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列子 / 詠風
拼

《詠風》

列子 〔先秦〕

蕭蕭度閶闔,習習下庭闈。花蝶自飄舞,蘭蕙生光輝。

相烏正舉翼,退鷁已驚飛。方從列子御,更逐浮雲歸。

复制

詠風 - 賞析

列子

作者:列子

列子(大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戰國年間,享年75歲),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禦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對後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著有《列子》,其學說本於黃帝老子,歸同於老、莊。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 

列子其它诗文

《卷九》

列子 〔先秦〕

  ○形影身心詩

  靖節作形影相贈、《神釋》之詩。謂貴賤賢愚,莫不營營惜生。故極陳形影之苦,而以神辨自然,以釋其惑。《形贈影》曰:"願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辭。"《影答形》曰:"立善有遺愛,胡可不自竭。"形累養而欲飲,影役名而求善,皆惜生之惑也。神乃釋之曰:"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此神自謂也。又曰:"日醉或能忘,將非趣齡具。"所以辨養之累。又曰:"立善常所忻,誰當與汝譽?"所以解名之役,然亦僅在趣齡與無譽而已。設使為善見知,飲酒得壽,則亦將從之耶?於是又極其釋曰:"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事勿多慮。"此乃不以死生禍福動其心,泰然委順,乃得神之自然,釋氏所謂斷常見者也。

  坡翁從而反之曰:"予知神非形,何復異人天。豈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又云:"委順憂傷生,憂死生亦遷。縱浪大化中,正為化所纏。應盡便須盡,寧復俟此言。"

  白樂天因之作《心問身》詩云:"心問身云何泰然,嚴冬暖被日高眠。放君快活知恩否,不早朝來十一年。"身答心曰:"心是身王身是宮,君今居在我宮中,是君家舍君須愛,何事論恩自說功。"心復答身曰:"因我疏慵休罷早,遣君安樂歲時多。世間老苦人何限,不放君閒奈我何。"此則以心為吾身之君,而身乃心之役也。

  坡翁又從而賦六言曰:"淵明形神自我,樂天身心於物。而今月下三人,他日當成幾佛?"

  然二公之說雖不同,而皆祖之列子力命之論。力謂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於物,而欲比朕?"力曰:"壽夭窮達,貴賤富貧,我力之所能也。"命遂歷陳彭祖之壽,顏淵之天,仲尼之困,殷紂之君,季札無爵於君,田恆專有齊國,夷、齊之餓,季氏之富:"若是,汝力之所能,奈何壽彼而天此,窮聖而達逆,賤賢而貴愚,貧善而富惡耶?"力曰:"若如是言,我固無功於物,而物若此耶?此則若之所制耶?"命曰:"既謂之命,奈何有制之者?朕直而推之,曲而任之。自壽自夭,自窮自達,自貴自賤,自富自貧,朕豈能識之哉!"此蓋言壽夭窮達,貴賤富貧,雖曰莫非天命,而亦非造物者所能制之,直付之自然耳。此則淵明神釋,所謂"大鈞無私力"之論也。

  其後楊龜山有《讀東坡和陶影答形》詩云:"君如煙上火,火盡君乃別;我如鏡中像,鏡壞我不滅。"蓋言影因形而有無,是生滅相。故佛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正言其非實有也,何謂不滅?此則又墮虛無之論矣。

  ○父執之禮

  前輩事父執之禮甚嚴。漢馬伏波有疾,梁松來候之,獨拜床下,援不答。松去,諸子問曰:"梁伯孫,帝婿貴重,公卿莫不憚之,大人獨不為禮?"援曰:"我乃松之父友也,雖貴,何得失其序乎!"

  王丹召為太子少傅,大司徒侯霸欲與交友,遣子昱候於道,迎拜車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君欲與君結友,何為見拜?"丹曰:"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許也。"然則答拜乃疏之耳。

  至國朝東都時,此禮猶在。韓魏公留鑰北京日,李稷以國子博士為漕,頗慢公,公不與較,待之甚禮。俄,潞公代魏公為留守,未至,揚言云:"李稷之父絢,我門下士也。聞稷敢慢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視稷,猶子也,果不悛,將庭訓之。"公至北京,李稷謁見,坐客次。久之,着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此事或傳李稷為許將。

  熙寧初,呂晦叔諸子謁歐陽公於潁上,疑當拜與否。既見敘,拜,文忠不復辭,受之如受子侄之禮。二子既出,深嘆前輩不可及。

  崇寧間,陸佃農師在政府日,有大卿岑象先岩起於農師為父執。一日來訪,延之堂奧,具冠裳拜之。既而岑作手簡來謝云:"前日登門展慶,蒙公敦篤事契,俾納貴禮。於公有謙之光,使老者增僭易之過。然大將軍有揖客,古人以為美談,今文昌綱轄有受拜客,顧不美於前人乎。"

  前輩遇通家子弟,初見請納拜者,既受之,則設席望其家,遙拜其父祖,乃始就坐。蓋當時風俗尚厚,雖執政之於庶官亦講此禮,不以為異也。自南渡以後,則世道日薄矣。然余幼時,猶見親舊通家初見日,必先拜其家影堂,然後請謁,此禮今亦不復見也。

  ○李全

  李全,淄州人,第三,以販牛馬來青州。有北永州牛客張介引至漣水。時金國多盜,道梗難行,財本浸耗,遂投充漣水尉司弓卒。因結群不逞為義兄弟,任俠狂暴,剽掠民財,黨與日盛,莫敢誰何,號為李三統轄。後復還淄業屠,嘗就河洗刷牛馬,於游土中蹴得鐵槍桿,長七八尺。於是就上打成槍頭,重可四十五斤。日習擊刺,技日以精,為眾推服,因呼為李鐵槍。遂挾其徒橫行淄、青間,出沒抄掠。

  淄、青界內有楊家堡,居民皆楊氏,以穿甲制靴為業。堡主曰楊安兒,有力強勇,一堡所服。亦嘗為盜於山東,聚眾至數萬。有妹曰小姐姐(或雲其女,其後稱曰姑姑),年可二十,膂力過人,能馬上運雙刀,所向披靡。全軍所過,諸堡皆載牛酒以迎,獨楊堡不以為意。全知其事,故攻劫之。安兒亦出民兵對壘,謂全曰:"你是好漢,可與我妹挑打一番。若贏時,我妹與你為妻。"全遂與酣戰,終日無勝負,全忿且慚。適其處有叢筱,全令二壯士執鈎刀,夜伏筱中。翌日再戰,全佯北,楊逐之,伏者出,以刀鈎止,大呼,全回馬挾之以去。安兒乃領眾備牛酒,迎歸成姻,遂還青州,自是名聞南北。

  時金人方困於敵,張介又從而招之,授以兵馬,衣以紅袍,號紅襖軍。嘉定十一年間,金人愈窮蹙。全因南附。乃與石、沈鐸輩結黨以來,知楚州應之純遂納之,累戰功至副總管。明年,金主下詔招之,全復書有云:"寧作江淮之鬼,不為金國之臣。"遂以輕兵往濰州,遷其父母兄嫂之骨葬於淮南,以誓不復北向。時山東已為韃所破,金不能有,全遂下益都,張林出降,遂並獻濟、莒、滄、濱、淄、密等凡二府九州四十縣,降頭目千人,戰馬千五百匹,中勇軍十五萬人。聞於朝,遂以全為左武衛大將軍、廣州觀察使、京東忠義軍都統制、馬步軍副總管,特賜銀、絹、緡錢等。

