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宋玉 / 寄秋塘
拼

《寄秋塘》

宋玉 〔先秦〕

寄語秋塘翁,謝借淵明詩。俄而兩三年,未嘗不誦之。

翁昔游錢湖,日日載酒嬉。我方坐筦庫,逐勢利奔馳。

惟恐塵埃多,忘卻山水奇。所以從翁借,欲公知我為。

秋塘夫如何,蒲荷淨漣漪。塘上客誰來,寧作宋玉悲。

胸蟠夜光寒,健筆愈陸離。西風一吟諷,萬事都若遺。

應笑我投閒,猶能詠於斯。淵明閉關輩,翁亦老苦錐。

悵然復歸翁,起我百世思。

复制

寄秋塘 - 賞析

宋玉

作者:宋玉

宋玉,又名子淵,戰國時鄢(今襄陽宜城)人, 楚國辭賦作家。生於屈原之後,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後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 

宋玉其它诗文

《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宋玉 〔先秦〕

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閒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願王勿與出入後宮。"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玉曰:"體貌閒麗,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辭,所學於師也;至於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是時,秦章華大夫在側,因進而稱曰:"今夫宋玉盛稱鄰之女,以為美色,愚亂之邪;臣自以為守德,謂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窮巷之妾,焉足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雲也。"王曰:"試為寡人說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遠遊,周覽九土,足歷五都。出咸陽、熙邯鄲,從容鄭、衛、溱、洧之間。是時向春之末,迎夏之陽,鶬鶊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臣觀其麗者,因稱詩曰:'遵大路兮攬子祛'。贈以芳華辭甚妙。於是處子怳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意密體疏,俯仰異觀;含喜微笑,竊視流眄。復稱詩曰:'寤春風兮發鮮榮,潔齋俟兮惠音聲,贈我如此兮不如無生。'因遷延而辭避。蓋徒以微辭相感動。精神相依憑;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於是楚王稱善,宋玉遂不退。

