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韓愈 /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拼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韓愈 〔唐代〕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師說;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复制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 賞析

分段賞析

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說》是韓愈的一篇著名論文。據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考證,此文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這一年,韓愈35歲,任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一個「從七品」的學官,職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壇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也已經開展,他是這個運動公認的領袖。這篇文章是針對門第觀念影響下「恥學於師」的壞風氣寫的。門第觀念源於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後,形成了以士族為代表的門閥制度,重門第之分,嚴士庶之別,士族的子弟,憑高貴的門第可以做官,他們不需要學習,也看不起老師,他們尊「家法」而鄙從師。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廢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為區分門第的標準。這對擇師也有很大的影響,在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就普遍存在着從師「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心理。韓愈反對這種錯誤的觀念,提出以「道」為師,「道」在即師在,這是有進步意義的。與韓愈同時代的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由此可以看出《師說》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鬥爭精神。

對恥學於師,文章連續用了三個對比。第一,古今對比,闡明恥學於師違背聖人之道,其後果只能是更加愚昧。第二,將同一個人既明於擇師教子的必要,卻又不明於自己從師的必要,把這兩種完全矛盾的做法加以對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揭示那些人確實糊塗不通道理。第三,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的對比,進一步道出士大夫的錯誤心理,發人深省地指出兩種人的地位與智能的反差,更令人幡然醒晤。

全文分4段。

第1段

提出中心論題,並以教師的職能作用總論從師的重要性和擇師的標準。開篇第一句「古之學者必有師」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說明古人重視師道,又針對現實,借古諷今。「必有」二字,語氣極為肯定。然後指出師的職能作用是「傳道受業解惑」,從正面申述中心論點。接着緊扣「解惑」二字,從不從師的危害說明從師的重要,從反面申述中心論點。最後緊扣「傳道」二字,闡明道之有無是擇師的唯一標準,一反時俗,將貴賤長少排出標準之外,為下文針砭時弊張本。

第2段

批判不重師道的錯誤態度和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這一段用對比的方法分三層論述。第一層,把「古之聖人」從師而問和「今之眾人」恥學於師相對比,指出是否尊師重道,是聖愚分野的關鍵所在;第二層,以為子擇師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指出「小學而大遺」的謬誤;第三層,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作對比,批判當時社會上輕視師道的風氣。

第3段

以孔子為例,指出古代聖人重視師道的事跡,進一步闡明從師的必要性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這一段開頭先提出「聖人無常師」的論斷,與第1段「古之學者必有師」呼應,並且往前推進一步,由「學者」推進到「聖人」,由「必有師」推進到「無常師」。舉孔子為例加以論述,因為孔子在人們心目中是至聖先師,舉孔子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強說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結論,這個結論顯然是正確的。這種以能者為師的觀點就是「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

第4段

讚揚李蟠「不拘於時」「能行古道」,說明寫作本文的緣由。「不拘於時」的「時」指「恥學於師」「惑而不從師」的社會風氣。「古道」指「從師而問」,以「聞道」在先者為師的優良學風。從而總結全文主旨,點明主題。

分句賞析

對"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的理解韓愈以儒家道統的繼承者自居,他「收召後學」,「抗顏而為師」,目的就是要恢復自孟子後已「失其傳」的儒家道統。正因為如此,他把「傳道」視為教師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務。「受業」「解惑」,都與此有關:「業」即「道之文」,指以「六藝經傳」為代表的儒家經典;而「解惑」也是為了「明道」。由此可見,「師道」是貫穿全文的主線,「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這個判斷就是上述內容的高度概括。

對「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的理解。

有人認為這句話反映了韓愈輕視勞動人民的階級偏見。但有人認為不能這樣看,因為這句話所在的第2段,都是貶斥上層「士大夫之族」,褒揚「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和「古之聖人」的,「君子不齒」句的主語「君子」,是指韓愈貶斥的上層「士大夫之族」,而不是韓愈自己。韓愈在文章里一再用「君子」「士大夫之族」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古之聖人」對比,貶前者,褒後者,當然不會把自己列入所謂的君子中,所以「君子不齒」只是對恥於從師的君子的諷刺,而沒有對「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的輕視。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評析:劈頭提出「古之學者必有師」的論斷,緊接着概括指出師的作用「傳道受業解惑」做為全文立論的出發點和依據。然後句句頂接,推論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同時,一開頭鄭重提出「古之學者必有師」,就隱然含有對「今之學者」不從師的批判意味,很自然地為第二段埋下了伏筆。本句翻譯時要注意「者……也……」和「所以」在句式中的含義和作用。