  先是,賈涉知鹽城縣,以事忤淮漕,方信孺劾之,未報。涉廉知信孺陰遣梁昭祖航海致饋,以結李全,遂遣人捕得之,亟申於朝,方由是罷,涉召入為大理司直,未幾,知楚州。時忠義軍頭目李先拳勇有膽氣,且並領石、沈鐸之軍,李全深忌之。至是,極力擠先,涉遂以李先反側聞於朝。於是召先赴密院審查,甫至都門,殿帥馮樹宴之三茅觀後小寨,命勇士撲殺之,於是全愈無忌憚矣。先既誅,漣水人情不安,頭目裴淵等遂請石為帥於盱眙。制司大恐,遂令李全率萬人以往,全憚,不敢動。制司無策,遂分其軍為五。乃呼裴淵赴山陽稟議,責以專擅招,令密圖之,以功贖罪。會韃兵至漣水,硅亦自疑,遂殺淵以歸韃。先是,權尚書胡榘,嘗言全狼子野心,不可倚仗。及全獲捷於曹家莊,擒金人偽駙馬,乃作《濠梁歌》以諛之云:春殘天氣何佳哉,捷書夜自濠梁來,將軍生擒偽駙馬,敵兵十萬冰山摧。何物輕犭挑胡羯,萬里煙塵暗邊徼,邊臣玩寇不卻攘,三月淮Й驚蹀血。廟謨密遣山東兵,李將軍者推忠精,鐵槍匹馬首破陣,喑嗚叱咤風雲生。摧殺群妖天與力,虜丑成擒不容逸,失聲走透虜鼓捶,猶截騰驤三百匹。防圍健使催賜金,曹家莊畔殺胡林,遊魂欲反定懸膽,將軍豈知關塞深。君不見,往日蘄王邀兀朮,圍合狐跳追不得,夫人明日拜函封,乞罪將軍縱狂逸。豈知李侯心膽粗,捕縛犭制子才須臾。金牛走敵猛將有,沔州斬賊儒生無。宗社威靈人制勝,養銳圖全無輕進,會須入汴縛酆王,笳鼓歸來取金印。既而涉以病歸,遂以鄭損繼之。損與涉素不相成,幕中諸客懼損修怨,乃嗾李全申請,乞差真德秀、陳靴、梁丙知楚州。於是朝廷遂改損為四川制置,乃以知閣門事許國用徐本中例換授朝議大夫,再轉為太府少卿知楚州。

  國自是歉然,懼儕輩輕己。開閫之初,命管軍以下皆執朝參之禮。時全已為保寧軍節度使,前閫皆與抗禮。至是,幕府宋恭、荀夢玉等懼變,遂調停,約全拜於庭下,國答拜於堂上。議已定,及庭參,國乃傲然坐而受之,全大慚憤,竟還青州。至冬,國大閱兩淮軍馬,全妻李姑姑者,欲下教場犒軍,實求釁耳,幕府復調停力止。及淮西軍回,人僅得交子五貫,乃盡以弓刀售之李軍,而淮西軍亦怨矣。未幾,全將劉慶福自青來,謀以丁祭之夕作亂,以謀泄而止。既而制府出榜,以高顯為詞,指摘北軍。慶福亦大書一榜,揭於其右,語殊不遜。次日,慶福開宴於萬柳亭,游幕諸客及青州ヘ姚在焉。酒行方酣,忽報全至海州,促慶福北還。時國方納謁,北軍徑自南門入,直制府。強勇軍方解甲,望見北軍,皆棄去,遂排大門而入。帳前親兵欲御之,國乃大呼曰:"此輩不過欲多得錢絹耳。"方行喝犒,聞北軍大喊登城,張旗幟,火已四起,飛矢如雨。國額中一箭,徑趨避於楚台。北軍劫掠府庫,焚毀殆盡。國在楚台久之,使令姚求和。遂縋城而出,以直系書"青州姚通判",以長竿揭之馬前,往見李姑姑。李遜謝不能統轄諸軍以致生變。姚遂請收軍,李云:"只請制置到此商量,便可定也。"姚亟回報,則國已遁矣。次日,北軍得國於三茅道堂,以小竹輿輿至李軍。國不能發一語,復送還楚台,以兵環守,國遂死焉。文武官遇害者凡數十人。未幾,全乃入吊,行慰奠禮,且上章自劾,朝廷不敢問也。遂進全為少保,而以大理卿徐希稷知楚州。

  軍變之先一日,荀夢玉已知其謀,亟告於國,國不以為然。至是,全得其告變之書,欲殺之,而夢玉已歸滁。乃命數十騎邀於路而殺之。制府捐三千緡捕賊,而全亦捐五千緡,無狀大率如此。希稷至楚,一意逢迎,全益以驕。既而還青州,或傳為金人所擒,或以為已死。劉卓乘時自誇以驅除餘黨。及丞相入其言,遂召希稷,而以卓為代,璋即以盱眙軍馬自隨。中途所乘馬無故而踣,卓怒,遂斬二濠寨官,人疑其非吉徵也。卓初至,軍聲頗振,不數日,措置乖方。南、北軍已相疑,適忠義軍總管夏全自盱眙領五千人來。先是,全欲殺夏,卓為解免之,至是,卓留以自衛,且資其軍以制全。然夏軍素驕,時作過劫掠居民,卓乃捕為首數人斬之,猶未戢。乃札忠義都統權司張忠政權副都統,忠政辭不就。楊姑姑知之,遂呼忠政謀所以拒制司之策。忠政曰:"朝廷無負北軍,夫人若欲忠政反,惟有死耳。"遂歸家,令妻子自經,次焚告敕寶貨於庭,然後自盡。

  制司聞變,遂戒嚴。命夏全封閉李全、劉全、張林等府庫,且出榜令北軍限三日出城。是日,諸營搬移自東北門出。夏軍坐門首搜檢,凡金銀婦女多攘取之。余皆疑懼不敢出,制司又從而驅逐之。有黑旗一對僅百人,乃北軍之精銳者,堅不肯出。潛易衣裝,與夏軍混雜。南軍欲注矢揮刃,則呼曰:"我夏太尉軍也。"南軍遂不疑之。至晡,大西門上火忽起,至夜,遂四面縱火,殺害軍民。卓遂命守子城,護府庫。凡兩日夜,軍皆無火飯,飢困不復用命。夏全知事急,遂挺身入北軍。李姑姑遂與夏劇飲,酒酣,泣曰:"少保今不知存亡,妾願以身事太尉,府庫人馬,皆太尉物也。本一家人,何為自相戕?若今日剿除李氏,太尉能自保富貴乎?"夏全惑其說,乃陰與李軍合,反戈以攻南軍。卓屢遣人招夏議事,竟不至,乃以十萬貫犒軍求和。夏全乃令開一路,以馬軍二百衛送卓出大西門。星夜南奔,至寶應,已四鼓矣。從行官屬惟余元е、沈宣子,余悉死焉。夏軍回至淮陰,乃為時青、令暉夾擊,盡得所擄財物七巨艘。既至盱眙,范成、張惠閉門拒之,且就軍中殺其母妻,於是夏全乃輕身北竄。劉卓遂移司於揚之堡寨,朝廷遂改楚為淮安州,命將作少監姚知州事。

