮江宴韻得址字》

王勃 〔唐代〕

披觀玉京路,駐賞金台址。

逸興懷九仙,良辰傾四美。

松吟白雲際,桂馥青溪里。

別有江海心,日暮情何已。

复制

《春日宴樂遊園賦韻得接字》

王勃 〔唐代〕

帝里寒光盡,神皋春望浹。

梅郊落晚英,柳甸驚初葉。

流水抽奇弄,崩雲灑芳牒。

清尊湛不空,暫喜平生接。

复制

《觀內懷仙》

王勃 〔唐代〕

玉架殘書隱,金壇舊跡迷。

牽花尋紫澗,步葉下清谿.瓊漿猶類乳,石髓尚如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雲梯。

复制

《冬郊行望》

王勃 〔唐代〕

桂密岩花白,梨疏林葉紅。

江皋寒望盡,歸念斷征篷。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王勃 〔唐代〕

南昌(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yì)軫(zhěn),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ōu)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fān)之榻(tà)。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qǐ)戟(jǐ)遙臨;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lǎo)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yǎn)驂(cān)騑(fēi)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ē)。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天人)之舊館。層台(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翔)丹,下臨無地。鶴汀(tīng)鳧(fú)渚(zhǔ),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列(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tà),俯雕甍(méng),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lǘyán)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gě)艦迷(彌)津,青雀黃龍之軸(通:舳zhú)。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lǐ)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遙吟(襟)俯(甫)暢,逸興遄(chuán)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è)。睢(suī)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zūn);鄴(yè)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dìmiàn)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kuài)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懷帝閽(hūn)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chuǎn)。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安貧(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hézhé)以(而)猶(相)歡。北海雖賒(shē),扶搖可接;東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懷)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愛)宗愨(què)之長風。舍簪(zān)笏(hù)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tāo)陪鯉對;今茲(晨)捧袂(mèi),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相)遇,奏流水以何慚?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zǐ)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誠),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复制

《益州夫子廟碑》

王勃 〔唐代〕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雖復星辰盪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是以朱陽登而九有照,紫泉清而萬物睹。粵若皇靈草昧,風驪受河洛之圖;帝象權輿,?鳳錫乾坤之瑞。高辛堯舜氏沒,大夏殷周氏作,達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衣冠度律。隨鼎器而重光;玉帛謳歌,反宗而大備。洎乎三川失御,九服蒙塵。俎豆喪而王澤竭,鐘鼓衰而頌聲寢。召陵高會,諸侯輕漢水之威;踐土同盟,天子窘河陽之召。三微制度,乘戰道而橫流;千載英華,與王風而掃地。大業不可以終喪,彝倫不可以遂絕。由是山河聯兆,素王開受命之符;天地氤氳,元聖舉乘時之策。興九圍之廢典,振六合之頹綱。有道存焉,斯文備矣。

  夫子姓孔氏,諱邱,字仲尼,魯國鄒人也。帝天乙之靈苗,宋微子之洪緒。自元禽翦夏,俘寶玉於南巢;白馬朝周,載旌旗於北面。五遷神器,琮璜高列帝之榮;三命雄圖,鐘鼎冠承家之禮。商邱誕睿,下屬於防山;泗水載靈,遙馳於汶上。禮樂由其委輸,人儀所以來蘇,排禍亂而構乾元,掃荒屯而樹真宰,聖人之大業也。

  若乃承百王之丕運,總千聖之殊姿。人靈昭有作之期,岳瀆降非常之表。珠衡玉斗,徵象緯於天經;虎踞龍蹲,集風?於地紀。亦猶三階瞰月,恆星知太紫之宮;八柱沖霄,群嶺辨中黃之宅,聖人之至象也。

  若乃順時而動,用晦而明。紆聖哲於常師,混波流於下問。太陽亭午,收爝火於丹衡;滄浪浮天,控涓涔於翠渚。西周捧袂,仙公留紫氣之書;東海摳衣,郯子敘青?之秩。接輿非聖,詢去就於狂歌;童子何知?屈炎涼於詭問,聖人之降跡也。

  若乃參神揆訓,錄道和倪。辱太白於中都,絆乘黃於下邑。湛無為之跡而眾務同並,馳不言之化而群方取則。雖復霓旌羽旆,齊人張夾谷之威;八佾三雍,桓氏逼公宮之制。洎乎歷階而進,宣武備而斬徘優;推義而行,肅刑書而誅正卯。用能使四方知罪,爭歸舊好之田;三家變色,願執陪臣之禮,聖人之成務也。

  若乃乘機動用,歷聘棲遑;神經幽顯,志大宇宙。東西南北,推心於暴亂之朝;恭儉溫良,授手於危亡之國。道之將行也命,道之將廢也命。歸齊去魯,發浩嘆於衰周;厄宋圍陳,奏悲歌於下蔡,聖人之救時也。

