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列子 / 七諫
拼 译 译

《七諫》

列子 〔先秦〕

初放

  平生於國兮,長於原野。

  言語訥譅兮,又無彊輔。

  淺智褊能兮,聞見又寡。

  數言便事兮,見怨門下。

  王不察其長利兮,卒見棄乎原野。

  伏念思過兮,無可改者。

  群眾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賢者滅息。

  堯、舜聖已沒兮,孰為忠直?

  高山崔巍兮,水流湯湯。

  死日將至兮,與麋鹿同坑。

  塊兮鞠,當道宿,

  舉世皆然兮,余將誰告?

  斥逐鴻鵠兮,近習鴟梟,

  斬伐橘柚兮,列樹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來風。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異心。

  往者不可及兮,來者不可待。

  悠悠蒼天兮,莫我振理。

  竊怨君之不寤兮,吾獨死而後已。

沉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覽私微之所傷。

  堯舜聖而慈仁兮,後世稱而弗忘。

  齊桓失於專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晉獻惑於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義兮,荊文寤而徐亡。

  紂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呂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壟。

  賢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蘭芷幽而有芳。

  苦眾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顧地以貪名兮,心怫鬱而內傷。

  聯蕙芷以為佩兮,過鮑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離謗而見攘。

  世俗更而變化兮,伯夷餓於首陽。

  獨廉潔而不容兮,叔齊久而逾明。

  浮雲陳而蔽晦兮,使日月乎無光。

  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

  秋草榮其將實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風肅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長。

  眾並諧以妒賢兮,孤聖特而易傷。

  懷計謀而不見用兮,岩穴處而隱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從俗而變化兮,隨風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偽進而得當。

  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廢制度而不用兮,務行私而去公。

  終不變而死節兮,惜年齒之未央。

  將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發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願悉心之所聞兮,遭值君之不聰。

  不開寤而難道兮,不別橫之與縱。

  聽奸臣之浮說兮,絕國家之久長。

  滅規矩而不用兮,背繩墨之正方。

  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

  業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論乎禍凶。

  彼離畔而朋黨兮,獨行之士其何望?

  日漸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變容。

  眾輕積而折軸兮,原咎雜而累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復東。

  懷沙礫而自沉兮,不忍見君之蔽壅。

怨世

  世沉淖而難論兮,俗岒峨而嵾嵯。

  清泠泠而殲滅兮,溷湛湛而日多。

  梟鴞既以成群兮,玄鶴弭翼而屏移。

  蓬艾親入御於床笫兮,馬蘭踸踔而日加。

  棄捐藥芷與杜衡兮,余柰世之不知芳何?

  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蕪穢而險戲。

  高陽無故而委塵兮,唐虞點灼而毀議。

  誰使正其真是兮,雖有八師而不可為。

  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

  服清白以逍遙兮,偏與乎玄英異色。

  西施媞媞而不得見兮,嫫母勃屑而日侍。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蟲不知徙乎葵菜。

  處湣湣之濁世兮,今安所達乎吾志。

  意有所載而遠逝兮,固非眾人之所識。

  驥躊躇於弊輂兮,遇孫陽而得代。

  呂望窮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志。

  寧戚飯牛而商歌兮,桓公聞而弗置。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過之以自侍。

  吾獨乖剌而無當兮,心悼怵而耄思。

  思比干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

  悲楚人之和氏兮,獻寶玉以為石。

  遇厲武之不察兮,羌兩足以畢斮。

  小人之居勢兮,視忠正之何若?

  改前聖之法度兮,喜囁嚅而妄作。

  親讒諛而疏賢聖兮,訟謂閭娵為醜惡。

  愉近習而蔽遠兮,孰知察其黑白?

  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無所歸薄。

  專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

  年既已過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滯。

  欲高飛而遠集兮,恐離罔而滅敗。

  獨冤抑而無極兮,傷精神而壽夭。

  皇天既不純命兮,餘生終無所依。

  願自沉於江流兮,絕橫流而徑逝。

  寧為江海之泥塗兮,安能久見此濁世?

怨思

  賢士窮而隱處兮,廉方正而不容。

  子胥諫而靡軀兮,比干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飤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荊棘聚而成林。

  江離棄於窮巷兮,蒺藜蔓乎東廂。

  賢者蔽而不見兮,讒諛進而相朋。

  梟鴞並進而俱鳴兮,鳳皇飛而高翔。

  原壹往而徑逝兮,道壅絕而不通。

自悲

  居愁懃其誰告兮,獨永思而憂悲。

  內自省而不慚兮,操愈堅而不衰。

  隱三年而無決兮,歲忽忽其若頹。

  憐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見而復歸。

  哀人事之不幸兮,屬天命而委之咸池。

  身被疾而不閒兮,心沸熱其若湯。

  冰炭不可以相併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長。

  哀獨苦死之無樂兮,惜予年之未央。

  悲不反余之所居兮,恨離予之故鄉。

  鳥獸驚而失群兮,猶高飛而哀鳴。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

  莫能行於杳冥兮,孰能施於無報?

  苦眾人之皆然兮,乘迴風而遠遊。

  凌恆山其若陋兮,聊愉娛以忘憂。

  悲虛言之無實兮,苦眾口之鑠金。

  過故鄉而一顧兮,泣歔欷而霑衿。

  厭白玉以為面兮,懷琬琰以為心。

  邪氣入而感內兮,施玉色而外淫。

  何青雲之流瀾兮,微霜降之蒙蒙。

  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

  聞南籓樂而欲往兮,至會稽而且止。

  見韓眾而宿之兮,問天道之所在?

  借浮雲以送予兮,載雌霓而為旌。

  駕青龍以馳騖兮,班衍衍之冥冥。

  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

  苦眾人之難信兮,願離群而遠舉。

  登巒山而遠望兮,好桂樹之冬榮。

  觀天火之炎煬兮,聽大壑之波聲。

  引八維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長生。

  居不樂以時思兮,食草木之秋實。

  飲菌若之朝露兮,構桂木而為室。

  雜橘柚以為囿兮,列新夷與椒楨。

  鵾鶴孤而夜號兮,哀居者之誠貞。

哀命

  哀時命之不合兮,傷楚國之多憂。

  內懷情之潔白兮,遭亂世而離尤。

  惡耿介之直行兮,世溷濁而不知。

  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湘而分離。

  測汨羅之湘水兮,知時固而不反。

  傷離散之交亂兮,遂側身而既遠。

  處玄舍之幽門兮,穴岩石而窟伏。

  從水蛟而為徙兮,與神龍乎休息。

  何山石之嶄岩兮,靈魂屈而偃蹇。

  含素水而蒙深兮,日眇眇而既遠。

  哀形體之離解兮,神罔兩而無舍。

  惟椒蘭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知路。

  願無過之設行兮,雖滅沒之自樂。

  痛楚國之流亡兮,哀靈修之過到。

  固時俗之溷濁兮,志瞀迷而不知路。

  念私門之正匠兮,遙涉江而遠去。

  念女嬃之嬋媛兮,涕泣流乎於悒。

  我決死而不生兮,雖重追吾何及。

  戲疾瀨之素水兮,望高山之蹇產。

  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沒身而不反。

謬諫

  怨靈修之浩蕩兮,夫何執操之不固?

  悲太山之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

  願承閒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諱。

  卒撫情以寂寞兮,然怊悵而自悲。

  玉與石其同匱兮,貫魚眼與珠璣。

  駑駿雜而不分兮,服罷牛而驂驥。

  年滔滔而自遠兮,壽冉冉而愈衰。

  心悇憛而煩冤兮,蹇超搖而無冀。

  固時俗之工巧兮,滅規矩而改錯。

  郤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

  當世豈無騏驥兮,誠無王良之善馭。

  見執轡者非其人兮,故駒跳而遠去。

  不量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不論世而高舉兮,恐操行之不調。

  弧弓弛而不張兮,孰雲知其所至?

  無傾危之患難兮,焉知賢士之所死?

  俗推佞而進富兮,節行張而不著。

  賢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黨譽。

  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棄彭咸之娛樂兮,滅巧倕之繩墨。

  菎蕗雜於黀蒸兮,機蓬矢以射革。

  駕蹇驢而無策兮,又何路之能極?

  以直鍼而為釣兮,又何魚之能得?

  伯牙之絕弦兮,無鍾子期而聽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同音者相和兮,同類者相似。

  飛鳥號其群兮,鹿鳴求其友。

  故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

  虎嘯而谷風至兮,龍舉而景雲往。

  音聲之相和兮,言物類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異形兮,勢不可以相錯。

  列子隱身而窮處兮,世莫可以寄託。

  眾鳥皆有行列兮,鳳獨翔翔而無所薄。

  經濁世而不得志兮,願側身岩穴而自託。

  欲闔口而無言兮,嘗被君之厚德。

  獨便悁而懷毒兮,愁鬱郁之焉極?

  念三年之積思兮,願壹見而陳辭。

  不及君而騁說兮,世孰可為明之?

  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揚。

  眾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亂曰:

  鸞皇孔鳳日以遠兮,畜鳧駕鵝。

  雞鶩滿堂壇兮,鼉黽游乎華池。

  要褭奔亡兮,騰駕橐駝。

  鉛刀進御兮,遙棄太阿。

  拔搴玄芝兮,列樹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甂甌登於明堂兮,周鼎潛潛乎深淵。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复制

七諫 - 賞析

初放
平生於國兮,長於原野。
屈原生長在楚國國都,如今卻遭流放原野居住。

言語訥譅兮,又無彊輔。
性遲鈍言語少拙嘴笨腮,又沒有強勢力在旁輔助。

淺智褊能兮,聞見又寡。
才智疏淺能力又薄弱,孤陋寡聞又見識無多。

數言便事兮,見怨門下。
只為利國利君多次進言,誰料想惹怒小人招來災禍。

王不察其長利兮,卒見棄乎原野。
君王不察我進言是為國,終將我放逐到僻壤荒野。

伏念思過兮,無可改者。
心裡暗思自己有無過失,實無一絲差錯可改過。

群眾成朋兮,上浸以惑。
群小拉幫結夥成朋黨,君王漸被欺矇受迷惑。

巧佞在前兮,賢者滅息。
讒佞小人花言巧語在君前,忠良緘口不言聲默默。

堯、舜聖已沒兮,孰為忠直?
堯舜聖君已逝不及見,忠正良臣為誰盡忠盡節?

高山崔巍兮,水流湯湯。
高山巍巍峨峨聳立,江水浩蕩永流不止。

死日將至兮,與麋鹿同坑。
嘆自己年老死日將至,在荒野與禽獸相伴為侶。

塊兮鞠,當道宿,
孤獨潦倒居無定所,

舉世皆然兮,余將誰告?
舉世皆混濁是非已顛倒,心中的冤情向誰訴?