  時李全猶未還,王義深、國安用為權司。劉慶福與張甫謀就楚之淮河縛大浮橋。或告李姑姑以二人慾以州獻金人,姑姑即遣人請姚議事,不獲已而往,則大廳已設四果卓,餘二客則慶福及甫也。慶福先至,姑姑云:"哥哥不快,可去問則個。"謂李福也。時福臥於密室,凡迂曲數四乃至。慶福至榻前云:"哥哥沒甚事?"福云:"煩惱得恁地。"劉覘福榻有劍出,稍心動,亟出,福急揮劍中其腦。既而甫至,於外呼云:"總管沒什事否?"福隱身門左,俟其入,即揮劍,又仆之,福遂攜二首以出,乃大張樂劇飲。姚遂揭榜,以劉、張欲謀作逆,密奉朝旨已行誅戮,乃聞於朝。李福增秩,姑姑賜金,進封楚國夫人。末幾,福復以預借糧券求釁,遂召北軍入城,官民死者甚眾,姚賴國安用匿之而免。於是朝廷諸閫各主剿除分屯之說,久之不決。既而盱眙守彭忄屯乃遣張惠、范成入淮安,說國安用令殺李福及李姑姑。未幾,李福就戮,而姑姑則易服往海州矣。其後分屯之說已定,而江閫所遣趙夫剿殺之兵適至。北軍怒為張、范所賣,欲殺之,二人遂遁去。國安用追至盱眙,彭忄屯宴之,方大合東,忽報軍變,始知張、范已獻盱眙於北矣,彭忄屯遂為所擒。

  既而李全至楚,揭榜自稱山東、淮南行省,於是盡據淮安、海州、漣水等處。先是,全遣張國明入朝稟議,書至,朝廷未有以處之。會時青亦遣人至,國明遂遣人報全,全遂殺青。國明極言李全無它意,朝廷遂遣趙拱奉兩鎮節鉞印綬以往。而江閫乃遣申生結全帳下謀殺之。事覺,全囚申生,以其事上於朝。蓋全時已有叛志矣。會鹽城陳遇謀於東海截奪全青州運糧之船,全由是愈怒,遂興問罪之師。首攻海陵,守臣宋濟迎降,遂進圍揚州。朝廷始降詔削奪全官爵,住給錢糧,會諸路兵誅討,然戰多不利,內外為之震動。是時全合諸項軍馬,並驅鄉民二十餘萬,一夕築長圍數十里,圍合揚之三城,為必取之計。會元夕,欲示閒暇,於城中張燈大宴,全亦張燈於平山堂中。夜,全乘醉引馬步極力薄城,趙范命其弟葵領兵出城迎戰,至三鼓,勝負未決。葵先命李虎、丁勝同持兵塞其瓮門。至是,全欲還,而門已塞,進退失據,且戰且退,遂陷於新塘,由是各散去。次日於沮洳亂屍中,得一紅袍而無一手指者,乃全也(先是全投北,嘗自斷一指,以示不復南歸)。時紹定四年正月。後三日,北軍悉遁,制府露布聞於朝,遂乘勝復泰之鹽城。後三月,淮南諸州北軍皆空城而去矣。其雛松壽者,乃徐希稷之子。賈涉開閫維揚日,嘗使與諸子同學。其後全無子,屢托涉祝之。涉以希稷向與之念,遂命與之,後更名雲。(劉子澄嘗著《淮東補史》,紀載甚詳。然余所聞於當時諸公,或削書所未有者,因摭其概於此,以補劉氏之闊文雲。)

  ○王公袞復仇

  王宣子尚書母,葬山陰獅子塢,為盜所發。時宣子為吏部員外郎,其弟公袞待次烏江尉,居鄉物色得之,乃本村無賴嵇泗德者所為。遂聞於官,具服其罪,止從徒斷,黥隸他州,公袞不勝悲憤。時猶拘留鈐轄司,公袞遂誘守卒飲之以酒,皆大醉,因手斷賊首,朝復提之自歸有司。宣子亟以狀白堂,納官以贖弟罪。事下給舍議,時楊椿元老為給事,張孝祥安國兼舍人,書議狀曰:"復仇,義也。夫仇可復,則天下之人,將交仇而不止,於是聖人為法以制之。當誅也,吾為爾誅之;當刑也,吾為爾刑之。以爾之仇,麗吾之法。於是凡為人子而仇於父母者不敢復,而惟法之聽,何也?法行則復仇之義在焉故也。今夫佐、公袞之母,既葬而暴其骨,是﹃屍也。父母之仇,孰大於是?佐、公袞得賊而輒殺之,義也,而莫之敢也,以為有法焉。律曰:'發冢開棺者、絞。'二子之母,遺骸散逸於故藏之外,則賊之死無疑矣。賊誠死,則二子之仇亦報,此佐、公袞所以不敢殺之於其始獲,而必歸之吏也。獄成而吏出之,使賊陽陽出入閭巷與齊民齒。夫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者也。二子之始不敢殺也,蓋不敢以私義故亂法。今獄已成矣,法不當死,二子殺之,罪也;法當死,而吏廢法,則地下之辱,沈痛鬱結,終莫之伸,為之子者,尚安得自比於人也哉!佐有官守,則公袞之殺是賊,協於義而宜於法者也。《春秋》之義,復仇。公袞起儒生,羸如不勝衣。當殺賊時,奴隸皆驚走,賊以死捍,公袞得不死,適耳。且此賊掘冢至十數,嘗敗而不死,今又敗焉,而又不死,則其為惡,必侈於前。公袞之殺之也,豈特直王氏之冤而已哉!椿等謂公袞復仇之義可嘉,公袞殺掘冢法應死之人為無罪,納官贖弟佐之請當不許,故縱失刑有司之罰宜如律。"詔:"給舍議是。"

  其後,公袞於乾道間為敕令所刪定官。一日,登對。孝宗顧問左右曰:"是非手斬發冢盜者乎?"意頗喜之。未幾,除左司。

  公袞為人癯甚。王龜齡嘗贈詩有云:"貌若羸中甚武"者,蓋紀實也。

  ○富春子

  寶慶間,有孫氏子名守榮,善風角鳥占,其術多驗,號富春子。薄游上,聞譙樓鼓角聲,驚曰:"旦夕且有變,而土人當有典郡者。"適見富公王元春,因賀之曰:"旦夕鄉郡之除,必君也。"王以為誕。越兩月,而潘丙作亂,王果以告變之功典郡,自是人始神之。後登史衛王之門,頗為信用。一日,聞鵲噪,史令占之,云:"來日哺時,當有寶物至,然非丞相所可用者。今已抵關,必有所礙,而未入耳。"翌日,果李全以玉柱斧為貢,為閽者遲留,質之於府而後納。史嘗得李全書,置之袖間,未啟也。因扣云:"吾袖中書,所言何事?"對曰:"假破囊二十萬耳。"剝封,果然,史以此深忌之。後以他故,黥至遠郡死焉。後未見有得其術者。

