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 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蟲一

蜮射化蟬揖怒蛙怪哉小蟲蔣蟲園客烏衣人朱誕給使

葛輝夫?蜓肉芝千歲蝙蝠蠅觸帳蒼梧蟲蚱蜢施子然

龐企蟾蜍蠅赦發妖桓謙青蜓朱誕白蚓王雙

----------------------------------------

蜮射

《玄中記》:「蜮以氣射人,去人三十步,即射中其影。中人,死十六七。」《紀年》云:「晉獻公二年春,周惠王居於鄭,鄭人入王府取玉馬,玉化為蜮,以射人也。」(出《感應經》)

【譯文】

據《玄中記》記載,蜮可以氣息射人,距離人三十步遠,就能射中人的影子。凡被射中的人,十有六七會死去。又據《紀年》上說,晉獻公二年春,周惠王住在鄭國,鄭國的一個人進王府去取玉馬,玉馬已變為蜮,開始用氣射人。

----------------------------------------

化蟬

齊王后怨王怒死,屍化為蟬,遂登庭樹,嘒唳而鳴。後王悔恨,聞蟬鳴,即悲嘆。(出崔豹《古今注》)

【譯文】

齊王王后因怨恨君王生氣而死,屍體變為蟬,便落在院裡樹上,「嘒嘒」地鳴叫不停。後來齊王很悔恨自己,每次聽到蟬鳴,都悲嘆不已。

----------------------------------------

揖怒蛙

越王勾踐既為吳辱,常盡禮接士,思以平吳。一日出遊,見蛙怒,勾踐揖之,左右曰:「王揖怒蛙何也?」答曰:「蛙如是怒,何敢不揖?」於是勇士聞之,皆歸越,而平吳。(出《越絕書》)

【譯文】

越王勾踐被吳國侮辱後,經常是以最大的禮節接待士人,一心想以這些人消滅吳國。有一天出去遊玩,看見一隻蛤蟆在發怒,勾踐便向它作揖。左右問道:「大王為何向一隻發怒的蛤蟆作揖?」勾踐回答道:「這隻蛤蟆對我如此發怒,我哪裡敢不作揖。」於是勇士們聽說了此事,他們都紛紛投奔到越國,因而消滅了吳國。

----------------------------------------

怪哉

漢武帝幸甘泉,馳道中有蟲,赤色,頭、牙、齒、耳、鼻盡具,觀者莫識。帝乃使東方朔視之,還對曰:「此蟲名怪哉,昔時拘系無辜,眾庶愁怨,咸仰首嘆曰:怪哉怪哉。蓋感動上天,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獄處。」即按地圖,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蟲?」朔曰:「凡憂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當消。」於是使人取蟲置酒中,須臾糜散。(出《小說》)

【譯文】

漢武帝到甘泉去,在行走的路上遇上一條蟲子,紅色,腦袋上牙齒耳朵鼻子全都有,看到的人沒有能認識的。於是漢武帝派東方朔去察看。東方朔回來後稟告說:「此蟲名叫怪哉。從前經常捕捉無辜百姓,人們都很憂愁怨恨,仰首嘆息道:『怪哉怪哉!』大概是感動了上天,由這怨憤之氣凝聚而生成的,所以起名叫怪哉。此地一定是秦朝當年的監獄舊址。」於是立即查找地圖,果然象東方朔所說。漢武帝又問:「怎麼可以去掉此蟲?」東方朔道:「凡是憂愁的人,喝了酒就解除了,因而用酒浸泡它即可消滅。」於是漢武帝派人將蟲子捉來放在酒中,不一會就化解分散了。

----------------------------------------

小蟲

漢光武建武六年,山陽有小蟲皆類人形,甚眾。明日,皆懸於樹枝死。(出《廣古今五行記》)