斥逐鴻鵠兮,近習鴟梟,
大雁天鵝全遭斥退,卻把惡鳥鴟鴞當寵物。

斬伐橘柚兮,列樹苦桃。
橘柚佳樹被砍伐,卻一排排栽植苦桃惡木。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可嘆那婆娑修美的翠竹,卻只能孤零零江邊獨處。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來風。
上面有繁茂的枝葉防露,下面有清涼的微風驅酷暑。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異心。
誰知道我與君王道不合,就像那實心的柏木、空心的竹。

往者不可及兮,來者不可待。
從前的賢君無法追及,未來的英主難目睹。

悠悠蒼天兮,莫我振理。
悠悠的蒼天啊高高在上,你為何不解除我的冤屈。

竊怨君之不寤兮,吾獨死而後已。
我怨恨君王你終不覺悟,我只有棄身荒野明心曲。

沉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覽私微之所傷。
想那歷史上的得失興亡,看那群小誤君禍國事樁樁。

堯舜聖而慈仁兮,後世稱而弗忘。
堯與舜聖明仁義慈愛百姓,後世人常稱頌永遠不忘。

齊桓失於專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齊桓公用小人死後國亂,管仲耿介忠直美名傳揚。

晉獻惑於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晉獻公聽讒言被驪姬迷惑,可憐那孝子申生慘遭禍殃。

偃王行其仁義兮,荊文寤而徐亡。
徐偃王行仁義不備武裝,楚文王心恐懼將其滅亡。

紂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呂望。
殷紂王暴虐無道身死國滅,周得天下幸賴於呂望賢良。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壟。
武王效法古人施恩布惠,封比干墓將其德昭示四方。

賢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天下賢俊慕周德都來親附,人才日增天下一心國力強。

明法令而修理兮,蘭芷幽而有芳。
法令嚴明治國之道好,蘭芷縱在幽僻處也散馨香。

苦眾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我苦惱群小們對我嫉妒,想箕子為避難裝傻佯狂。

不顧地以貪名兮,心怫鬱而內傷。
也想不貪忠名離鄉遠去,怎奈心戀故國痛苦難當。

聯蕙芷以為佩兮,過鮑肆而失香。
將蕙芷聯起來做成佩帶,經過鮑魚店就失去芬芳。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離謗而見攘。
正直之臣端正他的品行,反遭讒人誹謗遭流放。

世俗更而變化兮,伯夷餓於首陽。
世俗之人改清潔為貪邪,伯夷寧願守節餓死首陽。

獨廉潔而不容兮,叔齊久而逾明。
獨行廉潔啊雖不容於世,日後叔齊終得美名揚。

浮雲陳而蔽晦兮,使日月乎無光。
層層烏雲遮得天昏地暗,使得日月失去燦爛光芒。

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
忠臣堅貞欲進諫,佞人在旁讒言誹謗。

秋草榮其將實兮,微霜下而夜降。
就像百草至秋本該結實,夜裡卻突然降下寒霜。

商風肅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長。
急疾的西風摧殘着生物,秋風已起百草不得生長。

眾並諧以妒賢兮,孤聖特而易傷。
群小結黨營私而妒害賢才,賢良反孤立無援受損傷。

懷計謀而不見用兮,岩穴處而隱藏。
我心懷良策卻不被重用,只好獨居岩穴棲身隱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子胥伐楚功成卻遭讒毀,可憐他被賜死屍首不葬。

世從俗而變化兮,隨風靡而成行。
世人見其狀紛紛從俗媚上,正如草木隨風披靡成排成行。

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偽進而得當。
誠信正直之臣身敗名毀,虛偽諂佞之徒身顯名揚。

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國家傾危君王才知追悔時已晚,此時我竭盡忠心也難有回天之功。

廢制度而不用兮,務行私而去公。
他們廢先王之法而不用,一味貪求私利背離公正。

終不變而死節兮,惜年齒之未央。
我願懷清白終不變節,可惜我年壽未盡還年輕。

將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發矇。
我要乘舟隨江遠去,只望君王醒悟不再受欺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哀痛忠直之言君王聽不進,子胥被殺沉江令人傷情。

願悉心之所聞兮,遭值君之不聰。
我願竭盡所聞陳述政事,可君王他充耳不聞不採用。

不開寤而難道兮,不別橫之與縱。
君心常惑難與陳述政道,他糊裡糊塗不辨橫豎奸忠。

聽奸臣之浮說兮,絕國家之久長。
好聽邪佞之臣的虛言浮說,致使國運斷絕難以久興。

滅規矩而不用兮,背繩墨之正方。
放棄先聖法度而不施用,背離正直方向導致危傾。

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
遭到憂患才知醒悟,就像縱火秋草其勢已成。

業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論乎禍凶。
君王失道已經自身難保,還談什麼國家福禍吉凶。

列子

作者:列子

列子(大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戰國年間,享年75歲),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禦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對後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著有《列子》,其學說本於黃帝老子,歸同於老、莊。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 

列子其它诗文

《關尹子教射》

列子 〔先秦〕

列子學射,中矣。

請於關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

」關尹子曰:「未可。

」退而習之。

三年,又以報關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非獨射也,為國與身皆如之。

故聖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

《愚公移山》

列子 〔先秦〕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兩小兒辯日》

列子 〔先秦〕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卷十九·著述》

列子 〔先秦〕

  太宗欲見前代帝王事得失以為鑑戒,魏徵乃以虞世南、褚遂良、蕭德言等采經史百家之內嘉言善語,明王暗君之跡,為五十卷,號《群書理要》,上之。太宗手詔曰:「朕少尚威武,不精學業,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覽所撰書,博而且要,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使朕致治稽古,臨事不惑。其為勞也,不亦大哉!」賜征等絹千匹,彩物五百段。太子諸王,各賜一本。

  貞觀中,紀國寺僧慧靜撰《續英華詩》十卷,行於代。慧靜嘗言曰:「作之非難,鑒之為貴。吾所搜揀,亦《詩》三百篇之次矣。」慧靜俗姓房,有藻識。今復有詩篇十卷,與《英華》相似,起自梁代,迄於今朝,以類相從,多于慧靜所集,而不題撰集人名氏。

  江淮間為《文選》學者,起自江都曹憲。貞觀初,揚州長史李襲譽薦之,征為弘文館學士。憲以年老不起,遣使即家拜朝散大夫,賜帛三百匹。憲以仕隋為秘書,學徒數百人,公卿亦多從之學,撰《文選音義》十卷,年百餘歲乃卒。其後句容許淹、江夏李善、公孫羅相繼以《文選》教授。開元中,中書令蕭嵩以《文選》是先代舊業,欲注釋之。奏請左補闕王智明、金吾衛佐李玄成、進士陳居等注《文選》。先是,東宮衛佐馮光震入院校《文選》,兼復注釋,解「蹲鴟」云:「今之芋子,即是着毛蘿蔔。」院中學士向挺之、蕭嵩撫掌大笑。智明等學術非深,素無修撰之藝,其後或遷,功竟不就。

  太宗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比見前後漢史,載揚雄《甘泉》、《羽獵》,司馬相如《子虛》、《上林》,班固《兩都賦》,此既文體浮華,無益勸戒,何瑕書之史策今有上書論事,詞理可裨於政理者,朕或從或不從,皆須備載。」

  代有釋曇剛制《山東士大夫類例》三卷,其假冒者悉不錄,署雲「相州僧曇剛撰」。左散騎常侍柳沖,亦明氏族,中宗朝為相州刺史,詢問舊老,咸雲自隋朝以來,不聞有僧曇剛。蓋懼見害於時,而匿其名氏耳。

  開元初,左庶子劉子玄奏議,請廢鄭子《孝經》,依孔注;《老子》請停河上公注,行王弼注;《易傳》非子夏所造,請停。引今古為證,文多不盡載。其略曰:「今所行《孝經》,題曰鄭氏,爰在近古,皆雲是鄭玄,而魏晉之朝無有此說。後魏、北齊之代,立於學宮。蓋虜俗無識,故致斯謬。今驗《孝經》,非鄭玄所注。河上公者,漢文帝時人,庵於河上,因以為號,以所注《老子》授文帝,因沖空上天。此乃不經之鄙言,習俗之虛語。案《藝文志》,注《老子》有三家,而無河上公注。雖使才別朱紫,粗分菽麥,亦皆嗤其過謬,況有識者乎《藝文志》,《易》有十三家,而無子夏傳。」子玄爭論,頗有條貫,會蘇宋文吏,拘於流俗,不能發明古義,竟排斥之。深為識者所嘆。

  梁載言《十道志》解南城山,引《後漢書》云:「鄭玄遭黃巾之難,客於徐州。今者有《孝經序》,相承雲鄭氏所作。其序曰:「仆避難於南城山,棲遲岩石之下,念昔先人,餘暇述夫子之志而注《孝經》。」蓋康成胤孫所作也。陸德明亦云:「案鄭志及《晉中經簿》並無,唯晉穆帝集講《孝經》,雲以鄭注為主。」今驗《孝經注》,與康成所注五經體並不同。則劉子玄所論,信有徵矣。

  蕭何封酇侯,先儒及顏師古以酇為南陽筑陽之城。筑陽今屬襄州。竊以凡封功臣,多就本土,蓋欲榮之也。張良封留侯,是為成例。案班固何須穿鑿,更制別音乎?

  劉子玄直史館,時宰臣蕭至忠、紀處訥等並監修國史。子玄以執政秉權,事多掣肘,辭以著述無功,求解史任。奏記於至忠等,其略曰:「伏見每汲汲於勸誘,勤勤於課責,云:『經籍事重,努力用心。』或歲序已奄,何時輟手。綱維不舉,督課徒勤。雖威以刺骨之刑,勖以懸金之賞,終不可得也。語云:『陳力就列,不能者止。』仆所以比者,布懷知己,歷訟群公,屢辭載筆之官,欲罷記言之職者,正為此耳。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蓬山之下,良直比肩;芸閣之間,英奇接武。仆既功虧刻鵠,筆未獲麟,徒殫太官之膳,虛索長安之米。乞以本職,還其舊居,多謝簡書,請避賢路。」文多不盡載。至忠惜其才,不許。宗楚客惡其正直,謂諸史官曰:「此人作書如是,欲置我於何地?」子玄着《史通》二十篇,備陳史冊之體。

  開元十年,玄宗詔書院撰《六典》以進。時張說為麗正學士,以其事委徐堅。沉吟歲余,謂人曰:「堅承乏,已曾七度修書,有憑準皆似不難。唯《六典》,歷年措思,未知所從。」說又令學士毋嬰等,檢前史職官,以今式分入六司,以今朝《六典》,象周官之制。然用功艱難,綿歷數載。其後張九齡委陸善經,李林甫委苑咸,至二十六年,始奏上。百寮陳賀,迄今行之。

  開元十二年,沙門一行造《黃道游儀》以進。玄宗親為之序,文多不盡載。其略曰:「孰為天大,此焉取則。均以寒暑,分諸晷刻。盈縮不愆,列舍不忒。制器垂象,永鑒無惑。」因遣太史官馳往安南及蔚州測候日影,經年乃定。

  玄宗謂張說曰:「兒子等欲學綴文,須檢事及看文體。《御覽》之輩,部帙既大,尋討稍難。卿與諸學士撰集要事並要文,以類相從,務取省便,令兒子等易見成就也。」說與徐堅、韋述等編此進上,詔以《初學記》為名。賜修撰學士束帛有差,其書行於代。

  道家有庚桑子者,代無其書。開元末,襄陽處士王源撰《亢倉子》兩卷以補之。序云:「《莊子》謂之庚桑子,《史記》作亢桑子,《列子》作亢倉子,其實一也。」源又取《莊子·庚桑楚》一篇為本,更取諸子文義相類者,合而成之,亦行於代。

复制

《卷六》

列子 〔先秦〕

  天寶中,萬年主簿韓朝宗嘗追一人,來遲,決五下。將過縣令,令又決十下。其人患天行病而卒。後於冥司下狀言,朝宗遂被追至。入烏頭門極大,至中門前,一雙桐樹,門邊一閣垂簾幕,窺見故御史洪子輿坐。子輿曰:「韓大何為得此來「朝宗云:「被追來,不知何事。」子輿令早過大使,入屏牆,見故刑部尚書李乂。朝宗參見,云:「何為決殺人「朝宗訴云:「不是朝宗打殺,縣令重決,由患天行病自卒,非朝宗過。」又問:「縣令決汝,何牽他主簿!朝宗無事。然亦縣丞,悉見例皆受行杖。」亦決二十放還。朝宗至晚始蘇,脊上青腫,疼痛不復可言,一月已後始可。於後巡檢坊曲,遂至京城南羅城,有一坊中,一宅門向南開,宛然記得追來及乞杖處。其宅中無人居,問人,雲此是公主凶宅,人不敢居。乃知大凶宅皆鬼神所處,信之。神鼎師不肯剃頭,食醬一斗。每巡門乞物,得粗布破衣亦着,得錦羅綺亦着。於利貞師座前聽,問貞師曰:「萬物定否「貞曰:「定。」鼎曰:「闍梨言若定,何因高岸為谷,深壑為陵;有死即生,有生即死;萬物相糾,六道輪迴何得為定耶!」貞曰:「萬物不定。」鼎曰:「若不定,何不喚天為地,喚地為天,喚月為星,喚星為月何得為不定!」貞無以應之。時張文成見之,謂曰:「觀法師即是菩薩行人也。」鼎曰:「菩薩得之不喜,失之不悲,打之不怒,罵之不嗔,此乃菩薩行人也。鼎今乞得即喜,不得即悲,打之即怒,罵之即嗔。以此論之,去菩薩遠矣。」空如禪師者,不知何許人也。少慕修道,父母抑婚,以刀割其勢,乃止。後成丁,徵庸課,遂以麻蠟裹臂,以火爇之,遂成廢疾。入陸渾山坐蘭若,虎不為暴。山中偶見野豬與虎鬥,以藜杖揮之,曰:「檀越不須相爭。」即弭耳分散。人皆敬之,無敢議者。司刑司直陳希閔,以非才任官,庶事凝滯。司刑府史目之為「高手筆」。言秉筆支額,半日不下,故名「高手筆」。又號「按孔子」。言竄削至多,紙面穿穴,故名「按孔子」。