  ○王宣子失告命

  輦轂之下,政先彈壓,然一智不足以勝眾奸。王佐宣子雖以文魁天下,而吏才極高,壽皇深喜之。尹臨安日,禁戢群盜甚嚴,都城肅然。既而以治辦受賞增秩,告命甫下,置臥內,旦起忽失之。宣子知為所侮,略不見之辭色。他日奏事畢,從容以白上曰:"鼠輩惡臣窮其奸,故為是以沮臣爾。"上曰:"何以處之?"對曰:"臣若張皇物色,正墮其計中,惟有置之不問。異時從吏部求一公據足矣,今未敢請也。"上稱善。

  ○配鹽幽菽

  昔傳江西一士,求見楊誠齋,頗以該洽自負。越數日,誠齋簡之云:"聞公自江西來配鹽幽菽,欲求少許。"士人茫然莫曉,亟往謝曰:"某讀書不多,實不知為何物?"誠齋徐檢《禮部韻略》豉字示之,注云:"配鹽幽菽也。"然其義亦未可深曉。《楚辭》曰:"大苦咸酸辛甘行。"說者曰:"大苦,豉也。言取豉汁調以咸酢椒姜飴蜜,則辛甘之味皆發而行。"然古無豆豉,史《急就篇》乃有"蕪夷鹽豉"。《史記·貨殖傳》有"櫱曲鹽鼓中答"。《三輔決錄》曰:"前對大夫范仲公,鹽豉蒜果共一筒。"蓋秦、漢以來始有之。

  ○疽陰陽證

  族伯臨川推官,平生以體孱氣弱,多服烏附、丹砂。晚年疽發背,其大如扇,醫者悉歸罪于丹石之毒,凡べ粉、羊血解毒之品,莫不遍試,殊不少損。或以後市街老祝醫為薦者,祝本瘍醫,然指下極精。診脈已,即云:"非敢求異於諸公,然此乃極陰證。在我法中,正當多服伏火硃砂及三建湯,否則,非吾所知也。"諸子皆有難色,然其勢已殆,姑嘗試一二小料。而祝復俾作大劑,頓服三日後,始用膏藥敷貼,而丹砂、烏附略不輟口,余半月而瘡遂平。凡服三建湯二百五十服,此亦可謂奇工矣。

  洪景盧所載,時康祖病心痔,用聖惠方治腰痛,鹿茸、附子藥服之而差。又福州郭醫用茸,附醫漏痔疾,皆此類也。蓋癰疽皆有陰陽證,要當一決於指下,而今世外科往往不善於脈,每以私意揣摩,故多失之,此不可不精察也。

  ○陳周士

  禍福報應之說,多傅會傳訛,未可盡信。今有鄉曲目擊曉然一事,著之於此,以為世戒。陳周士造,直齋侍郎振孫之長子,登第為嘉禾ヘ,攝郡。一日,宴客於月波樓。有周監酒者勇爵,代庖於此,乃趙與篆德淵之隸。是日,適以小舟載客薄游,初不知郡將之在樓也。周士適顧見,周急艤棹趨避。周士令詢之,知為周也,怒形於色曰:"某不才,望輕,遂為一卒相侮如此。"乃捃摭其數事,作書達之於趙,備言贓濫過惡。時趙守吳,即日遣逮,決脊編置,仍押至嘉禾示眾。時方炎暑,周士乃裸而暴之烈日中,瘡血臭腐,數日而死。臨危嘆曰:"陳通判屈打殺我,當訴之陰府矣。"時寶祐丙辰季夏也。是歲十二月,周士疽發背而殂。吁!可畏哉!

  ○秀王嗣襲

  秀安僖王,壽皇本生父也。用濮安懿王故事,以子孫嗣襲。安僖薨,子伯圭嗣,是為崇王,諡憲靖。長孫曰師夔,早卒,師揆嗣,是為澧王。師垂、師揆皆先卒,師禹嗣,是為和王。師皋又卒。師岩,寶慶元年自知慶元府入嗣,未朝謝而薨,是為永王。師彌以寶慶三年嗣,至寶祐六年,歷三十一年而後薨,是為潤王。次師貢,先薨。曾孫希字行,亦皆先亡。至景定二年,元孫與澤以浙西倉歸班襲嗣,至咸淳七年薨,是為臨海郡王。其次與先卒。是歲冬,與澤以知全州換授吉州刺史,主奉香火。其間以傍宗入繼者,蓋十居五六焉。

复制

《第十回》

列子 〔先秦〕

  自誇詡龜鷺罹災 唱道情韓湘動眾

  得逍遙處且逍遙,不學人間兩路跑。

  趕得東時西已失,未曾南向北先拋。

  莊生曳尾輕人爵,列子乘風重草茅。

  禍福總緣時下彩,世情爭似道情高。

  不說湘子隱形在綠楊樹下。且說那綠楊樹正靠着湘江岸口,正是湘子前世做白鶴的時節,同那個香獐遊戲的所在。那香獐被呂師貶謫在深潭底下,已經一十八載,終日眼氣吞精,指望一個出頭日子,又不見鶴童來度他。正在沒法,只見岸口有霞光靄氣,曉得是神仙經過,便伸頭探腦,作起波浪,叫做:「弟子今日有緣,湊遇大仙經過,望慈悲方便,救拔則個。」

  湘子聽見聲音,明曉得是香獐叫他,故意大聲問道:「汝是恁麼妖怪?敢在深水下面興風作浪,阻我仙軺?」

  香獐道:「我是一個香獐,十八年前曾與鶴兄結為伴侶,終日在此閒遊戲耍。忽然一日,有鍾、呂兩位神仙在此經過,度化鶴兄去做青衣童子,怪我言語衝突了他,把我貶在這潭水底下。待鶴兄成仙了道,果證飛升,才來度我。我懸懸望眼,再不見鶴兄到來。今日幸遇大仙,實是三生有幸,萬望救度弟子,脫離毛畜,超出愛河,再不敢作歹為非,自貽伊戚。」

  湘子暗想:「玉帝不曾有旨着我度他,師父又不曾吩咐我放他,我如何敢自作自是。」

  便道:「我今日奉旨下凡,來得急了,不曾帶得金丹,教我把恁麼度你?只有交梨、火棗在此,權且與汝二枚。那鶴童已成仙了,不久就來度汝,汝且安心寧耐,不要躁急,又取罪累。」

  言罷,把火棗、交梨丟下水去。那香獐接得在手,三咽下腹,頓覺境地清涼,五內寧謐,點頭稱謝,風恬浪靜。湘子遂斂那祥光,依舊坐在那綠楊樹下。

  話不絮煩。卻說那江潭中間,有一個金線綠毛龜在深凹之處,養活已經百十餘年,只是不曾生得腋翅,飛不上天,向來跟着香獐、白鶴做個小妖兒。自從香獐遭貶,鶴童托胎去後,他便逐日在這潭口曬衣遊玩,遇着人來,連忙縮了下去,人也拿他不着。這一日雖值天時炎熱,氣宇覺得清朗,龜兒恰好浮在水面上,伸出頭來,四下里一望,見湘子坐在綠楊樹下,他也不認得是舊日主人家,只說是漁翁來捉他的,連忙縮了頭,浮浮沉沉的不動。正是:

