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高適 / 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
拼 译 译

《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

高適 〔唐代〕

自從別京華,我心乃蕭索。

十年守章句,萬事空寥落!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倚劍對風塵,慨然思衛霍。

拂衣去燕趙,驅馬悵不樂。

天長滄州路,日暮邯鄲郭,酒肆或淹留,漁潭屢棲泊。

獨行備艱險,所見窮善惡。

永願拯芻蕘,孰雲干鼎鑊!皇情念淳古,時俗何浮薄。

理道資任賢,安人在求瘼。

故交負靈奇,逸氣抱謇諤,隱軫經濟具,縱橫建安作,才望忽先鳴,風期無宿諾。

飄搖勞州縣,迢遞限言謔。

東馳眇貝丘,西顧彌虢略。

淇水徒自流,浮雲不堪託。

吾謀適可用,天路豈寥廓!不然買山田,一身與耕鑿,且欲同鷦鷯,焉能志鴻鶴!。

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 - 譯文及註釋

譯文自從離開京城長安,我的心就憂鬱寂寞。十年間困守章句,可萬事空自寥落。北行登上了薊門,見到那茫茫的沙漠。倚着劍面對着戰爭風塵,令人慨然懷想漢代名將衛與霍。我拂衣離開燕趙,趕着馬可悵然不樂。大白天走在滄洲路上,傍晚時趕到邯鄲城郭。酒店裡有時留下蹤影,漁潭邊常常棲身落腳。一個人趕路備嘗艱險,看盡了世上的善惡。拯救窮民是我的夙願,哪怕會殺身鼎鑊。皇帝的心愿在保存古風淳樸,時下的習尚卻又何等輕浮澆薄。治國之道要靠任用賢才,安定民心必須關心民瘼。二位老友都堪稱奇才,超逸不凡又直言不阿。身懷經世濟民的謀略,寫下了繼承建安風骨的詩作。才華聲望早已著稱,風節信誼一貫重言諾。可你們各自操勞於州縣,相隔千里阻隔了談笑戲謔。我向東神馳遠望那貝丘,向西回顧盡頭是虢略。淇水空自流過,浮雲也不能寄信請託。我的才略倘能被賞識任用,登天之路就不會茫無着落。不然再買下幾畝山田,親自挖井耕作。姑且自比那鷦鷯,哪能有志於鴻鵠。

注釋1.薛三據:河中寶鼎(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南寶鼎鎮)人,盛唐詩人。2.章句:本指章節句讀,詩中指為仕進而讀書。3.風塵:邊地多風沙,此處兼指戰伐之氣。4.衛:指漢武帝時名將衛青,曾先後四次出擊匈奴,獲大勝。5.霍:指漢代名將霍去病。6.拂(fú)衣:古人要起行,必先拂其衣,後常用來指灑脫離去。7.燕趙:皆用古稱,指戰國時燕國(今河北北部和北京市)、趙國(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東部、河南省北部)一帶。8.滄(cāng)洲:水曲之地,後世常以指隱者居住的地方。9.芻(chú)蕘(ráo):打草砍柴的人,詩中指貧民百姓。芻:割草。蕘:柴草。10.干(gān):犯。11.鼎(dǐng)鑊(huò):詩中指烹煮酷刑。12.理道:即治道,「治」字避唐高宗李治諱而改為「理」。13.安人:即安民。「民」字避唐太宗李世民諱而改為「人」。14.求瘼(mò):訪求民間疾苦。15.故交:指薛據及郭微。16.靈奇:不同凡俗的才氣。17.謇(jiǎn)諤(è):正直。18.經濟具:經世濟民之材。19.建安作:具有建安風格的詩文。20.鳴:突出地表現出來。21.風期:指風節。22.勞州縣:操勞於州縣的吏務。23.迢(tiáo)遞(dì):路途遙遠。24.限:阻隔。25.貝丘:古地名,同名者有三處,詩中指春秋齊國之貝丘,在今山東省博興縣南貝丘鄉。26.虢(guó)略:地名,因春秋虢國境界而得稱。今河南省靈寶縣城舊稱虢略鎮,即其地。貝丘、虢略,當為薜、郭所在之地。27.天路:原指登天之路,詩中比喻指顯達、實現抱負之路。28.耕鑿(záo):指隱居不仕。29.鷦(jiāo)鷂(liáo):一種善於築巢的小鳥。30.鴻(hóng)鶴(hè):即鴻鵠,比喻有大志向的人。▲