  衢州龍游縣令李凝道,性褊急,姊男年七歲,故惱之,即往逐之,不及,遂餅誘得之,咬其胸背流血,姊救之得免。又乘驢於街中,有騎馬人靴鼻撥其膝,遂怒,大罵,將毆之,馬走,遂無所及。忍惡不得,遂嚼路傍棘子流血。貞觀中,冀州武強縣丞堯君卿失馬。既得賊,枷禁未決,君卿指賊面而罵曰:「老賊吃虎膽來,敢偷我物!」賊舉枷擊之,應時腦碎而死。

  開元中,蕭穎士方年十九,擢進士。至二十餘,該博三教。

  其賦性躁忿浮戾,舉無其比。常使一仆杜亮,每一決責,皆由非義。平復,遭其指使如故。或勸亮曰:「子傭夫也,何不擇其善主,而受苦若是乎「亮曰:「愚豈不知。但愛其才學博奧,以此戀戀不能去。」卒至於死。敬宗時,高崔巍喜弄痴。大帝令給使捺頭向水下,良久,出而笑之。帝問,曰:「見屈原,云:『我逢楚懷王無道,乃沉汨羅水。汝逢聖明主,何為來?』」帝大笑,賜物百段。秋官侍郎狄仁傑嘲秋官侍郎盧獻曰:「足下配馬乃作驢。」

  獻曰:「中劈明公,乃成二犬。」傑曰:「狄字犬傍火也。」

  獻曰:「犬邊有火,乃是煮熟狗。」

  吏部侍郎李安期,隋內史德林之孫,安平公百藥之子,性好機警。常有選人被放,訴云:「羞見來路。」安期問:「從何關來「「從蒲津關來。」安期曰:「取潼關路去。」選者曰:「恥見妻子。」安期曰:「賢室本自相諳,亦不笑。」又一選人引銓,安期看判曰:「弟書稍弱。」對曰:「昨墜馬損足。」安期曰:「損足何廢好書「為讀判曰:「向看賢判,非但傷足,兼似內損。」其人慚而去。又選士姓杜名若,注芳洲官,其人漸而不伏。安期曰:「君不聞芳洲有杜若「其人曰:「可以贈名公。」曰:「此期非彼期。」若曰:「此若非彼若。」安期笑,為之改注。又一吳士,前任有酒狀,安期曰:「君狀不善。」吳士曰:「知暗槍已入。」安期曰:「為君拔暗槍。」答曰:「可憐美女 。」安期曰:「有精神選,還君好官。」對曰:「怪來晚。」安期笑而與官。尹神童每說,伯樂令其子執《馬經》畫樣以求馬,經年無有似者。歸以告父,乃更令求之,出見大蝦蟆,謂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而不能具。」伯樂曰:「何也「對曰:「其隆顱跌目脊郁縮,但蹄不如累趨爾。」伯樂曰:「此馬好跳躑,不堪也。」子笑乃止。

  安南有象□□,能默識人之是非曲直。其往來山中,遇人相爭,有理者即過。負心者以鼻卷之,擲空中數丈,以牙接之,應時碎矣。莫敢競者。安南武平縣封溪中有猩猩焉,如美人,解人語,知往事。

  以嗜酒故,以屐得之,檻百數同牢。欲食之,眾自推肥者相送,流涕而別。時餉封溪令,以帊蓋之,令問何物,猩猩乃籠中語曰:「惟有僕並酒一壺耳。」令笑而愛之,養畜,能傳送言語,人不如也。前御史王義方,出萊州司戶參軍,去官歸魏州,以講授為業。時鄉人郭無為頗有法術,教義方使野狐。義方雖呼得之,不伏使,卻被群狐競來惱,每擲磚瓦以擊義方。或正誦讀,即裂其書碎。聞空中有聲云:「有何神術,而欲使我乎!」義方竟不能禁止,無何而卒。

  并州石艾、壽陽二界,有妒女泉,有神廟,泉水沉潔澈千丈。祭者投錢及羊骨,蛟然皆見。俗傳妒女者,介之推妹,與兄競,去泉百里,寒食不許舉火,至今猶然。女錦衣紅鮮,裝束盛服,及有人取山丹、百合經過者,必雷電風雹以震之。景龍末,韋庶人專制,故安州都督、贈太師杜鵬舉時尉濟源縣,為府召至洛城修籍。一夕暴卒,親賓具小殮,夫人尉遲氏,敬德之孫也,性通明強毅,曰:「公算術神妙,自言官至方伯,今豈長往。」即安然不哭。洎二日三夕,乃心上稍溫 ,翌日徐蘇。數日方語,雲初見兩人持符來召,遂相引出徽安門。門隙容寸,過之尚寬,直北上邙山,可十餘里,有大坑,視不見底。使人令入,鵬舉大懼,使者曰:「可閉目。」執手如飛,須臾足已履地。尋小徑東行,凡數十里,天氣昏慘,如冬凝陰。遂至一廨,牆宇宏壯,使者先入。有碧衣官出,趨拜頗恭,既退引入,碧衣者踞坐案後,命鵬舉前。傍有一狗,人語曰:「誤,姓□名同,非此官也。」笞使者,改符令去。有一馬半身兩足,跳梁而前曰:「往為鵬舉所殺,今請理冤。」鵬舉亦醒然記之,訴云:「曾知驛,敕使將馬令殺,非某所願。」碧衣命吏取案,審然之,馬遂退。傍見一吏,揮手動目,教以事理,意相庇脫。證既畢,遂揖之出,碧衣拜送門外,云:「某是生人,安州編戶,少府當為安州都督,故先施敬,願自保持。「言訖而向所教之吏趨出,雲姓韋名鼎,亦是生人,在上都務本坊。自稱向來有力,祈錢十萬。鵬舉辭不能致,鼎云:「某雖生人,今於此用紙錢,易致耳。」遂許之。又囑云:「焚時願以物藉之,幸不着地,兼呼韋鼎,某即自使人受。」鼎又云:「既至此,豈不要見當家簿書「遂引入一院,題雲「戶部」,房廊四周簿帳山積,當中三間架閣特高,覆以赤黃幃帕,金字榜曰「皇籍」。余皆露架,往往有函,紫色蓋之,韋鼎云:「宰相也。」因引詣杜氏籍,書籤雲「濮陽房」,有紫函四,發開卷,鵬舉三男,時未生者,籍名已俱。遂求筆,書其名於臂。意願踟躕,更欲周覽,韋鼎云:「既不住,亦要早歸。」遂引出,令一吏送還。吏云:「某苦飢,不逢此使,無因得出,願許別去,冀求一食。但尋此道,自至其所。」留之不可。鵬舉遂西行,道左忽見一新城,異香聞數里,環城皆甲士持兵。鵬舉問之,甲士云:「相王於此上天,有四百天人來送。」鵬舉曾為相王府官,忻聞此說,牆有大隙,窺見分明。天人數百,圍繞相王,滿地彩雲,並衣仙服,皆如畫者。相王前有女人執香爐引,行近窺諦,衣裙帶狀似剪破,一如雁齒狀。相王戴一日,光明輝赫,徑可丈余。相王后凡有十九日,累累成行,大光明皆如所戴。須臾有綈騎來迎,甲士令鵬舉走,遂至故道,不覺已及徽安門。門閉,過之亦如去時容易,為雞犬遮齧,行不可進。至家,見身在床 上,躍入身中,遂寤。臂上所記如朽木書,字尚分明。遂焚紙錢十萬,呼贈韋鼎。心知卜代之數,中興之期,遂以假故來謁睿宗。上握手曰:「豈敢忘德。」尋求韋鼎,適卒矣。及睿宗登極,拜右拾遺,詞云:「思入風雅,靈通鬼神。」敕宮人妃子數十同其妝服。令視執爐者,鵬舉遙識之,乃太平公主也。問裙帶之由,公主云:「方熨龍袞,忽為火迸,驚忙之中,不覺爇帶。倉惶不及更服。」公主歔欷陳賀曰:「聖人之興,固自天也。」鵬舉所見,先睿宗龍飛前三年,故鵬舉墓誌云:「及睿宗踐祚,陰騭祥符。啟聖期於化元,定成拜於幽數。」後果為安州都督。處士蕭時和作傳。一說,鵬舉得釋後入一院,問簾下者為誰,曰:「魏元忠也?」。有頃敬揮入,下馬,眾接拜之,雲是大理卿,對推事。見武三思着枷;韋溫 、宗楚客、趙履溫 等着鎖;李嶠露頭散腰立。聞元忠等云:「今年大計會。」至六月,誅逆韋,宗、趙、韋等並斬,嶠解官歸第,皆如其言。柴紹之弟某,有材力,輕矯迅捷,踴身而上,挺然若飛,十餘步乃止。太宗令取趙公長孫無忌鞍韉,仍先報無忌,令其守備。其夜,見一物如鳥飛入宅內,割雙 登而去,追之不及。又遣取丹陽公主鏤金函枕,飛入房內,以手撚土公主面上,舉頭,即以他枕易之而去。至曉乃覺。嘗着吉莫靴走上磚城,直至女牆,手無攀引。又以足踏佛殿柱,至檐頭,捻椽覆上。越百尺樓閣,了無障礙。太宗奇之,曰:「此人不可處京邑。」出為外官。時人號為「壁龍」。太宗嘗賜長孫無忌七寶帶,直千金,時有大盜段師子從屋上上椽孔間而下,露拔刀謂曰:「公動即死。」遂於函中取帶去,以刀拄地,踴身椽孔間出。

  天后時將軍李楷固,契丹人也,善用糹 索。李盡忠之敗也,麻仁節、張玄遇等並被糹 。將獐鹿狐兔走馬遮截,放索糹 之,百無一漏。鞍馬上弄弓矢矛槊如飛仙。天后惜其材不殺,用以為將。稍貪財好色,出為潭州喬口鎮守將,憤恚而卒。宋令文者,有神力。禪定寺有牛觸人,莫之敢近,築圍以闌之。令文怪其故,遂袒褐而入。牛竦角向前,令文接兩角拔之,應手而倒,頸骨皆折而死。又以五指撮碓觜壁上書,得四十字詩。為太學生,以一手挾講堂柱起,以同房生衣於柱下壓之。許重設酒,乃為之出。令文有三子:長之問,有文譽;次之遜,善書;次之悌,有勇力。之悌後左降朱鳶,會賊破驩州,以之悌為總管擊之。募壯士,得八人。之悌身長八尺,被重甲,直前大叫曰:「獠賊,動即死。」賊七百人一時俱剉,大破之。彭博通者,河間人也,身長八尺。曾於講堂階上臨階而立,取鞋一 雨以臂夾,令有力者後拔之,鞋底中斷,博通腳終不移。牛駕車正走,博通倒曳車尾,卻行數十步,橫拔車轍深二尺余,皆縱橫破裂。曾游瓜埠,江 有急風張帆,博通捉尾纜挽之,不進。定襄公李宏,虢王之子,身長八尺。曾獵,有虎搏之,踣而臥,虎坐其上。奴走馬傍過,虎跳攫奴後鞍,宏起,引弓射之,中臂而死。宏及奴一無所傷。

