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王昌龄 /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拼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王昌龄 〔唐代〕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复制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内容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狄宗亨,王昌龄的朋友,事迹不详。

  “秋在水清山暮蝉”,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水清”,说明天气晴朗,“暮蝉”,日落的时候尚有蝉在鸣叫。“洛阳树色鸣皋烟”,说明送行的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洛阳”是诗人与狄宗亨惜别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本句中的“树色”和“烟”是写景,暮色苍茫中洛阳“树色”依稀可辨,这是实写;在洛阳是看不到鸣皋的“烟”的,但与朋友惜别时,向朋友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虚写。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愁不尽”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后句侧重点是“空度”,他说,(你走了)我很惋惜(无人与我做伴),白白度过这个凉风飒飒、气候宜人的秋天。这两句语意浅近,而诗人与狄宗亨的深厚情谊却表现得十分深刻,即所谓“意近而旨远”。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含意隽永深沉,虽然只有四句,但却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意余言外。因为一首“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表现的思想感情又较复杂,这也就难怪诗人惜墨如金,用一字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第二句以“烟”字概括说明想象中的鸣皋景物,第三句以“愁”字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皆是妙笔。

 

王昌龄

作者: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王昌龄其它诗文

《送柴侍御》

王昌龄 〔唐代〕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上马当山神》

王昌龄 〔唐代〕

青骢一匹昆崙牵,奏上大王不取钱。

直为猛风波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

复制

《失题》

王昌龄 〔唐代〕

时与醉林壑,因之堕农桑。

槐烟渐含夜,楼月深苍茫。

复制

《独游》

王昌龄 〔唐代〕

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

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

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

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

复制

《梅道士水亭》

王昌龄 〔唐代〕

金刚波若傲吏非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往来迷处所,花下问鱼舟。

[一作孟浩然诗]。

复制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王昌龄 〔唐代〕

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

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复制

《送十五舅》

王昌龄 〔唐代〕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复制

《留别郭八》

王昌龄 〔唐代〕

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复制

《送裴图南》

王昌龄 〔唐代〕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复制

《送吴十九往沅陵》

王昌龄 〔唐代〕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复制

《送郑判官》

王昌龄 〔唐代〕

东楚吴山驿树微,轺车衔命奉恩辉。

英僚携出新丰酒,半道遥看骢马归。

复制

《李四仓曹宅夜饮》

王昌龄 〔唐代〕

霜天留后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