吳湘洲選注.高適·岑參詩選:中華書局,2005年8月:第48頁

章培恆,安平秋,馬樟根主編;謝楚發譯註.高適岑參詩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05:第45頁

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 - 賞析

第一部分

從開始到「安人在求瘼」二十二句為第一部份,敘述早年之經歷和自己的政治理想。一開篇詩人就截取「別京華」這一經歷,將自己蕭條冷落的悲涼心境傾吐出來。詩人二十歲時初到長安,躊躇滿志,想在長安建功立業,但「布衣不得干明主」的現實打破了他的幻想。嚴酷的現實使他猛然醒悟,出生貧寒的詩人根本沒有進身之機。第二句中用一「乃」字,不但表現出詩人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轉折,而且巧妙地過渡到下文的敘述。在天真的詩人面前,「別京華」只是他仕途不幸的開始。緊接着「十年守章句,萬事空寥落」十字,又敘寫了自己以「章句」之學求仕的巨大挫折。文路不通,改走武路,詩人「單車入燕趙」(《酬裴員外以詩代詩》),欲從軍邊疆,沙場報國建功。他「登薊門」而遙望,只見沙漠之茫茫,「風塵」(喻邊患)之四起,痛悼時艱,「倚劍」感憤,但不料請纓無路,報國無門,不禁遙想漢代的衛青、霍去病得遇雄主,馳騁疆場,建不朽之功業,垂萬古之英名,自己卻空懷抱國志不免感慨萬分。緊接着以「拂衣」、「驅馬」兩個動作描寫,把他對權勢壓抑的睥睨之態,曲郁難伸的失意之情形象地展現出來。同時,他懷着一腔憤懣走向社會下層。「滄州」(水曲之地,此指隱居者所居的地方)路上留下了他的足跡,邯鄲城廓閃動着他的身影,時而「淹留」於「酒肆」之中,時而「棲泊」於「漁潭」之上,孤獨寂寞,嘗盡「艱險」;人間「善惡」無不窮盡。然而,詩人「窮且益堅」,長期的挫折,更激勵他昂揚奮發。「艱險」的生活,使他對人民的苦難有深刻的了解,更喚起他濟世救民的壯志。因此文勢至此,突起波瀾,唱出了「永願拯芻蕘,孰雲干鼎鑊」的宏偉抱負。「芻蕘」,本指割草打柴的人,此指廣大窮苦人民,「鼎鑊」,是古代施行烹煮酷刑的容器。兩句意思是:我願意拯救老百姓的苦難,誰還顧及由此而觸怒當權者而遭到致命的酷刑呢?緊接着「皇情」二字,以純樸敦厚的上古遺風,與當今「浮薄」的「時俗」相對比,證明了自己主張的合理性,並進而提出「任賢」「安人」「求瘼」(瘼,疾病,此指人民的疾苦)的具體措施。以上六句,言簡意賅,可謂詩人一生政治理想的綱要。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故交」以下六句。先宕開一筆,以己及人,回應「酬薛三據」的題旨,繼而以「靈奇」贊其不同凡俗的才氣;以「謇諤」頌其耿直敢言的品格;以「隱軫」夸其經世濟民才略的富盛,以「建安風骨」喻其詩作的慷慨激昂,至於才能聲望的「先鳴」,風度信誼的超拔和真誠,那更是有口皆碑。薛據雖「自持才名」,但不過主簿縣令而已,郭微亦不過一「少府」。這不但不能一展大志,而且為「州縣」瑣事所羈,為地域的阻隔所「限」,連「言謔」之機也沒有,只能神「馳」「貝丘」,「西顧虢略」(貝丘,今山東博興縣南。虢略,今河南嵩縣西北,可能是薛郭二人所在之地),遙寄相思罷了,這其實就是對他們極大的諷刺。所以,詩人的感情再度強烈地噴發出來。「淇水」東流,「浮雲」飄逝,己之理想俱「不堪托」,一種時不我待的焦慮,一腔為國為民的熱忱,使詩人不禁發出「吾謀適可用,天路豈寥廓」的強烈呼喊。最後四句,以「不然」二字再一轉折,設想自己若不被賞識,決心「耕鑿」一生,自食其力。如「鷦鷯」營巢,一枝足矣自況(見《莊子·逍遙遊》),就不能效「鴻鶴」高飛,一舉千里。這個結尾,從字面上看,似乎表現出詩人與世無爭,瀟灑出塵的恬靜心情,其實是正話反說,他一生對政治十分熱衷,決沒有真正歸隱的想法,詩人的憤懣之情是不難體會到的。▲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 - 創作背影