  忠武將軍辛承嗣輕捷。曾解鞍絆馬,脫衣 而臥,令一人百步走馬持槍而來。承嗣鞴馬解絆,着衣擐甲,上馬盤槍逆拒,刺馬擒人而還。承嗣曾與將軍元帥獎馳騁,一手捉鞍橋,雙足直上捺蜻蜓,走馬二十里。與中郎裴紹業於青海被吐蕃圍,謂紹業曰:「相隨帶將軍共出。」紹業懼,不敢。承嗣曰:「為將軍試之。」單馬持槍,所向皆靡,卻迎紹業出。承嗣馬被箭,乃跳下,奪賊壯馬乘之,一無損傷。裴旻為幽州都督,孫佺北征,被奚賊圍之。旻馬上立走,輪刀雷發,箭若星流,應刀而斷。賊不敢取,蓬飛而去。貞觀中,恆州有彭闥、高瓚二人斗豪,時於大 睛場上兩朋競勝,闥活捉一豚,從頭咬至項,放之地上仍走。瓚取貓兒從尾食之,腸肚俱盡,仍鳴喚不止。闥於是乎帖然心伏。

  梁庾信從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輕之。信將《枯樹賦》以示之,於後無敢言者。時溫 子升作《韓陵山寺碑》,信讀而寫其本,南人問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惟有韓陵山一片石堪共語。薛道衡、盧思道少解把筆,自余驢鳴犬吠,聒耳而已。」盧照鄰字升之,范陽人。弱冠拜鄧 王府典簽,王府書記一以委之。王有書十二車,照鄰總披覽,略能記憶。後為益州新都縣尉,秩滿,婆娑於蜀中,放曠詩酒,故世稱「王楊盧駱」。照鄰聞之曰:「喜居王后,恥在駱前。」時楊之為文,好以古人姓名連用,如張平子之略談,陸士衡之所記,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長統何足知之。號為「點鬼簿」。駱賓王文好以數對,「如秦地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時人號為「算博士」。如盧生之文,時人莫能評其得失矣。惜哉,不幸有冉耕之疾,著《幽憂子》以釋憤焉。文集二十卷。

  北齊蘭陵王有巧思,為舞胡 子,王意所欲勸,胡 子則捧盞以揖之,人莫知其所由也。幽州人劉交 ,戴長竿高七十尺,自擎上下。有女十二,甚端正,於竿上置定,跨盤獨立。見者不忍,女無懼色。後竟為撲殺。 巧人張崇者,能作灰畫腰帶鉸具,每一胯大如錢,灰畫燒之,見火即隱起,作龍魚鳥獸之形,莫不悉備。則天如意中,海州進一匠,造十二辰車。回轅正南則午門開,馬頭人出。四方迴轉,不爽毫釐。又作木火通,鐵盞盛火,輾轉不翻。韓王元嘉有一銅樽,背上貯酒而一足倚,滿則正立,不滿則傾。又為銅鳩,氈上摩之熱則鳴,如真鳩之聲 。洛州殷文亮曾為縣令,性巧好酒,刻木為人,衣以繒彩,酌酒行觴,皆有次第。又作妓女,唱歌吹笙,皆能應節。飲不盡,即木小兒不肯把;飲未竟,則木妓女歌管連理催。此亦莫測其神妙也。將作大匠楊務廉甚有巧思,常於沁州市內刻木作僧,手執一碗,自能行乞。碗中錢滿,關鍵忽發,自然作聲雲「布施」。市人競觀,欲其作聲,施者日盈數千矣。

  郴州刺史王琚刻木為獺,沉於水中,取魚引首而出。蓋獺口中安餌,為轉關,以石縋之則沉。魚取其餌,關即發,口合則銜魚,石發則浮出矣。薛昚惑者,善投壺,龍躍隼飛,矯無遺箭。置壺於背後,卻反矢以投之,百發百中。天后朝,地官郎中周子恭忽然暴亡,見大帝於殿上坐,裴子儀侍立。子恭拜,問為誰,曰:「周子恭追到。」帝曰:「我喚許子儒,何為錯將子恭來!」即放去。子恭蘇,問家中曰:「許侍郎好在否「時子儒為天官侍郎,已病,其夜卒。則天聞之,馳驛向并州,問裴子儀,時為判官,無恙也。張易之將敗也,母韋氏阿藏在宅坐,家人報雲有車馬騎從甚多,至門而下。疑其內官也,藏出迎之,無所見。又野狐數十擎飯瓮牆頭而過。未旬日而禍及。垂拱之後,諸州多進雌雞化為雄雞者,則天之應也。神龍中,戶部尚書李承嘉不識字,不解書。為御史大夫,兼洛州長史,名判司為狗,罵御史為驢,威振朝廷。西京造一堂新成,坊人見野狐無數直入宅。須臾堂舍四裂,瓦木一聚,判事筆管手中直裂,別取筆,復裂如初。數日,出為藤州員外司馬,卒。大定年中,太州赤水店有鄭家莊,有一兒郎年二十餘,日晏於驛路上見一青衣女子獨行,姿容姝麗。問之,雲欲到鄭縣,待三婢未來,躊躕伺候。此兒屈就莊宿,安置廳中,借給酒食,將衣被同寢。至曉,門久不開,呼之不應。於窗中窺之,惟有腦骨頭顱在,余並食訖。家人破戶入,於樑上暗處見一大鳥,沖門飛出。或雲是「羅剎魅「也。懷州刺史梁載言晝坐廳事,□□□忽有物如蝙蝠從南飛來,直入口中,翕然似吞一物。腹中遂絞痛,數日而卒。壽安男子不知姓名,肘拍扳,鼻吹笛,口唱歌,能半面笑半面啼。一烏犬解人語,應口所作,與人無殊。越州兵曹柳崇忽瘍生於頭,呻吟不可忍。於是召術士夜觀之,云:「有一婦女綠裙,問之不應,在君窗下,急除之。」崇訪窗下,止見一瓷妓女,極端正,綠瓷為飾。遂於鐵臼搗碎而焚之,瘡遂愈。永徽中,張鷟築馬槽廠宅,正北掘一坑丈余。時《陰陽書》雲子地穿,必有墮井死。鷟有奴名永進,淘井土崩壓而死。又鷟故宅有一桑,高四五丈,無故枯死,尋而祖亡歿。後有明陰陽雲「喬木先枯,眾子必孤」,此其驗也。徐敬業舉兵,有大星蓬蓬如筐籠,經三宿而失。俄而敬業敗。

  司刑卿杜景佺授并州長史,馳驛赴任。其夜有大星如斗,落於庭前,至地而沒。佺至并州祈縣界而卒。群官迎祭,回所上食為祭盤。將軍黑齒常之鎮河源軍,城極嚴峻。有三口狼入營,繞官舍,不知從何而至,軍士射殺。黑齒忌之,移之外。奏討三曲黨 項,奉敕許,遂差將軍李謹行充替。謹行到軍,旬日病卒。天官侍郎顧琮新得三品,有子婿來謁。時大門造成,琮乘馬至門,鼓鼻踣地不進。鞭之,跳躍而入,從騎亦如之。有頃,門無故自倒,琮不悅,遂病。郎中、員外已下來問疾,琮云:「未合入三品,為諸公成就至此,自知不起矣。」旬中而薨。張易之初造一大堂,甚壯麗,計用數百萬。紅粉泥壁,文柏帖柱,琉璃沉香為飾。夜有鬼書其壁曰「能得幾時」,令削去,明日復書之。前後六七,易之乃題其下曰「一月即足」,自是不復更書。經半年,易之籍沒,入官。

  崔玄暐初封博陵王,身為益府長史,受封。令所司造輅,初成,有大風吹其蓋傾折,識者以為不祥。無何,弟暈為雲陽令,部人殺之雍州衙內。暐三從以上長流嶺南。斯亦咎徵之先見也。 瀛州饒陽人宋善威曾任一縣尉,嘗晝坐,忽然取鞋衫笏走出門,迎接拜伏引入。諸人不見,但聞語聲。威命酒饌樂飲,仍作詩曰:「月落三株樹,日映九重天。良夜歡宴罷,暫別庚申年。」後威果至庚申年卒。

  開元三年,有熊晝日入廣府城內,經都督門前過,軍人逐十餘里,射殺之。後月余,都督李處鑒死。自後長史朱思賢被告反,禁身半年,才出即卒。司馬宋草賓、長史竇崇嘉,相繼而卒。 開元四年,尚書考功院廳前一雙桐樹忽然枯死。旬日,考功員外郎邵某卒。尋而曲先沖為郎中,判邵舊案。月余,西邊樹又枯死,省中憂之。未幾而先沖又卒。源乾曜為宰相,移政事床 。時姚元崇歸休,及假滿來,見床 移,忿之。曜懼,下拜。玄宗聞之而停曜。宰相諱移床 ,移則改動,曜停後元崇亦罷,此其驗也。梁簡文之生,志公謂武帝曰:「此子與冤家同年生。」其年,侯景生於雁門;亂梁,誅蕭氏略盡。魏徵為僕射,有二典事之長參,時征方寢,二人窗下平章。

  一人曰:「我等官職總由此老翁。」一人曰:「總由天上。」

  征聞之,遂作一書,遣「由此老翁「人者送至侍郎處,雲「與此人一員好官」。其人不知,出門心痛,憑「由天上「者送書。明日引注,「由老人「者被放,「由天上「者得留。徵怪之,問焉,具以實對。乃嘆曰:「官職祿料由天者,蓋不虛也。」婁師德為揚州江 都尉,馮元常亦為尉,共見張冏藏。藏曰:「二君俱貴,馮位不如婁。馮惟取錢多,即官益進;婁若取一錢,官即落。」後馮為浚儀尉,多肆慘虐,巡察以為強,奏授雲陽尉。又緣取錢事雪,以為清強監察。婁竟不敢取一錢,位至台輔,家極貧匱。馮位至尚書左丞,後得罪,賜自盡。婁至納言卒。王顯與文武皇帝有嚴子陵之舊,每掣衤軍為戲,將帽為歡。

  帝微時,常戲曰:「王顯抵老不作繭。」及帝登極,而顯謁奏曰:「臣今日得作繭耶「帝笑曰:「未可知也。」召其三子,皆授五品,顯獨不及。謂曰:「卿無貴相,朕非為卿惜也。」曰:「朝貴而夕死足矣。」時僕射房玄齡曰:「陛下既有龍潛之舊,何不試與之「帝與之三品,取紫袍、金帶賜之,其夜卒。太宗極康豫,太史令李淳風見上,流淚無言。上問之,對曰:「陛下夕當晏駕。」太宗曰:「人生有命,亦何憂也。」留淳風宿。太宗至夜半,奄然入定,見一人云:「陛下暫合來,還即去也。」帝問:「君是何人「對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入見,冥官問六月四日事,即令還。向見者又迎送引導出。

  淳風即觀玄象,不許哭泣,須臾乃寤。至曙,求昨所見者,令所司與一官,遂注蜀道一丞。上怪問之,選司奏,奉進止與此官。上亦不記,旁人悉聞,方知官皆由天也。

  王無好博戲,善鷹鷂。文武聖皇帝微時,與無┦蒲戲爭彩,有李陽之宿憾焉。帝登極,┦藏匿不出。帝令給使將一鷂子於市賣之,索錢二十千。不知也,酬錢十八貫,給使以聞。帝曰:「必王無也。」遂召至,惶懼請罪。帝笑賞之,令於春明門待諸州麻車三日,並與之。┦坐三日,屬灞橋破,惟得麻三車,更無所有。帝知其薄命,更不復賞。頻請五品,帝曰:「非不與卿,惜卿不勝也。」固請,乃許之,其夜遂卒。○補輯魯般者,肅州敦煌人,莫詳年代,巧侔造化。於涼州造浮圖,作木鳶,每擊楔三下,乘之以歸。無何,其妻有妊,父母詰之,妻具說其故。父後伺得鳶,擊楔十餘下,遂至吳會。吳人以為妖,遂殺之。般又為木鳶乘之,遂獲父屍。怨吳人殺其父,於肅州城南作一木仙人,舉手指東南,吳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為也。」齎物具千數謝之,般為斷一手,其日吳中大雨。國初,土人尚祈禱其木仙。六國時,公輸般亦為木鳶以窺宋城。