運用:(翻譯)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交授學業、解答疑難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評析:這一句是在前文已用老師的職能作出了理論論證和用孔子言行作了事實論證之後,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得出了進一步的結論。這個結論,是對「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深化,也是對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的進一步批判。說明了師生關係是相對的,教與學是可以相長的。這一句由「是故」引出,用「如是而已」結尾,化繁為簡,既顯見解的深辟透徹,又有一種高瞻遠矚的氣勢。

運用:(翻譯)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先有後,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

關於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的資料

①孔子師郯子。《春秋左氏傳》昭公十七年:「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皞氏(杜預註:黃帝之子,己姓之祖)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杜註: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杜註:即歷正之官);玄鳥氏,司分者也(杜註:玄鳥,燕也,以春分來,秋分去);……』仲尼聞之,見於郯子而學之。既而告人曰:『吾聞之,天子失官(杜註:失官,言不修其職也),學在四夷,猶信。』」

②孔子師萇弘、老聃。《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按:孔子問禮於老聃的故事,見《史記·孔子世家》《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莊子·天運篇》)

③孔子師師襄。《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心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避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孔子師師襄的故事,又見《孔子家語》《韓詩外傳》《淮南子》)

韓愈

作者:韓愈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並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後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韓愈其它诗文

《贈張徐州莫辭酒》

韓愈 〔唐代〕

莫辭酒,此會固難同。

請看女工機上帛,半作軍人旗上紅。

莫辭酒,誰為君王之爪牙?春雷三月不作響,戰士豈得來還家。

复制

《天星送楊凝郎中賀正》

韓愈 〔唐代〕

天星牢落雞喔咿,僕夫起餐車載脂。

正當窮冬寒未已,借問君子行安之。

會朝元正無不至,受命上宰須及期。

侍從近臣有虛位,公今此去歸何時。

复制

《送李願歸盤谷序》

韓愈 〔唐代〕

太行之陽有盤谷。

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

或曰:「謂其環兩山之間,故曰『盤』。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

」友人李願居之。

願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於人,名聲昭於時,坐於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疾馳。

喜有賞,怒有刑。

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

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閒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

大丈夫之遇知於天子、用力於當世者之所為也。

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

采於山,美可茹;釣於水,鮮可食。

起居無時,惟適之安。

與其有譽於前,孰若無毀於其後;與其有樂於身,孰若無憂於其心。

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

大丈夫不遇於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伺候於公卿之門,奔走於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倖於萬一,老死而後止者,其於為人,賢不肖何如也?」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維子之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往而復。

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虎豹遠跡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兮,呵禁不祥。

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游城南十六首•題於賓客莊》

韓愈 〔唐代〕

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

馬蹄無入朱門跡,縱使春歸可得知。

复制

《琴操十首•猗蘭操》

韓愈 〔唐代〕

(孔子傷不逢時作。古琴操云: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之子于歸,遠送於野。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

無有定處。世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复制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韓愈 〔唐代〕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复制