這是高適早年的一篇重要作品,約作於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春由薊北南返宋中途中的淇水之濱。時年詩人三十五歲。詩中借與薛據和郭微的酬唱之機,敘述和披露了自己大半生的坎坷遭遇。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高適

作者:高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於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諡號忠。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高適其它诗文

《留上李右相(一作奉贈李右相林甫)》

高適 〔唐代〕

風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

深沉謀九德,密勿契千齡。

獨立調元氣,清心豁窅冥。

本枝連帝系,長策冠生靈。

傅說明殷道,蕭何律漢刑。

鈞衡持國柄,柱石總朝經。

隱軫江山藻,氛氳鼎鼐銘。

興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

江海呼窮鳥,詩書問聚螢。

吹噓成羽翼,提握動芳馨。

倚伏悲還笑,棲遲醉復醒。

恩榮初就列,含育忝宵形。

有竊丘山惠,無時枕席寧。

壯心瞻落景,生事感浮萍。

莫以才難用,終期善易聽。

未為門下客,徒謝少微星。

《宴郭校書因之有別》

高適 〔唐代〕

綵服趨庭訓,分交載酒過。

芸香名早著,蓬轉事仍多。

苦戰知機息,窮愁奈別何。

雲霄莫相待,年鬢已蹉跎。

《別劉大校書》

高適 〔唐代〕

昔日京華去,知君才望新。

應猶作賦好,莫嘆在官貧。

且復傷遠別,不然愁此身。

清風幾萬里,江上一歸人。

《魯西至東平》

高適 〔唐代〕

沙岸拍不定,石橋水橫流。

問津見魯俗,懷古傷家丘。

寥落千載後,空傳褒聖侯。

《三君詠。狄梁公(仁傑)》

高適 〔唐代〕

梁公乃貞固,勛烈垂竹帛。

昌言太后朝,潛運儲君策。

待賢開相府,共理登方伯。

至今青雲人,猶是門下客。

《雜曲歌辭 行路難二首 其一》

高適 〔唐代〕

君不見富家翁,舊時貧賤誰比數。

一朝金多結豪貴,萬事勝人健如虎。

子孫成行滿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

自矜一身忽如此,卻笑傍人獨愁苦。

東鄰少年安所如,席門窮巷出無車。

有才不肯學干謁,何用年年空讀書。

复制

《醉後贈張九旭》

高適 〔唐代〕

世上謾相識,此翁殊不然。

興來書自聖,醉後語尤顛。

白髮老閒事,青雲在目前。

床頭一壺酒,能更幾回眠?。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

高適 〔唐代〕

川上常極目,世情今已閒。

去帆帶落日,征路隨長山。

親友若雲霄,可望不可攀。

於茲任所愜,浩蕩風波間。

清晨泛中流,羽族滿汀渚。

黃鵠何處來,昂藏寡儔侶。

飛鳴無人見,飲啄豈得所。

雲漢爾固知,胡為不輕舉。

野人頭盡白,與我忽相訪。

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雖老美容色,雖貧亦閒放。

釣魚三十年,中心無所向。

南登滑台上,卻望河淇間。

竹樹夾流水,孤城對遠山。

念茲川路闊,羨爾沙鷗閒。

