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歸仁 / 宿歸仁寺
拼

《宿歸仁寺》

歸仁 〔唐代〕

精藍置屋切雲根,此地何從着世紛。

縹緲僧窗更臨水,氛氳崖樹欲參雲。

青山細認千重疊,暮氣徐觀萬里曛。

兩岸蟲鳴燈一點,舟人相語夜深聞。

复制

宿歸仁寺 - 賞析

歸仁

作者:歸仁

歸仁,唐末至五代初洛陽靈泉寺僧人。嗣疏山匡仁。後梁太祖開平三年(909)羅隱卒後,有詩悼之。又與沈彬相識。《景德傳燈錄》卷二〇有傳。為詩長於近體。《全唐詩》存詩6首。

歸仁其它诗文

《贈思黯》

歸仁 〔唐代〕

為憐清淺愛潺湲,一日三回到水邊。

若道歸仁灘更好,主人何故別三年。

复制

《題牛相公歸仁里宅新成小灘》

歸仁 〔唐代〕

平生見流水,見此轉留連。況此朱門內,君家新引泉。

伊流決一帶,洛石砌千拳。與君三伏月,滿耳作潺湲。

深處碧磷磷,淺處清濺濺。碕岸束嗚咽,沙汀散淪漣。

翻浪雪不盡,澄波空共鮮。兩岸灩澦口,一泊瀟湘天。

曾作天南客,漂流六七年。何山不倚杖,何水不停船。

巴峽聲心裡,松江色眼前。今朝小灘上,能不思悠然。

复制

《時宰生日詩三十絕 其十七》

歸仁 〔唐代〕

一語能平百戰塵,兩朝赤子盡歸仁。十年困臥邊亭鼓,同祝公年是幾人。

复制

《題西旅獻獒圖》

歸仁 〔唐代〕

鳴鳳啟至德,鎬京作王家。萬國戴元後,懷柔無邇遐。

逖矣裔夷人,占風慕中華。毳服耳金鐻,拳毛眼窈窪。

獻獒越重譯,辛苦涉流沙。歸仁自彼心,務廣匪子夸。

謇謇大廷臣,忠告猶咨嗟。卜年盈八百,分得未為奢。

雲胡叔世主,黷武生諠嘩。枸醬毒南徼,河源詫西槎。

哀哀萬夫命,驅以易驪騧。暴蔑文祖訓,大貽天下瑕。

畫圖漫寫形,索意良無涯。太康焚雉頭,宮闈茁妖芽。

開元灰組繡,驪岫荒淫哇。夫豈不有初,盪心生百邪。

望美洛陽都,赤符炳流霞。玉關閉高門,軍賓絕相加。

鳩杖老貔貅,虎落藹桑麻。煌煌中興業,奕奕流芳葩。

謙光信受益,知足復何差。感事重懷古,因書戒矜誇。

复制

《贈王詹事元馭》

歸仁 〔唐代〕

紫宮何崔嵬,裊裊干青雲。銅龍啟楓閶,白虎薦衿紳。

委蛇談經術,天顏再為新。日晏始言旋,竹素良自欣。

乃知清旃上,不廢箕潁真。儀羽豈獨嘉,漸當寄絲綸。

大化一以漓,魯叟不易醇。無為守至正,天下自歸仁。

复制

《送孝廉凌澹兮歸仁化山居》

歸仁 〔唐代〕

重客臨邛似長卿,十年詞賦早知名。琴心不作求凰曲,旅思翻彈別鶴聲。

把臂論文今夕酒,暮雲春樹異時情。羨君家住千峰上,雪霽開窗坐玉京。

复制

《慶陳士英母壽》

歸仁 〔唐代〕

遲遲閶闔啟清晨,納納乾坤媚早春。南極一星明壽域,東風正月遇生辰。

元方喜悅寬孤抱,仇氏康強到七旬。綺席重開喧地分,綵衣頻舞樂天倫。

生綃圖畫煙霞燦,妙筆詩章月露新。玄圃丹丘移頃刻,金聲玉彩斗精神。

忘憂萱草香恆在,不老梅花色自真。煙靄噴爐焚艾蒳,玉脂凝釜薦麒麟。

樓居罨畫中無地,屏轉罘罳外隔塵。盛世遭逢恆履泰,遐齡綿遠定歸仁。

三從己喜歸賢母,四德何曾愧古人。石爛海枯堪等待,永期長在此生身。

复制

《懷恃卷為歸仁賦》

歸仁 〔唐代〕

人皆有母而我獨無,嗟我之生曾不如彼慈烏。慈烏有母能反哺,我養不逮獨飲泣以躊躇。

人皆有子而母獨亡,嗟母之生曾不如彼空桑。空桑有子能返顧,母年不待獨飲泣以彷徨。

复制

《偈頌一百三十三首 其九十七》

歸仁 〔唐代〕

八表歸仁,一人有慶。樵唱漁歌,拍拍是令。

复制

《熱甚》

歸仁 〔唐代〕

四壁除遮障,炎風似熾爐。汗隨停扇滴,氣逐漱冰蘇。

銷暑露寒殿,歸仁扇暍圖。一杯槐葉冷,誰致錦屠蘇。

复制

《前漢門。樊崇徐宣》

歸仁 〔唐代〕

庸中佼佼鐵錚錚,百萬長驅入帝京。

首事縱隳三善在,歸仁何慮不全生。

复制

《尚德緩刑書》

歸仁 〔唐代〕

  漢昭帝逝世,昌邑王劉賀被廢黜,漢宣帝劉詢剛剛登上皇位。路溫舒呈上奏書,奏書說:

  昭帝崩,昌邑王賀廢,宣帝初即位,路溫舒上書,言宜尚德緩刑。其辭曰:

  「臣聞齊有無知之禍,而桓公以興;晉有驪姬之難,而文公用伯。近世趙王不終,諸呂作亂,而孝文為太宗。由是觀之,禍亂之作,將以開聖人也。故桓、文扶微興壞,尊文、武之業,

  澤加百姓,功潤諸侯,雖不及三王,天下歸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義,省刑罰,通關梁,一遠近,敬賢如大賓,愛民如赤子,內恕情之所安而施之於海內,是以囹圄空虛,天下太平。夫繼變化之後,必有異舊之恩,此賢聖所以昭天命也。「往者,昭帝即世而無嗣,大臣憂戚,焦心合謀,皆以昌邑尊親,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亂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禍變之故,乃皇天之所以開至聖也。故大將軍受命武帝,股肱漢國,披肝膽,決大計,黜亡義,立有德,輔天而行,然後宗廟以安,天下咸寧。臣聞《春秋》正即位,大一統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與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統,滌煩文,除民疾,存亡繼絕,以應天意。

  「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於世⒅,忠良切言皆郁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虛美薰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饑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獄亂之也。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生,絕者不可復屬。《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驅,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此仁聖之所以傷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做囚人不勝痛,則飾詞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內之;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為死有餘辜。何則?成練者眾,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獄吏專為深刻,殘賊而亡極,媮為一切,不顧國患,此世之大賊也。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此所謂一尚存者也。」

  「臣聞烏鳶之卵不毀,而後鳳凰集;誹謗之罪不誅,而後良言進。故古人有言:「山藪臧疾,川澤納污,瑾瑜匿惡,國君含詬。」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寬刑罰,以廢治獄,則太平之風可興於世,永履和樂,與天亡極,天下幸甚。」

  上善其言。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