  背負一團瓢,蹄攢四馬腰。

  風雲難際遇,衣曬在江皋。

  那龜兒在水裡浮來淌去,就是一塊浮石一般。湘子欲待點化,怕他不醒頭,正在猶豫之際,忽有一隻鷺鷥望空飛來,這鷺鷥也是歷了百十個春秋,經了百十番寒暑,江潭內的魚兒、蝦兒,也不知被他吃了多多少少,這時正飛來尋魚蝦兒吃,見綠沉沉的一塊漾在水面上,他只說是一塊石頭,茸茸的綠草兒生滿在上面,一徑展翅停下來,站在他背上吃水。這龜兒覺得背上有些沉重,只道是水蛇兒游來歪廝纏他,便昂起頭來一看,見是只白鷺鷥,心中不忿,大聲喝道:「你是何物?敢大膽立在我背上?」

  那白鷺鷥吃了一驚,道:「清平世界,朗盪乾坤,你是何物,敢來作人言?」

  綠毛龜道:「我是一個金線綠毛龜,在此多年,無生無死。你是那裡來的潑鳥,敢吐人言,明來欺我?」

  白鷺鷥道:「我生長在華岳山中,展翅在瑤池碧落,色斯舉矣,翔而後集。汝這般齷齪東西,雖能見夢於楚元王,而不免七十二鑽之苦,只合藏頭縮頸,曳尾泥塗!誰許汝浮沉碧浪,蕩漾清波,口作人聲,驚人忤物?」

  綠毛龜道:「倮蟲三百六十,人為之長;羽蟲三百六十,鳳為之長;鱗蟲三百六十,龍為之長;介蟲三百六十,我為之長。汝雖然翔漢沖霄,不過是羽蟲之未,有恁麼手段,敢胡說漫天大活?」

  鷺鷥道:「世上只有鸚鵡能言,鴝鵒念佛,再不曾見烏龜說話。」

  龜道:「石言於晉,無情之物且然,況我有靈心,何足為異?」

  鷺鷥道:「我莫笑你短,你莫說我長,今日結為兄弟何如?」

  龜道:「各將本身勝處說來,說得過的便是哥。」

  鷺鷥道:我占先了。

  遍體白翎,灑灑揚揚,不讓千年朱頂鶴。

  綠毛龜道:滿身金線,閃閃爍爍,何殊百歲紫衣黿。

  白鷺鷥道:我立水窺魚,影落寒潭成璞玉。

  綠毛龜道:我朝陽向日,殼留池畔賽含珠。

  白鷺鷥道:我舉翼傍紅霞,錦繡窩中添個太真仙子。

  綠毛龜道:我挺身浮綠水,藻萍深處現出碧眼胡兒。

  白鷺鷥道:我頂有叢絲,謾說江邊濯錦。

  綠毛龜道:我胸懷八卦,豈非心上經綸。

  白鷺鷥道:我若吞一粒金丹,指日丹丘羽化。

  綠毛龜道:我若得八仙救度,須臾度脫塵寰。

  白鷺鷥道:我立在清水潭邊,清白羽毛堪入畫。

  綠毛龜道:我趴在綠楊樹下,綠莎甲冑更驚人。

  兩物正在那裡角口,不曾見得高下。不想一個獵戶一步步挨將近來,見白鷺立在那裡伸頭展翅,就像與人說話的一般,他便兜起金絲弓,搭上狼牙箭,把那白鷺一箭就射倒了。這正是:

  左手開弓右手推,穿楊百步有神威。

  雖然不中南山虎,白鷺翻身一命虧。

  那綠毛龜見白鷺鷥被箭射倒,正嘆息間,誰知一個漁翁撐着一隻小船,盪在深潭岸口。綠毛龜見船勢來得洶湧,連忙伸開四足望水深處就走。那漁翁看見他走,也不慌不忙,便把鐵叉照着龜頭叉將去。那龜被鐵叉一下,就叉開了圓殼,流出許多鮮血來。真箇是:

  一把銅叉丈二長,鋒尖銛利勝神槍。

  眼捷手快無空放,烏龜今日見閻王。

  不一時兩個畜生都死於獵戶、漁翁之手。湘子才現出形來,嘆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信非虛語。」

  嘆息未完,想得起來道:「我領了玉帝敕旨,離卻金殿去朝參過王母娘娘,就該去辭別兩個師父,如何竟自下凡,也不對師父說一聲,這是我有罪了。」

  連忙騰雲駕霧,趕到洞府,叫清風、明月稟知鍾、呂兩師。兩師道:「湘子領旨去度沖和子,有恁事又轉來?」

  湘子跪告道:「弟子奉玉帝敕冒,領了寶貝金書,又蒙王母娘娘賜弟子金牌三面,前往永平州昌黎縣度化叔父韓愈,登真了道,證果朝元,特來拜辭師父,望師父指教一二。」

  兩師道:「他現做高官,享大祿,如何便肯棄捨修行?汝須要多方點化,不負玉帝差遣才好。」

  湘子道:「叔父若不回心,弟子作何區處?」

  兩師道:「汝三度他不回心時,繳還金旨便了。」

  湘子道:「謹遵嚴命。」

  正是:

  古洞閒雲已閉關,香風縹緲遍塵寰。

  神仙豈肯臨凡世,為度文公走一番。

  湘子下得山來,將頭上九雲巾捺在花籃裡面,頭挽陰陽二髻,身上穿的九宮八卦跨龍袍,變作粗布道袍。把些塵土搽在臉上,變作一個麵皮黃瘦、骨格伶仃、風魔道人的模樣,手拿着漁鼓、簡板,一路上唱着道情。且說那道情是何等樣說話?有《浪淘沙》為證:貧道下山來,少米無柴。手拿漁鼓上長街,化得錢來沽美酒,自飲自篩。漁鼓響聲頻,非假非真。不求微利與鴻名,一任狂風吹野草,落盡清英。湘子打動漁鼓,拍起簡板,口唱道情,呵呵大笑。那街坊上人不論老的、小的、男子、婦人,都哄攏來聽他唱。見湘子唱得好聽,便叫道:「瘋道人,你這曲兒是那裡學來的?再唱一個與我們聽。」

  湘子道:「俗話說得好,寧可折本,不可餓損。小道一路里唱將來,不曾化得一文錢,買碗面吃,如今肚中飢了,沒力氣唱不出來。列位施主化些齋糧與小道吃飽了,另唱一個好的與列位聽何如?」

  眾人齊聲道:「酒也有,齋也有,只要你唱得好,管取你今朝一個飽罷。」

  那湘子便打着漁鼓、簡板,口中唱道:〔遍地錦〕

  十歲孩童正好修,元陽不漏可全周。金丹一粒真玄妙,身心清淨步瀛洲。

  二十以上娶渾家,活鬼同眠不怕他。只怕金鼎走丹砂,撞倒玲瓏七寶塔。

  三十以上火煙纏,卻似蠶兒繭內眠。渾身上下絲纏定,不鋪蘆席不鋪氈。

  四十年來男女多,精神耗散損中和。思量若是從前苦,急急修來也沒窠。

  五十以上老來休,少年不肯早回頭。直待元陽都耗散,恰似芝麻烤盡油。

  六十以上老乾巴,孫男孫女眼前花。那怕個個活一百,皂角揉殘一把渣。

  七十以上頃刻慌,妻兒似虎我如羊。若有喜來同歡喜,若有憂愁只自當。

  一個老兒七十七,再過四年八十一。耳聾眼瞎沒人扶,苦在人間有何益?