【譯文】

漢光武帝建武六年,山陽有小蟲全都像人的樣子,很多很多。第二天,全部懸吊在樹枝上死去。

----------------------------------------

蔣蟲

蔣子文者,廣陽人也。嗜酒好色,挑達無度。每自言:「我死當為神也。」漢末,為秣陵尉,逐賊至山下,被賊擊傷額,因解印綬縛之,有傾而卒。及吳先主之初,其故吏見子文於路間,乘白馬,執白羽扇,侍從如平生。見者驚走,子文追之,謂曰:「我當為此地神,福(「福」字原缺,據本書卷二九三「蔣子文」條補)爾下民。可宣告百姓,為我立祠,不爾,將有大咎。」是歲夏,大疾疫,百姓輒恐動,頗竊祀之者。未幾,乃下巫祝曰:「吾將大啟(「啟」原作「咎」,據本書卷二九三「蔣子文」條改)福孫氏,官宜為我立祠,不爾,將使蟲入人耳為災也。」俄而果有蟲虻,入人耳即死,醫所不治,百姓愈恐。孫主尚未之信,既而又下巫祝曰:「若不祀我,將以大火為災。」是歲,火災大發百數,火漸延及公宮,孫主患之,時議者以神有所歸,乃不為厲,宜告饗之。於是使使者封子文為中都侯,其子緒為長水校尉,皆加印綬,為立祠宇以表其靈,今建康東北蔣山是也。自是疾厲皆息,百姓遂大事之,《幽明錄》亦載焉。(出《搜神記》)

【譯文】

蔣子文,廣陽人,喜好酒色,放縱無度。常常自言道:「我死後將成為神仙。」漢朝末年,任秣陵縣尉。有一次他追擊強盜到山下時,被強盜擊傷了前額,於是他解下來拴印的絲帶把傷口纏綁上,可是過了不久便死去了。然而到時的吳先主初期,與他當年一起共事的老官吏竟在路上又遇見了他。他騎着白馬,手拿白色羽毛扇,隨從們也如當年在世時的一樣。遇見他的人驚慌而逃,蔣子文便緊追上去,對那人說:「我是這裡的神仙,要造福於這裡的百姓。你可告訴百姓們,為我修建祠廟,不然的話,將會有大災降臨。」這年的夏天,果然發了大瘟疫。百姓當時都很恐懼,很多人都偷偷地祭祀他。不久,就對巫師下令道:「我將為吳主孫氏帶來很大的福氣,而官府必須為我修築神廟。不這樣,我將會讓蟲子鑽入人的耳朵,而造成災難。」不久,果然就有虻蟲鑽進人耳朵而死人的事發生,醫生也治不好,百姓更加害怕,而吳主孫氏還不相信。接着又對巫師下令道:「如果再不祭祀我,將會發生大火災。」這一年,火災發生了一百多次,火勢漸漸蔓延到吳主的宮殿,吳主十分憂患。當時議事的臣僚們認為神必須有所歸宿,才不會成為禍患。應該敬告他我們將祭祀供奉他。於是派使者去敬告,加封蔣子文為中都侯,提拔他的兒子蔣緒為長水校尉,全都加佩印綬,並為他立廟宇以顯揚他的神靈。現在建康東北蔣山上的廟就是當年為他修造的。從此各種疾病禍患再也沒有了。於是百姓便一直隆重地祭祀他,此事《幽明錄》也有記載。

----------------------------------------

園客

園客者,濟陰人也,姿貌好而良,邑人多願以女妻之,終不娶。常種五色香草,積數十年,服其實。一旦有五色蛾止其旁,客收而薦之。至蠶時,有女夜半至,自稱客妻,道蠶之狀。客與具蠶,得百二十頭繭,皆如瓮。繰一頭,六十日乃盡。訖則俱去,莫知所如。濟陰人設祠祀焉。(出《列仙傳》)