  隋未有昝君謨善射,閉目而射,應口而中,雲志其目則中目,志其口則中口。有王靈智學射於謨,以為曲盡其妙,欲射殺謨,獨擅其美。謨執一短刀,箭來輒截之。惟有一矢,謨張口承之,遂齧其鏑。笑曰:「學射三年,未教汝齧鏃法。」《列子》云:「甘蠅,古之善射者,弟子名飛衛,巧過於師。紀昌又學射於飛衛,以蒸角之弧,朔蓬之竿,射貫虱心。既盡飛衛之術,計天下敵己者一人而已,乃謀殺飛衛。相遇於野,二人交 射,矢鋒相觸,墜地而塵不揚。飛衛之矢先窮,紀遺一矢,既發,飛衛以棘刺之端捍之而無差焉。於是二子泣而投弓,請為父子,刻臂以誓,不得告術於人。」《孟子》曰:「逢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惟羿為愈己,於是殺羿。」

  偽周滕州錄事參軍袁思中,平之子,能於刀子鋒杪倒箸揮蠅起,拈其後腳,百不失一。蘇頲為中書舍人,父右僕射瑰卒,頲哀毀過禮。有敕起復,頲表固辭不起。上使黃門侍郎李日知就宅喻旨,終坐無言,乃奏曰:「臣見瘠病羸疫,殆不勝哀。臣不忍言,恐其殞絕。」上惻然,不之逼也。故時人語曰:「蘇瑰有子,李嶠無兒。」

  唐越州山陰縣有智禪師,院內有池,恆贖生以放之。有一鼉長三尺,恆食其魚,禪師患之,取鼉送向禹王廟前池中。至夜還來,禪師咒之曰:「汝勿食我魚,即從汝在此。」鼉於是出外放糞,皆是青泥。禪師每至池上,喚鼉即出,於師前伏地。經數十年,漸長七八尺。禪師亡後,鼉亦不復見。

  梁武帝蕭衍殺南齊主東昏侯,以取其位,誅殺甚眾。東昏死之日,侯景生焉。後景亂梁,破建業,武帝禁而餓終,簡文幽而壓死,誅梁子弟略無孓遺。時人謂景是東昏侯之後身也。

  唐趙公長孫無忌,奏別敕長流,以為永例。後趙公犯事,敕長流嶺南,至死不復回。此亦為法之弊。唐冀州刺史王瑱,性酷烈,時有敕使至州,瑱與使語,武強縣尉藺獎曰:「日過,移就陰處。」瑱怒,令典獄撲之,項骨折而死。至明日,獄典當州門限垂腳坐,門扇無故自發,打雙腳脛俱折。瑱病,見獎來,起,自以酒食求之,不許。瑱惡之,回面向梁,獎在屋樑。旬日而死。

  唐左史江 融,耿介正直。揚州徐敬業反,被羅織,酷吏周興等枉奏殺之,斬於東都都亭驛前。融將被誅,請奏事引見,興曰:「囚何得奏事!」融怒叱之曰:「吾無罪枉戮,死不舍汝。」遂斬之,屍乃激揚而起,蹭蹬十餘步;行刑者踏倒,還起坐;如此者三,乃絕。雖斷其頭,似怒不息。無何周興死。

  唐鳳閣侍郎李昭德,威權在己,宣出一敕云:「自今以後,公坐徒,私坐流,經恩百日不首,依法科罪。」昭德先受孫萬榮賄財,奏與三品。後萬榮據營州反,貨求事敗,頻經恩赦,以百日不首,准贓斷絞。唐洛州司馬弓嗣業、洛陽令張嗣明,造大枷長六尺、闊四尺、厚五寸倚前,人莫之犯。後嗣明及嗣業資遣逆賊徐真北投突厥,事敗,業等自著此枷,百姓快之也。

  唐秋官侍郎周興與來俊臣對推事。俊臣別奉進止鞫興,興不之知也。及同食,謂興曰:「囚多不肯承,若為作法「興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處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圍之,起謂興曰:「有內狀勘老兄,請兄入此瓮。」興惶恐叩頭,咸即款伏。斷死,放流嶺南。所破人家流者甚多,為仇家所殺。《傳》曰「多行無禮必自及」,信哉!唐魚思咺有沈思,極巧。上欲造匭,召工匠,無人作得者。

  咺應制為之,甚合規矩,遂用之。無何,有人投匭言咺,雲徐敬業在揚州反,咺為敬業作刀輪以沖陣,殺傷官軍甚眾。推問具承,誅之。為法自斃,乃至於此。

  唐索元禮為鐵籠頭以訊囚。後坐贓賄,不承,使人曰:「取揩鐵籠頭。」禮即承伏。唐張楚金為秋官侍郎,奏反逆人持赦免死,家口即絞斬及配沒入官為奴婢等,併入律。後楚金被羅織反,持赦免死,男子十五以上斬,妻子配沒。識者曰:「為法自斃,所謂交 報也。」

  唐京兆尹崔日知,處分長安、萬年及諸縣左降流移人,不許暫停,有違晷刻,所由決杖。無何,日知貶歙縣丞,被縣家催,求與妻子別不得。

  唐太宗問光祿卿韋某,須無脂肥羊肉充藥。韋不知所從得,乃就侍中郝處俊宅問之。俊曰:「上好生,必不為此事。」乃進狀自奏:「其無脂肥羊肉,須五十口肥羊,一一對前殺之,其羊怖懼,破脂併入肉中。取最後一羊,則極肥而無脂也。」上不忍為,乃止。賞處俊之博識也。

  咸亨中,貝州潘彥好雙陸,每有所詣,局不離身。曾泛海,遇風船破,彥右手挾一板,左手抱雙陸局,口銜雙陸骰子。二日一夜 至岸,兩手見骨,局終不舍,骰子亦在口。潤州興國寺苦鳩鴿棲樑上,穢污尊容,僧繇乃東壁上畫一鷹,西壁上畫一鷂,皆側首向檐外看。自是鳩鴿等不復敢來。江 嶺之間有飛蠱,其來也有聲,不見形,如鳥鳴啾啾唧唧然。中人即為痢,便血,醫藥多不差,旬日間必不救。

  唐乾封年中,有人於鎮州東野外見二白兔,捕之,忽卻入地,絕跡不見。乃於入處掘之,才三尺許,獲銅劍一雙,古制殊妙。於時長吏張祖宅以聞。

  唐天授年,彭城劉誡之粗險不調,高言庳語,凌上忽下,恐嚇財物,口無關鑰,妄說妖災。從萬年縣尉常彥瑋索錢一百千,云:「我是劉果毅,當與富貴。」彥瑋進狀告之,上令二給使先入彥瑋房中,下簾坐窗下聽之。有頃,誡之及盧千仞至,於廳上坐談話,彥瑋引之說國家長短,無所忌諱。給使一一紙筆抄之以進。上怒,令金吾捕捉,親問之,具承,遂腰斬誡之,千仞處絞,授彥瑋侍御史。唐老三衛宗玄成,邢州南和人。祖齊,黃門侍郎。玄成性粗猛,稟氣凶豪,凌轢鄉村,橫行州縣。紀王為邢州刺史,玄成與之抗行。李備為南和令,聞之,每降階引接,分庭抗禮,務在招延,養成其惡。屬河朔失稔,開倉賑給,玄成依勢,作威鄉墅,強乞粟一石。備與客對,不命。玄成乃門外揚聲,奮臂直入,備集門內典正一百餘人,舉牒推窮,強乞是實。初令項上著鎖,後卻鎖上著枷。文案既周,且決六十,杖下氣絕,無敢言者。孟神爽,揚州人。稟性狼戾,執心鴆毒。巡市索物,應聲即來,入邸須錢,隨口而至。長史、縣令,高揖待之;丞、尉、判司,頷之而已。張潛為揚州刺史,聞其暴亂,遣江 都縣令店上捉來,拖入府門,高聲唱「速付法曹李廣業推鞫」,密事並虛,准敕杖百,杖下卒。則天之廢廬陵也,飛騎十餘人於客戶坊同飲。有一人曰:「早知今日無功賞,不及扶豎廬陵。」席上一人起出,北門進狀告之。席未散,並擒送羽林,鞫問皆實。告者授五品,言者斬,自余知反不告,坐絞。周令史韓令珪耐羞恥,厚貌強梁,王公貴人皆呼次第,平生未面亦強幹之。曾選,於陸元方下引銓。時舍人王勮奪情,與陸同廳而坐。珪佯驚曰:「未見王五。」勮便降階憫然。令珪顰眉蹙刺,相慰而去。陸與王有舊,對面留住,問勮是誰,莫之識也。後嚇人事敗,於朝堂決杖,遙呼河內王曰:「大哥何不相救!」懿宗目之曰:「我不識汝。」催杖苦鞭,杖下取死。唐李宏,汴州浚儀人也,凶悖無賴,狠戾不仁。每高鞍壯馬,巡坊歷店,嚇庸調租船綱典,動盈數百貫,強貸商人巨萬,竟無一還。商旅驚波,行綱側膽。任正理為汴州刺史,上十餘日,遣手力捉來,責情決六十,杖下而死。工商客生酣飲相歡,遠近聞之莫不稱快。

  唐長孫昕,皇后之妹夫,與妻表兄楊仙玉乘馬,二十餘騎並列瓜撾,於街中行。御史大夫李傑在坊內參姨母,僮僕在門外,昕與仙郎使奴打傑左右。傑出來,並波按頓。須臾,金吾及萬年縣官併到,送縣禁之。昕妻父王開府將二百百騎劫昕等去。傑與金吾、萬年以狀聞上,奉敕斷昕殺。積杖至數百而卒。

  張易之兄弟驕貴,強奪莊宅、奴婢、姬妾不可勝數。昌期於萬年縣街內行,逢一女,人婿抱兒相逐。昌期馬鞭撥其頭巾,女婦罵之。昌期顧謂奴曰:「橫馱將來。」婿投匭三四狀,並不出。昌期捉送萬年縣,誣以他罪,決死之。昌儀常謂人曰:「丈夫當如此:今時千人推我不能倒;及其敗也,萬人擎我不能起。」俄而事敗,兄弟俱斬。唐邢州刺史權懷恩無賴,除洛州長史,州差參軍劉犬子迎。

  至懷州路次拜,懷恩突過,不與語。步趁二百餘步,亦不遣乘馬。犬子覺不似,乃自上馬馳之。至驛,令脫靴訖,謂曰:「洛州幾個參軍「對曰:「正員六人,員外一人。」懷恩曰:「何得有員外「對曰:「餘一員遣與長史脫靴。」懷恩驚曰:「君誰家兒「對曰:「阿父為僕射。」懷恩憮然而去。僕射劉仁軌謂曰:「公草里刺史,至神州不可以造次。參軍雖卑微,豈可令脫靴耶「懷恩慚,請假不復出。旬日為益州刺史。

  唐洛陽丞宋之愻,太常主簿之問弟,羅織殺駙馬王同皎。

  初,之愻諂附張易之兄弟,出為兗州司倉,遂亡而歸,王同皎匿之於小房。同皎,慷慨之士也,忿逆韋與武三思亂國,與一二所親論之,每至切齒。之愻於簾下竊聽 之,遣侄曇上書告之,以希韋之旨。武三思等果大怒,奏誅同皎之黨 。兄弟並授五品官,之愻為光祿丞,之問為鴻臚丞,曇為尚衣奉御。天下怨之,皆相謂曰:「之問等緋衫,王同皎血染也。「誅逆韋之後,之愻等長流嶺南。客謂浮休子曰:「來俊臣之徒如何「對曰:「昔有師子王,於深山獲一豺,將食之,豺曰:『請為王送二鹿以自贖。』師子王喜。周年之後,無可送,王曰:『汝殺眾生亦已多,今次到汝,汝其圖之。』豺默然無應,遂齰殺之。俊臣之輩,何異豺也!」周御史彭先覺,無面目。如意年中,斷屠極急,先覺知巡事,定鼎門草車翻,得兩羫羊。門家告御史,先覺進狀,奏請合宮尉劉緬專當屠,不覺察,決一頓杖,肉付南衙官人食。緬惶恐,縫新衤軍待罪。明日,則天批曰:「御史彭先覺奏決劉緬,不須。其肉乞緬吃卻。」舉朝稱快。先覺於是乎慚。