  眾人聽罷,個個誇獎說好。也有遞果餅與他吃的,也有遞酒肴與他吃的,也有出銅錢銀子與他,說道:「風師父,你拿去自買些吃。」

  也有遞尺布,寸絲、麻鞋、草履之類,說道:「與師父結個緣。」

  湘子一一都接了,只吃幾個果子,其餘酒肴並銅錢、銀子、布絲、鞋子之類,隨手又散與市上乞丐。眾人便向前勸道:「這些對象,是我們布施與你的,如何就與了乞丐?莫不是嫌我們不好,不識人知重麼?」

  湘子道:「貧道出家人,全靠施主們喜舍,怎敢憎嫌多寡輕重?只是從古至今,酒色財氣這四個字是人近不得的東西,貧道怎敢飲酒受財,以生餘事?」

  便又點動漁鼓,唱一套《玉交枝》道:

  貪杯無厭,每日價泛流霞瀲灩,子云嘲謔防微漸。托鴟夷彩筆拈,季鷹好飲豪興添,憶蓴鱸只為葡萄釅,倒玉山恁般瑕玷。又不是周晏相沾,槽醃着葛仙翁,曲埋着張孝廉。恣狂情誰與砭?英雄盡你誇,富貴饒他占。則這黃壚畔有禍殃,玉缸邊多危險。酒呵!播聲名天下嫌。

  麼待誰來掛念?早則是桃腮杏臉,巫山洛甫皆虛艷。把西子比無鹽。那裡有佳人將四德兼?為龍厘衾枕是干戈漸,錦片似江山着敵斂。可曾悔戀子穠纖?碎鸞釵,閒寶奩,這風情怎強譫?眼見墜樓人,猶把臨春占。笑男兒,自着鞭;嘆青娥,藏刀劍。色呵!播聲名天下嫌。

  麼富豪的偏儉,奢華的無過是聚斂。王戎、郭況心無厭,擁金穴,握牙籤,可知道分金鮑叔廉?煞強如牢把銅山占。晉和嶠也多褒貶,恰便是朱方聚殲。有齒的焚身,多財的要謙。斗量珠,樹系縑,刑傷為美妹、殺伐因求劍。空有那萬貫錢,到底來亡溝塹。財呵!播聲名天下嫌。

  麼英雄氣焰,貔虎般不能收斂。夷門燕市皆為僭。空僝僽-,在威嚴。探丸厲刃掀紫髯,笑談落得填溝塹。盡淋漓,一腔丹慊,惹旁人血淚橫沾。冷覷王侯暖,守兵鈐,發衝冠,雄猛添。驚惶博浪椎,寂寞烏江劍。恁忘了?泡影與河山,算相爭都無饜。氣呵!播聲名天下嫌。到不如我道人呵!

  〔醉鄉奉〕打漁鼓高歌興添,彩靈芝快樂無厭。大叫高呼,前這後掩。騰雲駕霧,霎時間游遍九天。一任旁人笑我顛。

  眾人聽罷,盡皆喝采道:「這道人雖然有些害瘋,恰是博古通今,知文達理,不比那街坊上弄嘴頭哄騙人的野路貨。」

  那遞酒與湘子的道:「師父,你若不吃我的酒,難為我買來這片心。況且酒是人間之祿,神仙祖代傳留下的,就是劉伶、阮籍-因之而得道成仙。享天祭地,也用着太羹玄酒。師父今日便吃幾杯,也不為害。」

  湘子被他勸不過,只得吃上幾杯,不覺醺醺佯醉,倒在地上。眾人見他醉了,便問道:「瘋道人,你家在哪裡?安身何處?這般醉倒,誰人扶你回去?」

  內中有一個人道:「這個道人倒也有趣,我們問他一個的確,做個手轎兒抬了他去罷。」

  湘子見眾人唧唧噥噥的碎聒,便踉踉蹌蹌,立起身來,呵呵大笑,唱《浪淘沙》道:

  酒醉眼難開,倒在長街。人人笑我不咍咳。動問先生居何處?家住蓬萊。

  眾人見他唱,一齊拍手笑道:「師父道情雖是唱得好,你想是蘇州人麼?」

  湘子道:「我是水平州昌黎縣人,不是蘇州。」

  眾人道:「原來是本地人,怎的不老實,慢說空心話。」

  湘子道:「列位施主在此,貧道不打誑語不瞞天,句句說的是實話,為何說我空心?」

  轉身就走。人人都道:「你看這瘋子!」

  一下里跟着他跑去。正是:

  世上肉眼欠分明,當面神仙認不真。

  虎隱深山君莫問,安排牙爪便驚人。

  畢竟不知湘子走到那裡去,且聽下回分解。

复制

《重刻宋本夷堅志甲乙丙丁四集序》

列子 〔先秦〕

  夷堅志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乙各十卷.總四百二十卷.見陳振孫書錄解題.明以後流傳甚罕.胡應麟博極群書.祗據王景文夷堅別志序.知其義例而已.四庫所收支甲至支戊五十卷.民間頗不易得.所通行者.有明仿宋刊分類夷堅志五十卷.蓋宋人摘錄之本.坊刻二十卷本.雖從原書摘出.又出分類本下.是不但全書不存.即正集二百卷.若存若亡者.亦數百年.阮文達得宋刻甲至丁八十卷.影寫進呈.阮氏得之吾郡嚴久能.後歸吳門黃蕘圃.蕘圃歸於汪閬原.閬原歸於胡心耘.余從胡氏得之.中有玉蘭堂印.衡山文氏舊藏也.列子曰.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夷堅之名.蓋取諸此.自來志怪之書.莫古於山海經.按之理勢.率多荒唐.沿其流者.王嘉之拾遺.干寶之搜神.敬叔之異苑.徐鉉之稽神.成式之雜俎.最行於時.然多者不過數百事.少者或僅十餘事.未有卷帙浩汗.如此書之多者也.雖其所載.頗與傳記相似.飾說剽竊.借為談助.支甲序已自言之.至於文思雋永.層出不窮.實非後人所及.自甲志至四甲凡三十一序.各出新意.不相復重.趙與時賓退錄.節錄其文.推挹甚至.信乎文人之能事.小說之淵海也.琴希洪君.搜刻先世遺書.不遺餘力聞余得是書.寓書慫恿梓行.因付手民.以塞洪君之意雲.光緒五年歲在屠維單閼陽月.歸安陸心源撰.

