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孔子 / 葑門
拼

《葑門》

孔子 〔先秦〕

遺墨固藏神,希聖非立我。

斷後輒無前,實石即虛左。

品定賦纖洪,義明分勇懦。

端木語衛文,洙泗皆卿佐。

孔子敘夷齊,後進尚嵬瑣。

從來一大事,幾作鴻毛荷。

知非言所及,結網魚受課。

誰持空空質,放縱無不可。

茲門小精廬,荒寂眾萬過。

欣餘二三子,拙力守飢臥。

楊花安得攬,飛去天隅唾。

唯有露垂垂,滿畦紅藥墮。

复制

葑門 - 賞析

孔子

作者: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其它诗文

《第四十回》

孔子 〔先秦〕

  保儲君四皓與宴 留遺囑高祖升遐

  卻說高祖到了淮南,連接兩次喜報,一即由長沙王吳臣,遣人獻上英布首級,高祖看驗屬實,頒詔褒功,交與來使帶回。一是由周勃發來的捷音,乃是追擊陳豨,至當城破滅豨眾,將豨刺死,現已悉平代郡,及雁門雲中諸地,候詔定奪云云。高祖復馳詔與勃,叫他班師。周勃留代,見三十八回。惟淮南已封與子長,楚王交復歸原鎮,獨荊王賈走死以後,並無子嗣,特改荊地為吳國,立兄仲子濞為吳王。濞本為沛侯,年方弱冠,膂力過人,此次高祖討布,濞亦隨行,臨戰先驅,殺敵甚眾。高祖因吳地輕悍,須用壯王鎮守,方可無患,乃特使濞王吳。濞受命入謝,高祖留神細視,見他面目獷悍,隱帶殺氣,不由的懊悔起來。便悵然語濞道:「汝狀有反相,奈何?」說到此句,又未便收回成命,大費躊躇。濞暗暗生驚,就地俯伏,高祖手撫濞背道:「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莫非就應在汝身?汝當念天下同姓一家,慎勿謀反,切記!切記!」既知濞有反相,何妨收回成命,且五十年後之亂事,高祖如何預知?此或因史筆好諛,故有是記載,未足深信。濞連稱不敢,高祖乃令他起來,又囑咐數語,才使退出。濞即整裝去訖。嗣是子弟分封,共計八國,齊楚代吳趙梁淮陽淮南,除楚王交吳王濞外,余皆系高祖親子。高祖以為骨肉至親,當無異志,就是吳王濞,已露反相,還道是猶子比兒,不必過慮,誰知後來竟變生不測呢?

  這且慢表。

  且說高祖自淮南啟蹕,東行過魯,遣官備具太牢,往祀孔子。待祀畢復命,改道西行。途中箭創復發,匆匆入關,還居長樂宮,一臥數日。戚姬早夕侍側,見高祖呻S吟Y不輟,格外擔憂,當下覷便陳詞,再四籲請,要高祖保全母子性命。高祖暗想,只有廢立太子一法,尚可保他母子,因此舊事重提,決議廢立。張良為太子少傅,義難坐視,便首先入諫,說了許多言詞,高祖只是不睬。良自思平日進言,多見信從,此番乃格不相入,料難再語,不如退歸,好幾日杜門謝客,託病不出。當時惱了太子太傅叔孫通,入宮強諫道:「從前晉獻公寵愛驪姬,廢去太子申生,晉國亂了好幾十年,秦始皇不早立扶蘇,自致滅祀,尤為陛下所親見。今太子仁孝,天下共聞,呂后與陛下,艱苦同嘗,只生太子一人,如何無端背棄?今陛下必欲廢嫡立少,臣情願先死,就用頸血灑地罷。」說着,即拔出劍來,竟欲自刎。高祖慌忙搖手,叫他不必自盡,且與語道:「我不過偶出戲言,君奈何視作真情?竟來尸諫,幸勿如此誤會!」通乃把劍放下,復答說道:「太子為天下根本,根本一搖,天下震動,奈何以天下為戲哩?」高祖道:「我聽君言,不易太子了!」通乃趨退。既而內外群臣,亦多上書固爭,累得高祖左右兩難,既不便強違眾意,又不好過拒愛姬,只好延宕過去,再作後圖。

  既而瘡病少瘥,置酒宮中,特召太子盈侍宴。太子盈應召入宮,四皓一同進去,俟太子行過了禮,亦皆上前拜謁。高祖瞧着,統是鬚眉似雪,道貌岩岩,心中驚異得很,便顧問太子道:「這四老乃是何人?」太子尚未答言,四皓已自敘姓名。高祖愕然道:「公等便是商山四皓麼?我求公已閱數年,公等避我不至,今為何到此,從吾兒遊行?」四皓齊聲道:「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所以違命不來。今聞太子仁孝,恭敬愛士,天下都延頸慕義,願為太子效死。臣等體念輿情,故特遠道來從,敬佐太子。」高祖徐徐說道:「公等肯來輔佐我兒,還有何言?幸始終保護,毋致失德。」四皓唯唯聽命,依次奉觴上壽。高祖勉強接飲,且使四皓一同坐下,共飲數巵。約有一兩個時辰,高祖總覺寡歡,就命太子退去。太子起座,四皓亦起,隨着太子,謝宴而出。高祖急召戚姬至前,指示四皓,且唏噓向戚姬道:「我本欲改立太子,奈彼得四人為輔,羽翼已成,勢難再動了。」戚姬聞言,立即淚下。婦女徒知下淚,究屬無益。高祖道:「汝亦何必過悲,須知人生有命,得過且過,汝且為我作楚舞,我為汝作楚歌。」戚姬無奈,就席前飄揚翠袖,輕盈回舞。高祖想了片刻,歌詞已就,隨即高聲唱着道: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繒繳,尚安所施!

