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子部 / 儒家類 / 孔子家語 / 論禮
拼 译文

論禮

孔子家語

〔子部〕

孔子閒居,子張、子貢、言游侍,論及於禮。孔子曰:「居,汝三人者,吾語汝以禮,周流無不遍也。」

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如何?」子曰:「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謂之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子曰:「給奪慈仁。」子貢曰:「敢問將何以為此中禮者?」子曰:「禮乎,夫禮所以制中也。」子貢退,言游進曰:「敢問禮也,領惡而全好者與?」子曰:「然。」子貢問:「何也?」子曰:「郊社之禮,所以仁鬼神也;禘嘗之禮,所以仁昭穆也;饋奠之禮,所以仁死喪也;射饗之禮,所以仁鄉黨也;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明乎郊社之義,禘嘗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是故居家有禮,故長幼辨;以之閨門有禮,故三族和;以之朝廷有禮,故官爵序;以之田獵有禮,故戎事閒;以之軍旅有禮,故武功成。是以宮室得其度,鼎俎得其象,物得其時,樂得其節,車得其軾,鬼神得其享,喪紀得其哀,辯說得其黨,百官得其體,政事得其施。加於身而措於前,凡眾之動,得其宜也。」

言游退,子張進曰:「敢問禮何謂也?」子曰:「禮者,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倀倀乎何所之?譬猶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以見?故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故以其居處,長幼失其別,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策,軍旅武功失其勢,宮室失其度,鼎俎失其象,物失其時,樂失其節,車失其軾,鬼神失其享,喪紀失其哀,辯說失其黨,百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措於前,凡眾之動失其宜。如此,則無以祖洽四海。」

子曰:「慎聽之,汝三人者。吾語汝,禮猶有九焉,大饗有四焉。苟知此矣,雖在畎畝之中,事之,聖人矣。兩君相見,揖讓而入,入門而懸興。揖讓而升堂,升堂而樂闋。下管《象》舞,夏鑰序興。陳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如此而後君子知仁焉。行中規,旋中矩,鑾和中《采薺》。客出以《雍》,徹以《振羽》。是故君子無物而不在於禮焉。入門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廟》,示德也;下管象舞,示事也。是故古之君子,不必親相與言也,以禮樂相示而已。夫禮者,理也;樂者,節也。無禮不動,無節不作。不能《詩》,於禮謬;不能樂,於禮素;薄於德,於禮虛。」

子貢作而問曰:「然則夔其窮與?」子曰:「古之人與?上古之人也。達於禮而不達於樂,謂之素;達於樂而不達於禮,謂之偏。夫夔達於樂而不達於禮,是以傳於此名也。古之人也,凡制度在禮,文為在禮,行之其在人乎?」

三子者,既得聞此論於夫子也,煥若發蒙焉。

子夏侍坐於孔子曰:「敢問詩云 『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孔子曰:「夫民之父母,必達於禮樂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於天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子夏曰:「問何謂五至?」

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詩禮相成,哀樂相生,是以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志氣塞於天地,行之克於四海,此之謂五至矣。」

子夏曰:「敢問何謂三無?」

孔子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

子夏曰:「敢問三無何詩近之?」

孔子曰:「『夙夜基命宥密』,無聲之樂也;『威儀逮逮,不可選也』,無體之禮也;『凡民有喪,扶伏救之』,無服之喪也。」

子夏曰:「言則美矣,大矣,言盡於此而已?」

孔子曰:「何謂其然?吾語汝,其義猶有五起焉。」

子夏曰:「何如?」

孔子曰:「無聲之樂,氣志不違;無體之禮,威儀遲遲;無服之喪,內恕孔悲。無聲之樂,所願必從;無體之禮,上下和同;無服之喪,施及萬邦。既然而又奉之以三無私,而勞天下,此之謂五起。」

子夏曰:「何謂三無私?」

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其在詩曰:『帝命不違,至於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昭假遲遲,上帝是祇。帝命式於九圍。』是湯之德也。」

  • 上一篇: 本命解
  • 下一篇: 觀鄉射
  • 孔子家語
    孔子家語
      《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傳本《孔子家語》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肅注,書後附有王肅序和《後序》。《後序》實際上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內容以孔安國語氣所寫,一般稱之為《孔安國序》,後半部分內容為安國以後人所寫,故稱之為《後孔安國序》,其中收有孔安國的孫子孔衍關於《家語》的《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