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世民 / 饮马长城窟行
拼 译 译

《饮马长城窟行》

李世民 〔唐代〕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

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

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

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

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靈台凱歌入。

饮马长城窟行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塞外悲涼的風颳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經凍結,廣袤的沙漠上,沙丘連綿不斷,陰山之下千萬里全都落滿了白雪。將士們戍邊在那遠遠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層一層的山巒引領向上顯出了高高的氣節,眾多的戰旗被長風吹卷這,將士們在哪長城低下飲馬也不停歇。寒冷的沙灘上連接着騎兵的足跡,狂暴的北風吹斷了那邊塞上傳來的聲樂,胡地的灰塵清掃着像那玉(冰凍如玉)做似的邊塞,羌族的笛聲和那金鉦敲擊的聲音。與世隔絕的沙漠上干戈都 收藏起來了,可那戰車卻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濕的地方震顫搖曳。都尉們都從龍堆返回了,將軍還從馬邑凱旋而來正在捷報。高揚着旗子讓那籠罩着大霧的地方都清淨下來了,在石碑記上他們的功名他們又是那樣的歡悅,在那荒涼的邊界上只要有一個穿着戎裝的人(作者自指)去守護,靈武台上(朝廷)的凱歌是來源於國界。

注釋切:淒切。交河:北方河名。瀚海:沙漠。波:沙丘起伏狀。迥戌:遠方的邊戍。高節:旗幟。朔吹:北風。玉塞:玉門關。金鉦:鑼聲。絕漠:大漠。干戈:指武器。戢:收藏。原隰(xí):原野。紀石:刻石紀功。荒裔:邊荒。戎衣:戰士。靈台:周代台名。▲

周振甫.唐詩宋詞元曲全集:黃山書社,1999年1月:171頁

楊國孚.韻譯歷代經典詩詞歌賦曲,: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109頁

饮马长城窟行 - 賞析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它書寫了大唐平定天下,開創貞觀之治後太宗皇帝的感慨。全詩沒有具體描寫兩軍作戰的場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這場戰爭的發生發展與勝利的過程,是一首描寫當時現實事件的史詩。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切,淒切。交河,北方河名。句意為:塞外,寒風悲鳴,十分淒切,交河上,嚴冰封凍了河道。據《舊唐書·太宗本紀》所載,太宗平定宋金剛之亂時,於「(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眾趣龍門關,履冰而渡之」,可見詩中所描寫的悲壯之景當是詩人親眼所見,想必此詩亦是濡筆馬上而作。

「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瀚海,沙漠。波,沙丘起伏狀。句意為:廣袤的沙漠上,沙丘連綿不斷,陰山上千里雪覆。此聯進一步寫塞外之景,壯闊迷茫,渲染了一種壯烈豪邁之情。其眼光,其氣度,真有指點江山,總攬寰宇之勢,這一點是此後的許多詩人都難以企及的。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迥戌,遠方的邊戍。高節,旗幟。句意為:烽火中傳來了遠方的緊急軍情,我於是揮兵遠赴邊疆,一路上層疊的山巒引導着我的旗幟。此二句點明為救邊而出征,軍隊沿着山路前行,仿佛是山引領着隊伍,意即此戰很得天時,必將獲勝。

「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句意為:風兒輕輕地吹起旗幟,我們揮師出長城而飲水放馬。馬是古代戰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到某處飲馬,意即對某處用兵,占領某地。自秦以來,長城一直是重要的守御工事,詩人敢為前人所不敢為,兵出長城,爭雄天下,其傲視寰宇的胸懷確實令後人追慕不已。這兩句點明了題中馳騁宇內,以天下為牧場之意。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朔吹,北風。句意為:寒冷的沙漠上,騎兵過處,跡印連綿;凜冽的北風阻隔了邊塞的噪雜之聲。這是寫進軍途中所遇到的艱難險阻。

「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玉塞,玉門關。金鉦,鑼聲。句意為:玉門關一帶,胡人入侵的囂塵已經消逝,羌人們正吹着笛子,敲着金鑼,載歌載舞。大軍所指,蠻夷懾服,邊境一帶很快呈現出一片祥和、安寧的和平氣象。並非倚仗武力,更多的是以德感召,所以使羌人載歌載舞心悅誠服。《舊唐書·太宗本紀》載:「自是西北諸蕃成請上尊號為『天可汗』。」可見在處理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係上,太宗是做得很成功的,從這兩句詩中就可以看到這一點。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絕漠,大漠。干戈,指武器。戢,收藏。原隰,原野。句意為:大漠之上,武器收藏,車仗過處,原野為之震動。平夷戰禍後,軍隊凱旋,所到之處,群情振奮。所謂「弔民伐罪」,正義的戰爭,人民從來都是支持的。

「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龍堆,即白龍堆,今新疆庫木塔格沙漠。句意為:都尉從龍堆返回,將軍們從馬邑凱旋而歸。這兩句是互文見義,稱述得勝還朝,所用地名都是邊塞一帶,給人以真實感,此後的邊塞詩也常用這種手法,羅列多個邊關地名,雖然這些地區往往與詩中的事件並無關聯,而且地名之間常常不具有確定的邏輯關係。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紀石,刻石紀功。句意為:旗幟飄揚,雲霧瀰漫的氛圍因之消歇,將士們功勳卓著,應該把他們的功績刻在石頭上,永遠流傳後世。這裡運用了象徵手法,「揚麾」指唐軍旗幟鮮明地出戰,「氛霧」形容外敵入侵,一片紛擾之狀。這是對將士們的稱述,也是勉勵將士們努力作戰以名垂千古,同時也是自勉。

