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賀 /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拼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賀 〔唐代〕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复制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賞析

  《金銅仙人辭漢歌》詩中的金銅仙人臨去時「潸然淚下」表達的主要是亡國之慟。此詩所抒發的是一種交織着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詩共十二句,大體可分成三個部分。前四句慨嘆韶華易逝,人生難久。漢武帝當日煉丹求仙,夢想長生不老。結果,還是像秋風中的落葉一般,倏然離去,留下的不過是茂陵荒冢而已。儘管他在世時威風無比,稱得上是一代天驕,可是,「夜聞馬嘶曉天跡」,在無窮無盡的歷史長河裡,他不過是偶然一現的泡影而已。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表現了李賀傲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可貴精神。

  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四句是第一個層次,借金銅仙人的「觀感」慨嘆韶華易逝,人生短暫。世事無常。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為「客」,表現了李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精神。中四句為第二個層次,用擬人化手法寫金銅仙人初離漢宮的酸苦慘淒情態,亡國之痛和移徙之悲躍然紙上。特別是「酸」、「射」兩字,把主觀的情和客觀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義極為豐富。末四句為第三個層次,寫出城後途中的情景。「衰蘭」一語,寫形兼寫情,而以寫情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語,設想奇偉,意境遼遠,感情深沉,司馬光稱為「奇絕無雙」;末聯進一步描述了金銅仙人恨別傷離,不忍離去,而又不能不離去的情懷,感人至深。

  「夜聞」句承上啟下,用誇張的手法顯示生命短暫,世事無常。它是上句的補充,使「秋風客」的形象更加鮮明、豐滿,也為下句展示悲涼幽冷的環境氣氛作了必要的鋪墊。漢武帝在世時,宮殿內外,車馬喧闐。此時物是人非,畫欄內高大的桂樹依舊花繁葉茂,香氣飄逸,三十六宮卻早空空如也,慘綠色的苔蘚布滿各處,荒涼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寫是金銅仙人的「觀感」。金銅仙人是漢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圍」(《三輔故事》),異常雄偉。公元233年(魏明帝景初元年),它被拆離漢宮,運往洛陽,後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習鑿齒《漢晉春秋》說:「帝徙盤,盤拆,聲聞數十里,金狄(即銅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賀故意去掉史書上「銅人重不可致,留於霸城」(《三國志》注引《魏略》)的情節,而將「金狄或泣」的神奇傳說加以發揮,並在金銅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樣,物和人、歷史和現實便融為一體,從而幻化出美麗動人的藝術境界來。

  中間四句用擬人法寫金銅仙人初離漢宮時的淒婉情態。金銅仙人是劉漢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見證人」,眼前發生的滄桑巨變早已使他感慨萬端,神慘色淒。而自己又被魏官強行拆離漢宮,此時此刻,興亡的感觸和離別的情懷一齊湧上心頭。「魏官」二句,從客觀上烘托金銅人依依不忍離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遙遠。從長安遷往洛陽,千里迢迢,遠行之苦加上遠離之悲,實在教人不堪忍受。「東關」句言氣候惡劣。此時關東霜風淒緊,直射眸子,不僅眼為之「酸」,亦且心為之「酸」。它含有「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的意味,表現出對漢宮、對長安的深切依戀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渾厚凝重。特別是「酸」字,通過金銅仙人的主觀感受,把彼時彼地風的尖利、寒冷、慘烈等情形,生動地顯現出來。這裡,主觀的情和客觀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義極為豐富。