  唐衢州盈川縣令楊炯,詞學優長,恃才簡倨,不容於時。

  每見朝官,目為麒麟楦許怨。人問其故,楊曰:「今哺樂假弄麒麟者,刻畫頭角,修飾皮毛,覆之驢上,巡場而走。及脫皮褐,還是驢馬。無德而衣朱紫者,與驢覆麟皮何別矣!」後趙石勒將麻秋者,太原胡 人也,植性虓險鴆毒。有兒啼,母輒恐之「麻胡 來」,啼聲絕。至今以為故事。趙州刺史高睿妻秦氏,默啜賊破定州部,至趙州,長史已下開門納賊。睿計無所出,與秦氏仰藥而詐死。舁至啜所,良久,啜以金獅子帶、紫袍示之,曰:「降我與爾官,不降即死。」睿視而無言,但顧其婦秦氏。秦氏曰:「受國恩,報在此今日。受賊一品,何足為榮!」俱合眼不語。經兩日,賊知不可屈,乃殺之。

  王湛判冥事。初,叔玄式任荊州富陽令,取部內人吳實錢一百貫,後誣以他事,決殺之以滅口。式帶別優,並有上下考,五選不得官,以問湛,白為叔檢之。經宿曰:「叔前任富陽令日,合有負心事。其案見在,冥司判云:殺人之罪,身後科罰。取錢一百貫,當折四年祿。」叔曰:「誠有此事,吾之罪也。」

  舒綽,東陽人,稽古博文,尤以陰陽留意,善相冢。吏部侍郎楊恭仁欲改葬其親,求善圖墓者五六人,並稱海內名手,停於宅,共論執,互相是非,恭仁莫知孰是。乃遣微解者馳往京師,於欲葬之原取所擬之地四處,各作歷,記其方面高下形勢,各取一斗土,並歷封之。恭仁隱歷出土,令諸生相之,取殊不同。言其行勢,與歷又相乖背。綽乃定一土堪葬,操筆作歷,言其四方形勢,與恭仁歷無尺寸之差,諸生雅相推服。各賜絹十匹遣之。綽曰:「此所擬處深五尺之外有五穀,若得一谷即是福地,公侯世世不絕。」恭仁即將綽向京,令人掘深七尺,得一穴如五石瓮大,有粟七八斗。此地經為粟田,蟻運粟下入此穴。當時朝野之士以綽為聖。葬竟,賜細馬一匹,物二百段。綽之妙能,今古無比。

  隋內史令李德林,深州饒陽人也,使其子卜葬於饒陽城東,遷厝其父母。遂問之,其地奚若,曰:「卜兆雲葬後當出八公。其地東村西郭,南道北堤。」林曰:「村何名「答曰:「五公。」林曰:「惟有三公在。此其命也,知復云何!」遂葬之。子百藥,孫安期,並襲安平公。至曾孫,與徐敬業反,公遂絕。唐郝處俊為侍中死,葬訖,有一書生過其墓嘆曰:「葬壓龍角,其棺必斫。」後其孫象賢坐不道斫俊孔,焚其屍,俊髮根入腦骨,皮訖毛著髑髏,亦是奇毛異骨,貴相人也。

  唐英公徐勣初卜葬,謠曰:「朱雀和鳴,子孫盛榮。」張景藏聞之,私謂人曰:「所占者過也。此所謂朱雀悲哀,棺中見灰。」後孫敬業揚州反,弟敬貞答款曰:「敬業初生時,於蓐下掘得一龜,雲大貴之象。英公令秘而不言,果有大變之象。」則天怒,斫英公棺,焚其屍,灰之應也。江 東江 西山中多有楓木人,于楓樹下生,似人形,長三四尺。夜雷雨即長與樹齊,見人即縮依舊。曾有人合笠於首,明日看,笠子掛在樹頭上。旱時欲雨,以竹束其頭,楔之即雨。人取以為式盤,即神驗,楓木棗地是也。

  唐河東裴同父患腹痛數年,不可忍,囑其子曰:「吾死後,必出吾病。」子從之,出得一物,大如鹿條脯,懸之久乾。有客竊之,其堅如骨,削之文彩煥發,遂以為刀杷子佩之。在路放馬,抽刀子割三棱草,坐其上,杷盡消成水。客怪之,回以問同,同泣,具言之。後病狀同者,服三棱草汁多驗。

  永淳年,嵐勝州兔暴,千萬為群,食苗並盡,不知何物變化。及暴已,即並失卻,莫知何所。異哉!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飲與人同之,事者非一主。當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村。」唐國子監助教張簡,河南緱氏人也。曾為鄉學講《文選》,有野狐假簡形,講一紙書而去。須臾簡至,弟子怪問之,簡異曰:「前來者必野狐也。」講罷歸舍,見妹坐絡絲,謂簡曰:「適煮菜冷,兄來何遲「簡坐,久待不至,乃責其妹,妹曰:「元不見兄來。此必是野狐也,更見即殺之。」明日又來,見妹坐絡絲,謂簡曰:「鬼魅適向舍後。」簡遂持棒,見其妹從廁上出來,遂擊之。妹號叫曰:「是兒。」簡不信,因擊殺之。問絡絲者,化為野狐而走。

  泉建州進蚺蛇膽,五月五日取。時膽兩柱相去五六尺,擊蛇頭尾,以杖於腹下來去扣之,膽即聚。以刀刲取,藥封放之。不死復更取,看肋下有痕即放。

  唐魏伶為西市丞,養一赤嘴鳥,每於人眾中乞錢。人取一文而銜以送伶處,日收數百,時人號為「魏丞烏」。劍南鼓蜀間有鳥大如指,五色畢具。有冠似鳳,食桐花,每桐結花即來,桐花落即去,不知何之。俗謂之「桐花鳥」,極馴善,止於婦人釵上,客終席不飛。人愛之,無所害也。真臘國有葛浪山,高萬丈,半腹有洞。先有浪鳥,狀似老鴟,大如駱駝,人過即攫而食之,騰空而去,百姓苦之。真臘王取大牛肉,中安小劍子,兩頭尖利,令人戴行,鳥攫而吞之,乃死,無複種矣。百舌,春囀夏至惟食蚯蚓。正月後凍開,蚓出而來;十月後,蚓藏而往。蓋物之相感也。嶺南羅州辯州界內,水中多赤鱉,其大如匙而赫赤色。無問禽獸 水牛,入水即被曳深潭,吸血死。或雲蛟龍使曳之,不知所以然也。唐天后中,尚食奉御張恩恭,進牛窟利上蚰蜒,大如箸。

  天后以玉合貯之,召思恭示曰:「昨窟利上有此,極是毒物。

  近有雞食烏百足蟲忽死,開腹,中有蚰蜒一抄,諸蟲並盡,此物不化。朕昨日以來意惡不能食。」思恭頓首請死,赦免之,與宰夫並流嶺南。

  唐開元四年,河南北螽為災,飛則翳日,大如指,食苗草樹葉連根並盡。敕差使與州縣相知驅逐,採得一石者與一石粟;一斗,粟亦如之,掘坑埋卻。埋一石則十石生,卵大如黍米,厚半寸蓋地。浮休子曰:昔文武聖皇帝時,繞京城蝗大起,帝令取而觀之,對仗選一大者,祝之曰:「朕刑政乖僻,仁信未孚,當食我心,無害苗稼。」遂吞之。須臾,有鳥如鸛,百萬為群,拾蝗一日而盡。此乃精感所致。天若偶然,則如勿生;天若為厲,埋之滋甚。當明德慎罰,以答天譴,奈何不見福修以禳災,而欲逞殺以消禍!此宰相姚元崇失燮理之道矣。

  煬帝令朱寬征留仇國還,獲男女口千餘人,並雜物產,與中國多不同。緝木皮為布,甚細白,幅闊三尺二三寸。亦有細斑布,幅闊一尺許。又得金荊榴數十斤,木色如真金,密緻而文彩盤蹙,有如美錦。甚香極精,可以為枕及案面,雖沉檀不能及。彼土無鐵,朱寬還至南海郡,留仇中男夫壯者,多加以鐵鉗鎖,恐其道逃叛。還至江 都,將見,為解脫之,皆手把鉗,叩頭惜脫,甚於中土貴金。人形短小,似崑崙。

  滄州南皮丞郭務靜,性糊塗,與主簿劉思莊宿於逆旅,謂莊曰:「從駕大難。靜嘗從駕,失家口三日,於侍官幕下討得之。」莊曰:「公夫人在其中否「靜曰:「若不在中,更論何事!」又謂莊曰:「今大有賊。昨夜二更後,靜從外來,有一賊忽從靜房內走出。」莊曰:「亡何物「靜曰:「無之。」莊曰:「不亡物,安知其賊「靜曰:「但見其狼狽而走,不免致疑耳。」孝傑將四十萬眾,被賊誘退,逼就懸崖,漸漸挨排,一一落間。坑深萬丈,屍與崖平,匹馬無歸,單兵莫返。俊臣嘗以三月三日萃其黨 於龍門,豎石題朝士姓名以卜之,令投石遙擊,倒者則先令告。至暮,投李昭德不中。突厥破萬榮新城,群賊聞之失色,眾皆潰散。

  韋氏遭則天廢廬陵之後,後父韋玄貞與妻女等並流嶺南,被首領寧氏大族逼奪其女,不伏,遂殺貞夫妻,七娘等並奪去。及孝和即位,皇后當途,廣州都督周仁軌將兵誅寧氏,走入南海。軌追之,殺掠並盡。韋後隔簾拜,以父事之,用為并州長史。後阿韋作逆,軌以黨 與誅。琚以諂諛自進,未周年為中書侍郎。其母氏聞之,自洛赴京,戒之曰:「汝徒以諂媚險詖取容,色交 自達,朝廷側目,海內切齒。吾嘗恐汝家墳隴無人守之!」琚慚懼,表請侍母。上初大怒,後許之。

  紫微舍人倪若水贓至八百貫,因諸王內宴,姚元崇諷之曰:「倪舍人正直,百司嫉之,欲成事,何不為上言之「諸王入,眾共救之,遂釋,一無所問。主書趙誨受蕃餉一刀子,或直六七百錢,元崇宣敕處死。後有降,崇乃批曰:「別敕處死者,決一百,配流。」大理決趙誨一百不死,夜遣給使縊殺之。唐儉事太宗,甚蒙寵 遇,每食非儉至不餐。數年後,特憎之,遣謂之曰:「更不須相見,見即欲殺。」隋文帝重高熲,初甚愛,後不願見,見之則怒。薛師有巧性,常入宮闈。補闕王求禮上表曰:「太宗時,羅黑能彈琵琶,遂閹為給使,以教宮人。今陛下要懷義入內,臣請閹之,庶宮闈不亂。」表寢不出。少府監裴匪舒,奏賣苑中官馬糞,歲得錢二十萬貫。劉仁軌曰:「恐後代稱唐家賣馬糞。」遂寢。尚書左丞張庶廉子利涉為懷州參軍,刺史鄧 惲曰:「名父出如此物。」

  張易之、昌宗目不識字,手不解書,謝表及和御製皆諂附者為之。所進《三教珠英》,乃崔融、張說輩之作,而易之竊名為首。逆韋詩什並上官昭容所制。昭容,上官儀孫女,博涉經史,研精文筆,班婕妤、左嬪無以加。賀蘭敏之為《封東嶽碑》,張昌齡所作也。《劉子》書,咸以為劉勰所撰,乃渤海劉晝所制。晝無位,博學有才,竊取其名,人莫知也。吏部尚書唐儉與太宗棋,爭道。上大怒,出為潭州。蓄怒未泄,謂尉遲敬德曰:「唐儉輕我,我欲殺之,卿為我證驗有怨言指斥。」敬德「唯唯」。明日對仗雲,敬德頓首曰:「臣實不聞。」頻問,確定不移。上怒,碎玉珽於地,奮衣入。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儉免枉死,朕免枉殺,敬德免曲從,三利也;朕有怒過之美,儉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譽,三益也。「賞敬德一千段,群臣皆稱「萬歲」。魏元忠忤二張,出為端州高要尉。二張誅,入為兵部尚書、中書令、左右僕射,不能復直言。古人有言,「妻子具則孝衰,爵祿厚則忠衰。」三狗俱用,覺魏祚之陵夷;五侯並封,知漢圖之圮缺。