  歌罷復歌,迴環數四,音調悽愴。戚姬本來通文,聽着語意,越覺悲從中來,不能成舞,索性掩面痛哭,泣下如雨。高祖亦無心再飲,吩咐撤餚,自攜戚姬入內,無非是婉言勸解,軟語溫存,但把廢立太子的問題,卻從此擱起,不復再說了。太子原不宜廢立,但欲保全戚姬,難道竟無別法麼?

  是時蕭何已進位相國,益封五千戶。高祖意思,實因何謀誅韓信,所以加封。群僚都向何道賀,獨故秦東陵侯召平往吊。平自秦亡失職,在長安種瓜,味皆甘美,世稱為東陵瓜。蕭何入關,聞平有賢名,招致幕下,嘗與謀議。此次平獨入吊道:「公將從此惹禍了!」何驚問原因,平答道:「主上連年出征,親冒矢石,惟公安守都中,不被兵革。今反得加封食邑,名為重公,實是疑公,試想淮陰侯百戰功勞,尚且誅夷,公難道能及淮陰麼?」何惶急道:「君言甚是,計將安出?」平又道:「公不如讓封勿受,盡將私財取出,移作軍需,方可免禍。」何點首稱善,乃只受相國職銜,讓還封邑,且將家財佐軍。果得高祖歡心,褒獎有加。及高祖討英布時,何使人輸運軍糧,高祖又屢問來使,謂相國近作何事。來使答言,無非說他撫循百姓,措辦糧械等情,高祖默然。寓有深意。來使返報蕭何,何也未識高祖命意,有時與幕客談及,忽有一客答說道:「公不久便要滅族哩!」又作一波。何大驚失色,連問語都說不出來。客復申說道:「公位至相國,功居第一,此外已不能再加了。主上屢問公所為,恐公久居關中,深得民心,若乘虛號召,據地稱尊,豈不是駕出難歸,前功盡隳麼?今公不察上意,還要孳孳為民,益增主忌!忌日益深,禍日益迫,公何不多買田地,脅民賤售,使民間稍稍謗公,然後主上聞知,才能自安,公亦可保全家族了。」何依了客言,如議施行,嗣有使節往返,報知高祖,高祖果然欣慰。已而淮南告平,還都養疴,百姓遮道上書,爭劾蕭何強買民田,高祖全不在意,安然入宮。至蕭何一再問疾,才將謗書示何,叫他自己謝民,何乃補給田價,或將田宅仍還原主,謗議自然漸息了。過了數旬,何上了一道奏章,竟觸高祖盛怒,把書擲下,信口怒罵道:「相國蕭何,想是多受商人貨賂,敢來請我苑地,這還當了得麼?」說着,遂指示衛吏,叫他往拘蕭何,交付廷尉。可憐何時時關心,防有他變,不料大禍臨頭,竟來了一班侍衛,把他卸除冠帶,加上鎖鏈,拿交廷尉,向黑沈沈的冤獄中,親嘗苦味去了。古時刑不上大夫,況屬相國,召平等胡不勸何早去,省得受辱?一連幽系了數日,朝臣都不知何因,未敢營救。後來探得蕭何奏牘,乃是為了長安都中,居民日多,田地不敷耕種,請將上苑隙地,俾民入墾,一可栽植菽粟,瞻養窮氓,二可收取槁草,供給獸食。這也是一條上下交濟的辦法,誰知高祖疑他討好百姓,又起猜嫌,竟不計前功,飭令系治!猜忌之深,無孔不入。群臣各為呼冤,但尚是徘徊觀望,憚發正言。幸虧有一王衛尉,代何不平,時思保救。一日入侍,見高祖尚有歡容,遂乘問高祖道:「相國有何大罪,遽致系獄?」高祖道:「我聞李斯相秦,有善歸主,有惡自受,今相國受人貨賂,向我請放苑地,求媚人民,我所以把他系治,並不冤誣。」衛尉道:「臣聞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相國為民興利,請辟上苑,正是宰相應盡的職務,陛下奈何疑他得賄呢?且陛下距楚數年,又出討陳豨黥布,當時俱委相國留守。相國若有異圖,但一動足,便可坐據關中,乃相國效忠陛下,使子弟從軍,出私財助餉,毫無利己思想,今難道反貪商賈財賄麼?況前秦致亡,便是由君上不願聞過,李斯自甘受謗,實恐出言遭譴,何足為法?陛下未免淺視相國了!」力為蕭何洗釋,語多正直,可惜史失其名。高祖被他一駁,自覺說不過去,躊躇了好多時,方遣使持節,赦何出獄。何年已老,械繫經旬,害得手足酸麻,身軀困敝,不得已赤了雙足,徒跣入謝。高祖道:「相國可不必多禮了!相國為民請願,我不肯許,我不過為桀紂主,相國乃成為賢相,我所以系君數日,欲令百姓知我過失呢!」何稱謝而退,自是益加恭謹,靜默寡言。高祖也照常看待,不消細說。

