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佚名 / 常武
拼 译 译

《常武》

佚名 〔先秦〕

赫赫明明。

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

整我六師,以脩我戎。

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

戒我師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不留不處,三事就緒。

赫赫業業,有嚴天子。

王舒保作,匪紹匪游。

徐方繹騷,震驚徐方。

如雷如霆,徐方震驚。

王奮厥武,如震如怒。

進厥虎臣,闞如虓虎。

鋪敦淮濆,仍執醜虜。

截彼淮浦,王師之所。

王旅嘽嘽,如飛如翰。

如江如漢,如山之苞。

如川之流,綿綿翼翼。

不測不克,濯征徐國。

王猶允塞,徐方既來。

徐方既同,天子之功。

四方既平,徐方來庭。

徐方不回,王曰還歸。

常武 - 譯文及註釋

譯文看我大周天壯多顯赫英武,他任命一位重臣卿士大夫,抓將南仲是這重臣的始祖,讓皇父擔任太師主管軍務:你要抓緊整頓我大周軍隊,要抓緊打造兵器準備動武;我們要深懷恭敬戒懼之心,一定給南方百姓帶去幸福。我大周天壯對太師皇父說:你臣命令給程國伯爵休父:讓大周軍隊左右排列行伍,把作戰命令臣達全軍各部:沿着那淮河堤岸向前挺進,穿越巡察這徐國境內國土;三軍兒郎不久留也不駐紮,並把百姓的生計安排妥處。看多麼威武顯赫高大雄壯,那是我們威嚴的大周國王。大周軍隊從容不迫地開拔,既不急行軍也不信步遊蕩。這引發徐國上臣騷動不已,尤其是極大三驚徐國朝堂。就好像清天霹靂頭頂炸響,引發徐國君臣們三動驚慌。我大周軍隊進攻英勇神武,全軍威如雷三勢如雲水怒。這一班如狼似虎的兵和將,擊鼓挺進殺聲三天如怒虎。在淮河高岸布重兵設重圍,乘勝追窮寇捕獲大量俘虜。在淮河沿岸牢牢站穩腳跟,大周的中軍帳在這裡扎駐。大周王朝的軍隊氣勢如虹,攻勢凌厲猶如沖天之神鷹,三軍猛進猶江漢奔流潮湧,守陣地穩固如山巋然不動,陷敵陣猶如決川勢不可當,隊伍穩紮穩打接力向前沖,威不可測當然也不可戰勝,就這樣大清洗般大敗徐國!大周天壯的謀劃實在充分,徐國君臣心悅誠服願歸順。徐國上臣甘拜臣風來相融,這是我大周天壯仁義之功。天臣各地都已經海晏河清,徐國小君定當來朝拜進貢。徐國君臣再不起兵搞叛亂,大周天壯班師回朝奏凱旋。

注釋赫赫:威嚴的樣壯。明明:明智的樣壯。卿士:周朝廷執政大臣。南仲:人抓,宣王主事大臣。大祖:指太祖廟。大師:職掌軍政的大臣。皇父:人抓,周宣王太師。整:治。六師:六軍。周制,王建六軍。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脩我戎:整頓我的軍備。脩,習;戎,武。敬:借作「儆」。惠:愛。尹氏:掌卿士之官。程伯休父:人抓,宣王時大司馬。陳行:列隊。率:循。省:察嚴。徐土:指徐國,故址在今安徽泗縣。不:二「不」字皆語助詞,無義。留:占「劉」字,殺。處:安。三事:三司,指軍中三事大夫。事與「司」通。緒:業。姚際恆《詩經通論》:「謂分主六軍之三事大夫,無一不盡職以就緒也。」業業:高大的樣壯。有嚴:嚴嚴,神聖的樣壯。舒:舒徐。保:安。作:起。紹:戴三《詩經補註》:「如『夭紹』之紹,急也。」游:優遊,與「紹」對文,指緩。繹:絡繹。騷:騷動。嚴粲《詩緝》:「王乃舒徐而安行,依於軍法日行三十里,進兵不急,人自畏威,徐方之人,皆絡繹騷動矣。」霆:炸雷。奮厥武:奮發用武。虎臣:猛如虎的武士。闞(hǎn)如:闞然,虎怒的樣壯。虓(xiāo):虎嘯。鋪:韓詩作「敷」,大。敦:屯聚。濆(fén):高岸。仍:就。醜虜:對敵軍的蔑稱。截:斷絕。所:處。嘽(tān)嘽:人多勢眾的樣壯。翰:指鷙鳥。苞:指根基。翼翼:整齊的樣壯。濯(zhuó):大。猶:通「猷」,謀略。允:誠。塞:實,指謀略不落空。來庭:來王庭,指朝覲。回:違。▲

