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杜甫 / 五言律詩 / 月夜憶舍弟
拼 译 译

《月夜憶舍弟》

杜甫 〔唐代〕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夜憶舍弟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消息。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老是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停止。

注釋
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樓上的更鼓。戍,駐防。
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後,就開始宵禁。
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
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白露」的一個夜晚。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
長:一直,老是。
達:到。
況乃:何況是。
未休兵:戰爭還沒有結束。

參考資料:

1、 龍儒民 .中國詩歌精選 .北京市 :線狀書局 ,2010年 :103頁 .
2、 楊立群 .唐宋詩詞選析 .北京市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11年 :17-18頁 .
3、 賈濃鈾 .最美的唐詩和宋詞 .天津市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0年 :20頁 .
4、 余建忠 .中國古代詩詞譯賞 .昆明市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11年 :144-146頁 .

月夜憶舍弟 - 賞析

意境賞析
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這首詩首聯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淒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斷人行」點明社會環境,說明戰事仍然頻繁、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質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並不使人覺得於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這兩句在鍊句上也很見功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月明」,只是將詞序這麼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善於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麈史》)讀者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為神奇的本領。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着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感人至深。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尾聯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內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老是不能送到,更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停止,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麼能夠寫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鍊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作最深厚的源泉。

結構分析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淒楚哀感,沉鬱頓挫。

參考資料:

1、 張明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03-504

月夜憶舍弟 - 創作背影

這首詩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杜甫

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其它诗文

《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澧州覲省》

杜甫 〔唐代〕

佳士欣相識,慈顏望遠遊。

甘從投轄飲,肯作置書郵。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复制

《天池》

杜甫 〔唐代〕

天池馬不到,嵐壁鳥才通。

百頃青雲杪,層波白石中。

鬱紆騰秀氣,蕭瑟浸寒空。

直對巫山出,兼疑夏禹功。

魚龍開闢有,菱芡古今同。

聞道奔雷黑,初看浴日紅。

飄零神女雨,斷續楚王風。

欲問支機石,如臨獻寶宮。

九秋驚雁序,萬里狎漁翁。

更是無人處,誅茅任薄躬。

复制

《暮寒》

杜甫 〔唐代〕

霧隱平郊樹,風含廣岸波。

沉沉春色靜,慘慘暮寒多。

戍鼓猶長擊,林鶯遂不歌。

忽思高宴會,朱袖拂雲和。

复制

《詣徐卿覓果栽》

杜甫 〔唐代〕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問綠李與黃梅。

石筍街中卻歸去,果園坊里為求來。

复制

《晚行口號》

杜甫 〔唐代〕

三川不可到,歸路晚山稠。

落雁浮寒水,飢烏集戍樓。

市朝今日異,喪亂幾時休。

遠愧梁江總,還家尚黑頭。

《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蹟》

杜甫 〔唐代〕

涪右眾山內,金華紫崔嵬。

上有蔚藍天,垂光抱瓊台。

繫舟接絕壁,杖策窮縈迴。

四顧俯層巔,澹然川谷開。

雪嶺日色死,霜鴻有餘哀。

焚香玉女跪,霧裡仙人來。

陳公讀書堂,石柱仄青苔。

悲風為我起,激烈傷雄才。

《送舍弟頻 其三》

杜甫 〔唐代〕

諸姑今海畔,兩弟亦山東。

去傍干戈覓,來看道路通。

短衣防戰地,匹馬逐秋風。

莫作俱流落,長瞻碣石鴻。

复制

《同李太守登歷下古城員外新亭,亭對鵲湖》

杜甫 〔唐代〕

新亭結構罷,隱見清湖陰。

跡籍台觀舊,氣溟海岳深。

圓荷想自昔,遺堞感至今。

芳宴此時具,哀絲千古心。

主稱壽尊客,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蓽興,得兼梁甫吟。

复制

《公安送韋二少府匡贊》

杜甫 〔唐代〕

逍遙公後世多賢,送爾維舟惜此筵。

念我能書數字至,將詩不必萬人傳!時危兵革黃塵里,日短江湖白髮前。

古往今來皆涕淚,斷腸分手各風煙。

《雨不絕》

杜甫 〔唐代〕

鳴雨既過漸細微,映空搖颺如絲飛。

階前短草泥不亂,院裡長條風乍稀。

舞石旋應將乳子,行雲莫自濕仙衣。

眼邊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歸。

《讀左公徂東集》

杜甫 〔唐代〕

秋風一見淚紛披,可柰重歌出塞詞。百濟河山愁到處,三韓文獻幸今茲。

屈平既放天何問,杜甫無家別有詩。方信當年身不死,千秋斯道已如絲。

复制

《歸殳山一首寄楊德中丁一鶴》

杜甫 〔唐代〕

殳山即與浣花同,犬吠雞鳴處處通。卜宅定如唐杜甫,部符須得漢文翁。

荷歌夜雨衰猶綠,棗落秋風熟已紅。一鶴道人今可過,九龍山客試相從。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