  適周勃自代地歸來,入朝復命,且言陳豨部將,多來歸降,報稱燕王盧綰,與豨曾有通謀情事。高祖以綰素親愛,未必至此,不如召他入朝,親察行止。乃即派使赴燕,傳旨召綰。綰卻是心虛,通謀也有實跡,說將起來,仍是由所用非人,致被搖惑,遂累得身名兩敗,貽臭萬年!先是豨造反時,嘗遣部將王黃至匈奴求援,匈奴已與漢和親,一時未肯發兵,事為盧綰所聞,也遣臣屬張勝,前往匈奴,說是豨兵已敗,切勿入援。張勝到了匈奴,尚未致命,忽與故燕王臧荼子衍,旅次相遇。衍奔匈奴,見前文。兩下敘談,衍是欲報父仇,恨不得漢朝危亂,乃用言誘勝道:「君習知胡事,乃為燕王所寵信,燕至今尚存,乃是因諸侯屢叛,漢不暇北顧,暫作羈縻,若君但知滅豨,豨亡必及燕國,君等將盡為漢虜了!今為君計,惟有一面援豨,一面和胡,方得長保燕地,就使漢兵來攻,亦可彼此相助,不至遽亡。否則漢帝好猜,志在屠戮功臣,怎肯令燕久存哩!」張勝聽了,卻是有理。遂違反盧綰命令,竟入勸冒頓單于,助豨敵漢。綰待勝不至,且聞匈奴發兵入境,防燕攻豨,不由的驚詫起來。暗想此次變端,定由張勝暗通匈奴,背我謀反,乃飛使報聞高祖,要將張勝全家誅戮。使人方發,勝卻自匈奴回來,綰見了張勝,當然要把他斬首,嗣經勝具述情由,說得綰亦為心動,乃私赦勝罪,掉了一個獄中罪犯,綁出市曹,梟去首級,只說他就是張勝。暗中卻遣勝再往匈奴與他連和,另派屬吏范齊,往見陳豨,叫他盡力御漢,不必多慮。偏偏陳豨不能久持,敗死當城,遂致綰計不得逞,悔懼交並。驀地里又來了漢使,宣召入朝,綰怎敢遽赴?只好託言有病,未便應命。

  漢使當然返報,高祖尚不欲討綰,又派辟陽侯審食其,及御史大夫趙堯,相偕入燕,察視綰病虛實,仍復促綰入朝。兩使馳入燕都,綰越加驚慌,仍詐稱病臥床中,不能出見,但留西使居客館中。兩使住了數日,未免焦煩,屢與燕臣說及,要至內室問病。燕臣依言報綰,綰嘆息道:「從前異姓分封,共有七國,現在只存我及長沙王兩人,余皆滅亡。往年族誅韓信,烹醢彭越,均出呂后計劃。近聞主上抱病不起,政權均歸諸呂后,呂后婦人,陰賊好殺,專戮異姓功臣,我若入都,明明自去尋死,且待主上病癒,我方自去謝罪,或尚能保全性命呢!」燕臣乃轉告兩使,雖未嘗盡如綰言,卻也略敘大意。趙堯還想與他解釋,獨審食其聽着語氣,似含有不滿呂后的意思,心中委實難受,遂阻住趙堯言論,即與堯匆匆還報。審食其袒護呂后,卻有一段隱情,試看下文便知。

  高祖得兩人復命,已是憤恨得很,旋又接到邊吏報告,乃是燕臣張勝,仍為燕使,通好匈奴,並未有族誅等情。高祖不禁大怒道:「盧綰果然造反了!」遂命樊噲率兵萬人,往討盧綰。噲受命即去。高祖因綰亦謀反,格外氣忿,一番盛怒,又致箭瘡迸裂,血流不止。好容易用藥搽敷,將血止住。但瘡痕未愈,痛終難忍,輾轉榻中,不能成寐。自思討布一役,本擬令太子出去,乃呂后從中諫阻,使我不得不行,臨陣中箭,受傷甚重,這明明是呂后害我,豈不可恨?所以呂后太子,進來問疾,高祖或向他痛罵一頓。呂后太子,不堪受責,往往避不見面,免得時聽罵聲。適有侍臣與樊噲不協,趁着左右無人,向前進讒道:「樊噲為皇后妹夫,與呂后結為死黨,聞他暗地設謀,將俟宮車宴駕後,引兵報怨,盡誅戚夫人、趙王如意等人,不可不防!」高祖嗔目道:「有這等事麼?」侍臣說是千真萬真,當由高祖召入陳平、周勃,臨榻與語道:「樊噲黨同呂后,望我速死,可恨已極,今命汝兩人乘驛前往,速斬噲首,不得有誤!」兩人聞命,面面相覷,不敢發言。高祖顧陳平道:「汝可將噲首取來,愈速愈妙!」又顧周勃道:「汝可代噲為將,討平燕地!」兩人見高祖盛怒,並且病重,未便為噲解免,只好唯唯退出,整裝起行。在途私議道:「噲系主上故人,積功甚多,又是呂后妹夫,關係貴戚,今主上不知聽信何人,命我等速去斬噲!我等此去,只好從權行事,寧可把噲拘歸,請主上自行加誅罷。」這計議發自陳平,周勃亦極口贊成,便即乘驛前往。兩人尚未至噲軍,那高祖已經歸天了。