复制

《南湖絕句戲高彥應司理 其一》

列子 〔先秦〕

平湖奩鏡淨無塵,地接西壇共一雲。安得御風如列子,更邀明月訪元君。

复制

《清芬書室為周德輝題》

列子 〔先秦〕

一室能專靜學功,爐熏不斷火微紅。硯池暖滴薔薇露,書卷涼開茉莉風。

鄭圃無人知列子,漢庭有客薦揚雄。永懷燕寢凝香句,獨許先生雅趣同。

复制

《甲戌正月八日立春呈陸岱瞻令公》

列子 〔先秦〕

宜春寶字綌銜龍,蒼帝初乘列子風。鱷渚棠陰歌召父,驪峰藜杖候萊公。

花前綵勝開雙篆,竹下雲翹舞兩同。仙令行春噓黍谷,陽和先滿兩花封。

复制

《【雙調】殿前歡_壽陽妝,更》

列子 〔先秦〕

壽陽妝,更何須蘭被借溫芳。玉妃不臥鮫綃帳,月戶雲窗。前村遠驛路長,空惆悵,憑誰問花無恙?被春愁曉夢,瘦損何郎。

萬花叢,殢韶光肯放彩雲空。痴呆呆未解三生夢,嬌滴滴一捻春風。歌喉邊笑語中,秋波送,依約見芳心動。被啼鶯戀住,江上歸鴻。

海棠庭,這紅妝也見主人情。被東風吹軟新歌詠,都為花卿。黃鵠飛白鹿鳴,山林興,佳麗相輝映。是煙霞翠袖,錦帳雲屏。

小樓紅,隔紗窗斜照月朦朧。繡衾薄不耐春寒凍,簾幕無風。篆煙消寶鼎空,難成夢,孤負了鸞和風。山長水遠,何日相逢。

作閒人,向滄波濯盡利名塵。回頭不睹長安近,守分清貧。足不襪發不巾,誰嗔問?無事縈方寸,煙霞伴侶,風月比鄰。

壽陽人,玉溪先占一枝春。紅塵驛使傳芳信,深雪前村。冰梢上月一痕,雲初褪,瘦影向紗窗上印。香來夢裡,寂寞黃昏。

八葫蘆

酒杯濃,一葫蘆春色醉山翁。一葫蘆酒壓花梢重,隨我奚童。葫蘆干興不窮,誰人共,一帶青山送。乘風列子,列子乘風。

酒頻沽,正花間山鳥喚提壺。一葫蘆提在花深處,任意狂疏。一葫蘆夠也無,臨時覷,不夠時重沽去。任三閭笑我,我笑三閭。

酒新篘,一葫蘆春醉海棠洲。一葫蘆未飲香選透,俯仰糟丘。傲人間萬戶侯,重酣後,夢景皆虛謬。莊周化蝶,蝶化莊周。

酒頻頻,一葫蘆風味扶詩興。一葫蘆仗挑相隨定,荷插銀瓶。愛詩家阮步兵,寬沽興,身世都休競。螟蛉蜾蠃螟蛉。

复制

《病起讀列子真經 其三》

列子 〔先秦〕

此日忽過隙,居人恆鮮歡。毫毛悉為我,體節慾求完。

大盜竊名爵,小廉舍豆簞。熊魚徒兩得,利義肯兼安。

馬醫自不辱,燕技毋容干。時勢苟未至,事功良獨難。

蕭條白麻履,慘澹青蘚冠。長嘯答鳴鶴,北風江水寒。

复制

《贈清道》

列子 〔先秦〕

少年好書老彌篤,牙籤錦囊數百軸。江左墨妙世不矚,有唐諸公粗可錄。

諸公草法無可稱,中葉始有張顛名。張顛下筆有神會,其妙不似點畫成。

後來沙門有藏真,措意瀟灑尤更精。當時二子最名盛,至今學者皆伏膺。

本朝蘇公名弟兄,汝南蒲陽亦有聲。比來諸公已老死,其餘卑俗類可憎。

我昔乘興游都城,列子示我新素屏。始知無擇得此道,長沙道人今復生。

歸來窮巷掩柴荊,惠然相訪得忘形。贈我數行豈無意,勢如九河注滄溟。

中間龍蜃降沒升,歡伏不暇獨可驚。

自欲何能謝言情,欲贈金玉還愧輕。慇勤之揖喜不勝,使我驅霧老眼明。

复制

《和李道源清風謠》

列子 〔先秦〕

漫翁說盡清風好,猶能顧我邀吟藁。吟時欲倚白雲飛,到時恐在紅塵表。

有如列子御風行,百骸齊奮雙瞳瞭。借問清風何處來,玉水之心玉山杪。

曾經昆閬拂瑤花,亦度瀟湘過蓬島。借問清風何處居,深寄碧蘆藏綠筱。

芭蕉徑舞鳳衣寒,薜荔牆翻龍甲老。遺英墮籜無處尋,一徑十年未曾掃。

但恐春深花木稀,定知秋後冰霜早。快心何羨楚王台,披襟適得麻姑爪。

中山酒客飲輒醒,八斗司徒醉不倒。簫聲易咽笛聲哀,客思難平物容愀。

君看檐前避暑巢,不是岩烏即沙鳥。萬谷藏冰山氣來,千濤噴雪江聲繞。

借問此閒清奈何,況是中宵月華皎。雞鳴漏盡眠不成,披衣起看冰壺曉。

便乘枯木飲明河,仍御雙鳧入冥杳。藤床角簟無所施,綀布蒲葵價彌小。

有客俄如夢覺時,竊笑夢中何擾擾。中心無累清則明,蔽者常稀欲者少。

兒啼女笑坐可忘,獸斗禽嬉悟俱了。毀譽一過遺如空,富貴浮雲視彌藐。

古人凜凜良可思,世俗紛紛何足道。嘗聞外物可娛中,所以詩人取萱草。

誰何乘興為此行,坐擺塵埃出污潦。賈生可與忘悲憂,楚屈猶將醒懷抱。

區區何用作離騷,弄琴聽我清風操。

复制

《讀列子 其三》

列子 〔先秦〕

人生有大化,天地皆密移。死亡接老耄,少壯代嬰兒。

貌色與智態,爪發與膚皮。隨生而隨落,非復嬰兒時。

其間不可覺,俟至後方知。

复制

《七諫》

列子 〔先秦〕

初放

  平生於國兮,長於原野。

  言語訥譅兮,又無彊輔。

  淺智褊能兮,聞見又寡。

  數言便事兮,見怨門下。

  王不察其長利兮,卒見棄乎原野。

  伏念思過兮,無可改者。

  群眾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賢者滅息。

  堯、舜聖已沒兮,孰為忠直?

  高山崔巍兮,水流湯湯。

  死日將至兮,與麋鹿同坑。

  塊兮鞠,當道宿,

  舉世皆然兮,余將誰告?

  斥逐鴻鵠兮,近習鴟梟,

  斬伐橘柚兮,列樹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來風。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異心。

  往者不可及兮,來者不可待。

  悠悠蒼天兮,莫我振理。

  竊怨君之不寤兮,吾獨死而後已。

沉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覽私微之所傷。

  堯舜聖而慈仁兮,後世稱而弗忘。

  齊桓失於專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晉獻惑於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義兮,荊文寤而徐亡。

  紂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呂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壟。

  賢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蘭芷幽而有芳。

  苦眾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顧地以貪名兮,心怫鬱而內傷。

  聯蕙芷以為佩兮,過鮑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離謗而見攘。

  世俗更而變化兮,伯夷餓於首陽。

  獨廉潔而不容兮,叔齊久而逾明。

  浮雲陳而蔽晦兮,使日月乎無光。

  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

  秋草榮其將實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風肅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長。

  眾並諧以妒賢兮,孤聖特而易傷。

  懷計謀而不見用兮,岩穴處而隱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從俗而變化兮,隨風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偽進而得當。

  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廢制度而不用兮,務行私而去公。

  終不變而死節兮,惜年齒之未央。

  將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發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願悉心之所聞兮,遭值君之不聰。

  不開寤而難道兮,不別橫之與縱。

  聽奸臣之浮說兮,絕國家之久長。

  滅規矩而不用兮,背繩墨之正方。

  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

  業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論乎禍凶。

  彼離畔而朋黨兮,獨行之士其何望?