《天恐文章渾斷絕,更生賈島著人間。》

韓愈 〔唐代〕

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閒。

天恐文章渾斷絕,更生賈島著人間。

复制

《送韓愈從軍》

韓愈 〔唐代〕

志士感恩起,變衣非變性。親賓改舊觀,僮僕生新敬。

坐作群書吟,行為孤劍詠。始知出處心,不失平生正。

淒淒天地秋,凜凜軍馬令。驛塵時一飛,物色極四靜。

王師既不戰,廟略在無競。王粲有所依,元瑜初應命。

一章喻檄明,百萬心氣定。今朝旌鼓前,笑別丈夫盛。

复制

《次韻答黃介夫七十韻》

韓愈 〔唐代〕

春風不擇草,萬卉皆發萌。盛夏一長養,秋實俱與成。

舂粒以蒸炊,刈枯以煎烹。工師調五音,不問咸與韺。

自取眾律和,黍谷動華英。可以薦祖廟,可以陳帝庭。

良將統萬卒,所向若驚霆。戰鬥眾益勇,號令夜益明。

破敵必拉朽,不見堅陣橫。我觀欲物際,亦在農力興。

我觀合奏時,亦在考擊並。我觀成功日,亦在間得情。

草木有美惡,造化無喜憎。五聲有高下,一致不可評。

三軍用貔虎,不較蚊睫螟。大君設時網,廣海無漏鯨。

磊落黃夫子,為學不自輕。四十登賢科,良賈售百朋。

得志豈計晚,成名等眾熒。舊交半存沒,新知慕徒傾。

老鶴晴一唳,隨風無近聲。好論古今詩,品藻笑鍾嶸。

欲掃李杜壇,未審誰主盟。我衰百事倦,白首聊窮經。

兩目生昏花,猶勝張籍盲。讀書愛日永,秉扇自驅蠅。

但惡亂我思,非與小物勍。清飆颯然來,喜得如弟兄。

散帙空堂上,垂冠發星星。載誦堯舜篇,幸今時太平。

不學遁世士,投竿泛東溟。不襲貪生人,鍊氣噏日精。

不羨富貴翁,歌吹滿重城。獨守螢火光,莫攬蟾蜍晶。

人生轉頭間,未免一銘旌。區區逐甘鮮,鼎鼎夸佩纓。

安知西山餓,熟識綿上耕。彼勿嘆鳳衰,此正歌鴻冥。

分合沒窮巷,跡澀蹈高閎。妻子易為飽,粟帛不足營。

豈乏一器飯,豈乏一杯羹。肯為濁河濁,願作清濟清。

韓愈嘗有言,百物皆能鳴。特稱孟東野,貧篋文字盈。

到死只凍餒,何異埋秦坑。今我已過甚,日醉希步兵。

神仙多羽翼,一一飛蓬瀛。乃知無道氣,難可強留形。

鄙性實樸鈍,曾非傲公卿。昔隨眾一往,或值謗議騰。

曰我非親舊,曰我非門生。又固非賢豪,安得知爾名。

是時聞此言,舌直目且瞠。俄然我有答,賢相持權衡。

喜士同周公,其德莫與京。我去豈不送,我往豈不迎。

自為筋力寡,路遠艱於行。未若歸教子,遺金徒滿籯。

歲月苦易得,顏貌日可驚。身雖厭役役,心亦遠硜硜。

歸思吳洲橘,夢憶楚江萍。試看兩圍棋,白黑何所爭。

朝脫泥塗困,暮失雲衢亨。物理既難常,達生重飛觥。

曾以文豹章,遠喻子懷能。曩者忤貴勢,悔說烏鳥靈。

烏靈反見怒,終恨屈此誠。當時語頗錯,盍呼為大鵬。

於茲儻遇之,應解頸頰赬。韻盡意未盡,且用此報瓊。

复制

《詠史下·憲宗》

韓愈 〔唐代〕

韓愈南投癉海波,元和天子老中訛。

檀檐金墄猶堪笑,願作重來赴火蛾。

复制

《詠史下·韓愈》

韓愈 〔唐代〕

楊墨蛇龍本一區,大顛便是惡溪魚。

退之也是無操守,一貶便陳封禪書。

复制

《天上碧桃》

韓愈 〔唐代〕

春階蕩漾春日長,羽林颯颯勾陳蒼。

鈞天寥寥帝不康,一月震悚奔勾芒。

夜鳩眾功和陰陽,粉白黛緣各一方。

鑄作娟麗盈盈妝,金烏飛去東藩傍。

左右前後千毛嬙,青雲衣兮白霓裳。

重重華蓋十六行,瓊林玉殿積縞霜。

氣焰薰薄搖籃光,白雲鄉是碧雲鄉。

騎龍韓愈如漁郎,緱山仙子聞仙方。

坐鶴之背吹鳳凰,穆子簡子方來王。

氣迷色眩成肆狂,執法叩閶夕抗章。

有一於此無不亡,言從諫聽如禹湯。

斥罷脂澤去芬芳,各服毼衣事蠶娘。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