  高祖一病數月,逐日加重,至十二年春三月中,自知創重無救,不願再行療治,呂后卻遍訪良醫,得了一有名醫士,入宮診視,高祖問疾可治否?醫士卻還稱可治,高祖嫚罵道:「我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得天下,今一病至此,豈非天命?命乃在天,就使扁鵲重生,也是無益,還想甚麼痊癒呢!」說罷,顧令近侍取金五十斤賜與醫士,令他退去,不使醫治。醫士無功得金,卻發了一注小財。呂后亦無法相勸,只好罷了。高祖待呂后退出,便召集列侯群臣,一同入宮,囑使宰殺白馬,相率宣誓道:「此後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如違此約,天下共擊之!」誓畢乃散,高祖再寄諭陳平,令他由燕回來,不必入報,速往滎陽,與灌嬰同心駐守,免致各國乘喪為亂。布置已畢,再召呂后入宮,囑咐後事,呂后問道:「陛下百歲後,蕭相國若死,何人可代?」高祖道:「莫若曹參。」呂后道:「參年亦已將老,此後當屬何人?」高祖道:「王陵可用。但陵稍愚直,不能獨任,須用陳平為助。平智識有餘,厚重不足,最好兼任周勃。勃樸實少文,但欲安劉氏,非勃不可,就用為太尉便了。」大約是閱歷有得之談。呂后還要再問後人,高祖道:「後事恐亦非汝所能知了。」呂后乃不復再言。又越數日,已是孟夏四月,高祖在長樂宮中,瞑目而崩。享年五十有三。自高祖為漢王后,方才改元,五年稱帝,又閱八年,總計得十有二年。稱帝以五年為始,故合計只十二年。小子有詩詠道:

  仗劍輕揮滅暴秦,功成垓下壯圖新,

  如何功狗垂烹盡,身後牝雞得主晨。

  高祖已崩,大權歸諸呂后手中,呂后竟想盡誅遺臣,放出一種辣手出來。當下召入一人,秘密與商,這人為誰?容至下回再詳。

  四皓為秦時遺老,無權無勇,安能保全太子,使不廢立?高祖明知廢立足以召禍,故遲回審慎,終不為愛妾所移,其所謂羽翼已成,勢難再動,特紿戚夫人耳。戚姬屢請易儲,再四涕泣,高祖無言可答,乃借四皓以折其心,此即高祖之智術也。厥後械繫蕭何,命斬樊噲,無非恐太子柔弱,特為此最後之防維。何本謙恭,挫辱之而已足,噲兼親貴,刑戮之而始安。至若預定相位,囑用周勃,更為身後之圖,特具安劉之策,蓋其操心危,慮患深,故能談言微中,一二有徵。必謂其洞察未來,則堯舜猶難,遑論漢高。況戚姬趙王,固為高祖之最所寵愛者,奈何不安之於豫,而使有人彘之禍也哉!

复制

《水調歌頭·喚起子陸子》

孔子 〔先秦〕

喚起子陸子,經德問何如。萬鍾於我何有,不負古人書。聞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時柯葉,霜雪歲寒餘。此是瑱山境,還似象山無。耕也餒,學也祿,孔子徒。青衫畢竟升斗,此意正關渠。天地清寧高下,日月東西寒暑,何用著工夫。兩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廬。

复制

《葑門》

孔子 〔先秦〕

遺墨固藏神,希聖非立我。

斷後輒無前,實石即虛左。

品定賦纖洪,義明分勇懦。

端木語衛文,洙泗皆卿佐。

孔子敘夷齊,後進尚嵬瑣。

從來一大事,幾作鴻毛荷。

知非言所及,結網魚受課。

誰持空空質,放縱無不可。

茲門小精廬,荒寂眾萬過。

欣餘二三子,拙力守飢臥。

楊花安得攬,飛去天隅唾。

唯有露垂垂,滿畦紅藥墮。

复制

《訓儉示康》

孔子 〔先秦〕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栗、棗、柿之類;餚止於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餚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量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弊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餚、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鰌知其及禍;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雲。