  日漸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變容。

  眾輕積而折軸兮,原咎雜而累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復東。

  懷沙礫而自沉兮,不忍見君之蔽壅。

怨世

  世沉淖而難論兮,俗岒峨而嵾嵯。

  清泠泠而殲滅兮,溷湛湛而日多。

  梟鴞既以成群兮,玄鶴弭翼而屏移。

  蓬艾親入御於床笫兮,馬蘭踸踔而日加。

  棄捐藥芷與杜衡兮,余柰世之不知芳何?

  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蕪穢而險戲。

  高陽無故而委塵兮,唐虞點灼而毀議。

  誰使正其真是兮,雖有八師而不可為。

  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

  服清白以逍遙兮,偏與乎玄英異色。

  西施媞媞而不得見兮,嫫母勃屑而日侍。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蟲不知徙乎葵菜。

  處湣湣之濁世兮,今安所達乎吾志。

  意有所載而遠逝兮,固非眾人之所識。

  驥躊躇於弊輂兮,遇孫陽而得代。

  呂望窮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志。

  寧戚飯牛而商歌兮,桓公聞而弗置。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過之以自侍。

  吾獨乖剌而無當兮,心悼怵而耄思。

  思比干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

  悲楚人之和氏兮,獻寶玉以為石。

  遇厲武之不察兮,羌兩足以畢斮。

  小人之居勢兮,視忠正之何若?

  改前聖之法度兮,喜囁嚅而妄作。

  親讒諛而疏賢聖兮,訟謂閭娵為醜惡。

  愉近習而蔽遠兮,孰知察其黑白?

  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無所歸薄。

  專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

  年既已過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滯。

  欲高飛而遠集兮,恐離罔而滅敗。

  獨冤抑而無極兮,傷精神而壽夭。

  皇天既不純命兮,餘生終無所依。

  願自沉於江流兮,絕橫流而徑逝。

  寧為江海之泥塗兮,安能久見此濁世?

怨思

  賢士窮而隱處兮,廉方正而不容。

  子胥諫而靡軀兮,比干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飤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荊棘聚而成林。

  江離棄於窮巷兮,蒺藜蔓乎東廂。

  賢者蔽而不見兮,讒諛進而相朋。

  梟鴞並進而俱鳴兮,鳳皇飛而高翔。

  原壹往而徑逝兮,道壅絕而不通。

自悲

  居愁懃其誰告兮,獨永思而憂悲。

  內自省而不慚兮,操愈堅而不衰。

  隱三年而無決兮,歲忽忽其若頹。

  憐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見而復歸。

  哀人事之不幸兮,屬天命而委之咸池。

  身被疾而不閒兮,心沸熱其若湯。

  冰炭不可以相併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長。

  哀獨苦死之無樂兮,惜予年之未央。

  悲不反余之所居兮,恨離予之故鄉。

  鳥獸驚而失群兮,猶高飛而哀鳴。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

  莫能行於杳冥兮,孰能施於無報?

  苦眾人之皆然兮,乘迴風而遠遊。

  凌恆山其若陋兮,聊愉娛以忘憂。

  悲虛言之無實兮,苦眾口之鑠金。

  過故鄉而一顧兮,泣歔欷而霑衿。

  厭白玉以為面兮,懷琬琰以為心。

  邪氣入而感內兮,施玉色而外淫。

  何青雲之流瀾兮,微霜降之蒙蒙。

  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

  聞南籓樂而欲往兮,至會稽而且止。

  見韓眾而宿之兮,問天道之所在?

  借浮雲以送予兮,載雌霓而為旌。

  駕青龍以馳騖兮,班衍衍之冥冥。

  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

  苦眾人之難信兮,願離群而遠舉。

  登巒山而遠望兮,好桂樹之冬榮。

  觀天火之炎煬兮,聽大壑之波聲。

  引八維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長生。

  居不樂以時思兮,食草木之秋實。

  飲菌若之朝露兮,構桂木而為室。

  雜橘柚以為囿兮,列新夷與椒楨。

  鵾鶴孤而夜號兮,哀居者之誠貞。

哀命

  哀時命之不合兮,傷楚國之多憂。

  內懷情之潔白兮,遭亂世而離尤。

  惡耿介之直行兮,世溷濁而不知。

  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湘而分離。

  測汨羅之湘水兮,知時固而不反。

  傷離散之交亂兮,遂側身而既遠。

  處玄舍之幽門兮,穴岩石而窟伏。

  從水蛟而為徙兮,與神龍乎休息。

  何山石之嶄岩兮,靈魂屈而偃蹇。

  含素水而蒙深兮,日眇眇而既遠。

  哀形體之離解兮,神罔兩而無舍。

  惟椒蘭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知路。

  願無過之設行兮,雖滅沒之自樂。

  痛楚國之流亡兮,哀靈修之過到。

  固時俗之溷濁兮,志瞀迷而不知路。

  念私門之正匠兮,遙涉江而遠去。

  念女嬃之嬋媛兮,涕泣流乎於悒。

  我決死而不生兮,雖重追吾何及。

  戲疾瀨之素水兮,望高山之蹇產。

  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沒身而不反。

謬諫

  怨靈修之浩蕩兮,夫何執操之不固?

  悲太山之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

  願承閒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諱。

  卒撫情以寂寞兮,然怊悵而自悲。

  玉與石其同匱兮,貫魚眼與珠璣。

  駑駿雜而不分兮,服罷牛而驂驥。

  年滔滔而自遠兮,壽冉冉而愈衰。

  心悇憛而煩冤兮,蹇超搖而無冀。

  固時俗之工巧兮,滅規矩而改錯。

  郤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

  當世豈無騏驥兮,誠無王良之善馭。

  見執轡者非其人兮,故駒跳而遠去。

  不量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不論世而高舉兮,恐操行之不調。

  弧弓弛而不張兮,孰雲知其所至?

  無傾危之患難兮,焉知賢士之所死?

  俗推佞而進富兮,節行張而不著。

  賢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黨譽。

  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棄彭咸之娛樂兮,滅巧倕之繩墨。

  菎蕗雜於黀蒸兮,機蓬矢以射革。

  駕蹇驢而無策兮,又何路之能極?

  以直鍼而為釣兮,又何魚之能得?

  伯牙之絕弦兮,無鍾子期而聽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同音者相和兮,同類者相似。

  飛鳥號其群兮,鹿鳴求其友。

  故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

  虎嘯而谷風至兮,龍舉而景雲往。

  音聲之相和兮,言物類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異形兮,勢不可以相錯。

  列子隱身而窮處兮,世莫可以寄託。

  眾鳥皆有行列兮,鳳獨翔翔而無所薄。

  經濁世而不得志兮,願側身岩穴而自託。

  欲闔口而無言兮,嘗被君之厚德。

  獨便悁而懷毒兮,愁鬱郁之焉極?

  念三年之積思兮,願壹見而陳辭。

  不及君而騁說兮,世孰可為明之?

  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揚。

  眾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亂曰:

  鸞皇孔鳳日以遠兮,畜鳧駕鵝。

  雞鶩滿堂壇兮,鼉黽游乎華池。

  要褭奔亡兮,騰駕橐駝。

  鉛刀進御兮,遙棄太阿。

  拔搴玄芝兮,列樹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甂甌登於明堂兮,周鼎潛潛乎深淵。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