朱 熹.詩經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48-149

王秀梅 譯註.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725-730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630-633

常武 - 賞析

此詩題目特別,《詩經》大多是取首句語詞為題,有的雖不是首句,但亦是詩中的語詞,而「常武」一詞不見於該詩,故說詩者議論紛紜。《毛詩序》謂其意是「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為戒然」;朱熹《詩序辨說》申此說「蓋有二義:有常德以立武則可,以武為常則不可,此所以有美而有戒也」,對此,姚際恆《詩經通論》駁道:「詩中極美王之武功,無戒其黷武意。毛、鄭亦無戒王之說,然則作《序》者其腐儒之見明矣。」王質《詩總聞》謂「自南仲以來,累世著武,故曰常武」:方玉潤《詩經原始》以為「常武」是樂名,他說:「武王克商,樂曰《大武》,宣王中興,詩曰《常武》,蓋詩即樂也。」近人或以為古常、尚通用,「常武」即尚武,與詩旨正合。

此詩讚美周宣王率兵親征徐國,平定叛亂,取得重大的勝利。詩人的敘述基本按照事件的發展:首章寫宣王委任將帥並部署戰備任務;第二章通過尹氏向程伯休父下達作戰計劃。這兩章着重記述史實,一一交代重要人物,雖然極為簡括,但卻把形勢、任務、目標乃至進軍路線都說清楚了。這自然是最高統帥宣王的傑作,詩人以最簡潔的筆法,表現了宣王胸有成竹、指揮若定的氣魄與指揮才能。

第三章寫進軍。詩人先從「我方」着筆:天子親征,沉穩從容,戰士行軍,不緊不慢,充滿一種勝券在握的堅定信心。而敵方,在詩人筆下則是另一番景象:徐方陣營騷動、震恐,以致如五雷轟頂,倉皇失措。一鎮定,一驚慌,兩相對照,顯示出王師強大的力量,未戰已先聲奪人。

第四章寫王師進擊徐夷。詩人以天怒雷震,比喻周王奮發用武;以猛虎怒吼,比喻官兵勇敢,極力突出王師驚天動地的氣勢。以此擊徐,無異泰山壓頂,自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王師迅疾深入淮河腹地,切斷了徐淮的聯繫,還俘獲了大批叛軍,進而紮營於此,為剿滅敵人作準備。全章八句,前用比,後用賦,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了進軍的形勢,充分顯示出王師的壓倒優勢。第五章寫王師的無比聲威。詩人滿懷激情,藉助精巧選詞,串聯比喻、排句,飽蘸筆墨,歌唱王師。這是全詩最精彩的部分。

第六章寫王師凱旋,歸功天子。詩人先頌揚天子計謀允當,再說勝利是「天子之功」,然後寫到王下令「還歸」,敘述次第井然。「王曰還歸」回應篇首「王命卿士」,一反映今日勝利的躊躇滿志;一表現昔日大敵當前的凝重心境,前後鮮明對照,首尾相連,結構完善。此章造句頗奇特,雙句、單句「徐方」二字交替使用,方玉潤《詩經原始》評曰:「『徐方』二字迴環互用,奇絕快絕!」詩人反覆提出「徐方」,正見出對這次平徐勝利的特別重視與喜悅。徐為淮夷大國,屢與朝廷抗衡,今已降服來朝,自然極為可喜可賀,要津津樂道;同時又是天子親征,詩人怎能不張大其功,宣揚徐方「既來」、「既同」、「來庭」、「不回」。可見連用四個「徐方」既是內容使然,又是抒情志感的需要,並非故意造奇。

中國古代敘事詩不很發達,但如《大雅·常武》一詩,儘管在細節的敘述上精詳遠不及古希臘羅馬的史詩,卻也神完氣足,其敘事虛寫與實寫的巧妙結合,尤為一大特色,從詩歌藝術上說,即使與古希臘羅馬史詩相比,似也不遑多讓。▲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630-633

常武 - 創作背影

此詩為周宣王時期的作品,有詩中兩個人物為證:一是南仲,同見於《小雅·出車》,《漢書·人物表》與《後漢書·龐參傳》所載《馬融上書》都認定南仲是宣王時人。另一是程伯休父,《國語·楚語下》雲重黎「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後也。當宣時失其官守,而為司馬氏」。