复制

《謝曹公》

孔子 〔先秦〕

螻蟻有統治,羽鱗知所宗。

是知君臣初,直與太極同。

子之於其父,成性天所鍾。

因其親愛心,以養日益恭。

平居竭勤瘁,患難忘厥躬。

不擇艱與易,那知通與窮。

至於事其君,是乃孝之中。

未聞君父間,誠敬有卑崇。

孔子故有言,移孝斯為忠。

谷黍不離草,蠶魚其類蟲。

皆能衣食人,生世曾不空。

矧乃備萬物,陰陽資粹沖。

學問必唐虞,儕輩皆朱熊。

於世乃無補,將何辯蟊螽。

五帝道尊極,三王化醇濃。

皆由諸大臣,汲引相追蹤。

惜哉物偽熾,慧巧為心蓬。

才邪丑正直,黨與交譏攻。

上者以翕訿,下焉滋鞠凶。

鸞鳳遠遁伏,鷹隼摩蒼穹。

人神共愁嘆,寒暑迷秋冬。

一人念忠直,百志懷兵戎。

利口銳戈矛,危機峻臨衛。

賢正欲自保,孤羊豢狼叢,

邦家欲常寧,西駕而求東。

聖宋會明良,盈成紹熙隆。

寢寢逾百年,稍稍追古風。

嘉魚蒸罩汕,鳧鷖在亹潨。

中間忽紛更,新進爭鋒芒。

豈顧君與民,致身惟穹窿。

已酉乙丑間,群燈何夢夢。

有蔽過重雲,其毒如蠆蜂。

誰敢正一議,灑茲謀猶邛。

公誠社稷臣,識見何瞳瞳。

端方屹以立,千巒一危峰。

幽林馥猗蘭。雪霜茂長松。

俠以疏拙身,趨時良戇舂。

向者有所陳,狂言幾枯終。

所犯斧鋮誅,寬仁賴天衷。

未幾遽昭雪,還歸祿更豐。

毫嫠未裨報,已愧羔羊縫。

矧乃素鄙賤,無階望門墉。

未委何所長,能如粲投邕。

星車未鞅脫,鶚薦俄天通。

朝廷嘉讜言,固已可公奏。

秩滿裨再陳,推恩非獨後。

蓋以歷任淺,欲進難為驟。

壁如升階梯,等級言無繆。

且以罪累人,頓此無愆咎。

有祿幸及親,非徒養體口。

端然坐屏序,無復事奔走。

雖日去親膝,曾不遠廛畝。

坦途五短驛,安問連旦書。

如此奉溫清,不殊居左右。

平生最知幸,獲附諸儒後。

學問雖不深,是非幸無瞀。

知心在所養,御欲如禦寇。

耳目諸玩好,常如對塵垢。

惟有學問心,終年憂不售。

今茲足優遊,永日詩書囿。

人固有通塞,譽亦隨美醜。

惟有片純誠,於身可長久。

平生所遊歷,昭如認星斗。

吉凶系行違,成毀由慵懋。

於心既不疑,不來為明剖。

十中一二悟,亦足長福佑。

況茲山水清,人物多奇秀。

加以托下風,長如飲醇酎。

人之於子弟,親愛關慈友。

至於力維持,未必能再復。

乃知大賢心,生成即高厚。

知其遠方歸,偏親已皓首。

不忍重違去,誓甘老藜糗。

又以家素貧,無田事耕耨。

四弟三雲亡,若身無足肘。

聚指幾四百,居前半孤幼。

委曲為之慮,過其自營構。

士之所大患,志與時不偶。

時與志兩得,百中而一有。

蓋以世惑深,真偽相紛糾。

簧絲在口舌,巧令工迎湊。

攘臂視聽下,非明孰能窮。

門下無寸武,蹤跡非素狃。

一旦扆論拔,如射之有彀。

惟以向所為,期以勸紳綬。

天下本無事,欲治多紛揉。

惟是舉措顛,嘉苗不如莠。

履舄以尊戴,冠簪斯踐蹂。

助天系寵綏,宜民惟有宥。

人如公用心,勸不由賞購。

有冽甘井泉,清深玉其甃。

未觀紓長綆,大施如川溜。

區區一方部,不幾幕其收。

於嗟郁輿望,無路達旒黊。

作詩道尊光,庶幾傳不朽。

复制

《【中呂】紅繡鞋_次崔雪竹韻》

孔子 〔先秦〕

次崔雪竹韻

學孔子嘗聞俎豆,喜嚴陵不事王侯,百尺雲帆洞庭秋。醉呼元亮酒,懶上仲宣樓,功名不掛口。

寧元帥席上

鳴玉珮凌煙圖畫,樂雲村投老生涯,少年誰識故侯家?青蛇昏寶劍,團錦碎袍花,飛龍閒廄馬。

仙居

有客樽前談笑,無心江上漁樵,小壺新醞注仙瓢。梅花和月種,松葉帶霜燒,本清閒忙到了。

尋仙簡霞隱

白草礬磯頭獨釣,青衣孺子相招,尋真不怕路迢迢。閒雲迷洞口.殘雪老牆腰,夕陽紅樹杪。

簡呂實夫理問

紅錦香中樂句,紫薇花下詩餘,玉麈風流映金色。岳陽樓三醉酒,消水岸六韜書,高名垂萬古。

天竺寺中

金粟池中水鏡,玉蓮台下天燈,紅塵無事惱山僧。月窗猿聽講,雪嶺馬馱經,龍華圖上景。

武康道中簡王復齋

一帶雲林堪畫,數間茅屋誰家,山翠空濛潤烏紗。小池中銀杏葉,凍枝上蠟梅花,且吟詩休上馬。

歸興

燕燕鶯鶯生分,風風雨雨傷神,吐酒吞花過芳春。黃金羞壯士,紅粉弄佳人,青山招舊隱。

德清山中簡耿子春

傍水依山境界,吟風嘯月情懷,紫陽峰頂費青鞋。閒雲隨地有,老樹未花開,新詩何處索?