【譯文】

園客,濟陰人。相貌好而又善良,城中人很多想把女兒許配給他,園客始終也沒娶妻。他經常種一種五色香草,積攢了幾十年,吃那草的果實。有一天一隻五色蛾落在他身旁,園客把蛾收藏在家並放草蓆上。到了要變蠶蛹時,有一女子忽然在半夜時來到他家,自稱是他的妻子,並向他講述了如何變成蠶的樣子。於是園客與她一起變成了蠶,做了一百二十隻蠶繭,都像瓮那麼大。從一頭抽絲,要抽六十天才能抽完。做完繭後就一起走了,誰也不知到哪裡去了。濟陰人立祠廟為他們祭祀。

----------------------------------------

烏衣人

吳富陽縣有董昭之者,曾乘船過錢塘江。江中見一蟻著一短蘆,遑遽畏死,因以繩系蘆著舡。船至岸,蟻得出。其夜,夢一烏衣人謝云:「仆是蟻中之王也,感君見濟之恩,君後有急難,當相告語。」歷十餘年,時所在劫盜,昭之被橫錄為劫主,系餘姚。昭之忽思蟻王之夢。結念之際,同被禁者問之,昭之具以實告,其人曰:「但取三兩蟻著掌中語之。」昭之如其言,夜果夢烏衣云:「可急投餘杭山中。天下既亂,赦令不久(久原作及,據明抄本改)也。」既寤,蟻齧械已盡,因得出獄,過江,投餘杭山。旋遇赦,遂得無他。(出《齊諧記》)

【譯文】

吳地富陽縣有個叫董昭之的人,有一次乘船過錢塘江,看見江中有一隻螞蟻附着在一根短蘆葦上,惶恐失措,害怕死去,於是他用繩子牽引着蘆葦帶到船上來。船到了對岸,螞蟻得救。那天夜裡,他夢見一個黑衣人向他道謝道:「我是螞蟻王,感謝你救我過江之恩。你以後如有急難之事,請告訴我。」過了十幾年,當時他住的地方有盜賊,董昭之則被蠻橫地指責為強盜頭子,被關押在餘姚縣。董昭之忽然想起蟻王託夢之事,正當他思念此事時,有一個一起被關押的人便問他在想什麼,董昭之如實相告。那個人說:「你只要捉兩三隻螞蟻放在手上對它一說你想要問的事就可以。」董昭之像他所說的做了,夜裡果然夢見黑衣人對他說:「你可立即投奔餘杭山中。天下已經大亂,赦令不久就會下來。」等他醒了時,螞蟻已經咬斷了他的刑械。因而他能夠逃出監獄,過了江,逃進餘杭山。接着遇到大赦,這才沒有別的事。

----------------------------------------

朱誕給使

淮南內(「內」原作「囚」,據明抄本改)史朱誕字永長,吳孫皓世,為建安太守。誕給使妻有鬼病,其夫疑之為奸。後出行,密穿壁窺之,正見妻在機中織,遙瞻桑樹上,向之言笑。給使仰視,樹上有年少人,可十四五,衣青衿袖,青幧頭。給使以為信人也,張弩射之,化為鳴蟬,其大如箕,翔然飛去。妻亦應聲驚曰:「噫!人射汝!」給使怪其故。役久時,給使見二小兒在陌上共語,曰:「何以不復見汝?」其一即樹上小兒也,答曰:「前不謹,(「謹」原作「遇」,據明抄本改。)為人所射,病瘡積時。」彼兒曰:「今何如?」曰:「賴朱府君樑上膏以傅之,得愈。」給使白誕曰:「人盜君膏藥,頗知之否?」誕曰:「吾膏久致樑上。人安得盜之?」給使曰:「不然,府君視之。」誕殊不信,為試視之,封題如故。誕曰:「小人故妄作,膏自如故。」給使曰:「試開之。」則膏去半焉,所掊刮見有趾跡。誕自驚,乃詳問之,給使具道其本末。(出《搜神記》)