「荒裔一戎衣,靈台凱歌入。」荒裔,邊荒。戎衣,戰士。靈台,周代台名。《後漢書·桓譚傳》:「其後有詔會議靈台所處。」《三國志·魏書·王朗傳》註:「明堂所以祀上帝,靈台所以觀天文。」這裡指代朝廷。句意為:邊遠、荒涼之地只需一介之士戍守,朝廷中已有凱歌高奏。大唐王朝,威鎮四夷,只需很少的守兵,就可以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李唐全盛時,的確如這兩句所描述的那樣,邊境安寧,四境賓服。▲

劉常生.歷代詠玉門詩詞選:甘肅文化出版社,2010.11:第28頁

中國人民解放軍五二九六一部隊 .法家詩歌選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76年04月第1版:第19頁

孫丕任.歷代帝王詩選:春風文藝出版社,1988年07月第1版:第145頁

劉興詩等.古詩文中的科學:京華出版社,2009.06:第218頁

饮马长城窟行 - 創作背影

李世民的《飲馬長城窟行》創作於貞觀二十年(646年)九月駐蹕靈州,太宗平定宋金剛之亂時,於「(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眾趣龍門關,履冰而渡之」,詩中所描寫的悲壯之景當是詩人親眼所見,此詩亦是濡筆馬上而作。

胡曉明.貞觀長歌·大唐盛世創業史:太白文藝出版社,2007年4月:422頁

政協靈武市第十屆委員會編.靈武文史資料第9輯第117頁

李世民

作者: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後世明君之典範。廟號太宗,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 

李世民其它诗文

《春日玄武門宴群臣》

李世民 〔唐代〕

韶光開令序,淑氣動芳年。

駐輦華林側,高宴柏梁前。

紫庭文珮滿,丹墀袞紱連。

九夷簉瑤席,五狄列瓊筵。

娛賓歌湛露,廣樂奏鈞天。

清尊浮綠醑,雅曲韻朱弦。

粵余君萬國,還慚撫八埏。

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

《首春》

李世民 〔唐代〕

寒隨窮律變,春逐鳥聲開。

初風飄帶柳,晚雪間花梅。

碧林青舊竹,綠沼翠新苔。

芝田初雁去,綺樹巧鶯來。

《傷遼東戰亡》

李世民 〔唐代〕

鑿門初奉律,仗戰始臨戎。

振鱗方躍浪,騁翼正凌風。

未展六奇術,先虧一簣功。

防身豈乏智,殉命有餘忠。

《秋日二首 其二》

李世民 〔唐代〕

爽氣澄蘭沼,秋風動桂林。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叢金。

日岫高低影,雲空點綴陰。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娛心。

《初秋夜坐》

李世民 〔唐代〕

斜廊連綺閣,初月照宵幃。

塞冷鴻飛疾,園秋蟬噪遲。

露結林疏葉,寒輕菊吐滋。

愁心逢此節,長嘆獨含悲。

《冬宵各為四韻》

李世民 〔唐代〕

雕宮靜龍漏,綺閣宴公侯。

珠簾燭焰動,繡柱月光浮。

雲起將歌發,風停與管遒。

瑣除任多士,端扆竟何憂。

《賦秋日懸清光賜房玄齡》

李世民 〔唐代〕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

參差麗雙闕,照耀滿重闈。

仙馭隨輪轉,靈烏帶影飛。

臨波無定彩,入隙有圓暉。

還當葵藿志,傾葉自相依。

《宴中山》

李世民 〔唐代〕

驅馬出遼陽,萬里轉旂常。

對敵六奇舉,臨戎八陣張。

斬鯨澄碧海,卷霧掃扶桑。

昔去蘭縈翠,今來桂染芳。

雲芝浮碎葉,冰鏡上朝光。

回首長安道,方歡宴柏梁。

《賦得花庭霧》

李世民 〔唐代〕

蘭氣已熏宮,新蕊半妝叢。

色含輕重霧,香引去來風。

拂樹濃舒碧,縈花薄蔽紅。

還當雜行雨,仿佛隱遙空。

《三層閣上置音聲》

李世民 〔唐代〕

綺筵移暮景,紫閣引宵煙。

隔棟歌塵合,分階舞影連。

聲流三處管,響亂一重弦。

不似秦樓上,吹簫空學仙。

《賦得含峰雲》

李世民 〔唐代〕

翠樓含曉霧,蓮峰帶晚雲。

玉葉依岩聚,金枝觸石分。

橫天結陣影,逐吹起羅文。

非復陽台下,空將惑楚君。

《秋日》

李世民 〔唐代〕

秋光凝翠嶺,涼吹肅離宮。荷疏一蓋缺,樹冷半帷空。

側陣移鴻影,圓花釘菊叢。攄懷俗塵外,高眺白雲中。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