虎丘道上

船系誰家古岸?人歸何處青山?且將詩做畫圖看。雁聲蘆葉老,鷺影蓼花寒,鶴巢松樹晚。

茅山疏翁索賦

小洞閒花何處?矮牆顛草准書?玉蓮香露冷金壺。紅雲翔彩鳳,丹井養文魚,青山馴白虎。

開玄堂上

花有信春來春來,客無心雲捲雲舒,開玄堂上輞川圖。冰梅棲翠羽,水藻漾金魚,雪松搖玉麈。

秋望

一兩字天邊白雁,百千重樓外青山,別君容易寄書難。柳依依花可可,雲淡淡月彎彎,長安迷望眼。

開元遺事

羯鼓罷天開雲淨,鵲橋平斗轉參橫,玉人私語祝長生。水邊箏殿小,花上舞盤輕,月中歌扇冷。

過括蒼山

鴉噪岩前古廟,鶴鳴松頂危巢,南明峰下路迢遙。問清溪道士有,喜白髮貴人饒,看青山今日飽。

偕周子榮游湖

綠柳暗金沙佛地,白蓮開雲錦天池,搖曳歌聲棹輕移。望南山新有雨,喜西子不顰眉,飲東陽錯認水。

复制

《烏烏歌》

孔子 〔先秦〕

莫讀書!莫讀書!惠施五車今何如?請君為我焚卻「離騷賦」,我亦為君劈碎「太極圖」;朅來相就飲斗酒,聽我仰天呼烏烏。

深衣大帶講唐虞,不如長纓系單于;吮毫搦管賦「子虛」,不如快鞭躍的盧。

君不見前年賊兵破巴渝,今年賊兵屠成都;風塵澒洞兮豺虎塞途,殺人如麻兮流血成湖。

眉山書院嘶哨馬,浣花草堂巢妖狐。

何人笞中行?何人縛可汗?何人丸泥封函谷?何人三箭定天山?大冠若箕兮高劍拄頤;朝譚回軻兮夕講濂伊。

綬若若兮印累累,九州博大兮君今何之?有金須碎作僕姑,有鐵須鑄作蒺藜。

我當贈君以湛盧青萍之劍,君當報我以太乙白鵲之旗。

好殺賊奴取金印,何用區區章句為?死諸葛兮能走仲達,非孔子兮孰卻萊夷?噫!歌烏烏兮使我不怡,莫讀書!成書痴!

复制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孔子 〔先秦〕

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

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

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

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

复制

《外戚世家序》

孔子 〔先秦〕

  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興也以塗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興也以有娀,紂之殺也嬖妲己。周之興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於褒姒。故《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春秋》譏不親迎。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禮之用,唯婚姻為兢兢。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可不慎與?人能弘道,無如命何。甚哉,妃匹之愛,君不能得之於臣,父不能得之於子,況卑不乎!即歡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終:豈非命也哉?孔子罕稱命,蓋難言之也。非通幽明,惡能識乎性命哉?

复制

《治安疏》

孔子 〔先秦〕

  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

  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將有所不稱其任。是故事君之道宜無不備,而以其責寄臣工,使之盡言焉。臣工盡言,而君道斯稱矣。昔之務為容悅,阿諛曲從,致使災禍隔絕、主上不聞者,無足言矣。

  過為計者則又曰:「君子危明主,憂治世。」夫世則治矣,以不治憂之;主則明矣,以不明危之:無乃使之反求眩瞀,莫知趨舍矣乎!非通論也。

  臣受國厚恩矣,請執有犯無隱之義,美曰美,不一毫虛美;過曰過,不一毫諱過。不為悅諛,不暇過計,謹披瀝肝膽為陛下言之。

  漢賈誼陳政事於文帝曰:「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夫文帝,漢賢君也,賈誼非苛責備也。文帝性頗仁柔,慈恕恭儉,雖有愛民之美,優遊退遜、尚多怠廢之政。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當之,愚也。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政之安且治頌之,諛也。

  陛下自視,於漢文帝何如?陛下天資英斷,睿識絕人,可為堯、舜,可為禹、湯、文、武,下之如漢宣之厲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無敵,憲宗之志平僭亂,宋仁宗之仁恕,舉一節可取者,陛下優為之。即位初年,剷除積弊,煥然與天下更始。舉其大概:箴敬一以養心,定冠履以定分,除聖賢土木之象,奪宦官內外之權,元世祖毀不與祀,祀孔子推及所生。天下忻忻,以大有作為仰之。識者謂輔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非虛語也,高漢文帝遠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節用愛人,呂祖謙稱其能盡人之才力,誠是也。一時天下雖未可盡以治安予之,然貫朽粟陳,民物康阜,三代後稱賢君焉。