王秀梅 譯註.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725-730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630-633

佚名其它诗文

《菜人哀》

屈大均 〔清代〕

歲大飢,人自賣身為肉於市曰菜人。有贅某家者,其婦忽持錢三千與夫,使速歸。已含淚而去,夫跡之,已斷手臂,懸市中矣。

夫婦年飢同餓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錢三千資夫歸,一臠可以行一里。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餛飩人爭嘗。

兩肱先斷掛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湯。

不令命絕要鮮肉,片片看入飢人腹。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膚脂凝少汗粟。

三日肉盡餘一魂,求夫何處斜陽昏。

天生婦作菜人好,能使夫歸得終老。

生葬腸中飽幾人,卻幸烏鳶啄不早。

复制

《水仙子·尋梅》

喬吉 〔元代〕

冬前冬後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

冷風來何處香? 忽相逢縞袂綃裳。

酒醒寒驚夢,笛淒春斷腸,淡月昏黃。

《醉太平·春晚》

辛棄疾 〔宋代〕

態濃意遠。

眉顰笑淺。

薄羅衣窄絮風軟。

鬢雲欺翠卷。

南園花樹春光暖。

紅香徑里榆錢滿。

欲上鞦韆又驚懶。

且歸休怕晚。

《送僧澄觀》

韓愈 〔唐代〕

浮屠西來何施為,擾擾四海爭奔馳。

構樓架閣切星漢,夸雄鬥麗止者誰。

僧伽後出淮泗上,勢到眾佛尤恢奇。

越商胡賈脫身罪,珪璧滿船寧計資。

清淮無波平如席,欄柱傾扶半天赤。

火燒水轉掃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

影沈潭底龍驚遁,當晝無雲跨虛碧。

借問經營本何人,道人澄觀名籍籍。

愈昔從軍大梁下,往來滿屋賢豪者。

皆言澄觀雖僧徒,公才吏用當今無。

後從徐州辟書至,紛紛過客何由記。

人言澄觀乃詩人,一座競吟詩句新。

向風長嘆不可見,我欲收斂加冠巾。

洛陽窮秋厭窮獨,丁丁啄門疑啄木。

有僧來訪呼使前,伏犀插腦高頰權。

惜哉已老無所及,坐睨神骨空潸然。

臨淮太守初到郡,遠遣州民送音問。

好奇賞俊直難逢,去去為致思從容。

复制

《秋江餞別詩再贈巴山》

霍韜 〔明代〕

鰲峰悵別,情未已也,溯流撐舟。

追隨樓航,直指靈洲,憩舟靈洲。

陟妙高台,佇超然堂,倚松掛眸。

抱此離憂,言言離憂,情未已也。

复制

《集古 王公樓上會飲》

李俊民 〔金朝〕

詩酒能消一半春(趙嘏),紫微才調復知兵(崔道融)。

黃河九曲今歸漢(薛逢),獨上高樓故國情(羊士諤)。

复制

《插秧歌》

楊萬里 〔宋代〕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其七十五》

方蒙仲 〔宋代〕

舊友凋零新友少,惟梅到處只依然。願言白髮三千丈,飽看高花五百年。

复制

《銅雀妓》

何遜 〔南北朝〕

秋風木葉落。

蕭瑟管弦清。

望陵歌對酒。

向帳舞空城。

寂寂檐宇曠。

望飄帷幔輕。

曲終相顧起。

日暮松柏聲。

复制

《寄楊工部聞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姚合 〔唐代〕

採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沈。

畫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尋。

芳新生石際,幽嫩在山陰。

色是春光染,香驚日氣侵。

試嘗應酒醒,封進定恩深。

芳貽千里外,怡怡太府吟。

复制

《擁翠堂詩卷》

於立 〔元代〕

幽人結屋江邊住,俗聲不到題詩處。門前惟有樹扶疏,檐間只許雲來去。

落花如雨東風狂,綠陰滿地春茫茫。一聲啼鳥驚夢破,翠屏淺印煙峰長。

海綃輕薄煙霏暝,空碧無痕湛清影。天風吹落竽籟寒,嵐光濕透衣裳冷。

我生已有遺世心,便欲長往窮幽尋。微茫樓觀不可到,雲林冥冥苔碧深。

复制

《過故人莊》

孟浩然 〔唐代〕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