  太歲在午,人馬食土。歲在辰巳,貨妻賣子。歲在申酉,乞漿得酒。

  唐劉仁軌為左僕射,天下號為「解事僕射」。

  唐崔渾御史,性至溫 恭,能盡色養。父母少不安,輒祈幽靈以身代。母嘗有病,渾跪請病授己。有頃,覺疾從十指入,俄而遍身,母所苦遂愈。丁母艱,勺飲不入口,哀毀瘠立。無何,不勝哀而卒,朝野傷之。周挽郎裴最,於天官試,問目曰:「山陵事畢,各還所司,供葬羽儀,若為處分「最判曰:「大行皇帝,奉敕升遐,凡是羽儀,皆科官造。即宜貯納,以待後需。」殿十選。隋末深州諸葛昂性豪俠,渤海高瓚聞而造之,為設雞肫而已。瓚小其用,明日大設,屈昂數十人,烹豬羊等長八尺,薄餅闊丈余,裹餤粗如庭柱,盆作酒碗行巡,自為金剛舞以送之。昂至後日屈瓚,屈客數百人,大設,車行酒,馬行炙,挫碓斬膾,磑轢蒜齏,唱夜叉歌,師子舞。瓚明日設,烹一奴子十餘歲,呈其頭顱手足,座客皆攫喉而吐之。昂後日報設,先令愛妾行酒,妾無故笑,昂叱下。須臾蒸此妾坐銀盤,仍飾以脂粉,衣以綾羅,遂擘骽肉以啖瓚諸人,皆掩目。昂於奶房間撮肥肉食之,盡飽而止。瓚羞之,夜遁而去。昂富足遭離亂,狂賊來求金寶,無可給,縛於椽上炙殺之。唐滕王極淫,諸官妻美者,無不嘗遍,詐言妃喚,即行無禮。時典簽崔簡妻鄭氏初到,王遣喚,欲不去則怕王之威,去則被王所辱。鄭曰:「昔愍懷之妃,不受賊胡 之逼,當今清泰,敢行此事邪!」遂入王中門外小倔,王在其中,鄭入,欲逼之。鄭大叫,左右曰:「王也。」鄭曰:「大王豈作如是,必家奴耳。」以一隻履擊王頭破,抓面血流,妃聞而出,鄭氏乃得還。王慚,旬日不視事。簡每日參候,不敢離門。後王衙坐,簡向前謝過,王慚卻入,月余日乃出。諸官之妻曾被王喚入者,莫不羞之。其婿問之,無辭以對。唐垂拱四年,安撫大使狄仁傑檄告西楚霸王項君將校等,略曰:「鴻名不可以謬假,神器不可以力爭,應天者膺樂推之名,背時者非見機之主。自祖龍御宇,橫噬諸侯,任趙高以當軸,棄蒙恬而齒劍。沙丘拼禍於前,望夷覆滅於後,七廟墮圮,萬姓屠原,鳥思靜於飛塵,魚豈安於沸水。赫矣皇漢,受命玄穹,膺赤帝之鎮符,當素靈之缺運。俯張地紐,彰鳳舉之符,仰緝天綱,郁龍興之兆。而君潛游澤國,嘯聚水鄉,矜扛鼎之雄,逞拔山之力,莫測天符之所會,不知歷數之有歸。遂奮關中之翼,竟垂垓下之翅,蓋盡由於人事,焉有屬於天亡!雖驅百萬之兵,終棄八千之子。以為殷鑑,豈不惜哉!當匿魄東峰,收魂北極,豈合虛承廟食,廣費牲牢。仁傑受命方隅,循革攸寄,今遣焚燎祠宇,削平台室,使蕙綿銷燼,羽帳隨煙,君宜速遷,勿為人患。檄到如律令。」遂除項羽廟,余小神並盡,惟會稽禹廟存焉。唐張狗兒亦名懷慶,愛偷人文章,與冀州棗強尉。才士制述,多翻用之。時為之語曰:「活剝張昌齡,生吞郭正一。」諒不誣也。

  俗例,春雷始鳴記其日,計其數滿一百八十日,霜必降。

  又曰雁從北來記其日,後十八日,霜必降。

  周舒州刺史張懷肅好食人精,唐左司郎中任正名亦有此病。

  周滄州南皮縣丞郭務靜每巡鄉,喚百姓婦托以縫補而奸之。

  其夫至,縛靜鞭數十步。主簿李悊往救解之,靜羞諱其事,低身答雲「忍痛不得」,口唱「阿癐々」,「靜不被打,阿癐々」。唐宜城公主駙馬裴巽,有外寵 一人,公主遣閹人執之,截其耳鼻,剝其陰皮漫駙馬面上,並截其發,令廳上判事,集僚吏共觀之。駙馬、公主一時皆被奏降,公主為郡主,駙馬左遷也。唐開元二年,衡州五月頻有火災。其時人盡皆見物大如瓮,亦如燈籠,所指之處,尋而火起。百姓咸謂之「火殃」。內官過武三思宅,三思曲意祗承,恣其所欲。裝束少年男子,衣以羅綺,出入行觴,馳驅不食,淫戲忘反,倡盪不歸。爭稱三思之忠節,共譽三思之才賢。外受來婆之奸,內構逆韋之釁。 周如意中,洛下有牛三足。漢發兵用銅虎符。及唐初,為銀兔符,以兔子為符瑞故也。

  又以鯉魚為符瑞,遂為銅魚符以珮之。至偽周,武姓也,玄武,龜也,又以銅為龜符。郴州,古桂陽郡也。有曹泰年八十五,偶少妻生子,名曰曾,日中無影焉,年七十方卒,親見其孫子具說。道士曹體一即其從孫侄,雲的不虛。故知邴吉驗影不虛也。

  唐太宗之代有《秘記》,雲唐三代之後,即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密召李淳風以詢其事,淳風對曰:「臣據玄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宮內,從今不逾四十年,當有天下,誅殺唐氏子孫殆將殲盡。」帝曰:「求而殺之如何「淳風曰:「天之所命,不可廢也。王者不死,雖求恐不可得。且據占已長成,復在宮內,已是陛下眷屬。更四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其於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當復生,更四十年,亦堪御天下矣。少壯嚴毒,殺之為血仇,即陛下子孫無遺類矣。」裴冕代裴鴻漸秉政,小吏以俸錢文簿白之。冕顧子弟,喜見於色,其嗜財若此。冕性本侈靡,好尚車服,名馬數百金鑄者十匹。每會客,滋味品數多有不知名者。

  成都有丐者詐稱落泊衣冠,弊服襤褸,常巡成都市廛,見人即展手希一文,雲失墜文書,求官不遂。人皆哀之,為其言語悲嘶,形容憔悴。居於早遷橋側。後有勢家於所居旁起園亭,欲廣其池館,遂強買之。及辟其圭竇,則見兩間大屋皆滿貯散錢,計數千萬,鄰里莫有知者。成都人一概呼求事官人為「乞措大」。唐戶部郎侯味虛著《百官本草》。題御史曰:「大熱,有毒。」又朱書云:「大熱,有毒,主除邪佞,杜奸回,報冤滯,止淫濫,尤攻貪濁,無大小皆搏之。畿尉薄為之,相畏還使,惡爆直,忌按權豪。出於雍洛州諸縣,其外州出者尤可用,日炙乾硬者為良。服之長精神,減姿媚,久服令人冷峭。」盧夫人,房玄齡妻也。玄齡微時,病且死,諉曰:「吾病撅,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後人。」盧泣,入幃中,剔一目示玄齡,明無他。會玄齡良愈,禮之終身。玉英,唐時符鳳妻也,尤姝美。鳳以罪徙儋州,至南海,為獠賊所殺,脅玉英私之。對曰:「一婦人不足以事眾男子,請推一長者。」賊然之,乃請更衣。有頃,盛服立於舟上,罵曰:「受賊辱,不如死。」遂自沉於海。

复制

《第九十七回》

列子 〔先秦〕

  坎藏水火生紅焰 土合陰陽滅白波

  平空飛下白絲一縷,正正的將金背蝦蟆與台上的木板直穿個透。太孛夫人亟看時,一聲響,木板分開一線,那白絲卷着蝦蟆飛過去了,真如紫電一掣,回眸不及。卻就是月君劍丸,其神通越大了。那青白二炁收束起來,無異絲縷之細。舒展時,白炁就似銀漢,青炁就似碧霞。盤旋激射,何止百丈。

  太孛夫人也識得是劍炁,心中暗驚:「前日壞我扶桑杖,是股青炁,而今又是白炁,難道他有兩把神劍?倘或竟飛到我頂門上,將何以御?我在這裡暗算他,不要倒中了他的暗算。」遂將一頂素霓傘蓋住全身,兩面玉葉旗遮護左右兩台,就是天雷也不怕劈下的。還有兩件法寶:一名水精珠,珠中有一紅竅,竅中蘊着烈火,射將出來,渾如一條火蛇,其焰直飛百步之外,着人肌骨,便成灰燼。若使神仙沾了此火,即不能騰那變化。體是水精,而其用返在於火。一名赤瑛管,原是辰砂結成,其色正赤,故以玉瑛為比。管端亦有一紅竅,內中卻含着水銀,其體止長數寸,光滑無比。硃砂為水銀之母,水銀乃硃砂之子,母子相生,是開天闢地產成的奇物。他的水銀射將出來,與珠瀑無異,人若沾染一星,實時骨軟筋酥,身體俱化。縱是大羅天仙,一污了身,那頂上三花、胸中五炁,也就消散。其體是火,而其用卻在乎水。一是水中有火,陰中陽也;一是火中有水,陽中陰也。此二寶互相制而復相濟,唯水精珠中之陽方能濟赤瑛管中之陰,亦唯赤瑛管中之水方能制水精珠中之火,更無別物可以降得此二物的。

  太孛夫人隨喚左右男男女女弟子吩咐道:「我錯看輕了這潑婢子,倒把水蜮、金蝦蟆喪了性命。我今用着我至寶,他必然逃走,汝等可都化作仙鶴飛趕前去,就像銜金棟的一般,把這三個盡行啄來,休得放走!」隨向懷內取出那顆水精珠,托在掌中,說了句「如意吐火」,只見珠心裡躍躍欲動,噴出一道火光來,猶如電線,直射過去,飛作百道焰光,無異列炬,將月君煙霞所化之台登時燒散。曼師亟向坎宮呼口氣,化為驟雨,翻江的潑下,不但不能熄他,返覺火勢越越大了。鮑師亟呼兌宮少女風來以返其火,不意那火竟撲到身上,空中四隻白鶴遂舒爪來攫,鮑師見勢頭不好,即化道金光而逝。

  月君與曼師被火四面裹住,無法可破,亦只得化道清風,直凌霄漢,趕上鮑師去了。直至涿州清涼台上,方才劍了原形。回望時,太孛夫人正在那邊回收火焰,招回仙鶴哩。

  曼師笑道:「你看老鮑這件八卦仙衣,燒去了一半,再走遲些,尊軀也剩半個。」鮑師發嗔道:「你的烈火袈裟原是大士的,所以火不能燒。俗語云:借人衣,不可披。可不羞也咤。」