复制

《有感》

宋玉 〔先秦〕

非關宋玉有微辭,卻是襄王夢覺遲。

一自高唐賦成後,楚天雲雨盡堪疑。

复制

《題小景便面》

宋玉 〔先秦〕

渚宮正在綠楊西,鳳管龍笙法曲齊。宋玉賦成爭諷詠,荷花深處起鳧鷖。

复制

《減字木蘭花(梅花盛開,走筆戲呈韓叔夏)》

宋玉 〔先秦〕

臘前雪裡。幾處梅梢初破蕊。年後江邊。是處花開晚更妍。

絕知春意。不耐愁何心與醉。更有難忘。宋玉牆頭婉婉香。

复制

《將至應山》

宋玉 〔先秦〕

前山將入楚,秣馬識曾游。風土漁樵舊,江村父老留。

苔沈宋玉宅,日照鄂王樓。眼底飛鴻在,還須鄭俠謀。

复制

《長干三台 其二》

宋玉 〔先秦〕

日出秦樓南畔,春深宋玉東家。簾細眼波易透,窗疏眉語難遮。

莫問河陽消息,不是長安狹邪。

复制

《月下彈琴記集句詩(二十首)》

宋玉 〔先秦〕

雲想衣裳花想容,青春已過亂離中。

功名富貴若長在,得喪悲歡儘是空。

窗里日光飛野馬,岩前樹色隱房櫳。

身無彩鳳雙飛翼,油璧香車不再逢。

應笑無成返薜蘿,年年惆悵是春過。

時攀芳樹愁花盡,寒戀重衾覺夢多。

桂嶺瘴來雲似墨,蜀江風澹水如羅。

人生富貴須回首,世事無幾奈爾何。

家在寒塘獨掩扉,高情雅澹世間稀。

不將脂粉沈顏色,惟恨緇塵染素衣。

歸目並隨回雁盡,離魂潛逐杜鵑飛。

東風吹淚對花落,惆悵朱顏不復歸。

有時顛倒着衣裳,萬轉千回懶下床。

艷骨已成蘭麝土,蓬門未識綺羅香。

漢朝冠蓋皆陵墓,魏國山河半夕陽。

滿眼波濤終古事,離人到此倍堪傷。

一寸相思一寸灰,且將團扇暫徘徊。

月明古寺客初到,風靜寒塘花正開。

綠水青山雖似舊,紅顏白髮遞相催。

無情不似多情苦,肯信愁腸日九回。

形容變盡語音存,地敻難招自古魂。

閒結柳條思遠道,欲書花葉寄朝雲。

窗殘夜月人何在,樹蘸蕪香鶴共聞。

今日獨經歌舞地,娟娟霜月冷侵門。

烽火年年報虜塵,每回回首即長顰。

明眸皓齒今何在,異服殊音不可親。

幾樹好花閒白晝,數株殘柳未勝春。

狂風落盡深紅色,水遠山長愁殺人。

弦管遙聽一半悲,羅衾滴盡淚胭脂。

鳥啼花落人何在,節去蜂愁蝶未知。

鵩上承塵才一日,雪殘嵒鵲亦多時。

綠雲斜軃金釵墜,獨立蒼茫自詠詩。

煙郊四望夕陽曛,世路干戈惜暫分。

內屋金屏生色畫,粉霞紅綬藕絲裙。

蒹葭淅瀝含秋雨,銅雀荒涼鎖暮雲。

舊業已隨征戰盡,獨留青冢向黃昏。

愁心一倍長離憂,到處明知是暗投。

雨盡香魂吊書客,夜深燈火上樊樓。

山中老宿依然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明月易低人易散,寒鴉飛盡水悠悠。

葉滿苔階杵滿城,登高望遠自傷情。

瓊枝璧月春如昨,冰簞銀床夢不成。

往事悠悠增浩嘆,清愁苒苒帶餘醒。

豈知一夕秦樓客,腸斷綠荷風雨聲。

芙蓉肌肉綠雲鬟,泣雨傷春翠黛殘。

歌管樓台人寂寂,山川龍戰血漫漫。

千年別恨調琴懶,幾許幽情慾話難。

回首舊遊真是夢,寒潮惟帶夕陽還。

一見清明一改容,每驚時節恨飄蓬。

風塵荏苒音書絕,人物蕭條市井空。

荒埭暗雞催曉月,野花黃蝶領春風。

玉環飛燕皆塵土,只有襄王憶夢中。

處處斜陽草似苔,野塘晴暖獨徘徊。

侍臣最有相如渴,欲賦慚非宋玉才。

弦管變成山鳥弄,屟廊空信野花埋。

情知到處身如寄,莫遣黃金謾作堆。

落落疏星滿太清,寒江近戶漫流聲。

長疑好事皆虛事,道是無情還有情。

且盡醁醽消積恨,休將文字占時名。

秋來見月多歸思,斜倚薰籠坐到明。

繞門清槿絕塵埃,白石蒼蒼半綠苔。

酒力漸消風力軟,桃花淨盡菜花開。

一泓海水杯中瀉,萬里銘旌死後來。

世上英雄本無主,爭教紅粉不成灰。

門前不改舊山河,蓮渚愁紅盪碧波。

墜葉飄花難再復,浮雲流水竟如何。

魚龍寂寞秋江冷,鴻雁不來風雨多。

窮巷悄然車馬絕,磬聲深夏出煙蘿。

复制

《雨後》

宋玉 〔先秦〕

雨送微涼月向圓,江樓獨倚早秋天。梧桐自解知時令,牛女何心識歲年。

近水夜雲常結綺,含風海氣半為煙。倦來欲展南窗臥,宋玉悲哀是偶然。

复制

《秋夜言懷次高克明韻 其一》

宋玉 〔先秦〕

草木蕭蕭萬籟號,邊山無際楚天高。繞枝庭鵲時三匝,警露胎禽徹九皋。

塵世炎涼驚俗態,詩家風月屬吾曹。如何宋玉悲搖落,也把才情學屈騷。

复制

《暮秋遷客增思寄京華》

宋玉 〔先秦〕

宋玉怨三秋,張衡復四愁。思鄉雁北至,欲別水東流。

倚樹看黃葉,逢人訴白頭。佳期不可失,落日自登樓。

复制

《與方樓岡學士談千山舊事》

宋玉 〔先秦〕

廿年人事不堪論,把臂猶憐意氣存。且盡金山深夜話,欲招宋玉一春魂。

河山萬里誰同調,雨雪千峰自閉門。身世悠悠成曠劫,每因芳草念王孫。

复制

《屈原列傳》

宋玉 〔先秦〕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絀。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後,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並受其福。」王之不明,豈足福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自屈原沉汨羅後百有餘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