【譯文】

淮南王內史朱誕,字永長。到東吳孫皓執政時期,任建安太守。朱誕給事(官職名)的妻子本來有鬼病,而丈夫卻懷疑她有姦情。後來他假說要出門,其實他秘密地在牆壁上鑿了個洞偷偷地觀察她。他看見妻子正在機上織布,遠遠地望着桑樹,並向着那裡說笑。給事向上一看,只見桑樹上有少年,年紀在十四,五歲。穿着青色衣裳,戴着青色頭巾。給使以為是來傳遞消息的人,便張弓射他。那少年立即變成了一隻鳴叫的蟬,大如簸箕,飄然飛去。妻子也同時驚叫道:「噫,有人射你!」給使很奇怪其中的緣故。有一次出門辦事很長時間,給使看見兩個小孩在田埂上說話。有一個問:「怎麼再沒見到你?」其中的一個就是樹上的那個小孩,他回答說:「前些日子因不小心,被人用箭射中了,養傷養了好長時間。」那個小孩又問道:「現在怎麼樣了?」他回答說:「多虧用了朱府房樑上的膏藥敷傷口,才治好了。」給使告訴朱誕說:「有人偷了你的膏藥,你知道嗎?」朱誕說;「我的膏藥一直放在房樑上,別人怎麼能偷到它?」給使說:「不對,請府君看看吧。」朱誕很不相信,便上去察看,結果密封如故。朱誕道:「真是小人故作妄言!膏藥明明完好如故。」給事道:「你再打開看看。」打開一看,膏藥已丟去一半,在被刮取的地方還能見着腳趾的痕跡。朱誕自然很驚奇,於是詳細地詢問他。給事全部敘述了事情的始末。

----------------------------------------

葛輝夫

晉烏傷葛輝夫,義熙中,在婦家宿,三更,有兩人把火至階前。疑是凶人,往打之,欲下杖,悉變成蝴蝶,繽紛飛散。有沖輝夫腋下,便倒地,少時死。(出《搜神記》)

【譯文】

晉朝烏傷人葛輝夫,義熙年間,有一次住在妻家,三更時分,有兩個人手持火把來到台階前。葛輝夫懷疑是壞人,就去打這兩個人,剛想要下棒子,只見他倆都變成了蝴蝶,亂紛紛地飛舞,有一隻撞到葛輝夫的腋下,他便倒在地上。不一會兒就死去了。?

----------------------------------------

《博物志》:「?蜓以器養之,食以硃砂,體盡赤,稱滿七斤,治搗萬杵,以點女子肢體,終不滅。」淮南萬畢術云:「取守宮,新合陰陽,以牝牡各藏之瓮中。陰乾百日,以點女臂,則生文章,與男子合,輒滅去也。」(出《感應經》)

【譯文】

《博物志》上說:「?蜓(俗稱壁虎),用器皿飼養它,給它硃砂吃,全身通紅。夠七斤重時,用杵搗上萬次,用來點抹在女子的肢體上,一直不會消失。」淮南的萬畢術說:「用守宮(即壁虎),剛賜交配之後,把公母分別收藏在瓮中,陰乾一百天,用來點在女子的手臂上,就會生出花紋。如果與男子合房,花紋就會消失。」

----------------------------------------

肉芝

肉芝者,謂萬歲蟾蜍,頭上有角,領下有丹書八字再重。以五月五日中(明抄本「中」作「午」)時取之,陰乾百日,以其足畫地,即為流水。帶其(「其」原作「在」,據明抄本改)左手於身,辟五兵。若敵人射己者,弓弩失皆反還自向也。(出《》)

【譯文】

肉芝,就是人們所說的萬歲蟾蜍。頭上長角,脖子下似紅筆寫出的雙重「八」字。在五月五日中午將它捉住,陰乾一百天,用它的足畫地,立刻就能流出水來。把它的左手帶在身上,能躲避五種兵器。如果敵人用弓箭射你時,那箭頭便會反過去向他自己射去。

----------------------------------------

千歲蝙蝠

千歲蝙蝠,色如白雪,集則倒懸,腦重故也。此物得而陰乾,末服之,令人壽四萬歲。(出《抱朴子》)