  陛下則銳精未久,妄念牽之而去矣。反剛明而錯用之,謂長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興土木。二十餘年不視朝,綱紀馳矣。數行推廣事例,名爵濫矣。二王不相見,人以為薄於父子。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於君臣。樂西苑而不返宮,人以為薄於夫婦。天下吏貪將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時,盜賊滋熾。自陛下登極初年亦有這,而未甚也。今賦役增常,萬方則效。陛下破產禮佛日甚,室如縣罄,十餘年來極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號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

  邇者,嚴嵩罷相,世蕃極刑,差快人意一時稱清時焉。然嚴嵩罷相之後,猶之嚴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不及漢文帝遠甚。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內外臣工之所知也。知之,不可謂愚。《詩》去:「衰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今日所賴以弼棐匡救,格非而歸之正,諸臣責也。夫聖人豈絕無過舉哉?古者設官,亮采惠疇足矣,不必責之以諫。保氏掌諫王惡,不必設也。木繩金礪,聖賢不必言之也,乃修齋建醮,相率進香,天桃天藥,相率表賀。建興宮室,工部極力經營;取香覓寶,戶部差求四出。陛下誤舉,諸臣誤順,無一人為陛下正言焉。都俞吁咈之風,陳善閉邪之義,邈無聞矣;諛之甚也。然愧心餒氣,退有後言,以從陛下;昧沒本心,以歌頌陛下,欺君之罪何如?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顧其家者。內外臣工有官守、有言責,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也。一意玄修,是陛下心之惑也。過於苛斷,是陛下情之偽也。而謂陛下不顧其家,人情乎?諸臣顧身家以保一官,多以欺敗,以贓敗,不事事敗,有不足以當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遂謂陛下為賤薄臣工。諸臣正心之學微,所言或不免己私,或失詳審,誠如胡寅擾亂政事之說,有不足以當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意臣意偶不相值也,遂謂陛下為是己拒諫。執陛下一二事不當之形跡,億陛下千百事之盡然,陷陛下誤終不復,諸臣欺君之罪大矣。《記》曰:「上人疑則百姓惑,下難知則君長勞。」今日之謂也。

  為身家心與懼心合,臣職不明,臣以一二事形跡既為諸臣解之矣。求長生心與惑心合,有辭於臣,君道不正,臣請再為陛下開之。

  陛下之誤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長生也。自古聖賢止說修身立命,止說順受其正。蓋天地賦予於人而為性命者,此盡之矣。堯、舜、禹、湯、文、武之君,聖之盛也,未能久世不終。下之,亦未見方外士自漢、唐、宋存至今日。使陛下得以訪其術者陶仲文,陛下以師呼之,仲文則既死矣。仲文尚不能長生,而陛下獨何求之?至謂天賜仙桃藥丸,怪妄尤甚。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因則其文以畫八卦。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其背,因而第之,以成必疇。河圖洛書實有此瑞物,以泄萬古不傳之秘。天不愛道而顯之聖人,借聖人以開示天下,猶之日月星辰之布列,而歷數成焉,非虛妄也。宋真宗獲天書於乾佑山,孫奭諫曰:「天何言哉?豈有書也?」桃必采而後得,藥由人工搗以成者也。茲無因而至,桃藥是有足而行耶?天賜之者,有手執而付之耶?陛下玄修多年矣,一無所得。至今日,左右奸人逆陛下玄修妄念,區區桃藥之長生,理之所無,而玄修之無益可知矣。

  陛下又將謂懸刑賞以督率臣下,分理有人,天下無不可治,而玄修無害矣乎?夫人幼而學,既無致君澤民異事之學,壯而行,亦無致君澤民殊用之心。《太甲》曰:「有言逆於汝志,必求諸道,有言遜於汝志,必求諸非道。」言順者之未必為道也。即近事觀:嚴嵩有一不順陛下者乎?昔為貪竊,今為逆本。梁材守道守官,陛下以為逆者也,歷任有聲,官戶部者以有守稱之。雖近日嚴嵩抄沒、百官有惕心焉,無用於積賄求遷,稍自洗滌。然嚴嵩罷相之後,猶嚴嵩未相之前而已。諸臣寧為嚴嵩之順,不為梁材之執。今甚者貪求,未甚者挨日。見稱於人者,亦廊廟山林交戰熱中,鶻突依違,苟舉故事。潔己格物,任天下重,使社稷靈長終必賴之者,未見其人焉。得非有所牽制其心,未能純然精白使然乎?陛下欲諸臣惟予行而莫違也,而責之以效忠;付之以翼為明聽也,又欲其順乎玄修土木之娛:是股肱耳目不為腹心衛也,而自為視聽持行之用。有臣如儀、衍焉,可以成「得志與民由之」之業,無是理也。

  陛下誠知玄修無益,臣之改行,民之效尤,天下之安與不安、治與不治由之,幡然悟悔,日視正朝,與宰輔、九卿、侍從、言官講求天下利害,洗數十年君道之誤,置其身於堯、舜、禹、湯、文、武之上,使其臣亦得洗數十年阿君之恥,置其身於皋陶、伊、傅之列,相為後先,明良喜起,都俞吁咈。內之宦官宮妾,外之光祿寺廚役,錦衣衛恩蔭,諸衙門帶俸,舉凡無事而官者亦多矣。上之內倉內庫,下之戶、工部,光祿寺諸廠,段絹、糧料、珠定、器用、木材諸物,多而積於無用,用之非所宜用,亦多矣。諸臣必有為陛下言者。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則在陛下一節省間而已。京師之一金,田野之百金也。一節省而國有餘用,民有蓋藏,不知其幾也。而陛下何不為之?