  曼師大笑道:「不好了,帝師所穿的開闢朝衣也是天孫的,可不羞也咤?」月君道:「曼師以五十步笑百步,怎得人心服?我有龍女所獻的冰綃,是入水不濡、入火不燃的,為師太太另製件八卦衣罷。」曼師道:「倒不如火浣布的,燒了之後,仍然不損,倒比道長的仙衣還好些。」鮑師乃換了件六銖無縫天衣,向曼師道:「你自恃有這件大士袈裟,可只在火里過活,怎的也走了?還敢笑別人呢。」曼師道:「賭着,我與汝大家不走如何?」月君道:「不用戲言,從來水能克火,一定之理。怎麼曼師下這大雨,像個火上添油的?」鮑師道:「若下滅了這火,他的嘴敢是夸個無量無邊。」曼師拍着手道:「迴風返火自燒身,罷罷,我且不說,看你說出甚來。」鮑師笑道:「蠢老尼,你那裡知道,那雨能滅火,風能返火,總是人間之凡火。即如花炮內之火,所籍者不過藥力,雨就不能滅,風亦不能返,何況法寶內之火,又為道術煉成的。」月君道:「還有一喻,人身五性之火延燒起來,縱使日飲涼水,而其火愈熾;日搧涼風,而其熱愈燥。」

  曼師道:「都說得好,且請問怎的治他?」月君道:「你看他珠是水精,而蘊含着火,乃水中之火也,必得火中之水,方可制之。」鮑師道:「誠然,然不可得。我有從治之法,須要得曼師走一遭。」月君恐曼師作難,即忙應聲道:「但請明教,我自會求曼師。」鮑師道:「須得旃檀香木,方能制滅此火。」曼師說:「好誑語!問爾出在何典?」鮑師笑道:「野哉,尼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五行之道,除金生水、土生金之外,如水能生木,而亦能腐木;火能生土,而亦能槁木;木能生火,而亦能滅火。要知木得火而通明,究竟火附木而俱滅;天下有木既成灰而火不熄者乎?」曼師道:「就算做是,是何必用旃檀香木?」

  鮑師道:「燧人氏鑽木,冬取槐檀之火。則知檀為陽木,與陰火適相契合。然此非凡火,若以凡木當之,一燎成灰,而火又延別物。唯旃檀為仙家之木,內胎神火,屬陽。以火引火,同氣相求,謂之從治。從治者,從其性而治之;能治即能制也。而且檀木之性至堅至剛,竭火力以燔之,方得焦枯。此之陽火滅,而彼之陰火亦滅,同歸於盡矣。」月君鼓掌曰:「善哉!列子以傳薪謂火不滅,師以附木謂火亦滅,各有至理。少不得要煩請曼師到西干竺去伐枝檀木的。」曼師道:「不必天竺,我剎魔甥女就有旃檀香林,取枝來打什麼緊!倘若滅不得火時,把這個道姑頭髮燒起來,兀的不是燎毛?」鮑師笑道:「你且小心着,我做首詩來送你:坎坎伐檀兮,負之肩之上兮。不慌不忙,胡瞻爾有此禿賊兮。」

  尚未吟完,月君大笑,曼師忽不見了。

  未幾,從空擲下一株旃檀香樹,曼師卻在樹內鑽將出來。

  鮑師笑道:「多因是拿賊躲在裡面的。」曼師道:「且不與你鬥嘴。」遂一齊飛向前去,仍舊結下層台。曼師大罵:「潑賤人,快把你那話兒放出火來!」太孛夫人自想這件東西除了赤瑛管,更沒有甚破的,就將珠來一灑,噴過去時,竟似條火龍,盤旋抽掣,好生利害。那時旃檀香樹早已植在台中,火焰旋繞在樹間,「嘩嘩剝剝」,片時燒為黑炭,火氣全消,焰光盡滅,月君大喜。曼師又大罵:「怪妖婦,你還有甚話兒,再放些水出來罷!」

  太孛夫人正為水精珠內火熄精枯懊恨之極,忽又聽得罵出這些話來,卻像人知道他有赤瑛管的,沉吟了一會,自忖:「此二寶天生配合,互相制伏的,今珠內之火竟為木降,難道管內之水也有別物可以收得麼?到此地位,不由他不顯出來。」就將赤瑛管握在纖纖玉手,叫聲「如意兒」,早見管眼內湧出一縷素練,長有丈許,散作噴筒相似。有詞為證:

  初看若千百顆珠璣錯落,再看若數百道晶玉輝煌。颯沓疑聞劍戟聲,慘於鋒刃;拉雜似含火爆氣,毒勝硝磺。漫饒你皓月之中,逞其伎倆;可惡他太陽之下,顯此精神。

  曼師笑道:「真箇放出水來了。」說猶未畢,早把層台打滅。

  鮑師大叫:「大叫,沾不得身的!」即遁形去了。曼尼就倒栽蔥撞入地下,月君卻飛上太清。看那水時,也竟向空中射將上來。

  正有許多白鶴,輪翅舞爪,要在那裡攫人,返濺着好些,紛紛墜下。原來都是人變的,頃刻肌膚腐爛。月君太息道:「好狠毒也!」即飛向清涼台。

  鮑師已在台上,曼師卻從台底下鑽將出來,鮑師拍手大笑不已。曼師道:「敢是風了!」鮑師道:』好袈裟,好袈裟!好端端打了個洞兒嗄,險些兒在光頭上也打個小小的洞兒。請問你像恁怎麼樣?」曼師亟脫袈裟看時,肩上打了一孔,惱得三昧火從眼光射出,發作道:「若在有毛的腦蓋上打個窟籠,請問你像什麼樣?」鮑師道:「好,好!連帝師總罵在裡面。潑怪打壞了你袈裟,不能去報仇,返在家裡使威風哩。」月君道:「我知曼師顧不得多少。」曼師道:「真顧不得?我如今只把這潑賤婦扇做飛灰便了!」吐出蒲葵扇,一手擎着,騰身而去。

  月君與鮑師隨後也趕上。

  那時太孛地人因反害了自己徒弟,咬牙切齒道:「這三個潑貨不要慌,拿住了時,只叫他吃些赤瑛管的水,變做掩攢臭蟲,方泄得我的忿!任你騰那變化,也逃不得我天羅地網!且給他迅雷不及掩耳。」隨後握赤瑛管似待。恰好月君等正來了,那管中的水劈面就射,曼師如飛就扌扇。不扌扇猶可,好似虞山的拂水,被風一卷,翻起半空,從上濺下。正要躲時,孛夫人早擲起素霓傘,罩個正着。月君、曼師趁勢坐入地下去了,單單把鮑師罩住。勃夫人忙叫兩個徒弟各執玉葉旗護在四面,自己將赤瑛管的眼兒對着傘的合口處,然後微微揭開,「轂轆」一聲,滾下上滴溜圓的火珠來,好像水精珠一般樣的,只在台上亂滾。

  孛夫人一手去抓時,直跳將起來:卻是寸許長的一位鮑仙師,拱手道:「請了!」即借木遁而去。徑到清涼台。只聽得曼尼說道:「老鮑被他着手了,怎處,怎處?」鮑師現身笑道:「好扇子!他每害熱,叫你打扇去。」曼師道:「有得你說。我這扇子扌扇海海乾,扌扇山山裂,正不知是什麼水,倒扌扇將起來。」月君道:「李長吉詩云:石人清淚如鉛水。好像鉛水。」

  曼師道:「不要真是他話兒裡面的水?」鮑師捧腹大笑道:「這都是你光頭去弄出來的。」月君亦忍不住笑了一回,問鮑師道:「前日師太太治水中的火有從治之法,今這火中之水也可以從治得麼?」鮑師應道:「有正治,即有從治。」曼師冷笑道:「這從治之法,不過出在醫書上,謂相火藏於肝木,所以木之性與火同生,而火之性與木同死。蓋相生而相死者。如今金能生水,你把黃金去治他水罷!」鮑師道:「醫書出自軒皇,具有五行玄微至理。即如從治之法,有寒因寒用,熱因熱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正治之中,又有從治;從治之中,亦有正治。若執一而論,就是不通的庸醫了。將爾比他,差也不多。」曼師發躁道:「你這嗇夫喋喋利口,而今正治是土克水,你可能把黃土來治他的水麼?」鮑師道:「誠然,后土夫人必能制之。」曼師拍手道:「正治從治,與你不相干一點兒,要卸下擔子給人了。」月君道:「雖然,師太太之說良是。」曼師道:「帝師也說是,可寫角移文,夾個名帖,即着鮑老去請來,看是怎說。」

  鮑師道:「后土夫人是地祇之主,帝師是太陰之主,怎的學着俗吏用起移文來?」月君道:「我在嵩岳會過夫人,理當親去郭請,不可草草。」鮑師道:「也不消得。后土夫人之精靈無往不有,無處不然,但須志心皈命,默誦寶號三聲,自然駕臨。」

  月君隨三稽首,三誦后土寶誥。早見五色祥雲遍繞清涼台四面,后土夫人已至,只有侍女四人導駕,各提小錦囊二枚。

  月君等恭迎施禮,略敘寒暄。月君又載拜道:「誠以夫人為地祇萬靈之主,不揣冒昧,敢祈聖力,收伏水孛。」后土夫人答拜道:「適已知之。第嫌彼有扶桑杖一枝,恐覺費手。」曼師道:「是,是,是扶桑木,已被帝師劈開了。」遂令取來看時,果是此杖。后土夫人道:「彼下界之後,其同類都來講授道法,如羅星授他赤瑛管,計星授他水精珠,炁星送他素霓傘一柄、玉葉旗兩面。因所畏者唯寡人,群星又取扶桑木一節贈之,他就自恃無敵。今日應是敗亡時候了!」隨取侍女錦囊來,探了二枚土丸在手,向月君道:「這丸是艮土之精,收他水的;這丸是離土之精,收他本身的。」曼師卒然問道:「若扶桑木仍在他手中,夫人何以致之?」后土夫人道:「制扶桑者,是月宮娑羅樹。故此說略費手些。」月群大喜,便稽首請夫人駕行。

  夫人答道:「彼見了寡君,就要遠循。帝師請往,我就在此收他。」於是月君與鮑、曼二師仍飛向舊處。

  太孛夫人早已手握法寶,一股白漿水如弩箭離弦,激射將來。這邊快,那邊又快,一土丸從空墜下,化作一座土山,把這股水壓在裡面,四旁濺起好些水銀珠兒,盡鑽入沙土之內,不留一滴。孛夫人大駭。不知空中又掉下一土丸,端端正正的在頂上,也化作一座土山,把孛夫人壓住,骨軟筋酥,動彈不得。曼師隨舉扇子,向東西兩台上輕輕一搖,可憐那些白鶴弟子,正如遊絲沒影,野馬無蹤。不知孛星何日歸天去,豈料鬼母今朝下界來。試看下回分解。

复制

《雜興五首 其四》

列子 〔先秦〕

揭旌蘅阪,弭蓋昆丘。礪齒石林,洗耳滄洲。仰矚歸雲,俯鑒川流。

從彼物化,操我虛舟。冥心大壑,超然神遊。是謂維何,列子好仇。

复制

《列子陳圖南二圖 其二》

列子 〔先秦〕

雲台觀下樹離離,一枕清眠夢覺時。卻笑世間疲臥客,勞昏常自比希夷。

复制

《殿前歡·酒杯濃》

列子 〔先秦〕

酒杯濃,一葫蘆春色醉山翁,一葫蘆酒壓花梢重。隨我奚童,葫蘆干,興不窮。誰人共?一帶青山送。乘風列子,列子乘風。

复制

《列子廟二首 其一》

列子 〔先秦〕

天祿讎書已斷編,枉將放蕩雜真筌。如何得似東皋子,刪卻楊朱力命篇。

复制

《病起讀列子真經 其二》

列子 〔先秦〕

神巫善相人,壺子如濕灰。扁鵲巧發藥,季梁病弗治。

一形苟脫落,純氣固委蛇。隨火出石壁,泳珠沒淫隈。

彼或蜩翼得,此猶漚鳥疑。中心既怵殆,外物盡坑溪。

干殼即木葉,皮膚類嬰孩。遠矣列姑射,吾為榮啟期。

复制

《賦得詠風詩》

列子 〔先秦〕

高風應爽節,搖落漸疏林。吹雲旅雁斷,臨谷曉松吟。

屢惜涼秋扇,常飄清夜琴。泠泠隨《列子》,彌諧逸豫心。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