【譯文】

千歲蝙蝠,顏色如白雪。落腳停留時則倒懸身子,這是因為頭太重的緣故。如能捉到此物而把它陰乾,研成粉末喝下去就能叫人長壽四萬年。

----------------------------------------

蠅觸帳

晉明帝常欲肆勝,秘而不泄(「泄」原作「謀」,據明抄本改),乃屏曲室,去左右,下帷草詔。有大蒼蠅觸帳而入,萃於筆端,須臾亡出,帝異焉。令人看蠅所集處,輒傳有赦,喧然已遍矣。(出《異苑》)

【譯文】

晉明帝常常想寬赦有罪的人,卻又秘而不宣。於是遮擋住深邃的密室,屏退左右,落下帷帳而草擬詔書。突然有隻大蒼蠅沖開帷帳闖進來,落在筆尖上,一會兒又逃出去。明帝十分驚異便派人去觀察這隻大蒼蠅的落腳之處,而它停留的地方立即傳出將有赦令,而且這消息到處都在喧嚷。

----------------------------------------

蒼梧蟲

《博物志》云:「蒼梧人卒,便有飛蟲,大如麥,有甲,或一石余,或三五斗,而來食之,如風雨之至,斯須而盡。人以為患,不可除。唯畏梓木,自後因以梓木為棺,更不復來。」(出《博物志》)

【譯文】

《博物志》上說:「蒼梧地方有人死後,便有飛蟲聚來,飛蟲像麥粒那麼大,長着甲殼。有時飛來一石多,有時飛來三五斗來吃人的屍體。每次都像風雨一般說來就來,不一會兒便將屍體吃光。人們已把它們作為憂患,然而無法除掉。只是這些蟲子很怕梓木,後來由於用梓木做棺材,蟲子就再也不來了。

----------------------------------------

蚱蜢

徐邈,晉孝武帝時,為中書侍郎。在省直,左右人恆覺邈獨在帳內,以與人共語。有舊門生,一夕伺之,無所見。天時微有光,始開(「開」字原缺,據明抄本補)窗戶,瞥觀一物,從屏風裡飛出,直入前鐵鑊中。仍逐視之,無餘物,唯見鑊中聚菖蒲根下,有大青蚱蜢,雖疑此為魅,而古來未聞,但摘除其兩翼。至夜,遂入邈夢云:「為君門生所困,往來道絕,相去雖近,有若山河。」邈得夢,甚悽慘。門生知其意,乃微發其端。邈初時疑不即道,語之曰:「我始來直者,(明抄本「直者」作「此省」)便見一青衣女子從前度,猶作兩髻,姿色甚美。聊試挑謔,即來就己,且愛之,仍溺情。亦不知其從何而至此。」兼告夢。門生因具以狀白,亦不復追殺蚱蜢。(出《續異記》)

【譯文】

徐邈,晉孝武帝時,為中書侍郎。當他在官署值班時,下屬們雖然都覺着他是單獨在帳內,可又時常與人說話。有一個他過去的學生,在一天晚上便去偷偷地觀察他,可什麼也沒看到。當天色微有光亮時,便開開窗戶。他忽然看到一物,從屏風後面飛出來,一直飛進前面的大鐵鍋中,於是他便追着去看,沒見別的東西,只見大鍋里堆放的菖莆根子下,有一隻很大的青蚱蜢。他雖懷疑是此物作怪,可是自古以來從未聽說過,他只是摘掉了它的兩個翅膀。到了夜晚,那蚱蜢便給徐邈託夢說:「我被你的門生困住了,往來之路已經斷絕。我們相距雖然很近,然而有如山河相隔。」徐邈得了此夢,十分悲悽。門生知道他的意思何在,便稍微地提了個頭。徐邈起初懷疑門生是不是知曉此事而沒有立即告訴他,後來對他說:「我剛來值班時,就看見一個青衣女子從前面往過走,頭上還挽着兩個髮髻,姿色很美。姑且對她試探挑逗,她立即便來就我。我很喜愛她,一直沉溺在情愛之中,也不知道她是從何處來到這裡的。」並把託夢的事也告訴了他,於是門生也把自己看到的事全都告訴了徐邈,從此也不再追殺蚱蜢了。