長想別離處,猶無音信還。

東入黃河水,茫茫泛紆直。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映帶,深淺未可測。

自昔有賢才,相逢不相識。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

獨行既未愜,懷土悵無趣。

晉宋何蕭條,羌胡散馳鶩。

當時無戰略,此地即邊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雲固。

乘閒喜臨眺,感物傷游寓。

惆悵落日前,飄颻遠帆處。

北風吹萬里,南雁不知數。

歸意方浩然,雲沙更回互。

亂流自茲遠,倚楫時一望。

遙見楚漢城,崔嵬高山上。

天道昔未測,人心無所向。

屠釣稱侯王,龍蛇爭霸王。

緬懷多殺戮,顧此生慘愴。

聖代休甲兵,吾其得閒放。

茲川方悠邈,雲沙無前後。

古堰對河壖,長林出淇口。

獨行非吾意,東向日已久。

憂來誰得知,且酌尊中酒。

朝從北岸來,泊船南河滸。

試共野人言,深覺農夫苦。

去秋雖薄熟,今夏猶未雨。

耕耘日勤勞,租稅兼舄鹵。

園蔬空寥落,產業不足數。

尚有獻芹心,無因見明主。

茫茫濁河注,懷古臨河濱。

禹功本豁達,漢跡方因循。

坎德昔滂沱,馮夷胡不仁。

激潏陵堤防,東郡多悲辛。

天子忽驚悼,從官皆負薪。

畚築豈無謀,祈禱如有神。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我行倦風湍,輟棹將問津。

空傳歌瓠子,感慨獨愁人。

孟夏桑葉肥,穠陰夾長津。

蠶農有時節,田野無閒人。

臨水狎漁樵,望山懷隱淪。

誰能去京洛,憔悴對風塵。

朝景入平川,川長復垂柳。

遙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後。

憶昔大業時,群雄角奔走。

伊人何電邁,獨立風塵首。

傳檄舉敖倉,擁兵屯洛口。

連營一百萬,六合如可有。

方項終比肩,亂隋將假手。

力爭固難恃,驕戰曷能久。

若使學蕭曹,功名當不朽。

皤皤河濱叟,相遇似有恥。

輟榜聊問之,答言盡終始。

一生雖貧賤,九十年未死。

且喜對兒孫,彌慚遠城市。

結廬黃河曲,垂釣長河裡。

漫漫望雲沙,蕭條聽風水。

所思強飯食,永願在鄉里。

萬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

《送蕭判官賦得黃花戍》

高適 〔唐代〕

君不見黃花曲里黃,戍日蕭蕭帶寒樹。樓上偏臨北斗星,門前直至西州路。

每到瓜時更卒來,祇對黃花□□□。樓中幾度哭明月,笛里何人吹《落梅》?

多君莫不推才傑,欲奏平戎赴天闕。轅門杯酒別交親,去去雲霄羽翼新。

知君馬上貂裘暖,須念黃花久戍人。

复制

《送張瑤貶五溪尉》

高適 〔唐代〕

他日維楨幹,明時懸鏌鋣。江山遙去國,妻子獨還家。

離別無嫌遠,沈浮勿強嗟。南登有詞賦,知爾吊長沙。

复制

《同敬八盧五汎河間清河》

高適 〔唐代〕

清川在城下,沿汎多所宜。同濟愜數公,玩物欣良時。

飄颻波上興,燕婉舟中詞。昔陟乃平原,今來忽漣漪。

東流達滄海,西流延滹池。雲樹共晦明,井邑相逶迤。

稍隨歸月帆,若與沙鷗期。漁父更留我,前潭水未滋。

复制

《九月朔過王莊偶讀高適閉門無不可何事更登高句漫成三絕 其三》

高適 〔唐代〕

遙習古人語,酒酣讀書騷。長懷康濟念,閉戶即登高。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