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石)

/ 詩人(石) / 小說(石) / 古籍(石)

《太湖

王贞白 〔唐代〕

誰憐孤峭質,移在太湖心。

出得風波外,任他池館深。

不同花逞艷,多愧竹垂陰。

一片至堅操,那憂歲月侵。

复制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太湖

陆龟蒙 〔唐代〕

他山豈無石,厥狀皆可薦。

端然遇良工,坐使天質變。

或裁基棟宇,礧砢成廣殿。

或剖出溫瑜,精光具華瑱。

或將破仇敵,百炮資苦戰。

或用鏡功名,萬古如會面。

今之洞庭者,一以非此選。

槎牙真不才,反作天下彥。

所奇者嵌崆,所尚者蔥蒨.旁穿參洞穴,內竅均環釧。

刻削九琳窗,玲瓏五明扇。

新雕碧霞段,旋破秋天片。

無力置池塘,臨風只流眄。

复制

《杨六尚书留太湖在洛下借置庭中因对举杯寄赠绝句》

白居易 〔唐代〕

借君片石意何如,置向庭中慰索居。

每就玉山傾一酌,興來如對醉尚書。

复制

《太湖

白居易 〔唐代〕

遠望老嵯峨,近觀怪嶔崟。

才高八九尺,勢若千萬尋。

嵌空華陽洞,重疊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劍門深。

形質冠今古,氣色通晴陰。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天姿信為異,時用非所任。

磨刀不如礪,搗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萬金。

豈伊造物者,獨能知我心。

复制

《拜先世祖晋新安太守府君墓于双

程敏政 〔明代〕

南朝遺蹟半無聞,我郡猶傳刺史君。

當日循良開甲第,至今行旅識荒墳。

百年守令孤芳在,萬指兒孫一派分。

不見墓田雙石磉,白楊寒雨晚紛紛。

复制

《赠郑双

林俊 〔明代〕

素風直倚廉為重,末習真收簡作醇。

輔郡上煩千里寄,來賢親辦一翻人。

井中紫氣家家俗,天上陽和處處春。

後杜先張還故事,幸庵元自有芳塵。

复制

榴花》

丘葵 〔宋代〕

莫峙而匪山,莫流而匪川。

人生有懿德,萬性同此天。

雲胡不自責,聽此六賊牽。

复制

《堂中以大盆渍白莲花菖蒲翛然无复暑意睡起》

陆游 〔宋代〕

海東銅盆面五尺,中貯澗泉涵淺碧。

豈惟冷浸玉芙蕖。

青青菖蒲絡奇石。

長安火雲行日車,此間暑氣一點無。

紗幮竹簟睡正美,鼻端雷起驚僮奴。

覺來隱几日初午,碾就壑源分細乳。

卻拈燥筆寫新圖,八幅冰綃瘦蛟舞。

复制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请客》

卢仝 〔唐代〕

啟母是諸母,三十六峰是諸父。

知君家近父母家,小人安得不懷土。

憐君與我金石交,君歸可得共載否。

小人無以報君恩,使君池亭風月古。

复制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让竹》

卢仝 〔唐代〕

自顧撥不轉,何敢當主人。

竹弟有清風,可以娛嘉賓。

复制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让竹》

卢仝 〔唐代〕

自顧撥不轉,何敢當主人。

竹弟有清風,可以娛嘉賓。

复制

《省中早出与同僚过谭文思西轩咏太湖

苏颂 〔宋代〕

洞庭山連震澤水,怪石巉岩出波底。

誰言行遠莫致之,好事經營俄至此。

愛君小軒才袤丈,滿地新芳雜紅紫。

偶來憑檻見奇峰,便有江湖秋思起。

将军战场歌》

李梦阳 〔明代〕

清風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間事。

店北猶存古戰場,遺鏃尚帶勤王字。

憶昔蒙塵實慘怛,反覆勢如風雨至。

紫荊關頭晝吹角,殺氣軍聲滿幽朔。

胡兒飲馬彰義門,烽火夜照燕山雲。

內有於尚書,外有石將軍。

石家官軍若雷電,天清野曠來酣戰。

朝廷既失紫荊關,吾民豈保清風店。

牽爺負子無處逃,哭聲震天風怒號。

兒女床頭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

將軍此時挺戈出,殺敵不異草與蒿。

追北歸來血洗刀,白日不動蒼天高。

萬里煙塵一劍掃,父子英雄古來少。

單于痛哭倒馬關,羯奴半死飛狐道。

處處歡聲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師。

休夸漢室嫖姚將,豈說唐家郭子儀。

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經過淚滿巾。

黃雲落日古骨白,沙礫慘澹愁行人。

行人來折戰場柳,下馬坐望居庸口。

卻憶千官迎駕初,千乘萬騎下皇都;乾坤得見中興主,日月重開載造圖。

梟雄不數雲台士,楊石齊名天下無!嗚呼楊石今已無,安得再生此輩西備胡。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上寄何判官昌浩》

李白 〔唐代〕

藍岑竦天壁,突兀如鯨額。

奔蹙橫澄潭,勢吞落星石。

沙帶秋月明,水搖寒山碧。

佳境宜緩棹,清輝能留客。

恨君阻歡游,使我自驚惕。

所期俱卜築,結茅煉金液。

《戏题盘

王维 〔唐代〕

可憐盤石臨泉水,復有垂楊拂酒杯。

若道春風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來。

钟山记》

苏轼 〔宋代〕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是說也,人常疑之。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餘韻徐歇。

自以為得之矣。

然是說也,余尤疑之。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

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

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傳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