----------------------------------------

施子然

晉義熙中,零陵施子然雖出自單門,而神情辨悟。家大作田,至棱時,作蝸牛廬于田側守視,恆宿在中。其夜,獨自未眠之頃,見一丈夫來,長短是中形人,著黃練單衣袷,直造席。捧手與子然語,子然問其姓名,即答云:「仆姓盧名鈎,家在粽溪邊,臨水。」復經半旬中,其作人掘田塍西溝邊蟻垤,忽見大坎,滿中螻蛄,將近斗許。而有數頭極壯,一個彌大。子然自是始悟曰:「近日客盧鈎,反音則螻蛄也;家在粽溪,即西坎也。」悉灌以沸湯,於是遂絕。(出《續異記》)

【譯文】

晉朝義熙年間,零陵人施子然雖出於孤寒門第,而他的頭腦很有識別能力和悟性。家裡農作大忙季節,到田地去的時候,便在地邊蓋了個小屋以便看莊稼,施子然經常住在小屋裡。有一天夜裡,他獨自一人還沒睡覺時,看見一個男子走來,從個子高矮上看可算個中等人,身穿黃色絲質單衣,直奔炕席而來,並握住施子然的手說話。施子然問他的姓名,他便答道:「我姓盧名鈎,家在粽溪邊,緊靠水。」又過了半旬,有個莊稼人在田埂的西溝掘螞蟻窩口的小土堆,忽然掘出一個大洞穴。裡邊滿滿的全是螻蛄,將近一斗多,而有好幾隻極雄壯,其中一個特別大。施子然從這裡才悟出了那個男子的話,便說:「近來有個客人自稱叫盧鈎。反切其音則叫螻蛄;他說家在粽溪,其實就是西溝。」於是就用滾開的水灌進洞。從此螻蛄絕跡了。

----------------------------------------

龐企

晉廬陵太守龐企自雲,其祖坐系獄,忽見螻蛄行其左右,因謂曰:「爾有神,能活我死否?」因投食與之,螻蛄食飯盡而去。有頃復來,形體稍大,意異之,復投食與之。數日間,其大如豚,及將刑之夜,螻蛄夜掘壁為大穴,破械,得從之出亡。後遇赦免,故企世祀螻蛄焉。(出《搜神記》)

【譯文】

晉朝的廬陵太守龐企自己曾說,他的祖父因罪被關押在獄中,忽然看見只螻蛄在他身旁爬行,於是他對螻蛄說:「你有神靈,能免我死救我活命嗎?」便投食給螻蛄吃,螻蛄把飯食吃光而去。過了一會兒螻蛄又來,形體就長大了些。他心裡很奇怪,就再投食給它吃。幾天時間,那螻蛄長得個頭如豬大。到了將要行刑的前一天夜晚,螻蛄在夜間把牆壁掘出一個大洞,並給他破掉刑具,這樣才能隨着它從獄中逃出來。後來遇上大赦。因此龐企家世代都祭祀螻蛄。

----------------------------------------

蟾蜍

晉孝武太元八年,義興人周客有一女年十八九,端麗潔白,尤辨惠,性嗜膾,啖之恆苦不足。有許纂者,小好學,聘之為妻。到婿家,食膾如故,家為之貧。於是門內博議,恐此婦非人,命歸家。乘車至橋南,見罟家取魚作鮓著案上,可有十許斛。便於車中下一千錢,以與魚主,令搗齏。乃下車,熟食五斗,生食五斗。當啖五斛許,便極悶臥。須臾,據地大吐水,忽有一蟾蜍,從吐而出。遂絕不復啖,病亦愈。時天下大兵。(出《廣古今五行記》)