  詩人時而正面摹寫銅人的神態,時而又從側面落筆,描繪銅人四周的景物,給它們塗上一層憂傷的色調。兩種手法交互運用,使詩意開闔動盪,變幻多姿,而又始終圍繞着一個「愁」字,於參差中見整飭,色調統一,題旨鮮明。「魏官」二句,側重描寫客體,「空將」二句則改寫主體,用第一人稱,直接抒發金銅仙人當時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驅使下離別漢宮,作千里之行。伴隨着「我」的唯有天上舊時的明月而已。事情發生在三國時期而稱月為「漢月」,它抒發的是一種懷舊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所詮釋的:「因革之間,萬象為之一變,而月體始終不變,仍似舊時,故稱『漢月』。」金銅仙人親身感受過武帝的愛撫,親眼看到過當日繁榮昌盛的景象。對於故主,他十分懷念,對於故宮,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此刻坐在魏官牽引的車子上,漸行漸遠,眼前熟悉而又荒涼的宮殿即將隱匿不見,撫今憶昔,不禁潸然淚下。「憶君」句中「淚如鉛水」,比喻奇妙非凡,繪聲繪色地寫出了金銅仙人當時悲痛的形容——淚水涔涔,落地有聲。這種感懷舊事、恨別傷離的神情與人無異,是「人性」的表現,而「鉛水」一詞又與銅人的身份相適應,婉曲地顯示了他的「物性」。這些巧妙的表現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銅仙人這樣一個物而人、物而神,獨一無二,奇特而又生動的藝術形象來。

  末四句寫出城後途中的情景。此番離去,正值月冷風淒,城外的「咸陽道」和城內的「三十六宮」一樣,呈現出一派蕭瑟悲涼的景象。這時送客的唯有路邊的「衰蘭」,而同行的舊時相識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盤而已。「衰蘭」一語寫形兼寫情,而以寫情為主。蘭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為秋風肅殺,對它無情摧殘,更是愁苦的情懷直接造成。這裡用衰蘭的愁映襯金銅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開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更加婉曲,也更為新奇。

  蘭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會衰老枯謝。別看蒼天日出月沒,光景常新,終古不變。假若它有情的話,也照樣會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設想奇偉,司馬光稱為「奇絕無對」。它有力地烘託了金銅仙人(實即作者自己)艱難的處境和悽苦的情懷,意境遼闊高遠,感情執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聯進一步描述金銅仙人恨別傷離的情緒。他不忍離去,卻又不得不離去,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離開故都越來越遠。這時,望着天空中荒涼的月色,聽着那越來越小的渭水流淌聲,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渭城」句從對面落筆,用「波聲小」反襯出銅人漸漸遠去的身影。一方面波聲渺遠,另一方面,道阻且長。它藉助於事物的聲音和形態,委婉而深沉地表現出金銅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離別情懷,而這正是當日詩人在仕進無望、被迫離開長安時的心境。

  這首詩是李賀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設想奇創,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鮮明而又變幻多姿。怨憤之情溢於言外,卻並無怒目圓睜、氣峻難平的表現。遣詞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剛柔相濟,恨愛互生,參差錯落而又整飭綿密。這確是一首既有獨特風格,而又諸美同臻的詩作,在李賀的集子裡,也找不出幾首類似的作品來。

 

  據朱自清《李賀年譜》推測,這首詩大約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時,詩人「百感交並,故作非非想,寄其悲於金銅仙人耳」。

 

  此詩寫作時間距公元907年唐王朝的覆滅尚有九十餘年,詩人產生興亡之感的原因,要聯繫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詩人的境遇來理解、體味。自從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末年爆發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一蹶不振。唐憲宗雖號稱「中興之主」,但實際上他在位期間,藩鎮叛亂此伏彼起,西北邊陲烽火屢驚,國土淪喪,瘡痍滿目,民不聊生。詩人那「唐諸王孫」的貴族之家也早已沒落衰微。面對這嚴酷的現實,詩人的心情很不平靜,急盼着建立功業,重振國威,同時光耀門楣,恢復宗室的地位。卻不料進京以後,到處碰壁,仕進無望,報國無門,最後不得不含憤離去。此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李賀

