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元代 / 丁復 / 新寺和張仲舉兼次韻
拼

《新寺和張仲舉兼次韻》

丁復 〔元代〕

天宮兜率下崔嵬,結綺交疏面面開。地勢周圍龍虎國,鐘聲疏應鳳凰台。

鼎湖仙去秋遺劍,笠澤僧歸夜渡杯。千騎巡街群樂動,五雲深處御香來。

复制
丁復

作者:丁復

丁復,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師。被薦,不仕,放情詩酒。晚年僑居金陵。其詩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檜亭集》。元詩選復字仲容,天台人。負詩名。延祐初,游京師,公卿奇其才,與浦城楊載、清江范梈同薦入館閣,復度當國者不能用,不俟報可,翩然去之。乃絕黃河,憩梁楚,過雲夢,窺沅湘,陟廬阜,浮大江而下,遂家金陵。買宅於城北,南戶故有兩檜樹,醉則倚樹而咿唔,因自名其什曰《雙檜亭詩》。歿後,其婿饒介之、門人李謹之先後編輯,共得若干首。永嘉李孝光曰:國初以來,臨海為詩數十家,其什曰《閬風》、《樗園》、《山南》、《天逸》、《素心》、《聖泉》。其後又有張子先、陳剛中、楊景羲,皆自樹一家,足以名世。復讀仲容詩,令人慾飛,皆已絕去生獰,操蹙精悍,猶之宛馬,不踶不齧不覂而日行千里,眾馬雖十駕,不能超也。中山李桓曰:仲容學博才敏,為詩精麗奇偉,格超而趣遠,深入古人閫奧。上元楊翮曰:仲容詩必因酒而作,引觴揮毫,若不經意,而語率高絕。蓋仲容胸次夷曠,生平有隱君子之趣,而以酒自托。故當時論詩者,亦以太白方之。

丁復其它诗文

《寶鴨曲》

丁復 〔元代〕

銅池織風翠波躍,睡足暖煙飢不唼。重簾未厭雲水(一作水雲)姿,華屋清深寄閒絕。

生咮剝花紅錦翅,枯咽半濕薔薇水。寶燈夜懸琉璃光,恍若澹在滄浪里。

方(一作華)筵慢舞得嬌饒,指痕膩染羅紋細。就中恐有絕纓人,誤識韓郎衣上氣。

古聞舄化之言豈虛語,願學飛仙作雙去。

复制

《次韻酬項可立》

丁復 〔元代〕

王侯之門無固蒂,天下紛紛望桃李。前年已聞罷鹿鳴,盛時未見歌麟趾。

我亦江湖一散人,倒著扁舟來甫里。平生項君喜見面,日以詩書相砥礪。

支持大廈在梁棟,人間遺此梓與杞。姑蘇台上吊夫差,滄浪亭前悲子美。

青春寥落一杯酒,白日蕭條二三子。人生有時遇不遇,孔子猶然嘆雌雉。

高齋幸不廢吟哦,自嚼宮商含羽徵。羹魚可有松江鱸,苜蓿闌干充二簋。

紙帳宵酣竹外風,銅瓶曉泣花根水。有人攜妓或東山,為客開樽誰北海。

長腰白米自可炊,斷股青齏仍雜旅。客中一飽亦分外,稍自損之令近里。

屠牛沽酒趨下俗,頹然誰能為之起。肉食者謀不及此,我亦任之而已耳。

南國花開爛如綺,酒光照日生雲母。為君痛飲為君醉,自古濁醪有妙理。

复制

《送張志可侍父之奉化幕官二十首用杜少陵萬壑樹聲滿千崖秋氣高浮舟出郡郭別酒寄江濤為韻其六》

丁復 〔元代〕

新州涉湖江,所歷道里千。綠樹被山路,白華生鹵田。

鹽徒盜兵器,灶戶苦笞鞭。鎦濞始專利,而今甚可憐。

复制

《送張志可侍父之奉化幕官二十首用杜少陵萬壑樹聲滿千崖秋氣高浮舟出郡郭別酒寄江濤為韻其七》

丁復 〔元代〕

山中士有道,置屋上縣厓。坐嘯鍾竽合,行隨鹿豕偕。

葺衣牽葛藟,煮飯拾松釵。見說幕官好,問郎時出街。

复制

《金陵奉餞趙公子》

丁復 〔元代〕

平章向三峽,公子奉雙親。祖帳聯裾盛,官船發棹新。

屋墩誰較謝,宮井自餘陳。劍閣當西極,刀州遠北辰。

魯公加上爵,趙氏薦名臣。死節褒賢嗣,生榮溢老身。

朝廷懷蹇蹇,韋布佩諄諄。及□□違後,其□接見頻。

渚風開鷁尾,江日涌龍鱗。夾岸觀如堵,中流望若神。

埋金陵樹遠,濯錦水花勻。前纛仍踰隴,先墳宛在秦。

布帆知到日,繡斧拜新春。亦有羅貔虎,無非聚鳳麟。

川將天作限,山入海為濱。從騎遙思棧,安車緩度輪。

晨調珍翠釜,夕侍妥文茵。雛弄娛依坐,雞鳴服伺鄰。

所期長壽考,莫或後嘉賓。儻有星回使,唯應日問人。

复制

《題汪伯高梅其二》

丁復 〔元代〕

寒響蕭蕭已滿枝,冷香不放小船移。總宜酒散笙歌歇,睡徹玉樓人未知。

复制

《次韻江南其三》

丁復 〔元代〕

長干城南越王台,長干橋下客船來。橋邊有人問書信,羅裙小步踏青苔。

复制

《賦蕙花次韻岳上人》

丁復 〔元代〕

香滿松房夜月虛,紫蕤懸露泣方諸。湘魂故惱維摩定,起和離騷掃壁書。

复制

《次韻西湖竹枝詞 其四》

丁復 〔元代〕

郎愛捕魚儂織蓑,勸郎不必要登科。一家賣魚得食少,一官懸魚憂患多。

复制

《次韻鄭復初錄事秋夜三首 其三》

丁復 〔元代〕

寥寥秋夜高,時物得其心。榮華無終玩,衰悴遞相尋。

微月流西極,東溟足幽陰。客為哀商奏,弦促憂思深。

揮置各就寐,已亡人與琴。

复制

《搗衣曲(一作送衣曲)》

丁復 〔元代〕

月明中庭搗衣石,掩帷下堂來搗帛。婦姑相對神力生,

雙揎白腕調杵聲。高樓敲玉節會成,家家不睡皆起聽。

秋天丁丁復凍凍,玉釵低昂衣帶動。夜深月落冷如刀,

濕著一雙縴手痛。回編易裂看生熟,鴛鴦紋成水波曲。

重燒熨斗帖兩頭,與郎裁作迎寒裘。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