【譯文】

晉朝孝武帝太元八年,義興縣人周客有個女兒十八九歲,生得端莊美麗而又潔白,特別明察事理而又賢惠。生來喜歡吃肉片魚片,吃起來常常為吃不飽而苦惱。有個叫許纂的青年,從小好學,娶她做了妻子。到了丈夫家,大吃肉片的習慣依然如故,把家都吃窮了。於是家族內的人都議論說,恐怕這個女子不是人,於是打發她回娘家,當她乘車走到橋南時,看見漁家正在拿魚製做成熟食放在案子上,大約有十幾斛(古量器,十斗為一斛),便從車中取出一千錢,交給魚主,並叫他把魚搗碎。於是她下了車,熟魚吃了五斗,生魚吃了五斗。當吃了五斛多一點時,便覺得十分煩悶而躺下。不一會兒,伏地大口地吐水,忽然有一隻蟾蜍,隨着一起被吐出來。於是不再吃肉,病也痊癒。當時天下正大戰。

----------------------------------------

蠅赦

前秦苻堅欲放赦。與王猛、苻融,密議甘露堂,悉屏左右。堅親為赦文,有一大蒼蠅集於筆端,聽而復出。俄而長安街巷,人相告曰:「官今大赦。」有司以聞。堅驚曰:「禁中無耳屬之理,事何從泄也?」敕窮之。咸曰:「有小人青衣,大呼於市曰:「(「曰」原作「旦」,據明抄本改)『官今大赦。』須臾不見。」嘆曰:「其向蒼蠅也。」(出《廣古今五行記》)

【譯文】

前秦世祖苻堅想頒布大赦令,便與王猛、苻融密議於甘露堂。他們屏退了左右,由苻堅親自執筆起草赦文。有一隻大蒼蠅突然落於筆尖,聽到他們的議論後又飛出去。頃刻間長安城的大街小巷上,人們奔走相告說:「官府今天要大赦了!」有關部門把此事稟奏皇帝,苻堅奇怪道:「宮中不可能有被竊聽的道理呀,事情是從什麼地方泄露出去的呢?」苻堅下令追究此事,人們都說:「有穿青衣服的小孩,在街市上大喊道:『官府今天要大赦了!』很快便不見了。」苻堅感嘆道:「他就是先前那隻大蒼蠅啊!」

----------------------------------------

發妖

晉安帝義熙年,琅玡費縣王家恆失物,謂是人偷,每以扃鑰為意,而零落不已。見宅後籬一孔穿,可容人臂,滑澤,試作繩罝,施於穴口。夜中聞有擺撲聲,往掩得大發,長三尺許,而變為蟮。從此無慮。(出《廣古今五行記》)

【譯文】

晉安帝義熙年間,琅玡郡費縣有個姓王的家裡經常丟東西,他以為是人來偷的,因此每次出入都對門閂鎖鑰十分留意。然而仍然不斷丟失東西。後來他發現房後的籬笆牆上穿了一個洞,有人的胳膊那麼粗,並且已經磨得光滑發亮。他試着用繩子做了個網套,下在洞口,夜間便聽到那裡有搖動撲騰聲。他去捕捉而得一根大頭髮,長三尺多,一會兒又變成了蚯蚓。從此也就無憂無慮了。

----------------------------------------

桓謙

桓謙字敬祖。太元(「元」原作「原」,據陳校本改。)中,忽有人皆長寸余,悉被鎧持槊,乘具裝馬,從塪中出。精光耀日,遊走宅上,數百為群。部陣指麾,更相撞刺,馬既輕快,人亦便能。緣幾登灶,尋飲食之所。或有切肉,輒來叢聚,力所能勝者,以槊刺取,逕入穴中,寂不復出,出還入穴。蔣山道士朱應子令作沸湯,澆所入處。因掘之,有斛許大蟻死在穴中。謙後誅滅。(出《異苑》)