作者:李賀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李賀其它诗文

《雜曲歌辭。十二月樂辭。六月》

李賀 〔唐代〕

裁生羅,伐湘竹,帔拂疏霜簟秋玉。

炎炎紅鏡東方開,暈如車輪上徘徊,啾啾赤帝騎龍來。

复制

《相和歌辭 猛虎行》

李賀 〔唐代〕

長戈莫舂,彊弩莫烹。

乳孫哺子,教得生獰。

舉頭為城,掉尾為旌。

東海黃公,愁見夜行。

道逢騶虞,牛哀不平。

生何用尺刀,壁上雷鳴。

泰山之下,婦人哭聲。

官家有程,吏不敢聽。

《相和歌辭。銅雀妓》

李賀 〔唐代〕

佳人一壺酒,秋容滿千里。

石馬臥新煙,憂來何所似。

歌聲且潛弄,陵樹風自起。

長裾壓高台,淚眼看花機。

《還自會稽歌》

李賀 〔唐代〕

庾肩吾於梁時,嘗作宮體謠引,以應和皇子。

及國勢淪敗,肩吾先潛難會稽,後始還家。

仆意其必有遺文,今無得焉,故作還自會稽歌以補其悲。

野粉椒壁黃,濕螢滿梁殿。

台城應教人,秋衾夢銅輦。

吳霜點歸鬢,身與塘蒲晚。

脈脈辭金魚,羈臣守迍賤。

《難忘曲》

李賀 〔唐代〕

夾道開洞門,弱柳低畫戟。

簾影竹華起,蕭聲吹日色。

蜂語繞妝鏡,拂蛾學春碧。

亂系丁香梢,滿欄花向夕。

《馬詩二十三首·其九》

李賀 〔唐代〕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

《古鄴城童子謠,效王粲刺曹操》

李賀 〔唐代〕

鄴城中,暮塵起。將黑丸,斫文吏。棘為鞭,虎為馬。

團團走,鄴城下。切玉劍,射日弓。獻何人,奉相公。

扶轂來,關右兒。香掃塗,相公歸。

复制

《唐兒歌·杜豳公之子》

李賀 〔唐代〕

頭玉磽磽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骨重神寒天廟器,

一雙瞳人剪秋水。竹馬梢梢搖綠尾,銀鸞睒光踏半臂。

東家嬌娘求對值,濃笑畫空作唐字。眼大心雄知所以,

莫忘作歌人姓李。

复制

《雜曲歌辭•浩歌》

李賀 〔唐代〕

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紅,

彭祖巫咸幾回死。青毛驄馬參差錢,嬌春楊柳含細煙。

箏人勸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問誰。不須浪飲丁督護,

世上英雄本無主。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惟澆趙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衛娘發薄不勝梳。看見秋眉換深綠,

二十男兒那刺促。

复制

《相和歌辭•日出行》

李賀 〔唐代〕

白日下崑崙,發光如舒絲。徒照葵藿心,不照遊子悲。

折折黃河曲,日從中央轉。暘谷耳曾聞,若木眼不見。

奈何鑠石,胡為銷人。羿彎弓屬矢那不中,

足令久不得奔,詎教晨光夕昏。

复制

《李賀小傳》

李賀 〔唐代〕

  京兆杜牧為李長吉集序,狀長吉之奇甚盡,世傳之。長吉姊嫁王氏者,語長吉之事尤備。

  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能苦吟疾書。最先為昌黎韓愈所知。所與游者,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輩為密,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未嘗得題然後為詩,如他人思量牽合,以及程限為意。恆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上燈,與食。長吉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弔喪日率如此,過亦不復省。王、楊輩時復來探取寫去。長吉往往獨騎往還京、洛,所至或時有著,隨棄之,故沈子明家所餘四卷而已。

  長吉將死時,忽晝見一緋衣人,駕赤虬,持一板,書若太古篆或霹靂石文者,雲當召長吉。長吉了不能讀,欻下榻叩頭,言:「阿彌老且病,賀不願去。」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差樂,不苦也。」長吉獨泣,邊人盡見之。少之,長吉氣絕。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煙氣,聞行車嘒管之聲。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許時,長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謂長吉者,實所見如此。

  嗚呼,天蒼蒼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宮室、觀閣之玩耶?苟信然,則天之高邈,帝之尊嚴,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獨眷眷於長吉而使其不壽耶?噫,又豈世所謂才而奇者,不獨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長吉生二十七年,位不過奉禮太常,時人亦多排擯毀斥之,又豈才而奇者,帝獨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豈人見會勝帝耶?

复制

《馬詩二十三首 其十四》

李賀 〔唐代〕

香襆赭羅新,盤龍蹙鐙鱗。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