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子部 / 雜家類 / 百家姓 /
拼

百家姓

〔子部〕

歷史來源
1、厙姓系出厙狄氏所改。北周時有厙狄氏,後改為厙姓。據《後漢書》載,有金城太守厙均。據《後漢書·注》載:「羌中有厙姓,(Shè)音舍。」王先謙《集解》載,厙,即「庫」之俗音,但讀音不作(Kù),而作(Shè),與「舍」音同。
2、出自鮮卑族和羌族,以官名為氏。周代(一說漢代)有守庫大夫,其後人以庫為氏。據《風俗通》載:古守厙大夫,因官命氏。厙(Shè)姓今已無存。厙字於隋朝初年改為庫,讀音與庫(Kù)相同,因出於鮮卑和羌族,訛書為厙,隋朝以後通庫字,厙姓也就併入了庫姓。
3、出自庫傉官氏。南北朝時,北魏有庫傉官氏,入中原後受漢族文化影響,後改為庫氏。

家族名人
庫鈞:漢代人,做金城太守的官,立有功勞,又受封為輔義侯。他與當時的名人竇融交情很好,竇融當大司空的官。他倆全起出入,彈琴作詩,又都長得端莊,很受人們讚譽。另外,維吾爾族人的姓名中,有庫的發音,音譯成漢語,也寫為庫爾班等等。在與漢文化交流中,大約也會形成庫姓。

遷徙分布
(缺)庫(厙)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庫(厙)因官名而得姓,始祖可追溯到漢文帝時期。按照《通志·氏族略》的記載,早在漢文帝的時候,便已經出現了以厙為姓的人,因此厙姓的歷史至少有2000年。據《風俗通》上說,厙姓的祖先是古代的守厙大夫,後代因官而得姓。而根據《通志·氏族略》的記載,厙姓,以官為姓氏,漢文帝時就有倉氏。因為厙氏擔任厙姓這個官職歷史很久,所以子孫就以官職為姓氏。望族居於括蒼。這個姓氏是以浙江的天台山和山一帶為中心,進而繁衍遍布全國。另一支厙姓來自少數民族。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大量的鮮卑族人湧入中原,其中複姓厙門氏、厙狄氏,以及三個字的庫傉官氏受漢族影響,改為單姓庫(厙)氏。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百家姓
    百家姓
      《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蒙學讀物。《百家姓》成書於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並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數量排序,「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於宋代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