【譯文】

桓謙,字敬祖。晉孝武帝太元年間,忽然有些人都長得一寸多高,全都身披鎧甲手持長矛,騎着裝飾的戰馬,從洞穴中出來,陽光一照金光閃耀,行走於住宅之中,以數百個為一群,指揮布陣,互相衝殺。馬很輕快,人也輕捷,順着小桌登上灶台,找存放吃喝的地方。有的遇上切好的肉,便一起聚集過來。對於那些能搬動的,便用長矛去刺取,便徑直運進洞穴中。以後便靜悄悄地不再出來,即使出來也很快回到洞穴中。蔣山道士朱應子叫人燒滾開的水,向入口澆灌。於是把洞穴掘開,有大約一斛那麼多的大螞蟻死在裡面。桓謙後被殺死。

----------------------------------------

青蜓

司馬彪《注》,言童子埋青蜓之頭,不食而舞曰,此將為珠,人笑之。《博物志》雲,埋青蜓頭於西向戶下,則化成青色之珠。(出《感應經》)

【譯文】

在司馬彪的《莊子注》中,說有個兒童埋下青蜓頭後,不吃而手舞足蹈地說:「這個青蜓頭將會變成珍珠!」人們都譏笑他。《博物志》中說:「把青蜓頭埋在向西的門下,就能變成青色的珍珠。」

----------------------------------------

朱誕

宋初,淮南郡有物取人頭髻。太守朱誕曰:「吾知之矣。」多買黐以塗壁。夕有一蝙蝠大如雞,集其上,不得去,殺之乃絕。觀之,鈎簾下已有數百人頭髻。(出《幽明錄》)

【譯文】

南朝劉宋初期,淮南郡有個東西專門取人的髮髻。太守朱誕說:「我知道它是什麼了,我知道它是什麼了。」他買了很多木膠把它塗在牆壁上,夜間有一隻蝙蝠像雞那麼大,落在牆上,便不能離去。把它殺死之後,就再也沒有這種事發生了。觀察那隻蝙蝠,鈎簾下已有數百個人的頭髻。

----------------------------------------

白蚓

劉德願兄子,太宰從事中郎道存,景和元年,忽有白蚓數十登其齋前砌上,通身白色,人所未嘗見也。蚓並張口吐舌,(「舌」字原缺,據明抄本補。)大赤色。其年八月,與德願並誅。(出《述異記》)

【譯文】

劉德願哥哥的兒子,太宰從事中郎劉道存,在南北朝宋前廢帝景和元年,忽然看見有幾十條白蚯蚓爬到書齋前的台階上,那蚯蚓通身白色,人們從未見過。蚯蚓張口吐舌,大紅色。這年八月,劉道存和劉德願一起被殺。

----------------------------------------

王雙

孟州王雙,宋文帝元嘉初,忽不欲見明。常取水沃地,以菰蔣覆上,眠息飲食,悉入其中。雲,恆有女,著青裙白巾,來就其寢。每聽聞薦下,歷歷有聲。發之,見一青色白頸(「頸」原作「纓」,據明抄本改。)蚯蚓,長二尺許。雲,此女常以一奩香見遺,氣甚精芬。奩乃螺殼,香則草莆根。於時咸以雙暫同阜螽矣。(出《異苑》)

【譯文】

孟州人王雙,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初年,他忽然不願見光亮,經常打水澆濕了地,再用菰蔣蓋在上面,不論是睡眠飲食,他都在裡邊進行。據他說,常有一個女子,穿着青色裙子系白色發巾,來與他同床共枕。可是每次都聽到在草墊下邊,歷歷有聲,扒開一看,發現有一條青色白頸的蚯蚓,二尺多長。他又說,這女子常以一匣香贈送與他,那氣味十分芳香。那匣其實是個螺殼,而香則是菖莆根須。當時都以為王雙暫且和幼蝗蟲同居。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說及釋藏﹑道經等和以小說家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