  官有職掌,先年職守之正、職守之全而未行之。今日職守之廢、職守之苟且因循,不認真、不盡法而自以為是。敦本行以端士習,止上納以清仕途,久任吏將以責成功,練選軍士以免召募,驅緇黃游食以歸四民,責府州縣兼舉富教使成禮俗,復屯鹽本色以裕邊儲,均田賦丁差以蘇困敝,舉天下官之侵漁,將之怯懦,吏之為奸,刑之無少姑息焉。必世之仁,博厚高明悠遠之業,諸臣必有陛下言者。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則在陛下一振作間而已。一振作而諸廢具舉,百弊鏟絕,唐、虞三代之治粲然復興矣,而陛下何不行之?

  節省之,振作之,又非有所勞於陛下也。九卿總其綱,百職分其任,撫按科道糾舉肅清之於其間,陛下持大綱、稽治要而責成焉。勞於求賢,逸於任用如天運於上,而四時六氣各得其序,恭己無為之道也。天地萬物為一體,固有之性也。民物熙洽,熏為太和,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樂矣。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與天地參。道與天通,命由我立,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壽矣。此理之所有者,可旋至而立有效者也。若夫服食不終之藥,遙望輕舉,理之所無者也。理之所無,而切切然散爵祿,竦精神,玄修求之,懸思鑿想,繫風捕影,終其身如斯而已矣,求之其可得乎?

  夫君道不正,臣職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於此不言,更復何言?大臣持祿而外為諛,小臣畏罪而面為順,陛下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是以昧死竭忠,惓惓為陛下言之。一反情易向之間,而天下之治與不治,民物之安與不安決焉,伏惟陛下留神,宗社幸甚,天下幸甚。臣不勝戰慄恐懼之至,為此具本親齎,謹具奏聞。

复制

《爭臣論》

孔子 〔先秦〕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於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廣而聞多,不求聞於人也。行古人之道,居於晉之鄙。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人皆以為華,陽子不色喜。居於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

  愈應之曰:是《易》所謂恆其德貞,而夫子凶者也。惡得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蠱》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則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蠱》之「上九」,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生,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為不加矣。而未嘗一言及於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問其官,則曰諫議也;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秩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今陽子以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陽子將為祿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謂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擊柝者可也。蓋孔子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矣,亦不敢曠其職,必曰「會計當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陽子之秩祿,不為卑且貧,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書》曰:「爾有嘉謨嘉猷,則人告爾後於內,爾乃順之於外,曰:斯謨斯猷,惟我後之德」若陽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應之曰:若陽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謂惑者矣。入則諫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夫陽子,本以布衣隱於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誼,擢在此位,官以諫為名,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後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僭賞、從諫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髮,願進於闕下,而伸其辭說,致吾君於堯舜,熙鴻號於無窮也。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且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是啟之也。

  或曰:陽子之不求聞而人聞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變,何子過之深也?愈曰:自古聖人賢士,皆非有求於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義,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後已。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聖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聖才能,豈使自有餘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於身也,耳司聞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後身得安焉。聖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聖賢之身也。且陽子之不賢,則將役於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閔人窮也。惡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若吾子之論,直則直矣,無乃傷於德而費於辭乎?好盡言以招人過,國武子之所以見殺於齊也,吾子其亦聞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非以為直而加入也。且國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盡言於亂國,是以見殺。《傳》曰:「惟善人能受盡言。」謂其聞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陽子可以為有之士也。」今雖不能及已,陽子將不得為善人乎哉?

复制

《白髮賦》

孔子 〔先秦〕

  星星白髮,生於鬢垂。雖非青蠅,穢我光儀。策名觀國,以此見疵。將拔將鑷,好爵是縻。

  白髮將拔,惄然自訴:稟命不幸,值君年暮。逼迫秋霜,生而皓素。始覽明鏡,惕然見惡。朝生晝拔,何罪之故?子觀桔柚,一暠一曄,貴其素華,匪尚綠葉。願戢子之手,攝子之鑷。

  咨爾白髮,觀世之途。靡不追榮,貴華賤桔。赫赫閶闔,藹藹紫廬。弱冠來仕,童髫獻謨。甘羅乘軫,子奇剖符。英英終賈,高論雲衢。拔白就黑。此自在吾。

  白髮臨欲拔,瞑目號呼:何我之冤,何子之誤!甘羅自以辯惠見稱,不以發黑而名著。賈生自以良才見異,不以烏鬢而後舉。聞之先民,國用老成。二老歸周,周道肅清。四皓佐漢,漢德光明。何必去我,然後要榮?

  咨爾白髮,事各有以,爾之所言,非不有理。曩貴耆耄,今薄舊齒。皤皤榮期,皓首田裡。雖有二毛,河清難俟。隨時之變,見嘆孔子。

  發乃辭盡,誓以固窮。昔臨玉顏,今從飛蓬。髮膚至昵,尚不克終。聊用擬辭,比之國風。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