  若乃筐篚六藝,笙簧五典。折旋洙泗之間,探賾唐虞之際。三千弟子,攀睿化而升堂;七十門人,奉洪規而入室。從周定禮,憲章知損益之源;反魯裁詩,雅頌得弦歌之旨。備物而存道,下學而上達。援神敘教,降赤制於南宮;運斗陳經,動元符於北洛,聖人之立教也。

  若乃觀象設教,法三百八十四爻四十有九;窮神知化,應萬一千二百五十策五十有五。成變化而行鬼神,觀陰陽而倚天地。以鼓天下之動,以定天下之疑。索眾妙於重元,纂群微於太素,聖人之贊易也。

  若乃靈襟不測,睿視無涯。石昭集隼之庭,土缶驗賁羊之井。稽山南望,識皓骨於封禺;蠡澤東浮,考丹萍於夢渚。麟圖鑑遠,金編題佐漢之符;鳳德鈎深,玉策筮亡秦之兆,聖人之觀化也。

  時義遠矣,能事畢矣。然後拂衣方外,脫屣人間,奠楹興夕夢之災,負杖起晨歌之跡。撓虹梁於大廈,物莫能宗;摧日觀於魯邱。吾將安仰?明均兩曜,不能遷代謝之期;序合四時,不能革盈虛之數。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為而不有,用九五而長驅;成而勿居,撫?霓而高視,聖人之應化也。

  自四教遠而微言絕,十哲喪而大義乖。九師爭大易之門,五傳列春秋之輻;六體分於楚晉,四始派於齊韓。淹中之妙鍵不追,稷下之高風代起。百家騰躍,攀戶牖而同歸;萬匹驅馳,仰陶鈞而其貫。猶使絲簧金石,長懸闕里之堂;荊棘蓬蒿,不入昌平之墓,聖人之遺風也。

  導揚十聖,光被六虛,乘素履而保安貞,垂黃裳而獲元吉。故能貴而無位,履端於太極之初;高而無名,布政於皇王之首。千秋所不能易,百代所不能移,萬乘資以興衰,四海由其輕重。雖復質文交映,瞻礻龠祀而長存;金火遞遷,奉琴書而罔絕。蓋《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又云:「聖人以神道設教,而萬物服焉。」豈古之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夫?

  國家襲宇宙之淳精,據明靈之寶位。高祖武皇帝以黃旗問罪,杖金策以勞華夷;太宗文皇帝以朱翟承天,穆玉衡而正區宇。皇上宣祖宗之累洽,奉文武之重光,稽歷數而坐明堂,陳禮容而謁太廟。八神齊饗,停旒太史之宮;六辯同和,駐蹕華胥之野。文物隱地,聲名動天,樂繁九俗,禮盛三古。冠帶混並之所,書軌八?;閭閻兼匝之鄉,煙火四極。竭河追日,夸父力盡於楹間;越海陵山,豎亥塗窮於廡下。薰腴廣被,景貺潛周。乾象著而常文清,坤靈滋而眾寶用。溢金膏於紫洞,雨露均華;棲玉燭於元都,風雷順軌。丹?翠菌,藻繪軒庭;鳳彩龍姿,激揚池?。殊徵?,不召而自至;茂祉昭彰,無幽而不洽。雖復帝臣南面,降衢室而無為;岱畎東臨,陟名山而有事。靈命不可以辭也,大典不可以推也。由是六戎宵警,橫紫殿而?金;五校晨驅,蹴元?而噴玉。星羅海運,岳鎮川氵亭。登碧?單而會神祗,御元壇而禮天地。金箱玉冊,益睿算於無疆;玳檢銀繩,著靈機於不竭。

  功既成矣,道既貞矣。歷先王之舊國,懷列聖之遺塵。翔赤驥而下?亭,吟翠虬而望鄒魯。泗濱休駕,杳疑汾水之陽;尼岫凝鑾,暫似峒山之典。乃下詔曰:「可追贈太師。」托鹽梅於異代,鼎路生光;寄舟楫於同時,泉塗改照。咸亨元年,又下詔曰:「宣尼有縱自天,體膺上哲,合兩儀之簡易,為億載之師表。顧唯寢廟,義在欽崇。如聞諸州縣孔子廟堂及學館有破壞,並向來未造,生徒無肄業之所,先師闕奠祭之儀,久致飄零,深非敬本。宜令諸州縣官司,速加營葺。」

  成都縣學廟堂者,大唐龍朔三年鄉人之所建也。爾其州分化鳥,境屬蹲鴟。縈錦室於中區,托銅梁於古地。玉輪斜界,神龍蟠沮澤之?;石鏡遙臨,寶馬蹀禺山之影。天帝會昌之國,上照乾維;英靈秀出之鄉,傍清地絡。庠序由其糾合,纓弁所以會同。文翁之景化不渝,智士之風猷自遠。於是雙川舊老,攀帝獎而翹心;三蜀名儒,想成均而變色。探周規於舊宅,詢漢制於新都。開基於四會之躔,授矩於三農之隙。土階無級,就擊壤於新歡;茅茨不翦,易層巢於故事。莊壇文杏,即架椽欒;夾谷幽蘭,爰疏戶牖。儀形莞爾,似聞沂水之歌;列侍り如,若奉農山之對。緇帷曉辟,橫紺帶於西河;絳帳宵懸,聚青衿於北海。雖秋禮冬詩之化,已洽於齊人;而宣風觀俗之規,實歸於上宰。

  銀青光祿大夫譙國公諱崇義,大武皇帝之支孫,河間大王之長子。高秋九月,振玉於唐邱;寶算千齡,躍璇蚪於太渚。我國家靈命,東朝抗裘冕之尊;宗子維城,南面襲軒裳之重。析元元之允緒,擁朱虛之祿位,拜玉節於秦京,輝金章於蜀郡。元機應物,潛消水怪之災;丹筆申冤,俯絕山精之訟。魏文侯之擁?,道在而謙尊;董相國之垂帷,風行而俗易。

  司馬宇文公諱純,河南洛陽人也。皇根帝緒,列五鼎於三朝;青瑣丹梯,跨千尋於十紀。仲舉澄清之轡,未極夷塗;士元卿相之材,先登上佐。冰壺精鑒,遙清玉壘之郊;霜鏡懸明,下映金城之域。

  縣令柳公諱明,宇太易,河東人也。梁岳之英,長河之靈。沐?漢之精粹,荷天衢之元亨;旌旗赫奕於中古。組陸離於下葉。鳳岩抽律,擢層秀於龍門;驪穴騰姿,吐榮光於貝闕。自朱絲就列,光膺令宰之榮;墨綬馳芬,高踐郎官之右。仙鳧旦舉,影入銅章;乳翟朝飛,聲含玉軫。臨邛客位,自高文雅之庭;彭澤賓門,猶主壺觴之境。曠懷足以御物,長策足以服人。重泉之惠訓大行,單父之謳謠遂遠。猶為夏弦春誦,俗化之樞機。西序東膠,政刑之根本。上朝憲,下奉藩維。爰搜復廟之儀,載闡重?閻之制。三門四表,煥矣惟新;上哲師宗,肅焉如在。將使圓冠方領,再行鄒魯之風;銳氣英聲,一變ク渝之俗。於是侍郎幽思,ゼ鳳藻於環林;丞相高材,排龍姿於璧沼。遺榮處士,開簾詮孝悌之機;頌德賢臣,持節聽中和之樂。其為政也可久,其為志也可大。方當變化台極,儀刑萬宇,豈徒偃仰聽事,風教一同而已哉?

  勃幼乏逸才,少有奇志。虛舟獨泛,乘學海之波瀾;直轡高驅,踐詞場之閫閾。觀質文之否泰眾矣,考聖賢之去就多矣。自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嗟乎!今古代絕,江湖路遠。恨不親承妙旨,攝齊於游夏之間;躬奉德音,攘袂於天人之際。撫聲名而永悼,瞻棟宇而長懷。嗚呼哀哉!敢為銘曰:

  五帝既沒,三王不歸。天地震動,陰陽亂飛。山崩海竭,月缺星圍。禮樂無主,宗遂微。(其一)

  大哉神聖,與時回薄。應運而生,繼天而作。龍躍浩蕩,鵬飛寥廓。奄有人宗,遂荒天爵。(其二)

  尼山降彩,泗濱騰氣。志匡六合,神經萬類。夾谷登庸,中都歷試。睿情貫一,元猷絕四。(其三)

  棲遑教跡,寂寞河圖。違齊出宋,歷楚辭吳。風衰俗壞,禮去朝蕪。麟書已卷,鳳德終孤。(其四)

  杳杳靈命,茫茫天秩。吾道難行,斯文易失。式宣六藝,裁成四術。虛往實歸,外堂內室。(其五)

  邈矣能仁,悠哉化主。力制群辟,權傾終古。陸離彩粲,蟬聯茅土。涉海輕河,登山小魯。(其六)

  皇家載造,神風四極。檢玉題祥,繩金署德。聿懷聖跡,同享天則。乃眷台庭,爰升袞職。(其七)

  玉津同派,金堤茂版。智士高風,文翁澤遠。淳壤沃,聲和俗願。載啟仁祠,遂光儒苑。(其八)

  沈沈壺奧,肅肅扃除。靈儀若在,列配如初。槐新市密,杏古壇疏。楹疑置奠,壁似藏書。(其九)

  泛泛寰中,悠悠天下。徇名則眾,知音蓋寡。?石參瓊,迷風亂雅。仲尼既沒,夫何為者。(其十)

复制

《酬正錄直學》

王勃 〔唐代〕

橫浦雖然一角天,周程清化幾經年。從前步武堪同轍,近里工夫好着鞭。

自笑已居王勃後,相期常恐祖生先。地麟自此符佳讖,魁宿聯輝庾嶺邊。

复制

《和韓御史題滕王閣韻》

王勃 〔唐代〕

喜瞻御史又來臨,感慨登高此興深。

許大乾坤付杯酒,幾多景物入孤吟。

慚無王勃詩家數,賴有韓公記古今。

休訝江東暮雲隔,相逢萍水兩知心。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